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2 20:43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镇东蒋峪村

  沂山镇东蒋峪村
  位于临朐县城东南27公里、沂山镇政府驻地北10公里处,南临汶河上游支流蒋峪河,东近汶河干流,北有摩天岭、火石山,西连西蒋峪村。东(营)红(江苏红花埠)公路纵贯南北,大(大关)沂(沂山水库)公路横穿东西,主街东西向,聚落长方形,为原蒋峪镇政府驻地。农历四、九逢集,为县内重要集贸市场之一。
  北宋年间,姬姓立村,因南近穆陵关,初名穆陵寨。后以当地神话传说易名“酱鱼”,渐演变为蒋峪。古时蒋峪曾设“二衙”,为地方官府派出机构,专司皇帝遣官祭祀东镇沂山的文书。“二衙”辖区,南至穆陵关,北至烟墩岭,西至庙子岭,东至马脚岭。蒋峪原为一个自然村,1958年始分为两村,该村居东,遂称今名。
  全村有姬、宗、郭、王、张、吴、刘、林、杨、柳、赵、徐、马、田、宋、朱、冷、郑、郇、倪、李、窦、辛、邹、左、谭、司、董、冯29姓,以宗姓最多。共450户,1730口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5人,均为汉族。有1户信奉基督教。
  明代至清宣统二年(1912)属临朐县仁寿乡蒋峪社,1930年属第七区蒋峪镇(领蒋峪1村),1949年属蒋峪区,1952年属第八区(蒋峪)蒋峪乡,1958年2月撤区扩乡后属蒋峪乡,同年9月成立蒋峪人民公社(社址在东蒋峪)属蒋峪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蒋峪镇,2007年9月蒋峪镇与大关镇合并成立沂山镇,属之。
  全村耕地980亩,多为沙壤土,洼地、岭地各占一半,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谷子、高粱。其东洼地势低矮,沟溪河汊遍布,常年流水不断,皆宜种植莲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莲藕新品种,实行鱼藕混养(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观光旅游为一体。每到夏季,荷花飘香,沁人心肺;初秋时节,莲蓬结籽,三五孩童,采莲捉鱼,欢笑雀跃。后因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不复存在,不再种藕。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鸭为主,有较大规模养鸭户3家,养猪户10家,正常年份户均收入2至3万元。
  工商服务业,以建筑、运输、农产品年加工、维修、餐饮、批发零售、小手工等为主营业务,从业者306户,收入颇丰
  村重视教育,曾出武庠生宗维城,太学生宗维汉、宗洽、宗奉宣。
  清宣统元年,办初级小学一处;民国九年,始创蒋峪高等小学。十七年夏六月,洪水冲毁村庄及学校。十八年秋、十九年春、二十三年春,先后复建校舍10间,楼房4间,改称区立蒋峪小学,有高级生一班,初级生两班,共120名学生。
  解放后设立中心小学。1958年设临朐第三中学,1997年8月撤销。1995年设蒋峪重点初中。2003年“海尔集团”捐助3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数十万元,总投资147万元,建成“海尔希望小学”,建有教学楼两栋,平房60间,配备多媒体教室、图书室,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之一。
  解放后考出本、专科大学生186人,其中硕士生12人,博士生2人。博士郭良栋,现供职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田洪霞,在福州大学深造。
  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设卫生室,有医务人员2名。现有卫生室1处,98%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临朐县蒋峪中心卫生院(原临朐第四人民医院)设该村。
  古蒋峪曾为县治。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金朝女真族统治山东,为应对南宋王朝北上收复中原的军事威胁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袭扰,金政权于公元1216年置穆陵县,县治设交通要塞蒋峪,与临朐县同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后,穆陵县改由元中书省直辖,直至1278年撤销。清代,穆陵巡检署设蒋峪。
  民国前期,蒋峪一度繁华。1928年前,村四周建有围墙,设东门、西门、南门及西北角门。有东西3条街,南北1条街,每隔25米左右设路灯1盏,灯架为木桩,桩上按有玻璃罩燃油灯,油系街面商号提供。时有商号几十家,多为潍坊、周村、青岛等外地人设立,亦有部分本地商号和流动商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恒丰”、“顺祥宫”、“公义和”、“公义站”、“兴业堂”、“义立”、“成顺”、“同聚”等。仅“恒丰”商号,便设“永祥”、“永盛”、“永茂”、“永兴”、“永聚”等诸多字号。商号的主要经营项目为酒坊、油坊、缫丝、铸造红炉、木工、成衣、屠宰、副食品、加工等。
  王道敬开办的“同仁泰”丝厂,有改良足踏型缫丝车50台,年收购加工茧2万公斤,时为县内27家较大丝厂之一。
