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5:43
鄌郚总编

明清山东六十三个重要的科举世家(二)

  明清山东六十三个重要的科举世家(二)
  21、莱阳宋继澄一宋碗家族
  22、莱阳赵铱一赵士骥家族
  23、黄县王祯家族
  24、黄县贾允升一贾杭家族
  25、文登于涟一于可托一于颐发家族
  26、海阳李赞元家族
  27、文登刘启先家族
  28、文登毕钟姬一毕宿涛家族
  29、文登丛兰家族
  30、栖厦牟道行一牟庭家族
  31、无棣义井张氏一张为仁家族
  32、无棣吴绍诗家族
  33、惠民李之芳家族
  34、滨州杜姆一杜受田家族
  35、聊城邓秉谦一邓钟岳家族
  36、聊城傅以渐家族
  37、东阿于俄行家族
  38、日照丁允元家族
  ----
  21、莱阳宋继澄一宋碗家族
  明末清初莱阳(今山东莱阳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文献之族。宋家先世长清人,大明永乐迁莱阳。明末,清初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进士,举人达10余名,硕儒辈出,代有闻人。宋家主要分为两支:一支为宋经,一支为宋。经族侄。这两支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有;
  (一),宋经一支:
  (天)宋经,大明贡士,官刑台县永。
  (地)宋时儒,经子,大明举人,官冀城教谕。
  (玄)宋肖,时儒子,举明经,官临挑通判。
  (黄)宋兆样,号寰,肖子,举人,历开封府通判,官至汝州府同知。其子孙皆为海内知名闻人,被称为"三苏二陆"。
  (宇)宋继登,字先之,号禄澳,兆祥子,大明万历三十二年(1印s)进士,初令定兴,迁陕西右参政,后因事革职。天启五年(1625)为大学士周延儒所引荐,起为浙江右参政,官至鸿v寺卿;宋继橙,字澄凤,兆祥子,大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他是山东复社成员的领袖,清军人关后隐居不仕。工诗善文,"文章声誉海内知名"。著有《四苏正义》,(万柳堂诗文集》。娶即墨世家黄嘉善女;宋继发,字华之,兆祥子,大明崇祯进士,官至长洲县令。
  〔宙)宋琼,号五河,继登子,大明祟祯进士,官样符知县;宋玫,字文玉,号五河,继登子,大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虞城知县,继为祀县知县,颇有政声,继迁礼科给事中,转刑科给事中,历太常少卿,大理卿,工部右侍郎。崇祯十五年被廷推阁臣。在廷对时,因言辞直切激烈,被下狱革职。清军人关,兵围临清,他适居此,城破被杀。系名末名臣,《明史》有传;宋瑚,号柳村,继澄子,大明举人,通五经;宋琏,号晓图,继澄子,幼而颖敏,精诗古文辞,大明举人,亦为山东复社成员。明亡后随父隐居。著《诗经正义文》;宋藕,继澄侄,岁贡,官山西泽州知州。
  (二),宋能一支:
  (天)宋肪,字景章,宋经族叔,大明天顺进士,授监察御史,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
  (地)宋孟青,麟子,贡生,著有《孝经集说》,《辨疑管窥》,(礼学礼要纲目》。
  (玄)宋应亨,字嘉甫,阶四世孙,大明天启进士,初授大名府清丰县令,继为礼部主事,升稽勋司员外郎,官至南京鸿护寺卿。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清兵围临清,他协力守城,次年城破被杀。
  (黄)宋瑶,字玉伯,应亨子,历光禄寺簿,累官至太仆寺少卿;宋瑛,字玉仲,应亨子,大明祟祯进士,授浙江杭州府推官,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宋碗(1614-1673),字玉叔,号荔赏,应亨子,大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奉命监督芜湖钞关,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陇西道,迁直隶永平道,再调浙江宁绍台道,晋浙江按察使。不久,为本族人诬告登州于七通谋为判,被逮系下狱。康熙三年(1664)昭雪得释,挚家流寓浙江。后复起四川按察使。生平负诗名,长于五七言,与安徽宣城施润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著有《安雅堂集)7种18卷,另编篆有《太平府志》等。《清史稿》有传。
  (宇)宋淮,字哲衡,号菊堂,宋家后裔,由苏州海防同知迁镇江通判。
  (宙)宋可大,淮子,大清熹庆进士,官四川垫江知县;宋可举,淮子,大清举人,官曹县教谕。
  22、莱阳赵铱一赵士骥家族
  宋金明清时期莱阳(今山东莱阳市)著名的官僚世家。赵家早在唐朝时期始迁祖赵沂就占籍莱阳,传五世至赵植,赵格,赵桧兄弟,"均以进士起家著绩",至金朝时"益大其族"。明清时期,赵家家声不坠,科甲相继,闻人代兴,据方志载:"赵氏一门伯叔昆从摧高科登显仕者无虑数十人"。其显达者主要有2支:赵铱一支,赵士戮一支。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一)宋金时期主要人物:
  (天)赵懂,始迁祖沂之四世孙,大宋政和年荐授扬州观察推官。
  (地)赵植,字彦立,懂孙,大宋进士,历鹿州方城县令,迁汾州观察判官;赵格,谨孙,大宋进士,官宁昌军节度使兼猫州观察使;赵朴,格弟,以荫授官都监;赵桧,植弟,大宋进士,授保义校尉,迁福山商酒都监;赵三复,格子,官南京昨城县商酒同监。
  (玄)赵致远,植孙,历思武校尉民,官至昌乐务海都监。
  (二)清代赵铱一支主要代表人物。
  (天)赵英,植十一世孙,铱之祖,明代邑中豪富,曾输粟千石娠饥,被授以散官。
  (地)赵庆,英之子,铱之父,曾助娠500石,亦被授以散官。
  (玄)赵铱,字商鼎,庆子,大明举人,操履孤介,学问渊源,"邑咸宗之",官至顺天府通判。
  (黄)赵桐,铱孙,大明举人,历直隶安肃县知县,官至顺德府同知;赵抽,铱从孙,大明举人,官河南延津知县。
  (宇)赵文扭,字纲夫,桐侄,大明嘉靖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迁员外,官至山西按察司金事。著有《凤里小稿》;赵文焊,抽子,大明举人,官直隶顺德府推官;赵文浮,抽子,岁贡,官四川嘉定州同知;赵文烨,桐侄,岁贡,官新蔡县知县;赵密,桐子,举人,官河南获嘉县知县;
