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20 11:33
鄌郚总编

刘姓渊源

    刘姓渊源
    刘姓是中国第四大姓,总人口约为六千七百九十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
    中国姓氏图腾研究院院长曹光炬沐手敬绘刘氏专供中堂挂画
    图腾简介
    图腾乃上古先人之崇拜物,后被帝王、酋长等上人赐为姓,也是历代人遇事求佑的保护神。富贵人家均供之。(图腾一词来自北美印第安意思是最亲近的人)
    刘姓图腾解释:刘姓是炎帝神农系鸺鹠族的族称。“留”由“卯”和“田”组成,后来演变为刘。留的本义是掌管测定春分点的氏族。刘姓图腾是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在天象台上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
    刘姓起源
    刘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祁姓,为尧帝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姓被封于刘国即今河北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姓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
    因夏朝大夫刘累善于养龙,故号御龙氏。因其手掌生有“刘”字花纹,以为吉祥之兆,故以为姓,并尊为始祖。
    刘姓繁衍变迁
    刘姓发源于今河南、陕西等地。战国时,山西境内的刘姓人播迁至今江苏等地。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刘姓成为当时的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的刘姓人为避战祸向四方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仍,刘姓人大举南迁。刘裕代晋称帝,被封为王侯的刘姓人遍布江南,并有许多少数民族汉姓为刘。唐至五代,有刘姓人入居今福建。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
    郡望:彭城郡、沛郡、弘农郡、河间郡
    堂号:彭城堂、藜昭堂、中山堂、蒲编堂
    刘姓历代名人
    刘姓历代名人: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三国时军事家刘备、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等。
    刘姓名人故事
    雄才大略话刘彻
    汉高帝奠定的创业基础,经 “文景之治”进入小康。到了刘氏皇族第四代、第七任皇帝刘彻时,西汉推到了一个强盛时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非常灿烂的时期。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以“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佳句,曾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媲美。刘彻是一位继秦始皇之后最为杰出、最有作为的封建阶级的政治家。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第九个儿子,在位54年。刘彻降生之时,正是其父继位之日。传说生母王美人在怀他时,曾梦见一轮红日投入怀中,称为“贵兆”。刘彻果然长得俊俏,聪颖不凡。幼年的刘彻很用功,喜欢学习儒学经典、文学和骑射,他读过当时著名文学家枚乘的赋后,非常佩服,一直想见到枚乘本人。刘彻在16岁继位后,以最隆重的仪式,派了专门的安车蒲轮把枚乘接到京城,对这位老文学家表示了莫大的尊敬。刘彻的诗赋功底也很好,至今还有几首优美的诗篇广泛流传,如他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很有情致。
    刘彻少年时,他的姑母长公主刘膘(景帝的姐姐)很喜爱他。一次姑母当着景帝的面问刘彻:“要不要我的女儿陈阿矫做妻子?”小小的他竞然聪明地答道:“如果能娶阿矫为妻,我一定要建造一所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和景帝听了都十分高兴,这个故事就是“金屋藏矫”成语之由来。长公主是景帝时期一个举足轻重的政界人物,又是对景帝能直接施加影响的关键人物,对刘彻立为皇太子起了重要作用。综观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可以略述如下几点:
    1。胸怀大志,锐意进取。刘彻称帝伊始便初试锋芒,在头一年里就做了四件大事:第一诏令朝廷群臣和各地王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结果全国各地举荐上来的各类人才达100多位,品学兼备者称“贤良”,以文司见长者称“文学”。刘彻让这些人参加笔试,对合格者又亲自面试。就在这一次考核与面试中,刘彻选中了大才子董仲舒,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大儒。第二是严格法制,动员群臣检举那些行为不端的皇亲国戚,罪错查实后,立即定案处理,予以贬谪。并下令住在京城的王侯们一律迁回自已的封地。第三是对百姓继续施行减轻负担的政策,并督促落实。如规定朝廷,“转置迎送”的卫士由过去的两万人减少到一万人,罢去苑马饲养,把苑地赐给贫民放牧采樵。第四是处理平叛“七王之乱的遗案,把关押的人全部赦免。上述这些新的政策和措施,由于触犯了一些皇族老一辈人的利益,他们曾向窦太后告状。
