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9 12:10
鄌郚总编

王孝禄丨票证年代

    票证年代
    王孝禄
    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票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吃的有粮票、油票、肉票、蛋票、鱼票、烟、酒、糖票;穿的有布票、棉花票;烧的有煤票;煤票又分几种:生活煤、生产煤,生产煤又分工业用煤和农业用煤,农业用煤又分为烤烟煤、地瓜育苗煤,分类明确,价格不一,专煤专用。除统一供应用的煤票外,烧的还有单位发的柴火票;用的有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煤油票、火柴票、暖壶票;单位食堂里有饭票、菜票、水票等等。那年代若只有钱没有票,是无法生活的。
    所有的票证都按人有计划的发放,特别是粮、棉、油票,发放很严格,按户口、工种、居民的年龄等,分别定量发放。粮票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定量,体力劳动的每月三十斤以上,(重体力劳动还多)脑力劳动的三十斤左右,无工作的居民按年龄划分,成年人都在三十斤一下,未成年人二十斤。粮票分全国通用和全省通用两种。经常出差在外工作的,发给一部分全国通用的粮票,企业职工一般就是全省通用的。不管到什么地方,进招待所、食堂、饭店吃饭,到商店购买食品一律使用粮票,只有钱买不出来。农民一般不外出,若是有外出到部队看儿子的,到外地搞外调的,走远亲戚的,需要粮票时,就从大队里开上介绍信,说明事由。然后,用对半的小麦和地瓜干,按出差天数,到公社粮管所兑换粮票,出省的兑换全国的粮票,省内的兑换全省粮票,多一天的也不会兑换给你。农民出差当天返回的,公社粮管所不给兑换粮票,必须从家里捎上干粮,否则就饿着。家里有在外工作的,就从家里捎点干粮省下几斤粮票让家里人使用。
    布票是按人口发放。一开始每年每人3。3尺,以后成了16。5尺(记不太清了)。个子大的吃亏,同样的布票做不成衣服。我的一个同事长得个子高,布票不够做一身衣服的。每次想做衣服时就求我们个子矮的帮忙,向我们借用布票,我们都取笑他长了个傻大个,多穿二尺布,长高个有啥用!他强词夺理的说布票发的不合理,应该按个子高矮发,这样发我每年都吃亏 ,让你们这些矮子老赚便宜。
    由于布票紧缺,又穷,衣服少,只好穿烂了补,补了又穿。当时有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的做不起新衣服,春天天气转暖就把冬天的棉衣抽出棉花,再做成单衣穿,秋后冷了再改回来。孩子多的家庭就把大的倒下来的衣服,给二的改改再穿,以次类推,直至穿烂。然后把破烂的衣服撕成片,打成“确子”再做鞋穿。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的票更是难求。要想买到“三大件”,首先得有票。商业经销部门和单位,把计划分到基层,基层单位的领导根据申请要票的先后急缓,把票分配到个人手中,等到来了货,自行车、缝纫机得安装好了,才买到手。有时虽拿到了票,但几个月也不一定买到东西。当时我在单位申请了三年,才得到了一张自行车票,买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有了自行车就甭提多高兴了,到城里买了胶带纸、亮光蜡,同事帮忙把该包的地方包了个严严实实,露着的地方擦上亮光蜡。然后,在单位仓库的一角,找块木板铺上,把自行车推上去放好。每骑过一次后,都彻底地来一次“涂脂抹粉”,就连车链条的每一个孔也不落掉,用纱布蘸着机油擦拭干净。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推到木板上。若有同事想借用,宁愿搭上功夫带他去,也不恳往外借,生怕给磕着碰着。单位的同事们都很羡慕我买了自行车。上世纪自行车不仅难买,买了还要去自行车管理所上牌,车牌按自行车的品种型号颜色登记,如:车主:xxx、品牌:大金鹿、颜色:黑、尺寸:28(有26、24的),还有其他品种:小金鹿、凤凰、飞鸽、永久、泰山、国防等等。那时候上牌,不但显得自行车珍重,而是,丢了车子,派出所根据登记的车牌,能破案找回来。
    那年代有“三大件”的,表明有身份、有能耐、有家当。就像现在有宝马、奔驰、有别墅、洋房一样。谁家的姑娘找对象要是有了“三大件”,那让众人刮目相看,年轻的姑娘们更是羡慕。条件差一点的起码也得有“一大件”,否则,找到对象都很难。在农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全村人都知道,家里不时的有人来欣赏,或是借借骑骑。特别是谁家嫁姑娘、娶媳妇,就借上几辆自行车,车把拴上红绸子,一群小伙子车队去迎亲,很是气派。
    腕上戴块上海牌手表也是小伙子们炫耀的资本,冬天穿棉衣时,在有人处不断地挽起袖子看看几点;夏天把衬衣挽到胳膊肘,有的干脆穿上半截袖,把手表亮出来让人看。当时有一顺口溜:“穿皮鞋走岗道,戴手表挽一帩,镶金牙自来笑”。顺口溜虽有些贬义,但说明了戴手表的人稀少,也说明了戴手表的人在炫耀自己的“身份“。
    最近清理屋子,抽屉又发现了化肥供应证、大牲畜纳税证。那年代化肥、农药都得用票证供应,按你所种地亩数多少供应,什么季节供应什么肥料,有复合肥、碳酸氢氨、磷酸二氨,氨水等。大牲畜纳税证,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后发的,承包了生产队的大牲畜,如牛、马、骡子、驴等,每年都得向国家纳税。那个年代可以用票证满天飞来形容,只要对人的生存有关的除了水(食堂开水也用票)和空气外都得用票证解决。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资逐步丰富起来,随之人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如今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人们不再为吃、穿、用犯愁了。有了钱就可以走遍天下,什么都能买,什么都能买得到。吃山珍海味吃腻了,又吃百姓家常饭。吃讲究文明吃、健康吃、长寿吃。穿的更是花样繁多,款式新颖。西装、便装、唐装、连衣裙、长裙、短裙五颜六色任意挑选。年轻人、大老板都追求穿名牌、比名牌。用的更是丰富多彩,电脑、冰箱、彩电、空调,自行车变成了宝马、奔驰、直升机。从生活用品、工农业生产用品到各种消费品极大丰富。
    现在我们老百姓,吃的越来越好,穿得越来越名贵,“跑”得越来越快,“飞”得越来越高。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用票证购物的年代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