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6:05
鄌郚总编

明清潍坊一十九个重要的科举世家

  明清潍坊一十九个重要的科举世家
  1、潍县陈介棋家族
  2、潍县刘应节家族
  3、昌乐阎世绳一阎循琦家族
  4、寿光刘珝家族
  5、寿光李迥家族
  6、安丘张贞家族
  7、安丘王绮家族
  7、安丘李湘秦棻家族
  9、安丘虎林马氏家族
  10、安丘刘正宗家族
  11、安丘曹申吉一曹贞吉家族
  12、诸城臧惟一家族
  13、诸城丁粗亢家族
  14、诸城相州王氏一王沛该家族
  15、诸城李澄中家族
  16、诸城丘桥家族
  17、诸城刘架—刘统勋—~刘墉家族
  18、临朐状元之家一马愉家族
  19、临胸冯裕一冯惟敏一冯溥家族
  --
  1、潍县陈介棋家族
  清代潍县(今山东潍坊市市区)著名的官僚世家,文化名门。陈家于清末科甲蝉连不绝,先后有5人科场折桂,族中子弟多地方文化名人,有"一门五科第,四世六校官,'之称。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陈官俊,字伟堂,介棋之父,大清嘉庆十三年(1808)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便秀,迁右春坊右赞善,人直上书房,累迁右春坊右庶子,提督山西学争,升翰林侍讲学士。历升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书,后因涉嫌一起贪污案,遭革职。嘉庆二十一年(1841)起复通政使,再迁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有紫禁城骑马宠遇。系清末重臣,《清史稿》为之列传。五年复受一案牵连,降6级留任,寻郁闷而死,赠太子太保,溢"文憋,陈官人,官俊弟,介棋叔,大清道光进士
  (地)陈介棋(1813-1884),字寿卿,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大清道光进士,授宫翰林编修。喜收藏古董,又长于墨拓。他从早年开始收藏三代钟鼎,尊彝篮盘及秦汉印玺,古陶器等名贵珍宝,所藏古印达 000钮,古钟11口,三代陶器数百件。其中最负盛名的毛公鼎及散氏盘,驭方鼎,龙教,鱿季子盘等铜器均为稀世珍品。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篮斋传古别录》,(陈篮斋尺腆》,《吉今文释》,《篮斋吉今录》等金石著作30余种;陈介侯,介棋弟,官滨州训导;陈介敬,字秩卿,介棋弟,陈介嗽大清咸丰壬子进士,工书法,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陈介眉,介棋弟,道光拔贡生,历江苏宿迁知县,握通州知州,晋河南归德府知府。后来在清别捻军时战死;陈介锡,字晋卿,介棋从弟,清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性嗜古,不屑仕进,不惜重金广搜博求书画珍品,辑成宋,明以来山东名人书画真迹数十册,名日(桑梓之遗}。著有(桑梓之遗人物考略),(桑梓之遗录文),(石文杂录》等。
  (玄)陈孚庆,字绮轩,介侯子,拔贡,官曹州府教谕;陈咸庆,介侯子,岁贡,官荤阴训导;陈有庆,介侯宇,官新政县知县;陈恒庆,字子久。介侯侄,初授馆陶训导,后中光绪进士,官至锦州府知府。(黄)陈阜,字佑曾,介棋孙,亲生。

  2、潍县刘应节家族
  明清时期潍县(今山东滩坊市部分市区)著名的官僚世家。刘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刘应节,字子和,大明熹靖丁未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升怀庆知府,晋仔察院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丁母优,起补河南巡抚改顺天巡抚。隆庆四年(1570),升右副都御史。转兵部右侍郎,代谭纶为前江总借。万历初年晋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后因得罪大挡冯保被幼罢归。系明朝重臣,(明史》有传。卒后赠官太子少保,著(白川文集)。
  (地)刘元功,应节子,大明万历举人,官宪县知县。
  (玄)刘风毛,字兆胜,应节孙,以祖蔺人监,授广西桂林通判。
  (黄)刘以贵,字沧岚,应节玄孙,大清康照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广西苍梧县知县。营建茶山书院,兴学盆很,多友普政。又是名闻一时的理学家,著述宏富。有《古本周易集解》,《析姗。(初学正鸽》,《正命录》,《莱州名贤志》,《苍岚辨真文》,(弃乘集) (宇)刘复仁,应节元孙,举人,官成都府汉州知州。

  3、昌乐阎世绳一阎循琦家族
  清代昌乐(今山东昌乐县)著名的官僚世家。阎家先世山西太原人,大明洪武中迁居昌乐。自大清顺治朝至熹庆朝近200年间,其家科甲蝉联不绝,闻人辈出,连续7代先后有7人中进士,10人中举(不含中进士者),多人出仕为官。阎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阎谏,字介石,始迁祖九传至谏,世绳之父,大明崇祯拔贡,其子孙七世科第,文学荟萃,为文雄浑博大。著由(介石遗文))
  (地)阎世绳,字宝治,号丹崖,幼年曾随祖母逃荒度日,18岁时娶青州状元,明朝礼部尚书赵秉忠之孙女为妻。大清康熙十五年(1676)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榜眼),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编修,先后参与篡修会典等。中年告归,杜门家居课子侄,卒后赠工部尚书,有文集,杂著行世,谧"贞宪先生"。
  (玄)阎偷,字敬生,号录园,世绳长子,大清康熙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官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两次充任浙江文试和试同考官,升至工部主事;阎禅,字填思,世绳子,附监生,屡试不第,遂无意仕进,专以绘事为乐,工写人物,尤善画罗汉,"识者珍之,';阎镬,世绳子,侯选州同知。
  (黄)阎廷估,字方蛇,号汝正,愉仲子,大清雍正甲辰会试第二名,翰林院庶吉士选授卢溪令,捐傣建仰山书院,官至广西宾州知州;阎廷掉,字调斯,愉长子,官泅水训导。工诗歌善绘事,书法宗吴兴,"得者争装潇珍之"。著有《陪屋山房诗集)o
  (宇)阎循中,字拒廷,廷估长子,"少好学,精于文",大清乾隆举人,无意仕进,隐居乡里,从事教授,从游者多中科第。著《制义诗集》;阎循厚,字惠廷,廷估次子,乾隆年间以第二名举于乡,沉毅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兼通二氏之说,尤邃于史学。曾作《咏史》200首。著有(钝斋遗文》,《钝斋诗集》,《诗经或间集》,《诗论古文》;阎循琦,字景韩,号玮庭,廷估季子,大清乾隆壬戌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工部主事,升都水司郎中,改广东道监察御史,晋吏科掌印给事中,曾奉旨修建紫禁城大殷,迁内阁侍读学士报工部侍郎,官至工部尚书。《清史稿》为之列传;阎循擂,字青庭,廷估四子,乾隆甲子与伯兄循中同举于乡,由滋阳教谕升阜宁知县;阎循观。字怀庭,号伊满,廷估侄,从理学家膝纲学习,少年便在京师和文坛上享有盛名。大清乾隆进士,初授吏部主事,因秉性清高,为上官所忌,遂辞职家居。初喜佛学,后奉宋儒程朱为宗,专治洛闽之学,主持趁台书院。史载其"学行纯正,自海岱名流及当代缪绅莫不目为真孺"。受业者登科举者甚众,人又称"进士母子"。著有《西润草堂诗集》,《西涧制艺),《困勉斋私记》。
  (宙)阎学淳,字浩特,号荣园,循琦子,大清乾隆进士,初授刑部主事,迁福建南平府知府,后调彰德府,治河有方,深受乾隆帝赏识,亲自主婚将外甥女,73代衍圣公孔昭焕之女嫁他为妻;阎学海,字星持,号雨帆,循琦子,大清嘉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翰林院起居注官,晋户部浙江司员外郎转营膳司员外郎;阎学谏,字紫严,号信持,循派子,乾隆举人,援例授工部主事,迁营腾司员外郎,晋都水司郎中,出为甘肃兰州兵备道;阎学赐,循厚子,举人,官沂州府学教授。著《右义制义》;阎学澄,循琦子,江苏漂阳县z -A。
  (洪)阎兆楷,字值之,学海子,道光举人,官知县;阎兆璨,循琦孙,学朱子。道光举人;阎兆琅,字秀昆,号阂峰,兆璨弟,拔贡,由官学教习授四川乐山知县。著有《三隐笔记);阎兆耘,字春林,号让亭,学春继子,举人,官平度州学正;阎兆麟,字瑞亭,兆深弟,历任充州府学训导,德州学正,官高密等县教谕。
  (荒)阎洽源,兆楷之后,举人。

