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7 17:11
鄌郚总编

憨厚奔水饺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昌乐会员作品选登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憨厚奔水饺
  村里有一个小伙子,名字叫憨厚。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那时,农村落后,生活更是艰苦。人们拿细粮当美餐。有时偶尔吃顿水饺,不仅提前好多天就盼着,吃了以后,也要回味好多天。
  笔者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县里修水库。村里农忙时,要抽出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到水库服劳役。到了冬天,就要全部男劳力一起去服役。修水库靠得就是小推车和铁锨铁镐。像燕子含泥一样修筑拦水大坝。
  那时,劳动强度很高,生活却很艰苦,如果能吃上顿水饺,是再高兴不过了。
  因为整日在外服役,大家就轮流探家。这一次正是轮到憨厚探家。水库离家远,有七十多里地。那时靠两条腿走要大半天,所以每人两天的假期。憨厚知道,在他探家的第二天晚餐水库要改善生活,吃水饺。心里虽不情愿,但轮到自己探家,又不好直说,只好无奈地探家去了。
  第二天晚上, 民工从水库工地下班回到窝铺,大家抢着去伙房领面领馅。以生产队为单位,包括探家的在内全部领上,大家一起包水饺。那时人们肚子空、油水少,又出力大,吃得多,别说每人一斤二两的干面,就是再多点也能吃上。这个憨厚力气比别人大,吃饭也比别人多。正好今天晚上应该回水库。有的人就生怕他回来赶上吃水饺。于是,有的人就催促着快包,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水饺包出来,再去伙房下水饺。伙房只有一口大锅,大家要排队挨号。等到水饺出锅,大家已是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抬着盛满水饺的大蒸笼,往满是泥土的地上一放,然后就争先恐后地围蹲在蒸笼周围,如狼似虎般大吃起来。大家也不用筷子,用五指肉耙。那些有小心眼的人先从蒸笼中间拿着吃,等到中间的吃没了,再吃自己跟前的。不一会儿,白花花的一尖笼水饺就吃了个一干二净。大家舔舔嘴唇,摸摸肚子,心里充满了一种饱餐后的满足。也不知是那一位伙计喊了一声,这憨厚怎么还没来?因为憨厚力气大,为人直,除去改善生活怕他在场外,干活的时候都愿意与他为伍。现在吃完水饺了,自然就想起这个从不计较而又能多干活的人来了。
  再说憨厚回家。他一口气走完七十多里的路程,到家后享受了久违了的家庭温馨。第二天料理了半上午家庭琐事,就急匆匆地往水库赶。中午也没顾的吃饭。他想赶到水库吃水饺。毕竟那个时候吃顿水饺是再美不过的奢望了。可是不管憨厚走得多快,这七十多里路下来,还是没有捞着吃水饺。
  那几个怕憨厚来早了吃水饺的人,此时显得格外殷勤,他们从伙房拿来窝窝头和水,让憨厚吃。憨厚因为饿坏了,自己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餐,心里在想:久违的家已经探了,明天就可以再安心的修水库了。 下次再吃水饺,我就能吃上了。
  这真是:
  当年服役又重思,血汗滴滴苦透支。
  凛凛寒风推土热,炎炎烈日烤人痴。
  探家憨厚一心返,工地罕餐没份吃。
  岁月无情今已老,青春早献体强时。
  -
  作者简介:
  张新华,汉族,山东省青州市人,1951年出生。潍坊鲁风文化交流中心弥水文化学会会员、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会员、青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格律诗、自由诗、散文、游记、评论等均有涉猎,常有作品在《潍坊日报.今日青州》《青州文学》《弥水》《东夷文化》等报刊杂志发表。 2016年末,出版个人专著《新马泰游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