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8 20:01
鄌郚总编

赵恒广丨走过小巷

    走过小巷
    文/赵恒广
    这是一条普通的农村小巷,它古朴、幽静;走路的人少,更没有车辆,所以我经常漫步期间。每次走过,仿佛经历着生命时光的穿越,那残存在记忆中的碎片犹如褪色的黑白底片一帧一帧呈现在眼前,一种别样的思绪涌在心头。
    说是小巷,其实就是农村每两排房子之间的小街;看那房龄,也似只有三四十年的光景:砖砌的墙、瓦盖的檐,就连道门口也盖的那么宽敞,一点也没有了年少时走过的巷子的模样。不过,这依然能够勾起对过去的某种回忆。这回忆,不是酸涩,更谈不上甜蜜,只是有点淡淡的怀旧和心底泛起的挥之不去的乡愁,眼前不禁浮现出那被灶烟熏黑的老屋、那被雨水冲刷过的断墙、那弯弯的、幽深的小巷……
    那时的屋子都是用土筑成的,既矮且窄,一大家子人口就蜷缩在里面,春夏秋冬,一年一年,人们却也这么熬过来了。偶尔也有几家的房子是砖瓦的,那是有在外工作、有固定收入的人家,可是,那个年代一个村子里有这样条件的能有几家呢!
    今天,巷子两边的房子都是砖砌的了,院落围墙也是砖砌的,而且绝大部分外墙都是用沙灰涂抹,是为了保暖,也是为了加固,所以巷子的景观也与前大为不同。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们再也难以见到站立在墙头的杂草——过去人们形容一个人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叫做“墙头草”,原因就是以前院落的围墙都是土质的,所以容易生出各种草,高高的、细细的、弱弱的模样,由于“头重脚轻根底浅”,不经风吹雨打,因而也就难免随风向而偏了。
    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逐步笼罩小巷。由于两旁都有树木遮挡,显得尤其昏暗。这个时候,小巷两边住户的玻璃窗中透出日光灯的亮光,让走在小巷中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夜的黑,反倒是激起我记忆的涟漪:我在搜寻残存在记忆深处的那低矮的老屋,那幽暗的煤油灯的光亮;当然,还有袅袅的炊烟,巷子深出飘来的诱人的饭香。对了,是那饭香!今天却怎么也闻不到。是食不果腹的年代对食物的渴求让那饭香分外刺激人们的神经,还是现在的人们享用美食多了嗅觉变得迟钝了?
    还有,那用粗纸沾糊着的窗棂也找寻不见了,它已成为历史而只会留在记忆里和文字当中了。说起文字,让我记起在中学当语文教师的同学说过的一件事。当时我们也是在抚今思昔,也是在感慨万千。同学说到语文课本中一篇文章,大概是回忆题材的。文中说,一个雨夜,雨点随风敲打在老屋的窗棂上。读到此处,坐在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语文老师又是画图,又是解说,估计不拿来实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是不会理解窗棂为何物了。
    每念及此,我更能深刻体会什么是今非昔比,什么是沧海巨变——时代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今天的城市社区,高楼、绿地、霓虹、音响,还有挤满了各个角落的小轿车。在让我们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优裕、富足甚至有些奢华的同时,不免也略略产生一些喧嚣、拥堵和浮躁的缺憾,虽然熟悉却感到陌生。但是,每次走进这小巷,整齐的瓦房、葱郁的树木、枝头跳跃的鸟雀、远处传来的鸡鸣,还有从我身旁溜过的狗儿,无不给人以幽静和安详,让人感觉那么亲切、那么踏实、那么舒心,归属感那么强烈。此刻,我的心里很是渴望能够在这陋巷深处拥有这样一幢房子、一个院落,在这样的环境中去享受这样宁静平和的生活。
    然而,我们,还有我们的后代,已经深刻融入到了现代城市生活中,也无时不在享受着城市功能带给每一个人的便捷与实惠,我们再无可能回到过去。但无妨,就把这座院落安放在自己的心里,就让思想和灵魂去守候那一方静谧与安详。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