  4、寿光刘珝家族
  明代寿光(今山东寿光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刘家自大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科甲相继。闻人辈出,先后有,人科场折桂,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刘甄,刘珝之父,大明永乐中累迁监察御史,刚果有为,官至陕西按察副使。
  (地)刘珝,字叔温,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宪宗即位后以东宫旧僚升任太常卿,兼任侍读学士。成化十年(1474)升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他每进讲,词气侃侃,被誉为讲官第一。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累升至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受命编《文华大训》,书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他素鄙大学士万安之为人,斥他负国无耻,遂遭万安诬陷中伤。正值此时,其子刘鎡押妓事发,有人借以渲染,遂辞官家居。系明中期重臣,《明史》为之列有长传。卒后溢"文和"。嘉靖初,赐祠额曰:昭贤,遣官祭之;刘珩,珝之弟,大明景泰举人,官献县教谕;刘琦 ,珝之弟,大明成化举人,官南封知县。
  (玄)刘鈗,字汝中,珝之子,8岁即奉宪宗召见,起拜进礼,聪敏异常,即命中书舍人。嘉靖时累官太常寺卿,兼任五经博士。博学多识,在学林中声望甚高,与刘/ 并称"三刘"。著有《西桥集》;刘铎,诩之子,正贡,官鸿护寺序班;刘鎡,珝之子,举人,曾以押妓事发,有人编成戏剧(刘公子曲)予以演唱。
  (黄)刘澄甫,字子静,珝孙,大明正德进士,累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博学善诗文,著有《山泉集》;刘渊甫,字子深,珝孙,举人,通经史,官至汉阳府知府。嘉靖年间青州人文最盛,是海岱诗社的发起人之一。
  (宇)刘三宅,字可任。澄甫孙,大明万历甲戌进士。历永嘉县令,官至吏科给事中。

  5、寿光李迥家族
  清代寿光(今山东寿光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李家世居寿光斟灌庄,自大清顺治初至乾隆年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5人中进士(其中3名翰林),8人中举,多人为官,其中位至封疆者3人,人称“斟灌李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汝英,迥之父,举人。
  (地)李迥,字奉倩,大清康熙进士,历中书舍人,迁刑科给事中,署太仆寺卿晋京尹,升右副都,官至刑部右侍郎;李适,迥之兄,大清顺治进士,官至内黄县令。
  (玄)李懋,字大木,迥子,大清康熙进士,授官翰林编修,著《仙霞岭诗》;李柟,字仲木,迥次子,举人,官国子监学正;李朴,字若木,迥季子,贡生,官茌平教谕,湖北南漳县知县;李楫,字木奄,迥八子,举人,候选知县。
  (黄)李炎,字升东,朴次子。举人,历内阁中书,迁刑部主事,晋郎中,官至龙安知府;李轩,字映东,朴长子,官宁武知县;李烈,朴四子,官江苏船政同知;李琬,字晖东,朴五子,由陕西运同升至浙江温州知府;李煊,字华东,柟子,举人。
  (宇)李封(1723-1796),字紫缓,朴之孙,大清乾隆进士,改翰林元庶吉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出为安徽庐州知府。历江西盐释道,浙江按察使,署湖南布政使。因他案株连被革职。后奉特旨起复为四川宁远知府,累进湖北巡抚,改刑部左侍郎。系清代重臣,《清史稿》为之列有长传;李景沆,字端甫,封长孙,拔贡,官罗定知州。
  (宙)李铤,字南金,朴曾孙,官云南府同知,晋龙州知府;李鋐,字振声,铤之弟,乾隆举人,历户部主事,迁员外郎中,出为四川夔州知府,晋川北兵备道,署广西布政使简授巡抚,转顺天府尹,左迁光禄寺卿;李铎,字振文,煊之孙,大清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购书不惜重金,号称"缥缃之富甲于青郡",官至山西宁武府知府。著(冷玉岩集》,《蕉香书屋稿》;李钤,字华章,封三子,优贡,官长垣知县。
  (洪)李漪,铎子,负诗名;李世治,字尧农,鋐子,乾隆举人,历工部员外郎,晋湖北德安府知府,官至甘肃西宁兵备道。工诗,著《怡堂六草》,(怡堂散草》;李世涟,字漪坡,铤子,举人,云南滨川州知州。
  (荒)李树基,字绍莲,封曾孙,监生,官禹州知州,荐卓异,以道员用;李树蕃,字翰臣,树基弟,官河南荥阳知县。