  除工业商家外,还设有大量店铺,主要从事布匹、五金、鞋帽、烟酒糖茶、杂货等批发和零售业务。当铺、医药门诊、旅店亦有数家。清光绪三年,设“永祥”号邮政代办所。
  1938年1月,日军占领临朐城,当年腊月,侵占蒋峪,外地商人全部撤走。
  现在蒋峪繁荣兴旺,交通便利。四周村庄密集,人流量大。建有两横一纵商业街,总长约5公里,几百家店铺生意兴隆。新建占地150亩的商贸城,成为昌乐、安丘、沂水、沂源、临朐五县边界商贸集散地。街道路面整洁,路边建有花坛,安装路灯。晚上路灯和店铺霓虹灯交相辉映,美丽壮观。
  蒋峪位处要冲,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抗日战争时期,马保三、高奋等曾在此领导抗日斗争。
  1938年9月17日下午,临朐县早期共产党人李奎德、冯义谱、李仲恭,在蒋峪李仲恭店中召开会议。中共临朐县委书记于杰和组织部长李逸民出席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沂山区委,由冯义谱任书记,李奎德任组织委员,李仲恭任宣传委员。
  1939年3月30日,日伪军千余人,携炮5门,轻重机枪10挺,进犯蒋峪,企图打通青州至临沂公路,进犯鲁南山区。驻防蒋峪一带的国民党苏鲁战区新编第四师二团某连,在蒋峪北烟墩岭阻击日伪军,因兵力悬殊,蒋峪失守,二团决定夺回蒋峪。4月2日拂晓,二团官兵登越围墙,冲入村内,激战至下午3时,退出战斗。二团阵亡200余人(掩埋阵亡官兵遗址尚存),毙伤日伪军数百人。4月5日,临朐城百余日伪军,乘装甲车4辆,携炮4门,增援蒋峪。11日夜,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积极配合新四师作战,破坏蒋峪北公路15公里,炸毁县城弥河大桥。日伪军恐后路被截,于13日撤离蒋峪。
  后日伪在蒋峪村西高坡设立据点,架起吊桥,构筑碉堡,并在附近火石山筑起工事,驻扎伪军潘树勋部1个中队,80余人。1944年6月,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团某营,奉命攻打蒋峪据点。11日,派1个连在蒋峪北岭设伏打援,夜,主力部队向蒋峪据点和火石山同时发起攻击,首先拿下火石山,守军投降。随即对伪军展开政治攻势。北来增援的日伪军在北岭被八路军阻截。13日下午,八路军猛烈炮击据点碉堡,伪军缴械投降。是役,八路军缴获长短枪数十只,机枪1挺,战马两匹,俘敌几十名,蒋峪宣告解放。
  1946年春,中共沂山地委负责人来临朐指导工作,地委书记霍士廉、专员何方宏,带领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一度进驻蒋峪。
  蒋峪有三位历史人物名载临朐县志。
  田榛,字麓瞻,清道光恩贡。虽家贫,但喜好读书,潜心研究程朱之学,“诸儒著述,皆条贯缕析”。事亲以孝闻。晚岁内行尤笃。捻军北进时,命子联合邻人宗鸿选、宗鸿鳌等,倡导修建土寨,百姓免受兵祸。
  赵伟妻刘氏,刘擢之女,17岁嫁于赵伟。其公爹赵华东,系邑诸生,贫而鳏,授读乡里。太婆母年七十余。4年后赵伟亡,无子,遗一女未满周岁。为照料太婆母和公爹,刘氏矢志坚守不嫁,其母为她另寻夫家,刘氏非常愤怒,乃治酒祭夫墓,趁夜太婆母睡眠时,偷偷起床,饮卤而死,年22岁。知县王吉,旌其门曰“曲径孤松”,邑人李世模等为立石。
  刘兴文,民国十五年,临朐县路政分局组织修筑县城至穆陵关县道时,与大关人倪魁一起,率领六七十人,携带匠具,自备干粮,“尽力凿施不望报”,使该路最难修治的蛤蟆头岭至关顶后崖一段,逾期筑成。县知事李书润给予伙食补助280吊,并奖匾额以旌其好善。
  现在外任职人员有:倪明元,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宗先国,中共满洲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有吴盛义。
  东蒋峪建筑公司经理宗先明,是临朐县第十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蒋峪建筑公司经理丛兰坡是临朐县第七届、八届政协委员。
  村东1公里,有一土台,俗名“钓鱼台”,属县级文物保护景点,曾建龙王庙1座,现庙已不在,遗址犹存。村中曾有“井泉觀”1座,因战乱被毁,原古松、翠柏、石碑亦不复存在。
  建国后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桂英(1956.1-1958.12)、张林福(1959.1-1962.12)、王明秀(1962.12-1965.11)、吴升阶(1965.12-1979.12)、杨清杰(1979.1-1982.5)、宗培祥(1982.6-1984.12)、吴全福(1985.1-1986.12)、宗先奎(1987.1-1989.5)、王明珠(1989.6-1993.10)、张佃平(1993.11-1994.6)、郑廷礼(1994.7-1998.7)、郭喜明(1998.8至今)。历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马付祥(1949-1954)、邹永顺(1955-1957)任庄长,郭洪恩(1958-1964)、王明秀(1965-1967)、杨清杰(1968-1980)、宗培祥(1981-1983)、郭喜三(1983-1984)任大队长,张佃平(1985-1993)、宗培祥任村主任(1994年至今)。其中郭喜明曾当选临朐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临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