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9 12:04
鄌郚总编

李波丨莲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滨海会员作品选登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莲
    总喜欢把一件事情放到时间为纵向的坐标系里,用历史的目光关注它的存在。于是,我把那朵莲花安放了进去,时间轴一直延伸到2500多年前,就可见它在《诗经》里轻盈起舞。而后,循着历史的河流,那朵莲花愈开愈妍,千年以后,它偶然盛开进了周敦颐的视野里,于是,《爱莲说》一出,遂成千古绝唱。从此后,莲花亦不再只是莲花。
    直至读到仓央嘉措的诗: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才深知,莲花已经实现了多层次的跃升,跳出了世间的物象,成为了佛系莲花!我们仰视那朵旷世圣洁的莲花,但更挚爱着尘世里的那朵莲花,不是吗?出淤泥而不染!与此相意近的还有黄庭坚所言: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这是我们对莲花的思想共识。
    风和日丽的夏日午后,沿着湖边曲曲折折的岸堤,看一支支莲花亭亭玉立于田田莲叶间,风来,它掩映在群叶之中,看不到却闻得到清香;风去,它傲然于凌波之上,将一身高洁淡然绽放。
    我们无法想象的到,蓓蕾初绽前的莲花,经历了怎样的成长磨砺。飘满杂质的湖水之下,是漆黑甚至满带异味的淤泥,生性里带着拒绝污浊的因子,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我,躲避着鱼儿的啃啮,面临过水涸的危机,把对纯洁的向往裹卷在层层叠叠的花苞间。终有一日,清水出芙蓉,众芳独渲染。辛弃疾诗曰: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把历经的心酸悄悄珍藏心底,不倾诉于他人。植物学上说,莲花初绽时,恰是莲花心中莲子最苦的时候。不说破不等于没经历过,把苦难写在脸上和埋在心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命境界。
    做人当如莲花!
    如果说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那莲藕应该是处淤泥而不染!
    记得小时候,每到初冬时节,就会到池塘边看大人们从淤泥中刨莲藕。一支支莲藕带着满身的绛黑色淤泥,被递到岸上来,水淋淋泥渍渍,我们赶紧后退,唯恐避之不及。有人负责用清水冲洗莲藕,三下两下后,莲藕竟显出了它淡白且带麻点的原身,有时不小心折断,还会露出里面莹白如玉的藕瓤。一节一节的藕瓜像粗壮的胳膊,每一支顶端都带着尖利锥子般的藕芽。看刨藕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滋生其间,总觉得它带给我一种向上的力量。再细思量,撑破少年的脑袋瓜也想不明白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反思总结。此时,再回头想想莲藕,心中恍然大悟:莲藕不正是一个生命的真实写照吗?!
    每一支藕都生有数节,每一节都是独立的一段,像极了人生行程上的节点。生命的道路上,我们难道不是每前行一段,就要停下来回头望望来时路,对做过的事儿和想过的念头做一个小结,把污浊不堪的清理出身外,把纯洁明睿的留在心间,从而不断反思和修练,不断砥砺生命的境界。该放下的放下,该继续的继续,把往事绾个结,再开始下一段的行程。
    尖锥般的藕芽是前行的舵手,顶开厚重的淤泥,走一程思一程。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虽然外表并不光鲜亮丽,却力争每一段都保持着洁白如玉。莲藕在黑暗里前行,可它一定把追求光明与智慧的信念融进了血脉里,并执着地向着光明进取。想必那些在阳光下迎风招展的莲花,就是它的初心再现吧?我想,那是一定的!
    做人更当如莲藕!
    我们喜欢用“两张皮”来形容对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甚至完全相悖的处理方式。如何正确对待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如何协调主客观间的认知关系。主观判断越无限接近客观事实,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就越正确。忽然谈到这些,是因为从水面上的莲花想到了淤泥中的莲藕,又从莲藕与莲花的本性联想到了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如果说莲花代表了一个人外在的面貌,那么,莲藕就是一个人内在涵养与品质的象征。
    保持外在形象光芒四射并非难事儿,“驴粪蛋滚上霜雪”都会洁白无瑕,像《卖柑者言》所言,金玉其外者更累累皆是。而真正把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历练时的苦楚,奋进中的汗水都化作一种朴素而真诚的表情写在脸上,让人望去若春日里的一湾碧水,似冬夜中的一盆热火,也许这才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更高层次上的寓意表达。
    外表是内在世界的外溢,内心的丰盈才是真正的富有。如莲藕般处淤泥而保持莹白如玉,搭牢做人的思维框架,遵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像藕芽般保持前进的锐气,想明白你想要的,弄清楚你追求的。把喧嚣化为天籁,让浮华沉入平凡,为内心预留出更广阔的空间,使自己修炼的愈加明睿愈加智慧。
    你若懂得,就是微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