  6、安丘张贞家族
  明清时期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张家自大明后期至清末300余年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7人中进士。4人中举人,文学家,艺术家辈出。周亮工誉其为"渠丘(安丘)文献世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张继伦,字汉葡,贞之父,以文学著名;张朋伦,字勉斯,继伦兄,大明举人,每每与弟继伦,绪伦论学,"均以文行著一时",有"三张"之称;张绪伦,字彝叙,用伦之弟,大明祟祯四年(1631)进士,历大明推官,行取御史。
  (地)张贞,字起元,继伦子,贡生,文词卓然。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精书画,善篆刻。康熙时被举为"博学鸿孺",辞不就;后有诏试太和门,授翰林院孔目,亦不任,开始他漫游和著述生涯。曾与著名理学家刘源禄讲"身心性命,,之学,听者云集。又拜明清思想家,文化大师黄宗曦为师,黄给与其高度评价。一代诗宗王渔洋凡遇重要文稿多请他阅定。蒲松龄与他相见恨晚,相交深厚。他治学严谨,著述丰富。著有(集丘山人半部稿》,《青州乡贤传》,(渠丘目梦录》,《家乘族谱》,《梦绿印谱》。其三子在辛,在艺,
  在戊俱为一代名士,人称"三亚树"。
  (玄)张在辛(1651-1738),字印君,号柏庭,贞子,拔贡生,清初著名诗人,书画家。师从郑,遍游燕赵吴越,与当世名人交友。书工篆隶,古朴职逸;画工山水,花卉,皆为逸品;尤精刻印,小印尤工,诗词雅健,工整协和。著有《隐厚堂诗集》,《隶法琐言》,《篆印心法》,《隐厚堂印谱》,(青州府志》等;张在艺,,贞子,著名书法家,印家;张在戊,字申仲,贞子,承家学,精篆刻;张扶与,字景淑,在辛子,举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著有《渔山吟卜卷,《书味斋诗余)卷。
  (黄)张德纪,字伯振,扶与孙,诸生。
  (宇)张柏恒,字雪航,德纪子,举人,少承家学,工诗古文辞。著有《武训集》,《书航集》;张棋恒,字寿臣,柏恒从弟,大清道光进士,官刑部主事;张善恒,字圣基,柏恒从弟,工诗,著有《学吟唱和集》,《历下记游诗》,《西湖卧游集)o
  (宙)张鹤龄,字祝千,善恒子,举人;张堂,字锐川,德纪从孙,大清道光进士。官四川清溪知县涨奎。字文川,堂弟,大清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洪)张祖厚。字宏斋,柏恒孙,大清光绪进士,官至吏部考司员外郎
  (荒)张介禄,字受百,鹤龄孙,大清光绪进士,历两塘同知,官候补知府;张介孚,字子中,鹤龄孙,大清光绪进士,官法部制勘司主事。

  7、安丘王绮家族
  清末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诗书文献家族。王家以著名学者王摘而闻名,被誉为"说文四大家之一","朴学师表","华北当代濡宗"等。王家与同邑官僚世家刘正宗家族有姻亲之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王驭超,字驾千,大清乾隆举人,官潜山知县;王志超,驭超弟,大清嘉庆举人,以吟咏自娱。著(松亭诗草》;王驯超。字致千,大清嘉庆举人。
  (地)王绮,字篆友,驭超子,大清道光举人,博极群书,邃于经学,尤深于说文,折衷段玉裁,桂馥之说,为后来学者指示门径,论者以为二人劲敌。积数十年之功著有《说文释例)20卷,《说文句读)30卷多种著作,是清代朴学,文字,训沽等方面的经典性代表巨著。官至山西多宁知州;王简,字素圆,驭超子。大清嘉庆庚辰进士,授甘肃即用知县,历固原知州,迁河南按察使,累官至河南布政使;王范,字模山,驭超季子,大清道光辛丑进士,绝意仕进,归而治学授徒。"本于六经,尤深于易"。有《序卦图书》,《易经集解》。
  (玄)王彦侃,刚亭,简子,年仅巧岁即从父出征西域,以军功奖直隶知州,以知府用。 (黄)王瑞麒,字石生,彦侃子,附贡,累官至工部主事。濡染家学,工诗词,善书法,尤精于岐黄,活人无算。

  8、安丘李湘秦棻家族
  清代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李家自大清雍正至同治朝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6人中进士,2人中举,多人出仕为官,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大本,字立齐,湘莱高祖,大清雍正举人,授湖南益阳县令,官至宝庆府知府;李大木,子像章,大本兄。
  (地)李妨,字绪书,大本子,监生;李策,字仲方,妨从弟,大清乾隆庚辰进士,初授湖北竹澳令,后补直隶安肃县。著《文樟轩古文》2卷,《于役诗草)3卷。
  (玄)李于垣,字旅山,策仲子,大清乾隆举人,官直隶阳曲直县。著《胭斋诗文集》;李于培,字滋园,于垣弟,大清嘉庆丙辰进士,历刑部郎中,官至通永兵备道。
  (黄)李湘棻,字云舫,纷孙,大清道光壬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初授户部主事,迁员外朗,晋太长寺少卿,累官至漕运总督;李湘茝,字春碗,妨从孙,拔贡,由户部七品景观升郎中,初为河南河库道;李湘华,于垣侄,大清道光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记名御史;李湘尊,于垣侄,大清道光进士,官至云南云州知州。
  (宇)李华遇,字尹亭,湘茎子,拔贡,官刑部主事;李端遇,字小研,湘华子,大清同治进士,初授吏部主事。累官至工部右侍郎。

