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5:03
鄌郚总编

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宗人府府丞竹溪李公墓志铭

  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宗人府府丞竹溪李公墓志铭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宗人府府丞李公卒于里第。道光元年三月,孤子世治持公行述来乞志铭,余不敢以不文辞。公讳鋐,字振声,号竹溪,先世自江西迁寿光。曾祖朴,湖北南漳县知县,县人崇祀宦祠,诰赠资政大夫;祖炳,岁贡生;父城,江西临江府知府,以公广西布政使任内遇覃恩,俱赠资政大夫,如公官。曾祖妣孙氏、陈氏,诰赠夫人;生曾祖妣来氏,祖妣杨氏、妣张氏,俱封夫人。
  公少而襟度宏远,有谋略,知人善任,乡举后屡踬公车。以部郎为西川夔州府知府,政举课裕,商民便之。以军功卓荐升川北兵备道,历迁山西按察使,案无留牍。臬任数月,升广西布政使,裁漏规,兴善政,官司百姓称颂神明,四五年无间言。七十三岁以宗人府府丞致仕,逷历中外几四十年,优游林下又七年,享寿八十岁,可谓全福矣。
  自嘉庆元年教匪滋事,公督办军需八载,营务五省,奔驰而万难措手,则尤在太平之役。太平在万山中,地方辽阔,周遭二千六百余里,中间险隘相距率数百里,顾此失彼,已难展布,况又无兵无饷无城池官弁。公初至,聚民兵投效,中即有贼党王国臣谋为内应。当是时,招集逃亡,召募乡勇,人心未安,各怀疑虑,用则不齐,激则生变。然公问察如神,抚逖有方,人怀义怒,如报私仇,而王国臣于以授首。不到两月,并生擒教首徐天富于鞍子坪,太平贼十五股遂以荡平。制军奏赏花翎,可谓荣矣,然亦不易办矣。公之再到太平也,值齐王氏与王三槐合兵,且烹王州牧之后谋攻太平,其势不可向迩,乃王三槐之惧不敢进,齐王氏之威不得逞,锐气销沮,狼狈奔窜,越卸花坡沟坠马而死。岂非以小亚山之堵截扑灭,高家寨之捣穴焚巢,通天观、南津观等处之擒获渠首,前后武威有以震慑其胆哉!或曰:“娘娘庙之迳走后河,徐家厂之越宿营山,不堕冉文俦夜袭之计,此其履险终夷,转危为安,机警灵速,出人意表,筹画备预,诚无遗谋矣。”然吾谓其名当时、传后世者,正不在此,当公奉檄赴巴州,堵御陕匪。戊午三月,抵巴州,平梁城。巴州武生杨义率其子四人投效年余,屡有功绩,或谮伊于上官,谓其与贼有亲谊。上官怒,欲斩其全家四十余口。嗟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谗谄蔽明,古今同慨,杨义当百口莫辨之,会而同官复不一引手救,公投袂直起,义形于色,以全家保其全家,而杨义得免于难。斯时也,士卒感奋,踊跃勤王,荷戈而前,其气百倍。此直川陕之父母,国家之保障也,岂第全活人命而已哉。五月,袭斩陕匪龚怀仁于元顶山,得回贼前抢去襄阳镇关防一颗,加臬司衔,纂入会典,流徽千载矣。至耆老助饷攀留,厚赏兵勇,哭战士,祭国殇,所谓三达德者,公其人与?
