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5 19:05
鄌郚总编

雨落山“九女藏夫冢”之谜

  雨落山“九女藏夫冢”之谜
  马进
  在我县鄌郚镇汶河北岸,东辛庄东北,南良村正南,有座山叫雨落山。海拔176米,山势平缓,林木葱郁,早年山顶有座寺庙,每逢寺庙上空云雾聚集,便会大雨来临,雨落山由此而名。在该山南坡,有处唐代墓葬群,其十冢相互遮掩,近数有十冢,远处只九冢,故称“九女藏夫冢”,又称“罗成十冢”,不仅形成了一处十分奇特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神话。
  那么,这处奇特的人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罗成是哪里人,生于何年何代,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据史料记载,公元616年,隋朝末年,由于朝廷昏败,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河北有窦建德,河南有李密,南方有林士弘。在隋朝内部也割据称雄,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矛头直指隋炀帝盘踞的洛阳。幽州总管罗艺,看到隋朝气数将尽,也倒戈投入了唐军。
  在起义军队伍中,其中,为反抗隋朝暴政,除暴安良,辅佐大唐,立下卓越功勋的,当属武艺超群的罗成率领的罗家军,与山东好汉程咬金、秦琼、徐懋公等聚义瓦岗寨的英雄们。
  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称罗成为北周重臣、燕山王罗艺之子,秦琼表弟,善骑射,通枪法,才兼文武,在隋唐十八杰中名列第七,在十六杰中名列第八。在《兴唐传》中,对他均有详细的描述和介绍。称他十四岁就征战沙场,“头戴银亮白虎盔,胯下闪电白龙驹,手中五钩神飞枪。”白马素衣,玉树临风,冷面寒枪,少年英姿。他爱憎分明,对战友心灵相通,肝胆相照,对敌人铁面无私,毫不留情,破长阵,擒五王,所向披靡,出奇制胜,他那绝世的“罗成枪法”,常让敌军闻风丧胆,不知使多少好汉折服,为多少女子爱慕。是一位富有文韬武略非凡盖世的传奇英雄。
  但也有不同的版本的书籍对罗成的身份存有质疑,认为他就是历史上另一位英雄人物罗士信。《新唐书》说,罗士信为齐州历城人,秦琼义弟,投唐后封马军总管。那么,为什么会把罗成和罗士信这两个人认为是一个人呢?
  历史上之所以将这两个人认为是一个人,主要是因他们两人之间有诸多相同之处:一是他们都善骑射,用长枪,武艺高强,为辅佐大唐统一天下都立下汗马战功。二是他们两人都在瓦岗寨里呆过,瓦岗军失败后,都同时投奔了绿林中人王世充,后来又都投靠了秦王李世民。三是两人都是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同一年,同一地方,在征讨隋将刘黑闼时阵亡。阵亡时均在20多岁,英年早逝。
  相传当年汶河两岸和雨落山一代曾是瓦岗寨英雄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与敌军骁勇奋战的战场。高崖清风里村东有棵松树,人称“桂甲松”,相传就是罗成当年常在此桂甲练武的地方。那么,文武双全,英雄无敌的落成,又是如何战死沙场,壮烈殉国的呢?
  当年雨落山以西约五华里,有条深达数丈的黄泥沟,罗成和他的战友就在这里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在一次激烈的突围战中,罗成已经杀出一条血路,但又陷于敌军埋伏,他的战马不幸陷于黄泥滩中不能自拔,而使他中箭身亡,壮烈牺牲于黄泥沟中。
  在《说唐》一书六十回中,“紫金关二王设计,淤泥河罗成捐躯”,对罗成的不幸殉国都有详尽记载。原来罗成不是被敌人打败的,而是遭受陷害才壮烈献身于淤泥河中。他虽遭如此陷害和冤屈,却依然忠于大唐而不肯降敌。史书评说,罗成和三国时期的马超多有相似,是位忠义节烈的真正英雄。因此,当地百姓得知罗成战死沙场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为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永久缅怀,将其就地安葬在雨落山的山南坡。
  不久,同罗将军在战场上相识相爱的九位女中豪杰,其中他的夫人窦建德之女窦线娘,花木兰的妹妹花又兰等巾帼英秀,先后闻讯赶来,她们难过的哭了一场又一场,直哭的愁云密布,天昏地暗,悲伤地哭了一天又一天,直哭的电闪雷鸣,泪雨连天。雨停时,九妃殉情而死,紧紧拥在罗将军坟前。为昭示九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人们把她们就地分葬。第二天,却奇怪的发现,九冢不移自动,将罗成的坟冢挡的严严实实,使人难以看见。人们说,是人间的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上苍,一阵神龙黄风将罗成和九女的遗体合为一体,葬于雨落山这块风水宝地,形成了如今的“酒女藏夫冢”。
  也有另说,罗成死后,其后裔为防人盗墓,在安葬罗成的同时,另外构筑了九个假墓,以防不测。让盗墓者分不清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以此来保护罗成的真墓。
  这虽是传说,但古墓群布局之巧妙,构思之诡秘,已成为千古之谜。不少人做过实验:如果走进古墓冢,逐个插草为证,数一数确实是十个。然而走下古墓冢,不管从东西南北哪个方位数一数,却只有九个,其一冢被其他九冢所掩藏,形成了一处十分独特的奇观。
  雨落山“九女藏夫冢”,创造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神话,这个鲜活的神秘故事不仅歌颂了罗成这位瓦岗英雄的丰功伟绩,也歌颂了巾帼女英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不仅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也成为昌乐历史上一段永远的传奇和千古佳话。
  原载《金十月》丛书2012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