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5:04
鄌郚总编

清故中宪大夫甘肃候补道李怡堂暨配刘冯赵三恭人合葬墓志铭

  清故中宪大夫甘肃候补道李怡堂暨配刘冯赵三恭人合葬墓志铭
  公与余同高祖兄弟也,不啻同胞。公尝曰:“弟知我,他日其为我纳圹之文,若颖滨之于东坡乎?予后死,其奚辞!”
  公姓李氏,名世溎,字桂甫,号左阜,后更名世治,字尧农,号怡堂,世为寿光人。曾祖讳炳,贡生;祖讳城,江西临江府知府;俱以公父官,诰授通奉大夫、广西布政使。曾祖母杨氏、祖母张氏,俱诰赠夫人。父讳鋐,乾隆乙酉科举人,历官宗人府府丞,诰授通议大夫,例授通奉大夫;母王氏,诰赠淑人,例赠夫人;继母王氏,诰封淑人,例封夫人。
  公以国学生举庚子科顺天乡试,嘉庆六年例授员外郎,分工部虞衡司。上游,素知公,召命兼督鉊子军需库事。部吏如盘踞为奸,惮公严明,不敢干以私;后官竟以部吏王长书冒领银款事,获重罚。
  十五年,出守湖北德安府,廉以率属,慈以抚民,士子苦试院之湫隘,则广之居;民患城河之沮洳,则浚之;奉部檄会淘上控之案,讼师自号白鹤道人,阴持具事,同官不敢严讯,公数语察其奸态,以法而讼狱衰息,良善赖以安全。
  十八年宗丞公致仕,公亦以疾归里,请侍于家,宗丞公亟于公报効不许,因补原缺,无时为公援例道员候选。二十一年,简发甘肃。二十二年,委署西宁道事,四十余日得代。以宗丞公年七十有七,王夫人亦年七十,不获在家奉养,早夜怀思,心怔忡不宁,遂己归。制府长公甫至,知公可倚任,加意慰留,而公不可。归三年而宗丞公殁,又四年而王夫人亦殁,生事死葬洵无憾矣。
  道光六年,公年届致仕,遂不复出,于所居之西小圃筑屋三楹,凿地为池,就土成山,杂莳花竹,终日啸咏其间,不预外事。
  十三年上司举公乡饮大宾,咸谓大典无愧焉。十四年春寒潮,公感疾,不复服药,于四月二十二日申时终于正寝,距生于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初五日酉时,享年七十有七。临殁神明不乱,处分后事,为子孙法守,与亲故话别,无戚然之色,是了然于生死之间矣。
  公生而颖异。年十三,王夫人殁,毁瘠甚,祖母张太夫人宽譬之,始节哀,迨长,宗丞公未特加以督责,伯父司马公方正严毅,不假子弟以辞色,公至前多霁颜温语。性嗜学,读书务求其解,为文不蹈故常,书法逸少,诗宗少陵,著有《怡堂六草》、《村居诗集》。于星卜等术,莫不探其奥邃。游历名山大川,综练时务,以裕其用。当机能断,而济以宽忍,猝遭患难而不惊,遽加横逆而不怒,凡有所为,精思果力以赴之,持议应务往往人意想所不到。不知者用相诟譬,久之事定,人方以为卓见,且以公为厚德。
  方宗丞公之任川北道也,教匪举事,宗丞公奉檄剿御,公从军中赞襄,颇中机宜,而名不厕于文檄;尝奉宗丞公命视家属于阆中,寇迫难民十余万,阻江不得济,哭声振天,公请以舟援之。当事虞奸细之杂其中,有难色,公曰:“予家在此,忧患共之,能无惧乎?顾十余万老幼流离至此,忍坐视其惨罹锋镝乎?且是在我耳,编查有法,人皆为我用,奸细奚能为!”当事从公计划,难民甫渡而寇奄至,守御严密,卒不得逞,十余万人悉获生全。
  及公在皋兰,友人与大吏构难,以稿示公,而公不之视,友让公,公曰:“应为则为。予无以益子。予视之而洩于人,是欺友也;或问予而诡曰不知,是亦欺友也。”友大服。果有以友事询公者,不能得其情,复以公与友踪迹密疑之,不时逻察,人皆为公危,而公坦然不以屑意;讫事不及公,而人益以重公。
  初娶刘恭人,生于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于四十八年□月二十九日。继娶冯恭人,生于乾隆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卒于嘉庆五年八月初八日。又继娶赵,生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初六日,卒于嘉庆九年七月二十九日。皆婉顺有妇德。
  子二:光翰,候选直隶州州同;荣翰,国学生。长女适常州工部左侍郎刘星炜之曾孙、詹事府赞善种之之孙、陕西宝鸡县知县用霖之子、云南候补府经历辛甫,冯恭人出。次女幼,未字,妾汪氏出。
  孙男八:毅之,庠生,肃之、敬之、裕之、申之、元之、振之、允之。
  孙女五。曾孙四:承弼、承泌、承徵、承琦。曾孙女一。
  先二年,公于玉兔埠宗丞公新阡之次预为生圹,启三恭人之柩葬焉而虚其中。光翰、荣翰卜于十月初九日奉公之柩合葬,来征铭,曰“父命也”,窃维公交游多显达,不以属当代名公巨卿能文之士,而以命予,以予知公而言质也。呜呼!予知公,曾不如公之知予也!而今已矣,爰濡泪而为之。
  铭曰:
  我十五岁从公之后,应对宾客,抚我诲我,五十年如一日,亦出亦趋,而公固不可及,维公自有其不朽于千古者,岂藉此一片石!