  9、明清时期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文献巨族。马家于明代自河北枣强迁至安丘,因其先人有在林中缉捕老虎者,人称"虎林马氏"。自大明嘉靖至大清光绪几百年间,马家科甲蝉联不绝。人文荟萃,先后有8名进士,2名举人,代有显人,诗家辈出,婚姻亦多世家大宵,如同邑刘正宗家族等。马家明代成为文献世家自马愁,马惠兄弟始。马惠一房名日"笔花裔",马愁一房人称"衫树底"。清代马家以诗名世。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马愁,字德昭,由恩贡选授秀水县29,官至知县。经术湛深,著名教育家,授徒数百,多所成就。出名的是"一日三西,'(朝廷一日内放了江西,陕西,山西3个巡抚,都是安丘摘)出自其门下的有2个;马惠,愁兄,邑名文士。
  (地)马文炜,字仲韬,惠子,大明熹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历碑山知县。继为监察御史,因直件当道。出为德安府知府,继为按察副使,治理荆南,晋广西左,右布政使,官至都御史巡抚江西。
  (玄)马云龙。字展潜,愁孙,大明举人,少承家学,才名籍甚,常怡情诗酒,放怀山水间。著(燕台小吟》,(吴越杂咏)等;马应龙,字伯光,文炜子,大明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初授祀县知县,累官至礼部郎中。是明代北方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富于著述",除了精通经学,史学外,还精诗。著(祀乘)48卷,《注道德经)2卷,《艺林钩微录》24卷,《词林玉屑)2卷,(古文参同契)2卷,另右文集若干卷;马从龙,字君升,文炜子,大明万历进士,官至给事中,辞官回家,后朝廷屡起通政司参议,尚宝司卿,皆不赴;马夔龙,字同寅,云龙弟,大清顺治拔贡,授开封通判,工医。
  (黄)马天撰,云龙子,清初山东著名的盲诗人,才思敏捷,做诗探喉而出且规模宏阔。诗人曹申吉评价"其至工处,可人七子之室"。自此,马家开始以文学雄距山东文坛。即诗名首先出自"杉树底"。
  (宇)马常沛,天撰子,诗才敏捷,字字珠矶,著诗集《河岳集》,文集《春草堂集》;马长淑,字汉苟,天撰子,大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直隶磁州府教授。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扩斋诗集》,《菜根斋集》,并辑明清时期安丘人或官安丘者之诗,编为(渠风辑略》7卷,这是安丘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保存地方文学遗产做出了贡献。此书收人(四库全书卜马没,字源思,应龙孙,大清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绝意仕进。自幼承袭家学,才名奕奕,与兄弟等专工诗文,与著名诗人王士祯时相唱和,深受其赏识;马长春,清初著名诗人,幼从叔祖从龙学诗,青年时代从师于莱阳名儒宋继澄,学业大进。晚年在城东治圃数亩,内植古木百株,修竹千挺,有植海棠,红梨于草堂之侧,被王士祯引为知己。(自马长春和马长淑之后,"笔花斋,,一支家学衰退,诗名不再了,而"衫树底,,一支则代有闻人)
  (宙)马烁,字荫千,长淑子,少承家学,大清乾隆举人,历元和知县迁太湖同知。著
  《光斋堂文稿》;马交,字与斋,烁从弟,著名诗人,古文家,著《信芳馆诗稿》;马灵,交从
  兄,著名诗人,著《古近体草》,(柯雪斋诗稿》。
  (洪)马世珍,悉七世孙,乾隆著名诗人,"安丘七子"之一他们文有同宗,诗有同格,名震山东。诗人称其诗,古文,制艺为"三绝,';马世醇,字纳斋,珍从弟,著名诗人,"安丘七子"之一,人评其文名稍亚于世珍,但诗格独秀,著《马纳斋诗稿)
  (荒)马秀儒,子艺林,惫九世孙,大清道光进士,历建平知县,迁开封府同知,宫至湖广布政使,暂摄巡抚事。著(晚香堂诗集)4卷,(晚香堂文集))8卷,《云窗笔记》32卷,《宦游杂记))160卷。
  (日)马云速,字渐九,秀孺子,例贡,候选州同。
  (月)马步光,字梅重,秀孺孙,大清光绪进士,由工部七品小京官升主事,再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充甲午科甘肃乡试正主考;马廷弼,字子良,秀濡族孙,大清光绪进士,官广东即用知县。

  10、安丘刘正宗家族
  明清时期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刘家自大明隆庆至清初顺治科甲相继,先后有4进士1举人,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刘魁,正宗曾祖,官主薄。
  (地)刘希孟,字醇甫,魁子,大明隆庆辛未进士,初令安邑,迁太常寺少卿,晋通政;刘希龙,字仁甫,希孟子,大明正德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迁员外,晋郎中,署卫辉府知府,官至河南副使。
  (玄)刘如松,字茂贞,希龙子,官柏乡知县。
  (黄)刘正宗,字可宗,希孟孙,大明祟祯元年(1628)进士,由推官累至翰林院编修。
  大清顺治二年(1645)由山东巡抚李之奇推荐,授国史院编修,迁侍讲,弘文院学士,秘书院学士,累握吏部右侍郎兼秘书院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衔,领吏部尚书事,再加太子太傅,授文华殿大学士。然秉性刚直,遭同僚嫉恨,为言官交相弹幼,终遭革职籍家,追夺浩命。康熙即位后,特旨为之平反,寻卒。工文能诗,吏主历下,独树一帜。著《通斋诗》4卷,(雪鸿草》5卷。《清史稿》有传;刘正衡,字元定,正宗弟,大明天启进士,官至浙江道副使。
  (宇)刘柞远,字子延。正宗族子。大清顺治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给事中,吏部员外郎,太常少卿,迁大理寺卿,官至左副都御史巡抚直隶。

  11、安丘曹申吉一曹贞吉家族
  明清时期安丘(今山东安丘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文献巨族。曹家世居安丘莲池里,自大明中期嘉靖至清末道光几百余年间科甲相继,蝉联不绝,先后有7人科场折桂,举人,贡生多人,"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等科场佳话久誉士林,清初海内著名词家曹贞吉即系出于此,而同邑望族刘正宗乃其外祖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曹汝勤,贞吉六世祖,大明岁贡。
  (地)曹一麟,字伯贞,汝勤子,大明嘉靖进士,官吴江知县;曹一鸽,汝勤子,大明万历举人,官武清知县;曹一凤,字伯仪,汝勤子,大明嘉靖进士,初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员外,晋郎中,累官河南副使。
  (玄)曹应损,一麟子,贞申曾祖,太学生,官至遵化县'to曹应侃,字合甫,一麟子,恩贡,官凤翔知县。
  (黄)曹锉衡,宇鉴明,应侃子,大明万历进士,官宁晋知县。
  (宇)曹复植,字云将,应埙孙。
  (宙)曹申吉(1635-1680),字杨余,号澹余,复植子,大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累迁湖广荆南道,转河南分巡雏陈兵备道,十七年(1660)升通政使司左通议,迁大理寺卿。康熙六年(1667)握礼部左侍郎转兵部,后出为贵州巡抚。十二年(1673),贵州提督李本深从吴三桂反清,遂被执遇害。生平工诗好古词,著《澹余诗集》传世。系清初重臣;曹贞吉。字升六,号实庵,申吉弟,清初著名词家,大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历任户部员外郎转礼部,晋郎中。因性情优郁孤介,仕途不显。自
  幼嗜读,尤酷爱诗词。诗作气清力厚,情感真挚,风格遒劲,以状语粗犷著称,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作追踪宋人,气韵淡雅,格调清高。吴绮编《名家词选》推为压卷。著《实庵诗略》,(坷雪诗》,(坷雪词》等。《清史稿》为之立传。
  (洪)曹霍,贞吉子,以荫授七品小京官。诗人,著(枣花田舍诗》,《冰丝词》,《黄山记游词》;曹霜,字幼句,贞吉子,诗人;曹涵,字巨源,贞吉子,大清雍正举人,官宁远知州。
  (荒)曹尊彝,字遭堂,辉吉(贞吉弟)元孙,大清道光进士,官刑部主事。著《爱思楼古文》1卷,《诗余杂说))1卷,《近体诗》6卷;曹桂组,字仲芳,尊彝子,增生,官宿州知州。著《退思偶存》,《古文存真》各2卷。