  (宙)赵炯,文翅子,选贡,由淮安府同知累迁都转盐运使;赵址,文粗子,选贡,官浙江富阳知县;赵廷策,密侄,岁贡,官浙江府通判。
  (洪)赵以钢,炯子,例贡,官光禄寺署A;赵以钦,字惟一,炯子,弃文从武,深受辽阳大将军李成梁的器重,以军功官至白羊城守备。
  (荒)赵景星,号助月,廷策子,官山西平阳府通判。
  (辰)赵作舟,字乘如,号浮山,景星子,大清康熙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初授户部主事,迁户部员外郎,历刑部郎中,分巡辰沉永靖道,官至湖广按察司金事;赵作砺,作舟兄,诸生。
  (三)明清时期赵士骥一支主要代表人物。
  (天)赵士骥,号黄泽,宋代植,格兄弟之后裔,大明祟祯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春秋四传合解。莱阳名士宋琼,宋玫,宋瑚兄弟皆出自其门下。明史有传。
  (地)赵嫩,士骥子,大清顺治进士。官至饶州县令;赵青,士骥子,大清顺治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赵崖,士戮子,拔贡,官武义县令;赵崇,士骥子,拔贡,官博士弟子。
  (玄)赵士涝,裔子,官中书舍人。
  (黄)赵兹,字莱西,士涝子,大清康熙举人,官宣化知县。
  (宇)赵起楠,u子,贡生,官贵州黄平州知州;赵起棕,茹族侄,大清乾隆进士,由四川夹江县知县升眉州知州;赵起果,兹侄,字清暇,由漳州府南胜同知官至杭州府严州知州。
  (宙)赵钧彤,字慧平,别号澹园,起果子,大清乾隆进士。历河南卢氏县令改唐山县令。著《因树屋文稿》,《西行日记》,《止止轩诗稿》;赵午彤,起呆子,大清乾隆进士,历兵部主事,官至员外郎;赵朱彤,字六溢,起果子,大清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日讲起居注官,由文渊阁校理转赞善,握湖广道监察御史,转顺天府承。颇善时文,与挪县陈之纲,孝感乔元锁齐名;赵握彤,起果侄,副贡,官河南孟津县知县。
  (洪)赵时,钧彤子,大清乾隆进士,历河南登丰县令,改四川青神县知县;赵瞰,钧彤子,大清嘉庆进士,官至河南候补知县;赵照,钧彤子,举人,官户部主事;赵曾(1760-1816),字庆孙,钧彤侄,大清乾隆五十四(1789)举人,官镇江府通判,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致力于古钱币及金石文学的研究,通《今文尚书》,《左传》,及《三字L》等。著有《辨刀布文字记》,《金石题跋》,《考碑举例》,(画鹤轩诗》等。
  (荒)赵统孙,时子,浙江武康县云;赵彭孙,时子,大清道光举人,官崇安知县;赵敏孙,时子,大清道光举人,官阅乡知县;赵衍和,照子,官长沙知县;赵衍禧,照子,官光禄寺署正。 (辰)赵希晋,敏孙子,官直隶阿尔土板巡检。
  (四)清代赵维旗一支主要代表人物。
  (天)赵维旗,宋代植,格兄弟后裔,大清顺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官浙江道监察御史。
  (地)赵世发,维旗子,监生,官陕西布政司理问;赵世奕,维旗子,大清武进士,官山西大同右卫守备。
  (玄)赵国模。维旗孙,贡士,官理落院知事;赵国辅。维旗孙,举人,由内阁中书官江苏沐阳县知县。
  (黄)赵乃普。世发曾孙,大清乾隆进士,官阳信县教谕。
  23、黄县王祯家族
  明清时期黄县(今山东龙口市)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王家族望太原,始祖乃明初"靖难"孤臣,自隐其名,由直隶沧州迁黄县。其后日盛,至清代甲第仕宦者尤多,久为县中望族。始祖生敬礼,敬礼生胜,胜生友,信,忠,诚,自此分为4大支系。其中最盛者友这一支(长支)。自友子王祯中大明贡生后,"(王家)人文从此肇起焉"。此后王家连续十余世科甲相继,"自明至清以文行仕绩立传者四十余人","同族无争讼,尚逊让是其特色。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王祯,王世长支,友长子,大明成化贡生,授直隶肥乡训导,官至代王府教授;王裕,五世长支,友次子;王继大,裕子,有隐德,有子3人,孙12人,曾孙30人,元孙66人,其中甲科,乡荐,恩选,副贡及为诸生者共63人,历官自知县至御史者共12人,以忠厚为家训,"历十数世尤科第相继,
  (地)王廷孚,继大子,大明嘉靖举人,官直隶临城知县;王廷谏,字忠齐,继大侄,大明嘉靖间选贡,以文名邑中;王三聘,继大族子,大明嘉靖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学问渊博,弹动不避权贵。
  (玄)王道明,廷孚子。自幼能诗,大明隆庆举人,初授陕西延长知县,官至西安通判;王道一,廷孚子,大明万历乙未进士,初令大名,调广平,内报南京工部主事,榷芜湖,关税以廉介闻名,由郎中出为山西汾州府,晋按察司副使。著有《悟道言》,《日省录》等;王道行,字济川,廷孚子,大明万历选贡生,颖异好学,任四川两当知县,官至荆州别鸳;王道同,字心宇,廷孚从了,大明万历岁贡,由邹平训导升直隶抚宁知县。
  (黄)王耀时,宇龙云,道行族子,大明崇祯年间岁贡,人清后,历官浙江道监察御史,寻改授刑部郎中,出守平凉府知府;王之震,字元春,道行子,大明天启间思贡生,授直隶大名府通判,升阳和同知,行取御史,改授山西大同府知府。
  (宇)王敦善,字笃初,之震族侄,大清顺治恩贡,任江南江宁府上元县知县;王尔微,字献吾,之震侄,赐进士出身,累官至侍郎;王尚文,号西亭,之震族子,明末以荐举累官至守备。
  (宙)王文龙,字潜夫,号颖门,尔徽侄,大清顺治辛卯举人,辛丑科进士。官云南临安府新平县知县;王联桂,字丹林,尔徽侄,大清顺治辛卯科与堂兄文龙同榜中举,充充州府沂州学正,宫江南安庆府知府。
  (洪)王克淳,字怀厚,联桂从孙,大清雍正举,历任大名等县知县。
  (荒)王克知,字宅三,克淳弟,大清乾隆举人,好诵读,工诗文,有举笔成章之才;王克预,字先吉,号凤岗,克知弟,大清乾隆举人,历署寿宁等县知县;王嗣周,字业久,克预堂兄,大清乾隆举人,教授乡间,门士成名者甚众。
  (日)王允中,字精一,嗣周孙,大清嘉庆进士,初授吏部主事,两转至吏部郎中,晋天津河间兵备道,累至湖南按察使;王鸿中,嗣周孙,大清嘉庆武进士,授御前侍卫。
  24、黄县贾允升一贾杭家族
  清代黄县(今山东龙口市)著名的官僚世家。贾家自大清顺治至道光年间科蝉联不绝,先后有5人中进士,其中4位是翰林,一门清华显贵,仕途显赫,有3人位至封疆大臣。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贾上进,字宪五,允升曾祖,官阜城县令;贾上达,上进之弟,贡生,官颊县知县。
