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7 16:37
鄌郚总编

邓 真丨走进大寨

  走 进 大 寨
  文/邓 真
  对于我们60后来说,“大寨”,可谓既熟悉又陌生。说起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陈永贵、“铁姑娘”、狼窝掌梯田、虎头山等等,并且心底一直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去大寨,登上虎头山,看看“铁姑娘”。改革开放后,大寨似乎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大寨什么样子呢?40多年来对昔日的大寨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去年暑期,学校刚放假没几天,在一个绿荫浓情的夏日,我们几个志同道合者便踏上了这片使我们充满好奇和神秘的土地。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是一个坐落在太行山层峦叠嶂中的小山村。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此,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成了中国农业的圣地,成了举世瞩目的地方。
  我们从昔阳县城乘车前往。到大寨的道路整洁、宽敞、畅通,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的村寨。到达大寨后,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名人陈列馆”,即原来“大寨接待站”。20世纪60年代,这里接待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了陈毅、徐向前、罗瑞卿、许世友、粟裕、杨成武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将领;还接待了郭沫若、巴金、钱学森、华罗庚、侯宝林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许多的外国元首和参观团。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社会名流来大寨均在此下榻、休憩和工作。现依原状陈列开馆。一件件宝贵实物,一幅幅珍贵照片,一帧帧题词墨宝,令人肃然起敬,流连忘返。
  参观的第二站是陈永贵故居。陈永贵故居位于大寨村的中部,门楣上悬挂着“陈永贵故居”黑色匾额,两侧是一副繁体字对联:“一生耕耘锄月创神农新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概括了主人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的不平凡的传奇人生经历。我们走进并不大的院落,与旁边的院落形式完全一样,普普通通的院落,既有北方农居的平房,也有大寨式的窑洞。平房是陈永贵的接待室,他在这里接待过很多中央领导和来大寨访问的外国元首及外国友人,三间平凡的瓦房记录着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而两口窑洞是陈永贵的卧室和厨房。在卧室的窗台上有一部醒目的老式电话,据说是一部当年可以直拨毛主席的电话。而陈永贵身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不仅夫人孩子在大寨靠工分吃饭,他自己挣的也是大寨一个中等劳力的工分,一个人能几十年如一日,永远保持一个纯朴农民的本性,拒腐蚀、永不沾,这是最令人敬重的。????
  ??? 出了大寨村,我们便上了虎头山风景区,它是当年大寨人极力要改变面貌的地方。如今已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内绿树成荫、松柏成林,满山苍翠而静穆,散发出一股清灵之气,蕴含着一种自然美的神韵。
  沿着鹅卵石铺的环山路向山顶爬去,首先看到的就是周恩来纪念亭。周总理先后三次到大寨考察,大寨人为了纪念他,在此立下了“周恩来纪念亭”。再往上走,是大寨人为纪念叶剑英元帅的关怀,以他的手写墨迹立的“虎头山”碑。
  ?陈永贵墓地安卧在虎头山半山腰,面朝大寨村,实现了陈永贵“我死后就埋在虎头山上,好亲眼看看大寨变化” 的生前遗愿。站在此处,眺望四周:只见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满山遍野碧绿欲滴。盘山公路宛如银带,新型水库波光粼粼,一排排红色小楼依偎在绿色的农田旁,宛如翡翠上的一抹抹红晕。我默默地想,九泉之下的老书记静静地欣赏着山乡巨变,定会颔首赞许。
  ?郭沫若纪念碑距陈永贵墓地百步之遥,碑体用汉白玉制作,背面雕刻着用郭氏狂草书写的郭沫若《颂大寨》诗文,纪念碑线条简洁、活泼流畅,其风格与主人一样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顺着山坡走下去,便见陈永贵半身泰山红石雕像。雕像足有二层楼高,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永贵慈祥地微笑着,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石雕的对面是大寨展览馆,步入展馆,迎面看到的是一组大型的《大寨英雄谱》浮雕。整组浮雕展现的是大寨人在陈永贵的带领下,自力更生战洪灾、三战狼窝掌和交售爱国粮的场景。展馆按时间前后分“大寨艰苦创业篇”和“大寨改革开放篇”两部分,以实物、图片、文字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大寨近40年的历史,和这片热土上涌现出的风云人物。
  走下山来,经过一排商店,就是大寨村委会办公楼。楼前那株著名的老柳树如今根如盘石,形似苍龙,峻峭挺拔,墨绿的枝叶迎风摇曳,似乎在欢迎远方的客人。建于上世纪六、七十代年的下窑洞上砖楼的民居建筑,似楼非楼,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是大寨的特色景点。在村东侧,是由村里统一规划,建起的式样统一的二层楼居民小区,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别致的别墅群,非常漂亮。
  游览将要结束时,从当地村民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村在“铁姑娘”郭风莲领导下从过去单一靠种粮到多种经营、多元化体制并存,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现在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养老金和生活补助金,中小学全部免费,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农户住楼房有补助。人均纯收入1.9万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告别大寨,坐在回昔阳的汽车上,脑海里不停地回放大寨的所见所闻。沉思中,我在想,大寨,作为一种时代的精神向征,是大寨人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诚然,学大寨作为一场色彩浓厚的政治运动,其功过是非历史早已作结。但历史会昭示我们:植根于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改天换地气魄、与时俱进思想,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邓 真,笔名秋实,网名缘来是你。山东省青州市人,中学教师,《语文报》特约通讯员。在各级报刊网络发表诗文等200余篇(首),获过奖,有文章入选作品集。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经济开发区高柳学校家属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