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4:56
鄌郚总编

清代李垌墓志铭

  清代李垌墓志铭
  林长青
  寿光北关村北,从前地势从南向北逐渐增高,最高处以前称埠子顶。埠子顶再向北的地块称李家坟。顾名思义,是李氏家族的墓地。上世纪70年代前,曾立有三重石碑。清代乾隆年间,官至浙江温处兵备道的李琬葬于此。2006年,渤海路北伸扩建,在李氏墓地挖出一盒墓志。根据墓志记载,墓主是李琬长子、候补江苏州同知李垌。
  墓志铭记述了墓主的家族由来与宗支近亲的登科出仕情况。李氏始祖于明代洪武年间,由江西丰城迁居寿光斟灌,生息繁衍,发展壮大。其高祖李汝英,为明代天启甲子科(公元1624年)举人。曾祖李迥,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祖父李朴,为湖北南漳县知县,迁通判。父李琬,官至浙江温处兵备道。二弟李壎,为四川重庆府同知,卒于任所。三弟李疆,乾隆丙午科(公元1786年)举人。
  墓志铭还记述了墓主的生平。李垌姿性醇笃,自幼读书必求确解。父李琬任河东运同时,李垌随侍左右,事双亲至孝。因寿光故里田园乏人经理,其父遂命李垌归家治之,故废科举进仕之业。李垌“年甫弱冠,即谙周详,无阙事,绝去纷华气,而惟以俭朴为先,不数年家渐裕。”父李琬致仕归家时,“囊橐萧然,而犹得以其余资,徜徉于山水之间者,公之力也!”李垌栖居故里,见贫困者必周济。亲族中有雀角辄解其纷。戊戌(公元1778年)秋天,渤海海潮横溢,寿光居民数千人死于非命,李垌勇于为善,率人葬埋。仲弟李壎殁于官所,李垌待其子女视如己出。教子严明有法度,读书外尤训以立身涉世之方,故诸弟子中科举、进仕途,秉公之义方也。李垌初以四库馆誊录,议叙州同知,分发江苏,因父母年老未赴任。辛亥(公元1791年)岁,方赴补。李垌练达老成,上司器重。越二载,以疾归。疾病稍愈,再复出赴任时,不幸于乙卯(1795年)卒于家,享年63岁。李垌才华超群,未竟其志而逝,甚为其憾!
  墓志铭也记述了墓主的妻室子女情况。李垌元配刘安人,是同县进士、广西提学道刘体元的孙女,继配郭安人,育有七子五女。其子皆学业有成,多人出仕。李垌至修于家,行著故里,贻厥子孙,泽被后世。
  志盖阴刻篆文 “皇清例授儒林郎 候补江苏州同 汉川李公 暨元配刘安人墓志铭”。字形端庄俊雅,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时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王衍福拜篆。
  因李垌长女出嫁刘墫的从侄刘钟祥,故李垌去世之后,其墓碑由当时的吏部侍郎刘墉撰书。铭文由刘墉从兄、原江宁布政使刘墫撰写,文辞渊雅,叙事详瞻。书丹者是乾隆四十年乙未科(公元1775年)榜眼汪镛,正字小楷,出于“黄庭、灵飞”两经,笔致秀妩,貌丰沉静,是一块文史兼顾与书法艺术的珍品。今其碑铭皆由李永吉老师收藏。
  李垌父李琬墓,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挖掘。墓为三合土金井,里棺外椁墓葬,棺椁之间用松香浇注,封闭严密,人称“黄香坟”。据当时挖墓者说,李琬尸体完好。2014年,在其墓故地,又出土李琬墓志铭,但是已碎为八块,深为可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