  (地)贾蕃男,允升祖,大清顺治进士,户部观政,未仕卒;贾锡男,字天麟,蕃男弟,拔贡,官嘉善知县。著有《东牟诗集)
  (玄)贾爆,蕃男侄,大清乾隆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黄)贾允生,字献廷,蕃男之孙,大清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检讨。曾充会试同考官,改陕西道监察御史,累迁刑科给事中。奉命巡视京城,天津潜务,疏奏运河等急务。迁光禄寺少卿,补鸿护寺少卿。历握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宗人府71,出督安徽学政,署都察院在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系清朝重臣。
  (宇)贾祯,字绮堂,允升子,大清道光六年(1916)一甲二名中进士(榜眼),授翰林编修,十三年(1833),大考一等,握侍讲。人直上书房,累握侍读学士,历少詹事,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调户部,署左都御史,晋礼部尚书,改吏部。咸丰三年(1852)协办大学士,次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管顺天府尹,再充翰林院掌院学士。咸丰十年(1860)充京师团防大臣。是年秋,英法联军兵犯北京,核奉命留守,次年复晋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光绪即位,曾几次上书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卒后,赠太保,溢"文端"。系清末重臣,《清史稿》为之立有长传;贾拙,允升子,大清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武英殿协
  修,篆修,国史馆协修。
  (宙)贾致恩,祯子,以荫官累至浙江布政使。
  25、文登于涟一于可托一于颐发家族
  清代文登(今山东文登市)著名的诗书衣冠之族,时号"东海世家"。于家有清一代科甲蝉联不绝,中进士,举人者有10余人,父子兄弟济美联芳,久誉士林。且其家族文化具有深厚的理学渊源。时人称:"吾邑隶郡东偏,风土朴随,人物妻落,而皇清开国以来科甲蝉联首推于氏为盛。"于家主要有于涟,于可托,于颐发3支,其代表人物分别有:
  (一)于涟一支代表人物。
  (天)于应弟,号台联,涟之祖,岁贡。
  (地)于鹏翰,应弟子,涟之父,大清顺治进士,官峡江知县;于肠种,应弟子,大清顺治进士,历灵山卫教授,官四氏学学录;于鹏翁,应弟子,大清顺治举人,官英山知县。于鹏霭,应弟子,大清顺治拔贡,官仙游知县。
  (玄)于涟,大清顺治进士,初授楚雄,凤翔推官,改义屋知县,迁吏部主事,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积军功加11级,晋阶一品,特授光禄大夫;于淳,鹏窈子,大清康熙举人;于淇,涟从弟,大清康熙举人,官嘉县训导;于湛,涟从弟,大清康熙举人;于瑛,涟从弟,大清康熙进士,官至内阁中书;于绍祖,涟子,大清康熙举人,官至知县。
  (黄)于式敷。字德一,涟孙,清代著名藏书家,积至万卷。
  (宇)子积厚,式敷孙。官乐安教谕。
  (二)于可托一支代表人物。
  (天)于可托,涟族叔,大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初授江西抚州府推官,升工科给事中,转户科右给事中,晋工科都给事中,政绩卓著。康熙十年(1671),扭顺天府垂,历太仆寺卿,宗人府府垂,明年署左副都御史,官至户部左侍郎。十八年(1679),因事被革职回籍,卒于家。
  (地)于其殉,可托子,附贡,荫授弄刑部主事,迁员外,晋郎中,出为池州府知府,官至广东按察司使;于其玫,字璞如,可托侄,官云南万化府通判;于其招,可托子,拔贡;于其宾,可托侄,官四川盐亭知县。
  (玄)于熙学,其绍子,附贡,官工部虞衡司郎中。著有(铁搓樵语》10卷。
  (黄)于度,熙学子,诸生,著有(齐鹤堂诗稿》;于迈,字我斯,熙学子,贡生,承家学,工书法;于令,字笑来,其殉孙,邑中名儒,著有(勤贻稿》,(蔚斋试草》,《四书讲义》。
  (日)于书佃,字泉布,令子,举人,官济南府学训导。
  (月)于湘兰,令之孙,大清道光举人,官台县知县。
  (洪)于天泽,可托后裔,由临海知县累官至候补知府。
  (荒)于克襄,天泽子,大清嘉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刑部主事,迁员外,晋郎中,出为贵阳知府,署湖北盐法道,官至湖北按察使。著有《铁搓诗存》6卷,《铁搓山房闻见录》等。
  (三)于颐发一支代表人物。
  (天)于颐发,由宿北同知加知府衔,官至淮阳兵备道。
  (地)于昌进,颐发子,附贡;于昌遂,颐发子,候补知州;于昌迁,颐发侄,诗人,著有(菊农诗集》。
  〔玄)于贤之,昌进侄,候补同知;于宝之,昌进子。官江苏候补道;于斌之,昌进侄,糜
  贡,官两淮盐运同知;于赞之,昌进侄,官襄河同知。
  26、海阳李赞元家族
  清代海阳(今山东海阳县)著名的官僚世家。李家自大清顺治至乾隆年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10人科场折桂,其中有3名翰林,清华显贵,鼎盛至极。而且李家与号称"东牟第一望族"的福山王家世代联姻。巡抚王兆深母,道员王启绪母均出自李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赞元,初名立,世祖赐名赞元。大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明年,除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先后奉命巡视京城,巡按湖北,巡视两淮盐课等,于治理盐理盐政多有建白。康熙八年(1669)迁户科给事中,晋兵部督捕理事。四年后署通使司右通政,改大理寺卿,摧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官至兵部督捕待郎。卒于任。
