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7 16:04
鄌郚总编

纪国儿女之黄烟遗梦

    《纪国儿女之黄烟遗梦》
    吕绳端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大人都是自己卷烟抽,讲究的人,拿一锡纸,再从缝好的小布袋里用手捏出一些烟叶,然后卷几下,一头细一头粗,然后用火柴点上,就可以吞云吐雾了,其中的滋味我无从体会,因为从小父亲就严禁吸烟,这是家规,是红线,高中毕业之前从来没有触碰过!其实,农村多数老人还是用烟袋锅子抽烟,据说这个比卷烟更过瘾。
    虽然不抽烟,但是从很小的时候我们村就种黄烟。记得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成片的黄烟都是大队集体的公共财产,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参加队里的劳动,然后折成公分,秋后算账:我母亲当过老师在村里算是文化人,加上心灵手巧又勤快,所以三队一般分的最多的就是我母亲。当然,只有不到三十块钱,但那时候消费水平低啊,一只铅笔2分钱,一只冰棍也只有2分钱。从小父母就培养我们姐弟参加劳动的习惯,包括种烟、施肥、掰烟、系烟、解烟,只有炉烟和挑烟不用我们做。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烟地。没种过烟的人没有这样的体会,其实这是一个很累的活,同时炉烟和烧制陶器一样,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种烟是大人的活,不上学的时候,姐姐、哥哥和我就帮着父亲施肥,父亲浇地我们就帮着看水沟,千万不能出现豁口跑了水。施肥是为了黄烟长势好,但也不能太旺,所以黄烟从种开始就要讲究火候。期间,还要进行除草、打药,一般的重活都是父亲亲自下手,说实在的他是舍不得让我们这几个孩子干的。
    到了夏天,也就到了黄烟收获的季节。黄烟不像小麦等作物一次性就能收割完,而是基本上夏天和秋天都在不断的劳作。一炉烟大约要一周的时间,所以基本上每周都要经历掰烟、抱烟、系烟、装炉、烤烟、卸炉、解烟、挑烟,然后周而复始,夏天天太热,早上凉快些,所以我父母就早上四点左右就开始叫上我们上坡掰烟,虽然凉快,但露水很重,还有烟油子,所以一般都是穿上旧衣服,然后再在外面套上一个大的塑料袋子,塑料袋子都是盛化肥剩下的,然后在底部用剪刀弄来一个口子,正好把头漏出来,这样就不容易弄湿身上了,虽然这样的穿着有点闷热,因为父母的经验是决不能让我们身体受到伤害!
    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就掰的差不多了。说实在的掰烟都是个技术活,掰的狠了,嫩叶子一是出烟量少,二是出好烟的几率更小。所以要把握好尺度,既能这一炉能满,还得下一炉能够,所以作为小孩,我只有抱烟的份。掰烟要在地里蹲着前进,一般城里人是做不来的。气温上来的气候,我们就在回家的路上了。如果赶不上周末,就得早回家洗洗身上吃点饭赶紧上学去,我父母再忙也没有耽误我们姐弟一天的课程!
    烟杆子一般有一米五左右,从一头系好线然后开始系烟,从很小的气候母亲就教会了我们姐弟系烟,不管快慢,总之我们是不能闲着的。系烟完成一般要到下午三点多。这时候就要准备把已经炉好的上一炉黄烟出炉,因为天气太热,所以要等太阳落山的时候,之前要把场院地面打扫干净然后泼上水给地面降温,同时也是增加湿度,让刚刚出炉的烟叶尽快潮湿变软,这样解烟的时候才能使烟叶不受损坏。卸炉后烟叶在潮湿的时候也是新烟装炉的气候,虽然已经停炉,但里面的温度可想而知。
    解烟虽然枯燥,但也有乐趣。听收音机就是其中的一项。那个时候,农村基本上没有电视,听《岳飞传》、《杨家将》就是一种享受!一般烟炉都是几家人合伙建的,所以场院里也很热闹,再说在没有风扇、空调的日子里,酷热难熬的夏天一般都要午夜才能入睡。解烟完成基本上也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只有青蛙和蟋蟀的鸣叫伴随着勤劳的人们。
    挑烟就是接下来几天的活,一般都是由女人来完成,姐姐是母亲的好帮手。挑烟分级的技巧更多,同样的一筐黄烟,因为挑拣的分级不同和捆绑的手法不同,但烟站都会卖出差距很多的价钱。在没有汽车的年代,只能依靠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架筐到烟站去卖。烟站就在纪台乡政府驻地,管着收烟的汤站长是我父亲的好朋友,所以只要父亲去,总是顺利而归,因为烟站里的人都知道我父亲是个实在人。
    听说,我们纪台烟站收的黄烟都运到了青州卷烟厂。“时代”、“青州”都是盛极一时的好烟,深受烟民的好评,后来又改成了东方,听说多年前又加入了“颐中烟草”,名堂越来越多,现在市面上最多的是“东方”和“泰山”。我就不明白了,好好的烟草公司一夜之间就成了“1532”了!唉,不是我不明白,就是烟草变化快!
    当然,我们纪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不再种植黄烟,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这些记忆。但这些记忆将永远留在我们和父辈的脑海里,就像当年的收音机和自行车!夜深了,我做了个梦,又回到纪台,在地里抱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