  子一人:世治,举人,候补道,元配王夫人出。夫人秉性幽静,娴于书史,世治未就傅,即教其辨识字义。孙二人:光翰、荣翰。孙女一人。曾孙五人,俱幼。曾孙女五人。
  九月二十三日卜葬于祖茔旁之新阡。旧闻其地有吉穴,经地理十余家迄无所见,世治习堪舆术,与新城伊心白商量得之,则天之所以厚名世者,盖可想已。
  铭曰:
  名世间生,古有纯臣。轻裘缓带,羽扇纶巾。
  入总百僚,出治三军。仰公勋猷,追踪斯人。
  摩娑堕泪,在此贞珉。
  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署礼部左侍郎、前兵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姻愚弟 初彭龄 顿首拜撰文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通议大夫、顺天府府丞、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纂修、咸安宫总裁、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庶吉士、愚表弟 赵未彤 顿首拜书丹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前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副使、江西道监察御史、翰林院检讨、丙子提督安徽学政、姻愚侄 贾允升 顿首拜篆。
  译文:
  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宗人府府丞竹溪李公墓志铭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宗人府府丞李公在故里去世。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李公独子李世治拿着李公的行述来请我写铭文,我不敢因为自己水平低而推辞。
  李公名鋐,字振声,号竹溪,先祖从江西迁居寿光。曾祖李朴,湖北南漳县知县,南漳县民将其供奉名宦祠中,诰赠资政大夫;祖父李炳,岁贡生;父亲李城,江西临江府知府;因李公广西布政使任内遇皇上诰封,都被诰赠资政大夫,像李公官级一样。曾祖母孙氏、陈氏,诰赠夫人;嫡曾祖母来氏、祖母杨氏、母亲张氏,都诰封夫人。
  李公年轻时就胸怀宽广,有谋略,知人善任,中举后几次考进士没有考中。由户部员外郎(从五品)出任四川夔州府知府(从四品),政务顺利,赋税充足,商民得便。因军功卓著,推举升任川北兵备道(正四品)。再升山西按察使(正三品),公堂之上没有积压的公文。任按察使数月,升任广西布政使(从二品),剔除陋规,实施善政,善理刑狱,百姓称颂神明,在任四五年没人说不好的话。七十三岁以宗人府府丞致仕返乡,一生出入朝中朝外近四十年,回归故里悠闲游乐又七年,享年八十岁,可称得上是全福之人了。
  自从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匪起事,李公督办军需八年,管理五省军饷。奔驰操劳而又十分棘手,最突出的是“太平之役”。太平地处重峦叠嶂之中,地域辽阔,周围二千六百多里,中间险隘的关口之间相距都在几百里,顾此失彼,已经难于施展,况且又没有兵卒可带、没有饷银购买粮草、没有城池可以据守、没有官吏相助。李公刚到,招募民兵效力朝廷,其中就有教匪王国臣来诈投,打算做教匪内应。此时,聚集离散的兵卒,召募乡勇,人心不安,各怀疑虑,用这样的部队去冲锋陷阵,部队人心不齐,态度过激又怕生变。虽然如此艰难,李公明察如神,安抚有方,人人义愤填膺,对待盗匪如同报私仇,王国臣等于自来献头。不到两个月,又在鞍子坪生擒教匪首领徐天富,太平境内十五股教匪全部荡平。四川总督宜绵将李公军功上奏朝廷,朝廷赏戴花翎,可以称得上是非常荣耀的了,但这事也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啊。
  李公第二次赶赴太平,正值齐王氏与王三槐合兵,烹杀王知州之后打算攻取太平,如此强势之下竟然不敢接近李公带领的官兵,王三槐害怕得不敢进兵,齐王氏的威风不能得逞,教匪锐气顿消,狼狈逃窜,齐王氏在穿越卸花坡山谷时坠马而死。难道不是在小亚山堵截并剿灭匪徒、在家寨捣毁敌穴焚烧贼窟、通天观南津观等处擒获教匪首领,先后扬我军威、震慑敌胆了吗?【注:齐王氏,即王聪儿 1777—1798,白莲教大起义的重要领袖。她的丈夫叫齐林,故又称齐王氏;齐林早年被杀,故又叫她齐二寡妇】
