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20 17:28
鄌郚总编

陈鹏飞丨爸爸的求学路

    爸爸的求学路
    陈鹏飞
    爸爸一岁多时,爷爷就去世了。那时爸爸年幼,还不懂得伤心。从那以后,爸爸再没有得到过父爱。幼时的父爱他没记住,偎在父亲怀里、坐在父亲腿上、骑在父亲头上的场景也是后来听哥哥姐姐们描述,爸爸才将这些影像刻在脑海里的。
    奶奶拖着六个孩子艰难度日,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怎么让一家七口人吃饱肚子,是奶奶每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愁事,更别说让孩子上学了。
    为了让弟弟妹妹们能上学,懂事的大姑十多岁便跟随妇女们上工,为的是挣工分,分口粮。她用瘦弱的双肩和奶奶撑起了这个家。
    爸爸在这个贫困的大家庭里渐渐长大,他的童年伴随的是奶奶愁苦的哀叹声和奶奶一边编席一边哼唱的凄苦小调,这使爸爸自小就听话能干。到了四姑上学的年龄,四姑哽咽着和奶奶说:“姐姐们嫁人走了,哥哥上学,弟弟马上也要上学了,我就不上了,没帮你的不行。”奶奶望着四姑含泪的眸子,无奈的点了下头。
    爸爸终于上学了,他知道自己上学的机会来得多不容易,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下课回家便干活,那时他拔野菜打猪草喂猪,割青草卖给生产队,青草二分钱一斤,为了能多挣一毛钱,爸爸有时上学时带好镰刀、绳子、篮子,一下课便带上这些工具,一溜烟儿奔向坡里,寻找河坝、洼地等草多的地方,挥汗如雨,一直干到天黑,才拖着疲劳的身体蹒跚回家。爸爸节约每一分每一秒。奶奶织布,线用完了,叫爸爸去拿个籆(yue)子,爸爸左手拿着书,眼不离书,脚慢慢试探着挪到籆子边,右手慢慢摸到,拿起,慢慢退到奶奶身边,递给奶奶。整个过程眼没离开过书,跟木偶似的,奶奶又好气又好笑。爸爸推磨时,把书放在磨辊上,一手拿书,一手扶着磨辊推。爸爸真是是活没少干,书没少看。
    那时过麦,男女老少齐上阵。大人一字排开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爸爸跟同学们一起跟随在割麦子的大人后边拾麦穗,这是他第一次挣工分,虽然累,工分也很少,但他很兴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是吃闲饭的人了。等队里收割完放坡了,他便挎上篮子拾麦穗,这时拾来的麦子是自己的,可贴补家用,那时一年都吃不了几顿白面,但拾到家的麦穗也少的可怜,因为生产队早已拾过一遍。一开坡,人们便一窝蜂似的涌进麦茬地里。爸爸开始每天拾一篮,后来拾几把,拾一把……最后一次竟然一个麦穗也没拿回家。奶奶一看他空空的篮子火冒三丈,问:“你拾的麦子呢?”爸爸说:“地里都没了。”“地里一个麦穗也没了?”“嗯。”奶奶气愤的拧着爸爸的耳朵:“走走,问问你大嫂去。”那时,我大娘经常带着爸爸他们一群孩子一起出去拾麦子,奶奶觉得大娘一定知道。大娘见状,赶忙过来劝架。奶奶说:“这个熊孩子学会撒谎了,他说北洼里一穗麦子也没有了,真的吗?”大娘看着爸爸那乞求的眼神,心疼这个瘦小的侄子,着急的说:“真的真的,就是一穗也没有。”说着过来护住爸爸。其实,那天大娘有事不去拾麦子了,爸爸独自走到麦秸垛后的阴凉处,便想看会书凉快一会儿再走,于是将篮子放在身边,抱着书看起来,这一看不可收也,一直看到天要黑了,只得空着篮子回家。其实,他跑十几二十几里路,在麦茬地里找寻一天,也就拾一把麦穗,这一把麦子最后做成汤,也就是一碗。因家里穷,奶奶稀罕每一粒麦子。那晚爸爸为了惩罚自己,没有喝汤。后来奶奶又埋怨大娘:“你呀,跟孩子合伙气我,再少也不会一穗也没有啊。”大娘笑了:“别生气了,难得他这么爱学。那天我要回娘家,不去拾麦子了,我看他独自走了。等我回娘家走到麦场那时,看他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难得有这么好学的孩子,我没打搅他,轻轻过去了。当时我不这么说,你还不把孩子打坏了,去了也真拾不了几穗。”为这事,爸爸非常感激大娘。他一直记着,每每说起此事都要道谢,今年春节回家还说起此事呢。大娘说那时穷,一把麦子也特重要,过了麦季一粒也找不到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