    2。选贤任能,后世莫及。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从而使汉武帝放开了手脚。在五年里,曾连续下诏书在全国范围内选招“茂材”,任用“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因此在汉武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辅佐良臣”和“开拓将领”。例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朱买臣,牧羊人出身的卜式,商贾出身的桑弘羊,奴隶出身的大将卫青,以及经考试录取重用的公孙弘、董仲舒、韩安国、郑当时、张骞、苏武、司马迁、司马相如、霍去病、霍克等。这些人不仅名垂史册。而且在民间也有口皆碑。因他们而创作的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不一而足。《汉书》记载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后世莫及。”为了培养人才,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兴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大学——太学,第一批招博士弟子(太学学生)就有50人。当时经武帝同意设教授7人,到宣帝时增至14人。到西汉末年,这所太学在校学生达到一万人,到东汉末,增至三万人左右。同时,武帝还提倡在各郡、国兴办地方学校。蜀郡太守文翁,就兴办了一所专门学校,位置在成都市内
    3。开拓疆域,统一中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突出地体现在巩固和发展我国多民族大统一和国家大统一方面的贡献。在他亲政的50年里,平定了闽越和南越的叛乱,稳定了北方匈奴的社会,钦服了西域大大小小的所谓“三十六国”。如果说,统一的秦皇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辽阔的基础,那么到了西汉皇朝武帝时期,又把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比如当时的疆域,东北越过鸭绿江达到今日朝鲜的北中部,西部越出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北部越过长城达到广漠的蒙古草原,南部越出广西、云南达到今日越南的大部和缅甸的北部,从而成为东亚疆域最辽阔的国家,刘氏西汉皇朝为中国的历史谱写出辉煌的篇章,而汉武帝刘彻则是辉煌篇章中的亮点
    4。三次战役,三次动迁。汉武帝时期和匈奴共进行了15次战争,其中有三次较大的战役:第一次战役是在公元前127年,大将卫青夺回了被匈奴占据的内蒙古河套地区,汉政府在那里设立了朔芳和五原两郡,除派刘氏皇族人员在那里担任郡王或王府官员之外,还从内地动迁十多万人口在那里定居。第二次战役是在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率万骑越过甘肃山丹河东,征战千里之外,战胜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于是汉政府在甘肃走廊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将内地大批居民迁移到那里定居,从而开通并巩固了汉中央至西域的通道。第三次战役是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次统兵征伐匈奴,一直进军到西伯利亚的贝尔加湖,胜利而归。这一次征战使匈奴遭到惨败,再也无力对中原进行骚扰。随后,匈奴内部矛盾激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匈奴军队归附了汉朝,使得大批匈奴族人迁至中国内地,其中很多匈奴族人在这次迁移中,都以刘氏皇族的外亲和血缘关系改姓刘。公元前87年,武帝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皇太子刘弗陵托嘱给信得过的老臣之后,又赐其生母钩弋夫人自杀,以免除后患,武帝死后葬茂陵。
    西汉自文帝始,都在生前建造自己的陵墓,盛行厚葬。汉武帝墓地,选在长安城西北的高原上,属汉时槐里县的茂乡,后来称为茂陵(今属陕西省兴平市)。在西汉的十一座帝王陵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墓冢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米,南北宽40米,底边总长945米,占地面积计57000千平方米(近百亩)。茂陵陪葬墓有20余座,经考古调查知其名者有霍去病墓、卫青墓、李夫人墓、霍兴墓、金日碑墓、董仲舒墓、公孙弘墓、平阳公主墓等。而今在霍去病墓园区建有茂陵博物馆,系全国惟一的一家园林式博物馆,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先进文博单位荣誉称号
    综观西汉皇朝20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刘姓人口的发展,包括地域的播迁和人口的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自高帝刘邦始大举分封皇族同姓王侯,大王国又分封许多小王国,使得刘姓皇族在全国各地得以生根、繁衍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无数的刘氏王族支脉。仅据资料统计,西汉历代皇廷分封刘姓王者30多人。封刘姓侯者达400多人。其次,因为刘氏皇族地位显贵,使得刘姓平民也得到偏爱,特别西汉时期对刘姓的保护政策,实行优待“国姓”的措施,这为刘姓人口的增加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汉朝时期凡刘氏家族的人员,包括平民百姓一律免除一切徭役和重负。到西汉末年,在全国可以免除徭役的刘姓人口多达10万人。第三,通过赐姓、更氏、嫁女等,也使得刘姓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南疆北国的少数民族中,刘姓家族和人口得以快速发展。
    
    西汉刘氏皇族世系表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1、高帝刘邦(前206—前195)
    2、惠帝刘盈(前195—前188)
    3、少帝刘恭(前188—前184)
    4、恒山王刘弘(前184—前180)
    5、文帝刘恒(前180—前157)
    6、景帝刘启(前157—前141)
    7、武帝刘彻(前141一前87)
    8、昭帝刘弗陵(前87—前74)
    9、宣帝刘询(前74—前49)
    10、元帝刘奭(前49—前33)
    11、成帝刘骜(前33—前7)
    12、哀帝刘欣(前7—前1)
    13、平帝刘行(前1-5)
    14、孺子刘婴(6-8)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文存经典 » 百家姓 » 刘姓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