  (地)李本涵,赞元子。举人,候选州同;李本握,字麟选,赞元子,性嗜学,工吟咏。李本涵,赞元子,举人,官云南平彝县知县。著有《甲秀堂诗文集》;李本浩,字孟符,赞元子,依靠家族势力为地方紊强,邑有大事辄以身排难解纷,片言立断,且仗义疏财;李本汉,赞元子,以外孙王启绪任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蹭中宪大夫;李思娇,字十洲,赞元子,序贡,候选知县。
  (玄)李桐,字东樊,赞元孙,大清雍正癸卯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迁异传道,官至按察司副使;李果,字硕亭,赞元孙,工诗词,善书法,大清乾隆进士,初授刑部主事,迁员外,晋郎中,官至大同知府;李毅,字乐园,桐兄,大清雍正进士,官至江苏知县;李椅,字楚材,桐兄,大清康熙武进士,累迁湖广襄阳镇总兵官,官至左都督,授骡骑将军。
  (黄)李承祖,字绳武,椅子,工古诗文辞,词尤精,官把总;李承弼,字翼君,椅侄,大清乾隆进士,由江西贵溪县令,官至平凉府通判;李承芳,承弼弟,大清乾隆进士,书法家,工诗古文辞,官至广文县令;李承泽,承弼从弟,以外孙王兆璨贵,赠翰林编修;李承瑞,椅侄,大清乾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李承庚,承弼从弟,官直隶武强知县。
  (宇)李晓,承裕孙,官贵州安平知县。
  27、文登刘启先家族
  明清时期文登(今山东文登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刘家自大明万历至大清雍正年间,尤其在清初,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6人中进士,盛极一时。刘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刘必绍,字绍先,大明万历恩贡,历汝宁府通判,迁保安州知州,官至保定府同知。著名理学家,著有《四书传习录》,《观我亭集》,《言治记嘟;刘启先,必绍弟,大明万历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历户部主事,累官至江西瑞州知州。
  (地)刘濡恩,字兴尧,必绍子,选贡,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官至巩昌府通判;刘洪恩,濡恩之弟,由明经官平度训导。
  (玄)刘铭翁,濡恩子r,贡生,官怀远知县;刘拙萝,濡恩子,贡生,官湘乡知县;刘棍茂,濡恩子,恩贡,官至通判,善草书;刘拙费,濡恩子,官开州知州。
  (黄)刘诉,描责侄,大清顺治进士,历兵部主事,充顺天同考官,晋郎中,官至开化府知府;刘挥,字玉含,秘费子,大清顺治进士,授行人,官至礼部清吏司主事。娶同邑名门赛玉潜之妹。且其子一元娶礼部尚书沙澄女;子一中娶光禄大夫于涟女;一女嫁于邑中望族从家;刘炯,枷费侄,大清康熙进士,官临渔知县,未仕卒;刘煌,椒茂子。官常德府通判。
  (宇)刘一良,诉子,精于医术。
  (宙)刘孔昭,一良子,大清雍正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汾西县知县;刘重选,字开知,一良侄,大清雍正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迁扬州府同知,晋高州府知府,官至兵备道;刘重殷,一良侄。举人,官汝州州同。
  28、文登毕钟姬一毕宿涛家族
  明清时期文登(今山东文登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毕家明初以避乱占籍文登,"为邑望族,世以文学显"。明清时期科甲蝉联不绝,仕途显赫,代有闻人。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毕钟姬,字亮四,岁贡,著《翰斋诗文集》。
  (地)毕解,钟姬子,大明举人,由刑部观政外放单县教谕;毕爵,钟姬子,大明举人,著有《十世草堂今古文》,(峨夕诗册》,《载酒题襟》诸集。
  (玄)毕高,钟姬后裔,大明鑫靖中由指挥全事,迁即呈守备,署栖州游击,官淮阳营参将;毕宿森,钟姬后裔。大清乾隆进士,历万泉知县,迁泽州府同知,历员外,晋郎中,官至袁州府知府;毕宿庚,宿森弟,大清乾隆举人,官清河知县。
  (黄)毕所诌,宿森子,贡生,历福建尤澳知县,迁漳州府同知,出为台州府知府,迁宁
  绍台道,官至津州府知府。著有《茜堂诗稿》;毕所密,宿庚子,大清乾隆举人,宫西安府
  知府;毕所辑,宿庚子,由汝州州判迁桐柏知县,宫至兴国州知州。
  (宇)毕以龄,所诌子,由兵马司指挥官至思恩府通判;毕以锦,所解子,附贡,官兵马司指挥;毕以,所铬子,候选盐课大使;毕以恒,所密子,官新兴盐场大使;毕以廉,所密侄,度贡,官青城教谕;毕以朗,所密侄,官嘉义县承;毕以级,所密侄,官金医知县。
  (宙)毕承昭,所密孙,拔贡,由桐庐知县迁定海同知,历宁波知府,宁绍台道,安徽按察使,迁浙江布政使,署安徽布政使,官至广东布政使署巡抚;毕瀚昭,字星源,承昭从弟,大清咸丰进士,由工部主事迁员外郎;毕清昭,承昭从弟,大清菇庆举人;毕茂昭,承昭从弟,大清咸丰举人;毕钧昭,以恒子,候补县72。
  (洪)毕世模,承昭子,官金华水利通判;毕世榕。钧昭子,官高邑知县。
  29、文登丛兰家族
  明清时期文登(今山东文登市)著名的官僚世家。丛家自大明中叶丛兰以进士尚书起家后,直至清末,其族中子孙后裔科甲蝉联,先后有6人中进士,,人中举。丛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丛兰,字廷秀,大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继为兵科右给事中,晋通政参议,出外经略紫荆关等地。正德三年(1508)迁左通政,历通政使,户部右侍郎,受命兼理固阳等地军务,因多次成功平定地方民众暴动有功,增律一级。署右都御史,总制宣,大和山东军务,转江北巡抚,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少保。系明代中期重臣,(明史》有传。
  (地)丛磐,兰子,监生,官巩昌府通判。
  (玄)丛仪凤,兰之后裔,大清顺治举人,官澄海知县;丛大为,字祥子,兰之元孙,大清顺治进士,官句荣知县。工诗书,兽草书,著有《挤雪草诗草))o
  (黄)丛苟,兰之后裔,大清康熙举人,冠县教谕;丛元,大清康熙进士,官高淳知县。
  (宇)丛洁,大清康熙进士;丛洞,洁弟,大清雍正进士,授知县,累捆山西道监察御史。
  (宙)丛植,大清道光进士,官东安,临榆等县知县。