  有人说:“夜宿娘娘庙而又连夜起身从后河疾驰离去,大雨中起程从徐家厂疾驰到营山,没有落入教匪冉文俦的夜袭之计。李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机警神速,出人意料,事先筹谋,确实做到了精密谋划、一丝不漏啊。”然而,我认为李公扬名当时、足传后世的地方还不在此。当时李公奉檄赶赴巴州,堵御陕西增援的教匪。1798年三月,李公抵达巴州平梁城。巴州武生杨义率领他的四个儿子投效官军一年多,屡立战功。有人向上官诬陷他们父子,说他们与教匪有亲戚关系。上官大怒,要斩他全家四十余人。唉!真是众口一词足以混淆是非,不断的毁谤足以使人毁灭,谗言足以蔽塞视听,古今皆同,让人感慨啊。杨义此时百口莫辨,而同官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援手相助。李公挽袖而起,脸上流露出仗义不平之气,用自己全家的性命担保杨义全家,使杨义免遭蒙难。当此时,士卒感激奋起,踊跃为朝廷尽力,持戈向前,士气百倍于以往。这是真正的川陕父母官、国家的屏障啊,难道只是救活了他人的性命而已吗?五月,在元顶山斩陕匪首领龚怀仁,收回被教匪抢去的襄阳镇关防大印,朝廷加封李公按察使衔,写入朝廷会典,流芳千载。至于老人、士绅襄助军饷,攀辕挽留,厚赏兵勇,哭祭为国战死的人,人们所说的智、仁、勇三德具备的人,不就是李公这样的人吗?
  李公有一个儿子,叫李世治,举人,候补道,元配王夫人生。王夫人生性沉静,熟习经史,在李世治还没有请老师就读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教他识字。李公有两个孙子:李光翰,李荣翰。有一个孙女。有五个曾孙,都年幼。有五个曾孙女。
  道光元年(1821年)九月二十三日卜葬于祖墓旁的新墓田。
  过去听说在新墓田有好穴地,经过十多个风水先生观看,一直没有找到。李世治学风水之术,与新城(今桓台市)伊心白商量,最终找到了它。上天优待世上有功之士,从这里可见一斑了。
  铭曰:
  名世间生,古有纯臣。轻裘缓带,羽扇纶巾。
  入总百僚,出治三军。仰公勋猷,追踪斯人。
  摩娑堕泪,在此贞珉。
  赐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署礼部左侍郎、前兵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姻愚弟 初彭龄 顿首拜撰文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通议大夫、顺天府府丞、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纂修、咸安宫总裁、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庶吉士、愚表弟 赵未彤 顿首拜书丹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前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副使、江西道监察御史、翰林院检讨、丙子提督安徽学政、姻愚侄 贾允升 顿首拜篆。
  注:
  撰文:初彭龄,字颐园,山东莱阳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累迁至兵部侍郎。
  嘉庆四年,出为云南巡抚。六年,授刑部侍郎。调工部侍郎,又调户部。十年迁内阁学士。十一年授安徽巡抚,父忧归。十四年服阕,署山西巡抚,遂实授。因劾不实,降补鸿胪寺卿。迁顺天府尹。十六年,迁工部侍郎,署浙江巡抚。十七年,调户部侍郎。署南河总督,寻调仓场侍郎。十九年,擢兵部尚书,特命署江苏巡抚,清查亏空,后因所劾不实,降内阁学士,召回京。再因越职专擅,再降翰林院侍读、侍讲候补。既而褫职,令闭门思过。二十一年,起为工部主事。
  道光元年,授礼部侍郎,寻擢兵部尚书。四年,以年老休致,五年卒。
  书丹:赵未彤,莱西人,乾隆进士,做过嘉庆皇帝12年的老师,乾隆皇帝曾赐他“太师及第”御匾。
  篆盖:贾允升,山东黄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官司至兵部侍郎。其子贾桢(1798-1874),道光六年榜眼,咸丰年间武英殿大学士。
  十世祖李鋐墓碑上写的是“诰授通奉大夫”,是从二品官员的诰授。此铭写的是“诰授通议大夫”,是正三品官员的诰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原来,同级官员,地方官要比在朝内的官阶要高一级。
  斟灌李氏十七世李永吉 根据寿光市博物馆藏墓志铭石整理并志
  2009.5.4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