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9 09:57
鄌郚总编

冷怀平丨家园姓氏考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弥水文苑 移动到本区(2022-02-20) —
    家园姓氏考
    冷怀平
    家园姓氏考经过一个春秋之久的酝酿沉淀,根据诸氏家谱碑文记载、依族后人的口述、资料,字斟句酌,走访寻问乡儒村贤,追根溯源,反复考究,得以成文。诚然如此,由于水平有限,文中还会存在不足和遗憾,敬请族人贤达和广大读者学者,批评指正,并指出中肯意见,使之更加完善。在此想起丹水文学会长张洪伦老师携我去拜访中国戏剧作家冯益汉先生讲过的一句话:“任何文学作品,特别是姓氏方面的文章,准确地语言,胜过美丽的辞藻”的教诲。
    郭家沟村是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由郭氏立村,因处沟中,故云然耳。明后先后有庄、金、魏、马、许诸姓氏入住。以上姓氏各有墓地可考。数典后,诸姓氏均自迁往新的沃土。去处无考据,不详。
    明末崇祯年间,张氏公东蒙有临朐城北五里庄迁入;明末冷氏公梦松自青州冷家庄相继迁入;清嘉庆25年1820年丁氏公化兴由临朐丁家焦头迁入;又,清后一源万派的丁氏万字辈从昌乐丁家山迁至;清道光年间苏氏公二十五氏怀德光字辈由本镇土埠店迁徙入住;清中期夏氏曾孙传文口述:祖考失记,由曾祖父从本镇双山前迁入,墓地可考,名讳生卒不详;清中期李氏玄孙文明听父亲乐堂讲:族谱失修是由高祖父自安丘夏坡迁至;清后于氏曾孙庆元称:据家谱记载是曾祖父从平邑铜石两个篓筐一担迁来。
    郭家沟山灵水秀地理位置优越,后倚绵延的牛山山脉的凉布山,三条山脉伸展到沟底,犹如三条长龙俯首饮水、戏耍、村前有一股从家园上游石门处喷涌出的清澈甘甜常年不息的源头泉水,穿村而过,分为河南、河北,四座漂亮灵巧的拱桥,横卧在河畔两岸,泉水涓涓,柳丝长长,是人们休闲纳凉、妇女浣洗聊天、儿童摸鱼捉虾、是蓬头小儿们斗水戏耍的天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村庄绿水青山独特的地理标志。因我不懂得诗,就用两句顺口溜概括如诗如画家园的真实画面。
    源头泉水庄中流,清泠可亲,
    溪桥映带村落间,山夷水旷,
    天地人德好晴朗,小桥流水江南村。
    有两句延伸话题,有人疑问这么一个小山沟村,怎能容纳那么多外村移民入住?郭家沟水好、土好、沟地多,抗旱耐涝,种啥收啥!在兵慌马乱,食以为天的年代,不缺粮,不挨饿,养人也。在改革开放之前,因为是异姓村,村内女青年一般不外嫁,外村女青年想嫁郭家沟都难。这就是丰衣足食,物华天宝村庄的秘密与答案。
    冷家山村是清顺治年间1651年冷氏公昐字明远者,由朐邑北关姚家巷迁至立村,因在山岭中故名。相继有于氏公风江由安丘马朗沟迁入;又,清后一根万脉的于氏公至安之父由费县迁入。
    两村从建村几十口人到现在的一千余人,每村都在五百人左右,一直以来两村人口生态发展基本平衡,耐人寻味的是户数基本相等,人口基本相同,相差都在个位数以内。自高级社始(1956年)即为郭家沟大队冷家山村,现合为一行政村曰郭家沟村。
    两村崖上崖下,相距不足百米,相高落差百米以上。上天大地赐给家园的缘分,山上冷家山,山下郭家沟。冷家山依山,郭家沟傍水。《易经》中一山一水谓之蒙。“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具有亨通顺利的德性。卦象义理格致家园人,要知书明理,蒙、蒙昧也。告诉人们启蒙教育从幼儿做起,从自我做起,家园人在古代启蒙思想和民族文化圭臬传播下,敬畏秉持着人心自明,始善如家。与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有余庆的良好的村风家风理念。
    人们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愿游者到美丽山水家园,以喻乐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