  30、栖厦牟道行一牟庭家族
  明清时期栖霞(今山东栖霞市)著名的世家大族。牟家原籍湖广公安县人,始迁祖牟敬祖于大明洪武三年(1370)以贡生出任栖霞主薄,遂占籍栖霞。其后人"世代以儒显,'。人清后,牟家功名振兴,科甲相继,先后有近10人中进士。积淀沉厚的家族文化,孕育出一批功力深厚的文学家,考据学家,成为闻名士林的文献巨族。牟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牟道行,敬祖七世孙,大明万历举人,历宜阳知县,官至真定府同知;牟道立,字允修,敬祖七世孙,拔贡,历叙州府通判,晋啄州知州;牟道南,道行之兄,诸生。
  (地)牟幢,道行子,官沾化训导;牟征,道南子,拔贡,官忻州知州;牟何,道行侄,大清顺治武举,官大同元城守备;牟国珍,惶子,大清康熙进士;牟国珑,惶侄,大清康熙进士,官南宫知县;牟国须,柯子,大清顺治进士,官绳池知县。
  (玄)牟恒,惶孙,大清康熙进士,由户部主事晋监察御史;牟恫,惶孙,举人;牟怒,字印宗,徨从孙,大清康熙进士,初知武进县,善断狱,多有善政,改唯宁知县。
  (黄)牟日妨,恒之侄,恬之子,大清雍正进士;牟日管,恬子,举人,官邹平教谕;牟日绮,恬子。大清雍正进士;牟日苞,恒侄,举人,官安东教授。
  (宇)牟昌裕,字松严,敬祖后裔,大清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授礼部主事,迁营缮司员外郎,历掌江南道,云南道,河南道监察御史,晋吏科给事中,转户科。著有《行素堂奏琉全稿)o
  (宙)牟庭(175,一一1832),初名廷相,字默人,一作陌人,敬祖后裔,大清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生,授观城县学训导。为诸生时,即为学者阮元所器重。与同邑经学家郝菇行相交游,互相切磋,郝每有著书,辄与商榷,于学识多所探讨辨难。学识极其渊博,主治《今文尚书》。著述宏富,有《周公年表》,(诗切》等50余种;牟顾相,字襄夫,庭从兄,库生,善古文词。著有(小湃草堂文集》,(小摇草堂诗集》,《文人山左古文钞);牟真相,顾相兄,大清乾隆进士。官直隶肥乡县知县;牟雯,字云图,昌裕侄,大清嘉庆进士,由陕西三原县知县,升直隶州知州。
  (洪)牟房,字农星,牟氏族人,大清嘉庆进士,官浙江安吉知县;牟所,字一樵,举人,嗜金石,工翰墨,学使何仙搓先生称其为山东书法第一。初宗鲁公,晚参晋魏,纵离奇,自成一家,远近知名,多方争购,"得其片纸与珠宝同,';牟应震,字卢坡,大清乾隆举人,官青州府教授。著有《夏小正考》,《毛诗物名考),《读诗质疑》,《诗古韵考》,《卦图周易直解》,《胡庐山人诗稿》等。
  (荒)牟墨林(1786-1867),字松野,绰号牟二黑,惶之后裔,晚清胶东著名大地主,大清道光十一年(1831)趁灾荒之际,廉价购置大量土地,至解放前,牟家仍有耕地6万余亩,山岚10万余亩。
  31、无棣义井张氏一张为仁家族
  明清时期无棣(今山东无棣县)著名的官僚世家。张家先世自昌黎迁海丰(无棣),为仁曾祖讳着,祖讳金,始大其家,号"义井张氏"。父应科,始教子孙服濡衣冠,自此其家科甲蝉联不绝,自明末至清初先后有11人中进士,9人中举,兄弟进士,父子进士,叔侄进士等科场佳话闻名士林,兴盛长达近200年。张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张为仁,字致堂,号沧粟,贡生,历内黄知县,迁中书舍人,历刑部主事,员外,郎中,官至广东按察司金事加一级。着《日隅说闻)o
  (地)张成,字玉庵,为仁裔孙,大明嘉靖进士,官璋州知州;
  (玄)张思桂,字月宇,为仁裔孙,大明万历举人,历三河令,管至巩昌同知。
  (黄)张逸,成之曾孙,号二盼,大清顺治进士,授广平府推官,晋兵部郎中。着《拙钠居草》。
  (宇)张可大。字坤仔。思桂五世孙,大清康熙进士,历鳌山卫教授。官浙江永嘉县令;张可举,字季胭,可大弟,举人,官河南叶县县令。
  (宙)张镇,字东侯,可举子,以州同至直隶河工,历浙江嘉兴知府,官至福建按察使;张键,可举子,拔贡,官安徽合肥县令;张怪,字宪质,可大子,大清康熙进士,官中书舍人。
  (洪)张映汉,号绮困,被子,大清干隆进士,由户部主事升郎中,出为湖南衡永郴桂道,转湖北粮储道升山西按察使,晋湖北布政使,署湖北巡抚,晋湖广总督。道光元年(1821),授刑部右侍郎转户部,官至总督仓场侍郎。后因事罢归。着《读诗类编》18卷,《毛诗汇考》12卷,《毛诗韵考》8卷,《韵学弟子训》4卷;张映巩,字琏之,镇子,援例官刑部员外,升郎中,出为湖北宜昌知府,官至盐运使;张映蛟,字胎庵,映汉弟,举人,援例为同知,历永州知州,官至辰沉永靖道。着《叶梦楼诗胜);张映台,号海该,映汉从弟,大清干隆进士,由武安县令晋福建漳州同知,官至兵部员外;张映衡,字持之,镇之,贡生,官广东顺德县知县;张映奎,字光宿,键子,官湖南宜章县令;张映斗,字曦亭,可大孙,举人,历福建闽县令,升知州,官至马家港通判;张映房,字称德,可大孙,干隆举人,官清平训导涨映纬,字经德,可大孙,干隆举人,着《鸿雪斋稿》。
  (荒)张级,字愁门,映汉子,一品荫生,由工部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官至陕西凤翔府知府;张询,字裔苏,键孙,大清道光壬午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浙江太平知县,官至玉环同知。着(桐华山馆诗钞);张泉,字廉甫,映较子,拔贡,由罗宝州判升龙门知县;张渤,字汇川,汲从弟,举人。
  (日)张衍寿,泉子,举人,官深泽县知县;张衍度,字子贞,泉子,拔贡。官直隶州知州;张衍熙,字子辑。泉子,大清咸丰进士,历刑部主事,官陕西凤翔府知府;张衍重,字子威,映蛟孙,大清道光进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历福建汀州知府,官至江西饶州知府。
  (月)张守炎,字星伴,映蛟曾孙,附贡,同治举人,授内阁中书,继而中光绪进士。累至河南怀庆知府;张守娇,字海峰,映汉曾孙,附贡,官山西大荔知县;张守训,字念曾,翰林院庶吉士,大清光绪进士,官陕西领阳知县。着《味闻堂诗稿》;张守龙,字次云,衍重子,举人;张守岱,字奉山,衍重侄,光绪进士,授编修,进御史,迁给事中,官至映西陕安道加光禄寺卿。
  (盈)张树仗,宇毅明,守岱子,光绪进士,官广东英德县令。
  32、无棣吴绍诗家族