  12、诸城臧惟一家族
  明代诸城(今山东诸城市)著名的官僚世家。臧家先世世居琅娜台下只沟屯,称"只沟减氏"。有明一代至清初。减家科甲蝉联不绝,闻人辈出,先后进士有5人,举人,贡生数十人,更以减惟一,减尔劝"父子侍郎"而名闻一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减哲,推一先祖,大明洪武初以孺士授诸城县训导,征授。礼部主事转兵马司指挥,迁员外郎升四川参政,官至广西布政使。以廉介闻名。
  (地)减裴,惟一祖,字文甫,其子即减惟一之父人赘黄氏从黄姓,以岁贡为景陵卫经厉升定州同知。
  (玄)减惟一,字守中,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始复姓,初授宿松知县,迁兵部主事,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得到大学士高拱器重,摧大理司少卿,署光禄寺卿,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黄)减尔用,惟一长子,官生;藏尔劝,字仲升,惟一次子,大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授户部山西主事,历陕西渔关兵备副使改河南提学副使,刚正不阿,晋河右布政升广东左布政,清操甚著,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大力整伤边防,蒙古诸部不敢犯,累官至兵部侍郎。卒后赠兵部尚书。无子,以弟尔令子允德嗣;减尔令,字玉严,惟一四子,大明天启二年(1562)进士,历官元氏知县,迁礼部营腾司员外郎,晋山西副使。祟祯十五年(1642)冬天,清军南犯,破诸城,尔令率子孙抵抗,与子世德,永德,弟尔寿,侄朋德俱死难于清军刀下。
  (宇)滚允德,字谐卿,尔劝子,以父荫袭锦衣卫百户。祟祯十五年家门多死难者,允德出资振济,重振家声;续朋德,字伯元,惟一孙,官生,由刑部郎中出为庆阳知府。
  (宙)减振苹,字均仁,允德子,大清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由昭平知县官至宁州知州;减振乾,字幼青,允德子,官中书舍人。
  (洪)减珠,字坤仪,振乾子,大清康熙进士,由龙川知县累迁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官至建宁知府;减殉,字君平,永德孙,振奇子,康贡生,授萃县教谕,捐凤翔知县。有义行,曾有友人临难托付300两白银,而无人知,难定之后还其家人,封识宛然;减珊,字声佩,振荣子,援例授昆阳州知州,历官姚安知府,改西宁知府。
  (荒)藏柞巩,字永叔,壕子,举人,官杭州府同知;减在华,字阿客,殉子,附贡,官刑部直隶司主事。

  13、诸城丁粗亢家族
  明清两代诸城(今山东诸城市)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明初有丁普郎者,以军功从洪武,封于武昌,其子孙以百户荫,食屯于海州卫。永乐初,先世由海州迁居诸城藏马山下,遂为巨族。自大明嘉靖至大清乾隆共有4人中进士,更以清初著名文学家,大诗人丁耀亢而闻名长久。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丁纯,字质夫,触亢祖,岁贡,授巨鹿训导升长垣教谕。
  (地)丁惟宁,字养静,耀亢父,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初授清宛知县,迁四川道监察御史,晋陇右兵备金事,署勋镶兵备副使,后因陨阳兵变致仕。
  (玄)丁耀亢(1599-1671),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晚年目疾,故又号木鸡道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兼诗人,少为诸生,早具文名,明清变乱之际,遍游大江南北。大清顺治四年(1647)拔贡,选客城县教谕,官至福建惠安县知县,能文工诗,著述甚丰。著(续金瓶梅》,《西湖扇》,《化人游》,《赤松游》等传奇,有诗文集《漆园草》,《星汉搓》,《丁野鹤集》;另有记事之作(出劫记略》,颇具史料价值;丁耀心,大明崇祯举人;丁自劝,字茂叔,耀亢从弟,大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保定知府。
  (黄)丁似各,字率婿,耀亢侄,岁贡,官莱芜训导;丁大谷,字如云,耀亢侄,举人,曾行善乡里,死于崇祯壬午之乱。
  〔宇)丁撰,字卫公,粗亢从孙,监生,以孝闻;丁馆,大谷子,is贡。
  (宙)丁泽博,字念云,馆子,康生。
  (洪)丁廷植,字孟发,泽溥子,大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南阳通判。
  (荒)丁淡,字昆圃,廷植子,由例贡捐长治知县,升扁同知;丁踌,字瑶圃,廷植子,大清雍正举人,由内阁中书迁翰林院起居注主事。
  (日)丁荣柞,字荣斑,琦子,大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官内阁中书,病卒。
  (月)丁锡群,字兰洲,荣柞子,诸生,援例为呈贡知县,累迁临安府知府改东川府知府。

