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25 09:18
鄌郚总编

冀链与《增穆陵》碑记

  冀链与《增穆陵》碑记
  穆陵关是齐长城中段最着名的一座关隘。明代隶属青州府管辖,位于临朐、沂水两县交界处。齐长城作为中国早期的军防工程,始修于春秋时期,它东连沧海,西接泰岱,全长600余公里。在千里长城线上,穆陵关处于齐鲁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齐长城上最雄险的一处关隘。西周初年,周武王在确定齐国边界时就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可见早在西周初,穆陵关已经是齐国南境重要的关隘。公元411年,东晋大将刘裕就是由此攻破天险穆陵关,致使南燕国皇帝慕容超身亡国破。千百年来齐长城内外兵火不断,穆陵关也是数度兴废。经唐、宋至明、清皆有官兵驻防,其后穆陵关则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军防设施日趋荒废。这座曾经名扬天下的雄关险隘,遂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岁月变迁,齐长城、穆陵关,如今仅存遗迹,但历史名人冀链所立的《增穆陵》碑,却古风依然,矗立在大岘山顶,穆陵关故址前。诉说着雄关险隘当年的岁月沧桑。
  冀链与穆陵关之缘,源自他所撰的《增穆陵》碑记。穆陵关上三碑面西并立,南面一座是清代的功德碑,中间一座是解放后立的一座齐长城遗址碑,北边一座是冀链撰写的《增穆陵》碑。属它高大。此碑现立于穆陵关遗址,碑首微残,水泥补缺,碑座尚存,青石质,高190厘米,宽95厘米,厚20厘米。碑文竖排16行,满行40字,楷体,颇具书法价值,字径3厘米,不见书丹人姓名,包括碑首篆书《增穆陵》3字,共计596字。碑文久历风雨侵蚀,难以识读,今据嘉靖《青州府志》、《沂水县志》与《大明会典》,对照拓片,纠错改误,补录标点,与读者共飨。全文如下:
  嘉靖壬戌之夏,青州守四明杜公,自淮上过穆陵。见关楼倾圮,兵防疏废,慨焉曰:“是尚不可以屹屹磊磊乎?乃兹塌焉毁也。”即至青,则明政刑慎,法度饬庶,官兴礼乐,东方之政行焉。乃下令曰:“夫穆陵界临朐、沂水之中,盖徐淮之走集,三齐之藩蔽也。天险不修,何以言治。”其增防补士,量添弓兵二十人,通前四十人,为之室,令带家小随住。备非常,严启闭。慕而就迁者听。关上为之楼,关内为之馆,栖过宾便哨望焉。守关诸役许尽垦关旁荒地,过关商旅免盘诘随行货物,或矿盗横发,仍令近关镇店保甲同弓兵并力扑获。有司恪遵如令。盖自是而楼馆巍岌,兵防密翼,望之屹屹磊磊,天除裒然。行旅惧法而珍,暴客望旗闻柝胆寒心怵,马将度而辔为之回也,斯杜公之绩也。冀子闻之曰:“高也,杜公之治。”或问冀子:“何以高杜公之治?”曰:“关防疏废,非先王意也。书言慎固封守易言,王公设险,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且圣人岂不知德礼政刑可以柔天下,而何急关梁为哉?夫固以蜂虿有毒,桃虫为鸟,小而慎则大废。是以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远望,深视审听虑周千里之外,何有罢堠废险可无外患者乎?而况穆陵襟带徐淮,横跨海岳,盖南北海之喉也。昔刘裕北征,过大岘,指天而喜。夫大岘,即今穆陵关,是可知其胜矣。”往吾两过穆陵,怪其无守,问之,云:“泰久略”。今杜公独建修之,振已废之险,谨无形之防,销未然之患,非长驾远虑抱龙首之念能然耶。边腹诸公咸若是销患于无形,息奸于未然。又闻杜公为政廉清明洁,约己济物,重礼乐、信义,政刑减肃,创修郡志,是有志于尚父、伯禽遗列者乎!岂但谨关梁已哉!吾故叹而高之,亦欲后贤师焉。
  乙丑春三月上浣之吉、  初授中顺大夫、 顺天府丞、前光禄寺少卿、郡人冀链撰。
  冀链作为一代名臣钟羽正的老师,是青州历史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名节闻于海内。生前着有《族谱》四卷,继《增修莒州儒学记》之后,又发现的《增穆陵》记为其传世代表作。系冀链于嘉靖44年(1565年)赞誉时任青州知府杜思重修穆陵关所撰。该碑是迄今为止所见山东齐长城上存世最早的一块古碑。更重要的则是这篇文章属于首次全文面世。对今后研究齐长城和穆陵关的历史兴废均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杜思作为青州古代名望颇高的一任知府,是浙江省四明市鄞县人,嘉靖35年(1556年),2甲33名进士。任青州知府十余年,政绩斐然,主编嘉靖《青州府志》,重印《齐乘》等史书,为青州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冀链,字纯夫(1513--1587),官至兵部侍郎,逝后赠工部尚书,谥端恪,赐祭葬。
  已故刘序勤先生生前为本文提供大量资料,在此深表谢意,对刘老师逝世深表惋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