  清代无棣(今山东无棣县)著名的宫僚世家,文献巨族。吴家明初永乐二年(1404)由直隶迁乐安占籍海丰(无棣)。其家兴盛自清初始,自大清康熙至光绪近200年间中,科甲蝉联不绝,代有闻人,连续9代先后有8人中进士(其中3名翰林),8人中举。其中官品位至封祖者有5人:贡生尚书吴绍诗,进士巡抚吴坛,举人巡抚吴垣,翰林侍郎吴士劳,举人巡抚吴重熹,世代清华显贵,替续奕奕。吴家主要代表人物简介如下:
  (天)吴自肃(1631-1712),字在公,号克庵,大清康熙三年(1644)进士,初授江西万载县令,内捆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晋刑部郎中,出云南提督学政,官至河东道布政司参议。精韬略技艺,数着武功。着《万行草》,《我堂存稿))o
  (地)吴象宽,字居之,自肃子,邵诗父,大清雍正进士,官至湖北黄安县令。着有《内讼篇》,《芝园诗集》,《宁远书钞);吴象弼,字似之,象宽之弟,大清雍正举人,尤工诗,《祀屋书集》;吴象干,象宽从弟,官湖北黄梅知县。
  (玄)吴绍诗(1699-1776),字二南,号蚁园,贡生,由世父象干荐授七品小京官升刑部主事,干隆初,票迁至郎中,外摇甘肃巩昌知府,迁陕西份粮道,转贵州督粮道,晋云南按察使,署甘肃布政使。干隆三十一年(1766),丁母优,服胭补刑部右侍郎,出任江西巡抚。正值回京出任礼部尚书时,江西多处发生水灾,遂被动夺职,滴吏部侍郎。因病辞职知仕,加尚书衔。系清中期重臣,《清史稿》为之立长传。卒后溢。恭定"。
  (黄)吴垣,字树棠,绍诗长子,由举人捐官,授兵部郎中,千隆三十五年(1770),特调刑部,迁监察御史,转刑科给事中,累晋吏科掌印给事中。四十六年(1781),署鸿护寺少卿,历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太长寺卿,晋吏部右侍郎,官至广西巡抚,卒于任上,以为政勤勉著名。系清朝重臣,《清史稿》有传;吴坛,字紫庭,垣之弟,大清干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三十二年(1767),超握刑部侍郎。曾一度受"太监高云案"牵连,滴降刑部主事,再累迁江苏布政使,官至江苏巡抚。着《大清律历通考》39卷。(清史稿)有传。其中有载:"绍诗父子明习法律,为高宗所器,绍诗两为侍郎,垣,坛先后在郎署,特命勿相避……父子相代,尤异数"。
  (宇)吴之襄,字淦崖,坛子,干隆举人,历天津河防同知,晋湖北黄州知府,官至安襄勋荆道;吴之承,字敬轩,垣子,干隆举人,官直隶同知。
  (宙)吴侍曾,字泰孙,之承子,大清嘉庆进士,官至吏部主政。着《竹泉诗钞》,《人海谈》;吴怡曾,字仲睦,之承子,举人,官陕州知州;吴熙宗,字缉文,之承子,大清奈庆进士,官至翰林编修。
  (洪)吴式敏,字平山,侍曾子,大清嘉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由御史晋给事中,历湖北施南府知府,官至湖北安襄勋荆道;吴式劳,字子泌,之襄孙,大清道光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广西左右江道署按察使,迁鸿护寺卿,提督浙江学政,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生平好金石之学。着有《摘古录》,《抽古录金文金石稿》,《陶嘉书屋诗赋》等;吴式训,子孔怀,式劳从弟,道光举人,官直隶新河县令。
  (荒)吴重熹,字仲怡,式劳子,大清同治举人,援例工部郎中,出为河南府知府,迁直隶布政使,转仓场侍郎,晋江西巡抚,官至河南巡抚。着《吴氏文存》,《吴氏诗存》,《世德录》,《石连问诗文集》,《词集))o
  (日)吴峋,字虞生,式劳孙,大清咸丰进士,历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改御史;吴绮,字滇生,重熹子,监生,援例报捐同知,迁河南道员,晋江南江安粮道,官至两淮盐运使;吴幽,字豫生,重熹子,光绪举人,捐内阁中书,迁广东佛山同知,官至潮州府知府。
  33、惠民李之芳家族
  清代惠民(今山东惠民)著名的诗书衣冠巨族。李家自清初以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之芳起家后,有清一代科甲蝉联不绝,进士,举人,贡生踵出,得官者有几十人,可谓"替缨满门"。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之芳(1622-1694),字邺园,明祟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及第。初授浙江金华府推官,抑豪强,缉流亡,雪冤狱,兴教立学。以卓异内摇刑部主事,历迁员外,郎中,累至河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升左副都御史。晋吏部有侍郎兼左副都御史衔总督浙江军务。康熙初,"三落"反清,亲自率军与之展开激战,历时3年,累立奇功,战后人京出任兵部尚书,调吏部。康熙二十六年(1687),授文华殿大学士。先后充任《政治典训》,《大清会典》等书总裁。系清初重臣,《清史稿》为之立长传。卒后谧"文襄。
  (地)李钟麟,字玉书,之芳长子,以父荫岳州府同知,官至副使。着有《四书反身录);李宜麟,字编书,之芳季子,贡生。补内阁中书改知县,未赴任卒;李生麟,字丹书,之芳侄,据康熙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玄)李寿澎,字眉洲。生麟子。举雍正进士,授山西介修知县,报兵部主事,迁员外升礼部郎中;李寿翰。字浚洲,之芳孙,历湖南岳州府通判平迁兰州府同知,补巩昌府同知;李寿彤,字环洲,之芳孙,保举西河县知县;李寿淦,字起洲,之芳孙,以举人例授知县;李寿渊,字静洲,之芳孙,雍正举人。
  (黄)李本棒,宇文木,寿澎子,雍正进士,由刑部主事历升礼部郎中,官池州府知府。着有《听松轩诗集》;李本桂,宇燕以,之芳曾孙,附监生,诗人兼精医理。著有《谙梵亭集》;李本挨,字公度,之芳曾孙,附监生,诗人,着有《得朋楼诗文集》。
  (宇)李师敏,字仲坚,寿瀚子,举干隆进士,历刑部郎中,出为台湾知府。
  34、滨州杜姆一杜受田家族
  明清时期滨州(今山东滨州市)著名的官僚世家,诗书衣冠之族。杜家起家始于明朝中期,自杜其荫中菇靖进士后,杜诗,杜承式叔侄双双科场折桂,族中子弟出仕为官者多人,遂为当地望族。明清鼎革后,杜家进人全盛时期,自大清顺治至咸丰年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8人进士及第。其中杜愕一杜受田一杜翱,杜翰祖孙三代四人为翰林,且均位至封疆大臣(二品以上),"门庭之盛,旷典亲瞻,近代罕有"。杜家成为海内文明的世家大族。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杜承式,字言卿,诗之叔,万历进士,初授刑部主事,晋本部郎中,出为常州府知府,官至口北兵备道。