  诰授奉政大夫、广东罗定直隶州知州、署潮州府知府、乾隆已酉科拔贡、缌服弟 景沆 谨撰并书丹。
  译文:
  清已故中宪大夫甘肃候补道李怡堂暨配刘冯赵三恭人合葬墓志铭
  李公怡堂与我是同高祖的兄弟,感情不亚于同胞弟兄。李公曾经对我说过:“弟弟了解我,应像苏辙为苏东坡撰写墓志铭一样,日后为我撰写墓志铭还需要烦请外人吗?如果我死在后边,怎可推辞(为你写铭)呢?”
  李公,名世溎,字桂甫,号左阜,后来改名世治,字尧农,号怡堂,寿光人。曾祖父李炳,贡生;祖父李城,江西临江府知府;都因李公的父亲,诰授通奉大夫、广西布政使。曾祖母杨氏、祖母张氏,都诰赠夫人。父亲李鋐,乾隆乙酉科举人,历官宗人府府丞,诰授通议大夫,例授通奉大夫;母亲王氏,诰赠淑人,例赠夫人;继母王氏,诰封淑人,例封夫人。
  李公由国学生考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例授员外郎,分配到工部虞衡司。皇上出游,了解李公情况,下诏命李公兼管鉊子军需库事务。军需库的官吏之间盘根错节、狼狈为奸,但都惧怕李公的严明,不敢营私;后任官员因部下王长书冒领银款的事情,获重刑。
  嘉庆十五年(1810年),李公出任湖北德安府知府,率领部属廉正奉公,对待百姓和颜悦色。学子苦于学院低洼狭窄,李公扩建了学院;百姓苦于城河堵塞而流溢,李公疏通了河道。奉刑部檄文会审一个民告官的案子,有个讼师自称白鹤道人,暗中把持衙门的事务,同官不敢严加讯问,李公通过几句话就察明了他的奸诈,以法处理,案件得到处理,善良百姓得到安宁。
  嘉庆十八年(1813年)李公的父亲从宗人府府丞任上致仕返乡,李公也随之告病回乡,希望能够在家侍奉父亲,父亲多次对李公说要他报效国家而不许他回家侍奉,于是补了原缺,不久就援例给李公补了道员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调任甘肃;二十二年任西宁兵备道,在任四十余日。因李公的父亲七十七岁了,继母王夫人也已经七十岁了,自己不能在家侍奉,天天想念,心绪不宁,于是自己想要回乡。总督长龄刚到任,知道李公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特意安慰和挽留,而李公执意回乡。返乡后的第三年,李公的父亲去世,又过四年,母亲王夫人也去世了。生前侍奉在父母身边,死后能好好安葬他们,人生无遗憾了啊。【注:长龄 1759-1839 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之子,总督惠龄之弟。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管理藩院事,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中先后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嘉庆初年,赴湖北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充领队大臣。谥文襄】
  道光六年(1826年),李公年岁已高,于是不再出外就任官职。在自己居所的西边花园中建了三间屋子,挖地为池,堆土成山,种植各种花木,与文友在花园中吟咏赋诗,不再过问外界的事情。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司举荐李公为乡饮大宾,大家都认为李公享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春天寒潮【民国县志载:1834年春,陨霜杀麦】,李公感染疾病,不再服用汤药,于四月二十二日申时在正堂中逝世。李公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五日酉时,享年七十七岁。临去世时精神不乱,一一嘱咐后事,让子孙遵照执行,与亲朋好友话别,一点也没有悲伤的神色,对待生死,可谓大彻大悟了啊。
  李公生而聪颖。十三岁,王夫人去世,李公过分悲伤,祖母张太夫人宽慰他,才逐渐从悲痛上解脱出来。等长大,李公的父亲没有特意督促他学习。他的伯父州同知李铤为人刚正严肃,不给子侄脸色,李公来到伯父跟前,都是笑脸温语。嗜好学习,读书务求深刻领会,写作不落俗套,书法师法王羲之,诗词学习杜甫,著有《怡堂六草》、《村居诗集》。