  14、诸城相州王氏一王沛该家族
  明清时期诸城(今山东诸城市)著名的官僚世家。王家先世世居城西小店,后由此分出三支:一迁辛城,一迁相州镇,一迁营子屯。自大明万历至清末道光200余年间科甲相继,坤联不绝,连续有11代16人文武进士,举人,贡生不胜枚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王允升,沛镶曾祖,"少孤,绩学,勇于义,,,曾在乡里煮粥贩济达半年之久,为乡里闻人。
  (地)王开基,允升长子,大明万历举人,人清后授寿昌知县,累官至营膳司员外郎;王拓基,允升次子汪恢基,允升季子
  (玄)王镁,字伯和,恢基长子,大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初授户部浙江司主事,迁云南司郎中,累官至江南左布政;王械(1623-1703),字仲威,号任庵,允升孙,大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出任广东西林知县,后绝意仕途,专一著述讲学,以诗文终其年。著《星余笔记》,《朱子语类篡》,《读书葺残》,《世德堂诗文集》。
  (黄)王沛思,字汝敬,钡长子,大清康熙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左纯访左中允,与修《明史》。归家后课子弟,讲经义,为诗歌,家藏书达千卷;王沛镶(1656-1732),俄季子,大清康熙举人,三十一年(1692)从户部尚书王险贩济陕西,议叙福建漳州通判,屋断疑狱,以精明强干闻名。补云南临安府同知,生浙江温州府同知。晋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建南道,累姐贵州按察使,署广西布政使。多有政绩。雍正元年(1723),内升太常寺卿,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官至吏部右侍郎。五年后加左都御史致仕。系清初重臣;王沛询,字汝如,械子,举人,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匡山集》6卷,收人《四库全书》;王沛源,镁子,七品荫生。
  (宇)王潭,字龙所,允升族孙,居乡义行。
  (宙)王善宗,字茂孙,潭子,大清康熙十八年(1679)武进士,官至陕西与安营白士路守备;王沛宗,字克前,潭子,监生,候选州同。康熙年间曾两次出粟周济族人度荒年;王培宗,字德厚,潭侄,自幼苦读,"隆冬卧单资读书至咳血不少休"。大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初授礼部主事,迁山东道监察御史,历掌陕西,山西,江南,浙江等道,雍正初辞官告归,立家庙,置祭田301)亩;王沛景。字沂来,锥侄,与从兄沛宗,同举于乡,时号"二王"。授径县知县;王沛掀,字时勉,袱侄,国子监生,官信封知县。
  (洪)王植,字绳木,大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大城知县,官泉州府西仓同知;王本,字大木,沛镶子。例贡,官户部河南司员外郎;王棠,字尚木,沛镶子,举人,捐工部成衡司员外郎,迁直隶口北道金事,晋按察使,官至光禄寺卿;王相,字天木,沛像子,累官至汀州府知府;王模,字范木,沛悯子,举人,历平和知县。累加江南司郎中,出为汀州府知府;王桂,字丹木,沛询子,举人,历奉节知县;王椿,字春木,沛询子,历济源知县;王磐,字般木,械孙,举人,官河工知县;王柯,字可木,锥孙,举人,援例为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掌翰詹科道;王粱,宇城木,沛像子,例Jfl",景升刑部员外郎,官广东盐运使;王架。字桐木,沛镶侄,康贡,以军功授湖广清军同知,官德安府知府;王怪,字圣木,沛思子,举人,工制义,与德州李怪齐名,桐城方苞谓之"山东二圣。
  (荒)王元馄,沛源从孙,贡生,授在平教谕;王元耿,字曙华,桂子,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官福建乡试副考官;王元鹭,字仲序,坷子,举人,官西平知县;王元点,字子与,棠子,官赵城知县;王元烈,字承武,棠侄,举人,官盐知县;王元鹊,字立斋,元鹭从弟,举人,官淄博教谕;王元娘,字旭谷,镇曾孙,举人,官全椒知县。
  (日)王垂纪,字肇修,元鹭子,举人,官长安知县;王垂络,字驭远,元烈子,举人,官僵师知县;王维垣,字象藩,元馄子,举人(解元),官正安州知州;王嗣繁,字介山,恢基六世孙,历高唐州学政,官通山知县;王衍福,字畴五,开基六世孙,大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官至韶州府知府。
  (月)王应芬,字芳圃,癸祥子,大清乾隆四十六年。781)进士,历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晋陕西司郎中,官至韶兴府知府;王应奎,字春溪,癸祥子,大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初授信阳知县,调守昆山,为明太仆卿归有光立墓碑,置祭田,对其子孙后人多有存恤。官至刑部河南司员外郎。是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累计至万卷;王应垣,字紫庭,癸祥子,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榆林知县,官至知府;王钟吉,字霭人,衍福子,大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江南道御史,迁广阳府知府,官至南汝光道;王绪用,举人,官滕县教谕。
  (盈)王钟瑞,字符庭,钟吉从弟,举人,官湖口知县;王金策,字仲之,绪沼子,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陇西知县;王维疆,字象里,馆元孙,举人,历成都水利同知,官营山知县。

  15、诸城李澄中家族
  明清两代诸城(今山东诸城市)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李家先世四川成都人,大明洪武初从军驻诸城,遂为县人,自大明弘治至清初乾隆年间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6人中进士,2人中举,出仕为官者多人。其中最著者清初诗文名家李澄中,为"山左三大家"之一。李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相,子君柳,澄中从高祖,大明弘治十一年(1498)举人。
  (地)李旦,字子旭,橙中祖,由举人授蔚州知州,大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大饥,曾出粟达百石。
  (玄)李澄中(1630-1700),字渭青,号渔村,大清康熙十八年(1679)以拔贡举荐"博学鸿儒特科",赴试人选,授翰林检讨,与修《明史》,声名益著。历官詹事府右赞善,右春坊右中允,迁翰林侍讲,侍读。诗文俱佳,笔力雄健,尤以诗文闻名,与王士祯,田雯号称"山左三大家"。著《白云村集》8卷,《卧象山房集》5卷,《滇行日记》2卷;李让中,字逊卿,澄中弟,大清康熙九年(1679)进士,未仕卒。
  (黄)李鼎梅。旦孙,以孝义闻名乡里。
  (宇)李卜之,字开先,鼎梅长子,诸生,候选州同;李华之,字秀实,大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历中书舍人,迁湖北按察使,晋云南布政使,署左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左侍郎。子孙世以功名显;李梵之,鼎梅次子,贡生,官麟游知县。
  (宙)李亢,字斯齐,华之子,大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晋江南道监察御史。
  (洪)李饪,字斯五,亢之子,诸生,援例为保安州知州,官至雷州知州;李增,字斯孚,儿之子,诸生,援例为桂林府同知,官至刑部郎中;李珍,字斯西,丸之子,大清雍正进士,官通城知县;李逛,字斯绪,亢之子,大清康熙举人;李珍,字斯献,卜之子,贡生,官鹿邑知县;李文孩,字乘千,亢子,援例授建宁府同知,官至刑部福建司员外郎;李文驹,字符千,亢子,由举人授贵州司郎中,历河南道监察御史,官至户科掌印给事中。归乡后足不出户,"惟丹黄书史教子弟以为乐"。雅好著述,深于考据之学,为诗春融有格,不失澄中家法。是清代诸名藏书家,积至十余万卷,且颇多秘笼。
  (荒)李郁文,字盛周,任子,官贵阳知州;李缓玺,珍长子,举人;李绅玺,珍次子,举人,官徐州通判;李篙,字中山,文驹子,援例为福建司郎中,官至安陆知府。
  (日)李鸽,字鸿飞,价孙,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进士,官至马龙知州;李攀淮,字荆溪,文孩孙,援例授户部广西司主事。

