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8 19:38
鄌郚总编

刘国霞丨七彩生活闪光点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临朐会员作品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七彩生活闪光点
    刘国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充实的季节。
    在这个秋风飒飒的日子里,我幸运地得到了满载而归的感觉,收获了七彩生活中最绚丽的幸福时刻——我兴奋地走进了弥水文学会成立暨《弥水文学》创刊五周年的庆典礼堂。
    在此之前,我在卧龙文学书画微信群里,得到了临朐老作家张洪伦老师发出的参会邀请函,心中甚是感动,多次电话、微信和张老师沟通。我还约了寒亭的古村落探访者、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的天船三老师,说好结伴同行参会。由于《弥水文学》杂志在在潍坊地区尚未设立联络站,虽有耳闻,但从未谋面,曾经心存诸多疑虑:我们作为局外人,参加合适吗能批准吗会不会涉嫌“白豆里掺黑豆”不伦不类的好在张洪伦老师诚心相邀,尤其我作为临朐籍人,张老师更有同乡之盛情。提出为我们报名。于是于九月十日一大早,在潍坊奥体中心南门,我搭上了天船三老师的顺风车。我们怀着无比向往的心情,直奔这次盛会的举办地——青州而去。
    一路上,我们畅谈彼此的文章。我对天船三老师探访,记载,倡导,保护古村落的精神,非常欣赏和佩服。我们谈到现在经济社会,土地寸土寸金。许许多多古村落,由于多种原因,由于社会的需要,面临着拆迁。记载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古村落,日趋减少,总有一天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现代文明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所替代。所以天船三老师关于古村落地探访,和由此而成的文章,对于我们的后人认识和研究,探讨文明的发展和世事的变迁,具有历史性的参考价值。
    于是,天船三老师得到各地旅游局,和多地政府的邀请,去对当地的古村落,探访和研究,他的文章也被当地研究者录用。
    我被天船三老师渊博的学识和探索的勇气所感动,一路上,我给天船三老师加油打气,希望他不畏艰辛,在探访,研究古村落的路上,走的远些,再远些。并鼓励天船三老师,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书,以完成古村落探访的历史意义。
    真是未到其地,即有欢欣,让我有机会近距离领略了天船三老师的高深学问和风采。
    在导航的引领下,我们跨潍城,过昌乐,进入青州境内。预定路线修路,我们改道而行。车子行进在农村乡野的土路上,地面高低上下,颠簸的厉害。这对晕车隐忍中的我,真可谓痛苦不堪。只感觉肠胃翻腾,冷汗刷刷流淌。可为了参加这次盛会,就是吐个天翻地覆,也甘愿前往。看来,生活中,精神支撑是何等的重要。
    车子终于停在了青州黄楼花卉博览大厅广场。
    看到对面早已经停着好多车子,导航显示会场就在附近,我们便下车问路人。正好有位司机师傅,是来自寿光的,他非常热情的为我们指点迷津。终于我们进入花卉市场对面的“悦豪”酒店门内,里面已经人声鼎沸了。
    张洪伦老师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我们,领我们到临朐分会处落座,期间我们拜见了弥水杂志总编高传广老师、临朐分会会长时会来秘书长。还有幸见到了山东省著名诗人于振海老师,虽先前在微信上,多次交流过,只是未曾当面请教。这次我和于老师竟然坐了个对面。我发现文友老师们,都在捧读于老师的诗集《文明的图腾与终结》。于振海老师这本诗集,在年前的时候,他已经通过快递,到我手中。我认真拜读过多遍。那气势真可谓大气磅礴。很想写一篇读后感,以感谢于老师赠送书籍的厚爱,感谢于老师对诗坛的努力付出,可惜,由于才疏学浅,一直没有写出像样的文字来,这次见了于老师还觉得不好意思呢。
    聊天中于振海老师吟出一句:“心中有个扬子在飘动。”仅此一句,足以看出于老师富有诗人灵感的的风采,但把我羞了一个大红脸。
    远远地看到主席台上坐着临朐文坛巨匠傅绍信老师,且有幸聆听了傅老师在会上的精彩发言,受益匪浅。
    盛会有一项活动是:所有会员合影留念。此时,天上雨点飘落,颇有几分凉爽之意。但大家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在偌大的花卉博览大厅门前,数百号文人有序列队而排。空隙间,和张洪伦老师,时会来老师,拍下了永恒的瞬间,扬子定当珍藏。
    回酒店的路上,偶尔看到扛着凳子的熟悉的面孔。那不是青州作家郑武文老师吗于是我走向前,打招呼。边走边聊,随着大队人流,走进盛会的大厅。
    各就各位中,推杯换盏中,欣赏着来自五县市文友奉献的精彩文艺节目。文友们不仅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更是展现各自的多才多艺,颇有文艺范。
    席间,东道主青州作家们,过来表示,我们起身相迎。正好遇见青州青年作家冯伟山老师。在微信上,多次拜读冯老师作品,今天在盛会遇到,真是开心如愿。
    不觉天色已晚,各位文友一一惜别,共祝愿生活美好,多出佳作。
    晚上回到家里,微信上好多微信留言,询问今天盛会情况,内心很感感慨万千,激情难平。尤其我们被批准入了会,拿到了会员证,今后可以在弥水文学会的关怀和扶助下。更好地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深感非常荣幸。
    天船三老师把盛会的有关照片发给我,我立即发给张洪伦老师。张老师和我聊着的时候,张远老师打来了电话,我们仨人聊的非常投机。茫茫人生中,彼此擦肩,偶尔相会,似乎冥冥中修来的善果,让扬子如此幸运,有了诸位老师和文友们共扬帆,同船渡,在文学的海洋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快乐地行进在文学的海洋里。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