  (地)杜诗,字以兴,举大明万历进士,累官至江西布政使;杜律,诗之弟,以贡生授官太原府通判;杜赋,诗之弟,举人。
  (玄)杜爽,字子镰,杜诗之四世孙,举大清顺治进士,初授真定府推官,历礼科给事中,摆谁扬兵备道,官至河南参政。著有《m湖集》。
  (黄)杜鼎,字羹臣,杜垮之祖,举乾隆进士,历江苏萎县知县,官至上思洲知洲。著有(拙修斋》。
  (宇)杜垮,号石樵,举嘉庆进士,初授翰林编修,历任詹事右赞善,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后提督顺天学政,晋内阁学士,先后出任兵部,吏部,礼部侍郎,加太子少保。系清后期重臣,《清史稿》有传。著有《时文举偶》,《时文辩体》,(读鉴余论》,《治安本论》等。
  (宙)杜受田(1788一一1852),字芝农,杜丹子,道光三年(1833)进士,会试第一(会元),殿试二甲第一(传护),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援中允,迁洗马,督山西学政。还京师后人直上书房,为咸丰帝师,侍读十余年。四迁内阁学士,摧左都御史,晋工部尚书。咸丰帝即位后,深受信任,署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傅。系清末重臣,《清史稿》为之立有长传。其"一门显荣甲天下,';杜受履,受田之弟,道光进士,官桐城知县。
  (洪)杜翰,字继圆,受田子,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帝念其父旧绩,对他也颇为器重。数月间即灌至工部侍郎,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兵犯北京,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旋署札部右侍郎。咸丰临终前,与肃顺等八人被委以赞襄政务王大臣,曾力阻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系清末重臣;杜翱,受田子,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户部侍郎,督办山东团练。
  (荒)杜庭深,羽子,咸丰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员外郎;杜庭任,羽子,钦赐举人,以父荫七品京宫。
  35、聊城邓秉谦一邓钟岳家族
  明清时代聊城(今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著名的官僚世族,状元之家。邓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邓守清,字星海,秉谦之叔,大明万历举人,出任裹城令,改怀庆,升临挑府同知。 (地)邓秉谦大明万历二十年(1592)武进士。性沉静,喜读书,娴于韬略,出任王徐守备升德州游击。居乡以诗文自娱,人称"孺将,邓秉豫,秉谦之弟,大明祟祯九年(1636)武举,为东昌守备,以军功累官至副将;邓秉恒,字元固,号拢江,守清之侄,守渐子,大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昆山令改江西永丰,升江西员外郎补云南,晋福建巡海道。著《石堂集》,《春秋解),《名臣奏议钞》。
  (玄)邓允燮,字理三,号义斋,秉恒子,岁贡,官山西山阴知县。摄朔州;邓之荣,字朴如,秉谦子,袭东昌卫指挥金事。
  (黄)邓基圣。字思睿,允燮子,以贡生授内阁中书,补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寻晋刑部郎中;邓诉,之荣子,康熙举人。
  (宇)邓钟岳,字东长,号诲庐,允燮孙,基哲子,尤邃易,礼,康熙六十年(1721)大魁天下,以一甲一名进士(状元)人翰林,授官江苏学政,刊《近思录》,《白鹿洞规》等书训。以少詹学士人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充《一统志》总裁转左侍郎。寻因事降太常寺卿,再补通政司参议,晋礼部左侍郎,两充江南正考官。为人友爱,治学严谨,工书法,诗文,学术上倡导互相切磋。著有《知非录》1卷,《寒香阁诗集》4卷,《寒香阁文集)4卷。
  (宙)邓汝勤,原名汝功,宇谦持,钟岳子,家学渊源,善读文书,尤工楷书;邓汝敏,钟岳子,历直隶架城,邢台知县,官浙江温州府总捕同知。
  36、聊城傅以渐家族
  清代聊城(今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著名的官僚世族,状元之家。傅家先世江西永丰县人,始祖原为冠县尹,生七子,及罢归回籍留三子,一居冠县,一居搏平,一名祥者奉母居郡城,遂为聊城人。自大清顺治至咸丰年间,其家科甲蝉联,代有闻人,先后有5人中进士,2人中举人,其中傅以渐以状元之尊大魁天下,使傅家声名大著。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傅以渐(1619一一1665),字于磐,号星严,顺治三年(1646)一甲一名大魁天下,授弘文院修撰,迁国史院侍讲学士,历官蔺事府左庶子,秘书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国史院学士。十二年(1654)晋秘书院大学士,太子太保改国史院大学士。先后充任《明史》,《太宗实录》,《太祖太宗圣训》,《通鉴》总裁,寻加少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居官以清勤著称。十八年(1660)乞假归里,康熙四年(1665)卒。系清初重臣,(清史稿》为之立传。
  (地)傅宅撰,以渐子,荫监生;傅正撰,字华睑,以渐子,大清康熙进士,官山西山阴知县。
  (玄)傅永波,字仑西,以渐孙,乾隆举人,初授平阴教谕,姐浙江泰顺令移永嘉,历迁瑞安,乐清及户闻二府通判,寻招台州府同知。
  (黄)傅廷献,字近娜。以渐曾孙。雍正拔贡,授阳信教谕。
  (宇)傅绳勋,字接武,号秋屏,永李孙,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工部主事授郎中,简放广东琼州府,改四川费州府知府,晋陕西渲商兵备道,报广东盐运使,升陕西按察使,官至浙江巡抚,改凋江西;傅继勋,字玉澳,号湘屏。绳勋弟,拔贡,分发安徽知县,历任庐江,贵池,全椒等县知县,升太平府知府调安庆府,以道员署理落司兼办全省粮台。