  李公对于占卜等术,都能深入精髓。游览名山大川,练达待人接物、人情世故,不断充实自己。处理事情能够当机立断,而又能做到宽以待人,有容人之大量。突然遇到患难的事情,却不惊慌失措;突然遭受不顺心的事情,却不恼怒。对所做的事情,周密思考,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对事情的看法很透彻,往往是别人所意想不到的。不了解自己的人即使指责自己,等共事久了,他们会认识到李公的看法真是远见卓识,并且认为李公是厚道、有德行的人。
  李公的父亲刚任川北兵备道时,白莲教匪起事。父亲奉檄文剿匪,李公在军中赞助军务,出谋划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但名字却没写入上报的名单中。曾经奉父亲的命令到阆中探望家属,教匪逼迫,难民十多万阻隔在江对岸,不能过江,哭声震天。李公请求用船救他们过江。主管地方的官员害怕有奸细夹杂在难民之中,感到很为难。李公说:“我的家在这里,与你们患难与共,我能没有担心吗?眼见十余万难民流离失所来到这里,我们忍心看着他们惨遭刀箭伤害吗?况且这件事情的主动权在我们这边,如果安排得当,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帮手,几个奸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地方官员听从了李公的计划,难民刚刚渡过江面,匪寇就蜂拥而至,严密封锁江面,搜索人丁,最终没能得逞,十余万难民得以保全性命。
  李公在兰州市皋兰县,好友与高官结怨,给李公来信,但李公并不开看,好友让李公打开看看,李公说:“应该做的才可以去做。我看了,对你并没什么好处。我看了,泄露给别人,这是欺侮朋友;有人问我,而我强说不知道,这也是欺骗朋友啊。”好友十分敬服。果然,有人问李公好友的事情,不能从李公探听到什么情况,又因李公与好友来往而怀疑他,不断打听李公与好友的来往,人人都认为李公的处境很危险,但李公心中坦然,不屑一顾。等到事情结束,最终没有连累到李公,而人们更加敬重李公了。
  李公初娶刘恭人,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二十一日,卒于四十八年(1783年)□月二十九日。继娶冯恭人,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月二十九日,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八月初八日。又继娶赵氏,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六月初六日,卒于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二十九日。都贤淑有妇德。
  李公有两个儿子:李光翰,候选直隶州州同;李荣翰,国学生。长女出嫁常州工部左侍郎刘星炜的曾孙、詹事府赞善刘种之的孙子、陕西宝鸡县知县刘用霖的儿子、云南候补府经历刘辛甫,冯恭人所生。次女幼,未聘,妾汪氏所生。
  孙子八个:李毅之,庠生,李肃之、李敬之、李裕之、李申之、李元之、李振之、李允之。
  孙女五个。曾孙子四个:李承弼、李承泌、李承徵、李承琦。曾孙女一个。
  两年前,李公在西玉兔埠村父亲墓地的旁边预先为自己修好墓地,开三恭人的灵柩安葬在里面,空着自己的墓穴。李光翰、李荣翰选定在十月初九日奉李公的灵柩与三恭人合葬。来找我写铭,说是父亲李公的遗嘱。我私下想,李公所交的朋友多是仕途显宦,他不嘱托当代的高官名士写铭,却要我来为他写,是因为我了解李公而让我写实实在在的内容啊。
  呜呼!我了解李公,还不如李公更了解我啊。李公今已去矣,只能含泪为他写铭。
  铭曰:
  我十五岁从公之后,应对宾客,抚我诲我,五十年如一日,亦出亦趋,而公固不可及,维公自有其不朽于千古者,岂藉此一片石!
  诰授奉政大夫、广东罗定直隶州知州、署潮州府知府、乾隆已酉科拔贡、缌服弟 景沆 谨撰并书丹。
  注:
  此铭石由我斟灌李氏十一世祖李景沆撰文并书丹。
  《斟灌李氏宗谱》记载,十一世祖李世治共有十三个孙子。分别是长子李光翰育有九子:毅之、肃之、敬之、允之、豫之、真之、权之、诚之、辅之;次子李荣翰育有四子:裕之、申之、元之、振之。此铭文中没有豫之、真之、权之、诚之、辅之。原因是李世治去世时,此五人尚未出生。
  斟灌李氏十七世李永吉 根据寿光市博物馆藏墓志铭石整理并志
  2009.5.5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