  16、诸城丘桥家族
  明代诸城(今山东诸城市)官僚世家。丘家先世寿光,始祖彦城迁县之柴沟,传5世至丘桥,自大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先后有4人进士1举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丘撰,字茂实,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刑科给事中,曾弹劫严描搜权,迁兵科都给事中,后因事罢官,归时"敝衣一,图书一束"。隆庆初,握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寺卿。万历十一年(1583)起右通政,进左副都御史,与张居正交恶。后负贵清抄张家,用法严峻。还朝转左侍郎,寻拜南京吏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大保,谧"简肃"。系明朝重臣,《明史》为之立有长传,列《海瑞传》之后;丘择,字次林,撰弟,恩贡。
  (地)丘云章,字伯卿,撰子,幼聪慈,工行草书,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泽州知州。卒于官,年仅25;丘云肇,字似林,撰朋子,大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初授东明知县,官至庐州知府。书法道劲,工诗,无子;丘云康,样子,巨人,官南部知县。
  (玄)丘志充,云康子,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其后多以文学显。 (黄)丘性善,字近思,云肇外孙李澄中之子,将其立为云肇之曾孙,大清康熙举人,官南宫知县。

  17、诸城刘架—刘统勋—~刘墉家族
  清代请城(今山东诸城市)闻名海内外的官僚世家,衣冠盛族。刘家先世肠山人,始迁祖刘福迁县之锋哥庄,传至思智为诸生,始读书。自大清顺治至乾隆年间,科甲相继,连续五代有10人进士,举人多名,且多仕途显赫。其中一品大僚3人,二品1人:刘果,官布政使,刘统勋任军机大臣,东阁学士兼刑部尚书;刘墉官体仁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刘银之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共有6人正史有传,这在海内名家中绝无仅有。刘家贵盛莫比,盛极一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简介如下:
  (天)刘必显,字微之,号西水,思智孙,巢父,大清顺治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必大,必显弟,大清顺治举人。
  (地)刘果,字毅卿,号木斋,必显子,大清顺治进士,初授太原府推官,立义学,严刑法,颇有政绩,改直隶河间县知县,升刑部江南司主事,晋浙江司郎中,官至江南提学金事。《清史稿》有传;刘祯,字世卿,必显子,糜贡生;刘桑,字子,必显子,少年时深受德州田雯赏识,大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博涉经史,初授湖南长沙知县,以廉名闻,得湖广总督吴核举荐,生山西宁羌知州,修路娠灾,立学兴教,劝农扶桑,多有善政。摇甘肃宁夏中路同知,晋山西平阳府知府。历迁直隶天津道副使,江西按察使,累官至四川布政使。后清军出征西藏,负责筹措军粮,积劳成疾,卒于官。《清史稿》为之立传;刘桨,字非木,必显子,监生,善持家,大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大饥,与兄散粟娠济达十个月之久。
  (玄)刘统勋,字延清,架子,大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先后直南书房,上书房,四迁詹事。升内阁学士,授刑部侍郎,以能谏著称。摧左都御史,署潜运总督,以治河有功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充军机大臣。复以治水患之功加太子太傅,命协办陕甘总督,赐孔雀翎。后因查看巴西坤,哈密军务,措置失误被革职并籍家,诸子皆遭连坐。次年复职,任刑部尚书。复加太子太保调吏部尚书。命协办大学士,再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充上书房
  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卒厚赠太傅,溢文正。乾隆为之流泪曰:"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著《刘文正公文集》。系清中期重臣。《清史稿》为之立有长传;刘纯炜,字界庵,巢子,大清乾隆进士,初授分宜知县,迁东唐同知,晋杭州府知府,署浙江布政使,官至太仆寺卿迁顺天府尹;刘绪绍,字尔愚,梁子,大清雍正三年(1725)举人,官固始知县;刘缓娘,字尔重,巢子,与兄同榜举人,宫唐县知县改平陆知县;刘组焕,字尔立,巢子,以父荫授行人司行人,官户部福建司主事;刘维掉,字尔痴,聚子。大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工部营膳司主事;刘继纶,字尔耻,辈子,举人,曾于族中设义垫,使"族党及佃户子弟可造就
  者皆学焉,';刘绪煊,辈子,举人;刘珊煌,辈子,举人;刘绍辉,聚子,举人,官中书舍人。
  (黄)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统勋子,大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翰林侍讲。出为山西太原府知府,授江苏江宁知府,有清名。再迁陕西按察使,授内阁学士,直南书房,晋户部,吏部侍郎。出为湖南巡抚,颇有政绩,内转都察院左都御史,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他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辩。曾三次兼署国子监。数任乡试,会试正考官。先后任四库馆,碟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正总裁,能诗善赋。他的书法当时冠绝天下,是清代四大家之一,人称"浓墨宰相"。著有《石庵诗集》。系清代重臣,《清史稿》有传;刘炯,字仰晦,挺煌子,举人,官松磁知县;刘树,字镜庵,缓煌子,举人,成县知县;刘值,字工陶,继纶子,举人,由戈阳知县迁通政司经历;刘恺,字仲堂,继纶子,岁贡,宫建昌知县;刘蹲,字象山,继纶子,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吏部稽勋司郎中,迁陕西按察使,官至江宁布政使转鸿护寺卿;刘臻,字凝之,组焕子,举人,由肠山知县官至定海知县;刘诗,字孟雅,纯炜子,大清乾隆进士,官漳化知县;刘礼,字叔雅,纯炜子,举人,官安浮山知县;刘书,字仲雅,纯炜子,官石驻厅同知。
  (宇)刘银之,字信芳,菜孙,墉侄,大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检讨,迁侍读,转侍读学士,迁詹事府詹事,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先后提督江苏,顺天学政。官拜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加太子太保调户部尚书,再调兵部尚书,充经筵讲官,系清代重臣,《清史稿》有传。
  (宙)刘奎,字文甫,号松峰,墉从地,清代名医,名噪一时,有"南藏北黄中刘"之称。尤其善治各种疫病。著(松峰诗略),《松峰文略》。
  (洪)刘秉,奎子,也工医术。

  18、临朐状元之家一马愉家族
  明代临胸(今山东临胸县)著名的状元之家。马家以一代状元马愉大魁天下而名扬四海。世居朱位村,隔临胸弥河与著名散曲家冯惟敏居处遥遥相对,其后裔世代文人辈出,多居附近胡梅润,有"胡梅涧文苑群马"之说。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马偷(1395-1447),字性和,号谙轩,大明永乐十九年(1421)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修撰,进文渊阁。居首席。正统元年(1436)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再迁侍讲学士,以本官诏人内阁参与机务,寻进礼部右侍郎。为人端重简歌,为官"门无私渴,论事物宽厚"。著《澹轩文集》。卒厚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系明代重臣,《明史》有传。
  (地)马晕,字熙之,愉之后裔,著有(柏庵集》。
  (玄)马矶,晕次子,岁贡,官华亭教谕;马91,晕四子,选贡,"予邑人日会文讲义",门人日众。 (黄)马承光,字君显,之从曾孙,大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举人,由莱州府教授改浙江永喜县29。
  (宇)马益著,字锡明,一字梅溪,愉之十一世孙,赋性聪明,10岁能文,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岁贡,著述甚富,由通俗易债的农村儿童教材(庄农日用杂字),又著(四书声韵》,(诗韵摄要》等。