  (宙)傅浚,绳勋子,道光进士,官吏部文选司郎中;傅谱,继勋子,又举人考取中书,取浙江严州府同知,保以道员用,能诗善画,尤以书名。
  (洪)傅斯择,字用之,号豫斋,以渐后裔。咸丰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权知瑞安,嘉县等,以办团练功摺知府,留浙江补用总办浙潜海运,历保道员加盐运使衔,摄湖州府篆,带杭州府事;傅斯侨(1842-1925),字润臣,以渐后裔,著名医家,清光绪末年贡生,候补直隶州知州,专攻医学而成名。精于医理,搜长内科,一生多在济南行医,常为山东巡抚衙门官吏治病;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以渐后裔,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13年考人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与罗家纶等20人成立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
  团体"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后留美入伦敦大学,转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院,1926年回国人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年兼北大教授。1949年1月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傅孟阿真先生集》(台湾大学版),《傅斯年选集》(台湾文星书店出版)等。
  (荒)傅乐翅,斯择子,中书科中书。
  37、东阿于俄行家族
  明清时期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著名的官僚世家。于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于批,慎行之父,大明嘉靖举人,官至平凉府同知。其母即户部郎中刘田之女。
  (地)于慎行(1551-1623),字无垢,大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编修,与修《穆宗实录》,书城进修撰,充日讲官。御史刘台引弹幼张居正被逮,僚友均避不敢见,他公然独往,得罪了张居正,即辞职归里。张死后,起为故官,进左谕德,侍郎丘抄张居正之家后,特遗书为其说情。此后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后因"争国本"怜神宗,遂辞归乡。家居十余年后,又起掌詹事府,加太子太保兼东阁大学士。系明朝重臣。(明史》为之列有长传。卒后溢"文定";于慎言,慎行弟,大明嘉靖举人。
  (玄)于纬,懊行子,荫历中书舍人,晋户部郎中,官至广东雷州府知府。
  (黄)于元焕,慎行孙,荫官至顺天府通判;于元烨,慎行从孙,荫历中书舍人,迁刑部郎中,官至贵州黎平府知府;于元煌,元焕弟,大清顺治五年(1648)恩贡,初授山西祟信知县,官广西上思州知州。
  (宇)于继善,字彝仲,慎行曾侄孙,官山西沁水县令。
  38、日照丁允元家族
  明清时期日照(今山东日照市)著名的官僚世家。丁家先世淮北东海人,迁居日照。自大明祟祯至清末光绪近:30〕余年间,丁家科甲蝉联不绝,至少有14人中进士,20余人中举,族中多人出仕为官,诗人,文学家以及科学家代不乏人,一直延续至近现代。与同邑另一望族安家世为姻亲。丁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丁允元,字长仁,别号右海,大明祟祯进士,累摇户科给事中。降清后出任庐州道副使,改补榆林道;丁允登,字岸先,允元弟,岁贡生。
  (地)丁泰,字来公,号洛m,允元长子,大明崇祯进士,授陈留知县,官至吏科给事中;丁景,允元子,娶妻同邑名门安氏女;丁晋,字及庵,允元子,大清康熙丁未进士,授内阁中书。著有《半奎楼集》;丁当,字用晦,允元子,官江宁滩宁知县。
  (玄)丁士弃,泰子,票贡,官新泰训导;丁士一,字鸽荐,号河峰,大清康熙进士,初授四川知县,内捆户部主事,累迁福建按察使,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次游日记》,《春余集》,(三山诗草)(支印集》,《双砚斋诗文稿);丁士可,字行我,允元孙,举人,由云南抱母井盐课大使,迁姚州知州,官至姚安府知府,丁士价,士可弟,举人;丁士群,士可弟,举人。 (黄)丁宜曾,字椒园,士一子,著有(农圃便览);丁续曾,字右似,号粗庵,宜曾从兄,大清康熙进士,官归安闲知县。著有《寄杨斋集);丁勺曾,宇幼文,号枪岑,续曾弟,大清康熙进士历宿松知县,官至广德知州。著有《幼文制艺》;丁枪曾,字粤序,士一侄,少负异才,博极群书,为文康放不羁,选拔人京,名动公卿。中年多股,闭门著书。有《说书偶笔》,《韵法本俗》,《望奎楼诗文集》;丁法曾,字效坤,士一族侄,大清雍正举人,官莱芜教谕。著有《群芳谱诗集》;丁光曾,好松荫,士一族侄,武生,充州镇候补守备,从那尔泰出兵西域。著《西天草记》;丁学曾,士一族侄,举人;丁琪曾,士一族侄,举人;丁龙暇,字宜臣,士一族侄,举人,官新津知县。
  (宇)丁梦桂,勺曾子,举人,官莱州府教授;丁梦弼,续曾子,贡生,官济宁学正;丁梦阳,续曾子,举人,官济宁学正;丁梦桂,勺曾子,举人,官宁阳训导,改莱州府教授;丁延德,字春塘,勺曾族侄,拔贡生,官齐河教谕。"少负英才,巫振风骚"。著有(裴斋诗集》;丁延之,延称弟,大清乾隆进士;丁延运,延穆从弟,举人;丁延相,延秘从弟,举人。(宙)丁岸,字春帆,延穆子,贡生;丁娜,字连冈,延称子,贡生,以诗斌闻名;丁苍,延称从侄,延先子,举人,官曲阜教谕。
  (洪)丁守存,字心裔,号竹澳,龙暇曾孙,大清道光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礼部郎中,官至湖北普粮道兼摄按察使。著《火法本论》;丁守纬,守存弟,举人;丁守炳,守存弟,举人;丁万清,字劝澄,号倩园,光曾孙,武生,从军楚北,智勇卓著,官至参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