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1-22 22:14
鄌郚总编

王学文丨年画

    年画
    作者:王学文
    半夜醒来,想起再过几天就要过年,竟怀念起小时候的年画来了。
    每年除夕日的上午,当我和父亲在家里家外贴完春联,还剩下一些浆糊,母亲就用来在几个房屋子(卧室)、明间贴年画了。
    记忆中的这一天,都是冬阳明媚,窗明室亮;尽管有点冷,母亲还是打开卧室窗户,室内显得非常通透。
    各种年画或展开着,或半卷半展,放在炕上,颜色鲜艳,斑斓夺目。
    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胖娃娃抱鱼的年画了。这个娃娃有着胖胖的胳膊、肉嘟嘟的脸蛋儿,脸上绽开着笑容,双手搂着红红的大鲤鱼。画面充满富足、满足的意蕴。
    这幅年画应该是以“鱼”、“余”同音,取“年年有余”之意,应该是一张传世有年的画儿了。走过漫长农业社会的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心愿是家有余粮,生活富足。
    还有一幅和鱼有关的画,鲤鱼跳龙门。波涛汹涌中,立着一座像牌坊一样的石门,一条红色的鲤鱼正跃起在石门以上……
    如果说“年年有余”反映了老百姓对温饱问题的愿望,这幅画则反映了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愿望。或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或者“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古往今来,男男女女谁不想一举出人头地?画面反映了人们很实际的愿望。谁不是生活在实际中呢?
    哦,小时候还看过一幅金鸡报晓的年画:一只大红公鸡,火红羽毛,火红鸡冠,雄赳赳气昂昂立于岩石之上,正引颈长鸣,一副“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劲头,很给人提精气神儿。
    我老家还有一种叫“小抹画儿”的年画,应该是潍坊杨家埠出的,薄薄的纸上,印着花花绿绿各色人物和故事。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幅是以犁犁地,画的最上端,从右至左印着不好认的手写字(家里每年都贴这幅画,我认了很多?年才认出部分字):“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小时候奶奶曾给我讲过这幅画,大体意思是皇帝以身作则,重视农桑——也是一幅沉淀有年的画。
    还记得有一幅“杨门女将”年画:演兵场上,战旗猎猎,刀光闪闪,杨门女将飒爽英姿,排兵布阵。
    我没赶上七十年代末万人空巷听评书《杨家将》的年代,但在我懂事后,爱好评书的父亲给我讲了很多杨家将故事,让我神往不已。以至于小时候有一天,我对着一面背面印有穆桂英像的镜子,端详很久,不知不觉睡着,竟梦到穆桂英……可见儿童的想象力有多大。
    小时候在一位奶奶家,还看到一幅武松打虎的年画。那应该是1980年代山东台播放电视剧《武松》那几年。记得当时一下子被这幅画震撼住了:一只吊额白睛老虎扭着身子、甩着尾巴,正视着前方;穿红色上衣的武松,蓝布裹头,孔武有力,正骑在老虎身上,一手抓住老虎,一手高高抡起拳头,低头向老虎身上砸去……
    记得那是一间光线有点暗的房间,土屋土墙,贴了这么一幅英武的年画,对比很鲜明。有它,大鬼小鬼肯定不敢进门。
    过年出门儿走亲戚时,在一位姑姑家,我还看到一联三国年画,其中一幅是赵云截江救阿斗:滚滚长江上,赵云银盔银甲,手拿长枪,从自己的船上一跃而起,跳上载有阿斗的船,也是英武雄姿的样子。
    当时我正听单田芳先生说的评书《三国演义》,正沉浸在对赵云、关羽等英雄的崇拜中,一下子被这幅画震撼了。
    还有成连环故事的年画,如在一位亲戚家看到的《春草闯堂》、《七品芝麻官》等。小时候性格羞涩,不善言谈,却在过年时被父母派去单独走亲戚,面对炕上围桌而坐、高谈阔论的大人,我手足无措,扭过身去,半跪半蹲在炕上,看墙上这些很有故事性的年画,度过那局促难捱的时光……
    哦,有一年春节前,我那不识字的父亲,赶安丘大集,竟“附庸风雅”,买了春夏秋冬四幅诗画卷轴图。记得那是一幅画配一首诗,四幅画就挂在我家老屋炕对面的墙上。
    那时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放学后没事,就坐在炕上,一遍遍打量画、诗、书法。一天天过去,竟将诗都背过了。
    记得描写春天的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06年,山东举办第一届文博会,半年里我是唯一官方记者。有一次一位领导说起这首诗,问我能否背一下,我一字不错,脱口而出。领导很赞赏,告诉我,泗水指的是曲阜孔夫子老家一带。小时候只是看画背诗了,没人给解释,这是第一次听人解释这首诗。
    还记得描写夏天的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冬天的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前两年,在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场上,我淘到一本80年代的年画集,32开,携带方便,我经常取来欣赏,沉浸其中,不能自已。
    去年单位楼下开了一家书店,有一本山东各地年画,大套本,300元,毫不犹豫买下来。带回放到办公室书架上,得空就拿出来翻翻。
    去年终于去了自小灌满耳朵、传说中的杨家埠,细细参观之余,买了一幅现场做的年画、一本年画集,也放在了办公室书架上。
    那些记忆中的年画,回忆起来充满温馨,充满故事。再过两天,回家帮母亲贴年画去。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