  19、临胸冯裕一冯惟敏一冯溥家族
  明清时期临胸(今山东临胸县)海内闻名的文学世家。冯家世居临胸县仁寿乡(今盘阳),远祖冯才兴据称在元代冯万户侯。大明洪武二年(1369)其长子思忠应征赴辽东广宁左卫十三站五家屯驻防,官千户指挥金事,传5世至冯裕。自大明正德至大清康熙200余年,冯家科甲蝉联不绝,闻人辈出,连续7代先后有9人中进士(其中1名武进士),4人中举(其中2名武举)。以"父子进士","祖孙进士"等科举佳话享誉士林。其仕途最显者,冯裕曾孙冯琦,官拜尚书;元孙冯溥,官拜大学士。共有8人在正史中有传。几百年间,冯家世代家学相承,积淀了沉厚的家族文化传统,前后7代,有诗文传世者,不下10余人,蜚声文坛,对明末清初歧路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学者称之为"北海世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夭)冯裕(1479-一一1545),字伯顺,号间山,生于辽东戍所,成名后复箱临胸。举大明正德进士,初授松江华亭知县,迁晋州知州,多有惠政,内报南京户部郎中,出为平凉知府,累官至按察司副使。退隐后,家居讲学,尤其好吟诗,与蓝田,刘澄甫等人结"北郭禅林"诗社。著《海岱文集》。其5子皆有功名,人人能诗善文,有著作留世,人称"冯氏五大夫"。《王渔洋诗话》里说:"冯氏自间山先生起家进士,以诗名海岱间,四子皆有诗名"。《明史》有传。
  (地)冯惟健(1501-1553),字汝强,号破门,冯裕长子,举人,绝意于仕进,致力于诗,古文词写作,负有盛誉。著《破门山人集》。《明史》有传;冯惟重(1504-1539),字汝威,号芹泉,裕次子,大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可惜英年早逝。著《大行集》,《明史》有传;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裕季子,大明嘉靖十六年(1537)以第一名中举(解元),撰(嘉靖临胸县志》4卷。大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京渴选,得赐进士及第,授官河北采水知县。他文采非凡,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写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散曲作品,艺术上继承了元代豪放派戏曲优良传统。诗文雅丽,尤其乐府诗为最。著《山堂词稿》,《击节语音》,杂剧(梁状元不服老》,《僧尼共犯传奇》等。冯惟敏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冯惟访(1513--1572),字汝言,号少洲,大明嘉靖十七年(1538)与兄惟重同榜进士。初授江苏宜兴知县,累迁河南右参政,历浙江提学副使,山西参政,官至江西布政使加光禄寺卿致仕。隐居海浮山下,专事著述。史载:"惟重,惟健,惟呐皆有文名,惟呐最著。"作品有《青州府志》18卷,《光禄集)10卷。他辑录的《古诗纪》156卷和《风雅广逸))8卷存世,人《四库全书》。为传播我国古籍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明史》有传。
  (玄)冯子履(1539一一1596),字礼甫,号海芹,惟重子,大明隆庆进士,初授安国知县,内迁兵部主事,历山西参议,官至河南参政。著名诗人,《明史》有传;冯子咸,字受甫,惟健子,少孤,事母以孝闻名,大明万历元年(1573)举人。著名理学家,讲求"关洛之学",主张治学意志刚强,持之以恒。治家宗《颜氏家训》。钟羽正评其"信道忘仕则漆雕子,循规蹈古则高子高",(明史》有传。
  (黄)冯琦(1558-1604),字用祖,子履子,自幼聪敏绝人,大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预修《明会典》,进侍讲,充日讲官,历庶子,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署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累官至礼部尚书。他以抗直感言闻名朝野,曾力请罢矿,税监,"争国本"等,被称为"振兴内翰之杰"。他以诗文著称,在文坛地位极高。著《宗伯集)82卷,编辑了《海岱全集》,《五大夫集》,《水海集》等。卒时年仅46,赠官太子少保,溢"文敏"。系明代重臣,《明史》有传;冯理(1572-1627),字德祖,号粟基,琦之弟,大明万历进士,初授恭陵知县,迁贵州司员外郎,进云南司郎中,署山西参政,官至开原兵备
  道兼河南布政使。著《黄龙记事》,《开原图说》。
  (宇)冯士标(1610-1655),字瑞明,号宗尼,裕之玄孙,大明崇祯进士,累官至福建安察司副使巡海道;冯士衡(1583-1641),字于平,号宗远,裕之玄孙,贡生,官湖北孝平知县。工诗善书法。
  (宙)冯溥(1609-1691),字孔博,号益斋,裕之玄孙,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大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职编修,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握吏部右侍郎,迁左都御史,官至刑部A书。康熙十年(1671)进文华殿大学士。连续18年为会试正考官,毛奇龄,朱彝尊,王士祯等诗文大家皆出其门下。居翰林十载,勤勉供职,被顺治帝称为"真翰林"。二十一年(1682)以原官退休,加太子太傅。康熙帝以青州衡王府相赐,改名"偶园"。其诗文俱佳,著有《佳山堂集)18卷。卒后溢"文毅"。《清史
  稿》为之立有长传。
  (洪)冯协一(1661-1737),字躬暨,号退庵,博子,荫生,历山阴知县,累迁广信知府,改台湾知府。著有(支柏堂遗诗选)。
  冯氏一族,前后皆有著作传世,自冯氏五大夫闻名远扬至清初冯溥清初掌文炳,200余年间誉满海内,对我国文学史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且仕途显赫,钾续满门,明清两代位至尔品大臣以上者达4人,盛极一时。据说冯裕六世孙冯三仕,反满抗清,于大明祟祯十二(1639)任沈阳知州时,结识朝鲜质居王子林大居,遂于明亡之际公元1645年东渡朝鲜,成为韩国冯氏始祖。1991)年,韩国冯氏17世孙冯荣燮与临胸冯氏16世孙冯益汉取得联系,从韩国冯氏家谱中又查出3个进士,他们皆因冯三仕反清而被从临驹冯氏正谱中"除籍"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