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12-24 18:49
昌乐 刘文安

广饶大爷(王立庆)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22 18:58
鄌郚总编
  广饶大爷
  上世纪70年代前后,也就是困难时期,在我们当地经常见广饶一带的人成群结队讨饭。
   说广饶,道广饶,广饶本是好地方,只因一片盐碱地,只见种来不见粮。因为歉收,好年景也得以讨饭为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本地人谁也不笑话谁,比的是谁家讨来的饭多饭好,没饿着老人孩子,这才是本事,所以听说那地方的人家姑娘找婆家,问的不是你家有多少存量,而是问会不会讨饭,讨饭上不上的门去,会乞讨是本事更是手艺。有那嘴角拙笨的,不会说不会道,要饭跟本上不去门,要不出来,跟着这样的人家早晚还不得饿死啊!
   关于讨饭,还有句粗话:大姑娘要饭--笨死了!意思是大姑娘自己本身就是本钱,不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如果死掉了,那就不是饿死的了,而是笨死的。
   后来,70年代末,也还有讨饭的,但性质已经有所改变了。每当冬天没事的时候,广饶还是什么地方的人就像候鸟一样,又到我们这里来了,找个烤烟屋子或者什么人家的破房子住下,大人孩子的来好几个,白天分头下各村讨饭,晚上回来自己省火做点热饭热汤喝,讨饭好点的自己吃,粗粮等就晒起来,傍过年来上一个大车,装上满满一大车,运回家喂猪,一家几口人出去一冬天,省了自家的口粮,还能喂起一头大肥猪,多好啊!发展到后来,给干粮已经不稀接了,而是要粮食,玉米、地瓜干,都可以,一冬天能要好几千斤,粮食卖出去就是钱。所以,遇到那要粮食的,很多人家不打发了。
   本村,有弟兄俩,父母去世的早,两个小光棍过日子。大的15、6岁就参加生产队劳动,小的还上学,生产队分的口粮,因为不会做饭,更不善打算,分下来什么吃什么,糟蹋不少粮食,每年都青黄不接,周四邻尽可能地帮帮这俩苦命兄弟,但那时候口粮都紧张,天长日久的,光靠帮是不呛劲的。有一年春天,弟兄俩又没吃的了,饿了几天,实在呛不了,哥哥大川是个二愣子,提起根棍子,挎上篮子就出了村,讨饭去!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呀!在路上,大川就想好了,如果有问什么地方人,自己就说是广饶的,反之要饭的都这么说,说俺村人家没信的,俺村当时是响当当的好单位,口粮分的并不少。
   大川去的北村,到了一户人家,敲了半天门,出来个老头,70多岁了,这个时候正是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在家的只能是动弹不了的老人。老头见是个半大小伙子来要饭,很是稀罕,就问:“小伙子,你是哪里人呀?怎么出来要饭吃?”大川赶紧地说:“我是广饶大爷!”,那老头耳朵有点背,没听清楚,就又问了一遍,大川讨饭没经验,紧张呀,慌里慌张的,就又说他是广饶大爷,应该是说:“大爷,我是广饶的。”或者是:“我是广饶的,大爷!”,中间略作停顿。这次,老头听明白了,火了:“嘴上还没毛,你还广饶大爷,我一听你就是本地的。”顺手摸起墙旮旯的粪叉子就要打,说是迟那是快,大川看事不妙,拔腿就跑。
   回到家来,跟弟弟小川说起“广饶大爷”之事,腿肚子还哆嗦,弟弟年纪小,出门就把广饶大爷差一点挨棍子的事给说开了。很快,三个生产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以后,村人遇到大川就喊广饶大爷,久之,广饶大爷成了大川的外号,1200多口人的大村,提起广饶大爷没不知道的。
   再困难,是人就会长大,不几年,那大川就长成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壮小伙子,造化不错,被人招了上门女婿。可怜小川,自小没了爹娘,吃不上喝不上的,落下了一身的病把,现如今哥哥嫁到了外村,更是没个依靠,想娶媳妇,门也没有,所以一直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混着,目前为止好象还是光棍一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