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3 19:44
鄌郚总编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

  
  刘向阳: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文史博客】刘向阳,男,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3年生,安丘市贾戈街办刘家王封村人,现在昌乐县农业银行办公室工作。自79年参加银行至今从事过信贷、纪检等工作,先后任基层银行办事处主任10年,曾荣获省级金融红旗手、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热爱文学,关心家乡。近年收集并整理了一些家乡的人文资料,今年8月在新浪网建立《万马安泰刘氏向阳之博客》,共发表介绍家乡人文景观的文章70余篇,其中被新浪网友转载31篇,被搜狐网友转载24篇,对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理学大师刘源渌、方志学家马步元、王训,安丘“海瑞”李龙衮等历史人物及汶河、雹泉等人文景观进行了推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浓厚兴趣,为家乡做了一点应作的工作。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一进士五世祖刘希龙
  刘希龙,字仁甫,号云川,初名希宠,安泰里人,明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以第二甲一百二十八名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在监督乾清宫工程时,因不屈服宦官刘养敷,被锦衣卫逮捕入狱。有人劝他贿免,他说:“我当直毖,何事枉全”。不久被贬为河间通判。刘养敷死后被启用为户部主事,负责运输军饷到辽东,又视察天津仓库,所经手黄金计数千两,一无所染,升为本部郎中。任内督办粮储,严惩不法奸商。嘉靖五年出任卫辉知府,该地是汝王的势力范围,汝王骄纵且屡次对刘希龙造谣生事,散布于朝廷,刘希龙益加严正,刚正不阿,谣言不攻自破。后任河南按察司副使,两年后终被谣言所伤,挂冠而归。《安丘百名进士录》。作者李连科、周庆武。
  五世希龙,字仁甫,号云川,明弘历六年生,汶溪(魁)长子,原名希宠,以文字见知于试官,曰:“子才矫若游龙,乃名宠,如龙在空中,吾为去其笼,汝将破壁飞出矣。”因改名希龙。正德三年十月县试第一,五年庚午科举人,九年二月甲戌科进士,三月授工部主事。十一年三月以忤阉官,谪河间通判,十二年四月由河间返里。嘉靖元年五月复户部主事,七月授承德郎,二年正月专户部员外郎,二月升户部郎中,四年四月升卫辉府知府,五年二月建比干祠于卫辉,九月擢河南按察司副使,授中宪大夫,十年三月乞归不允,挂冠归里,徙王封村,十二年在王封水东亭,朝夕游息其中,二十五年卒,顺治十六年二月入祀乡贤祠,列事功传。《刘氏家记》。作者分别为九世祖玮公、十二世祖芳曙公、十四世祖树声公。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二进士五世祖刘希孟
  刘希孟,字醇甫,号泰岩,刘希龙之弟,明嘉靖四十年经魁,隆庆五年辛未(1571)以第三甲二百二十九名成进士,由安邑县而吏部考功司正郎,主管鉴别选拔全国俊才,后历任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统政使。弃官后回家居住,在家中建一小亭,取名四休亭,日与故旧交游其中,陶然不思故贵。《安丘百名进士录》
  刘希孟,字醇甫,号泰岩,汶溪第六子,明嘉靖十五年生,嘉靖三十六年二月郡试第一,嘉靖四十年八月辛酉科举人,隆庆五年辛未科进士,三月授安邑知县,万历三年正月归自安邑(以内艰旋里),四年二月建先祠于诚,十月补河津知县,六年十二月生兵部主事,七年二月改授吏部稽勋司主事,四月授承德郎,七月省吏部员外郎,历稽勋、验封、考功司,十七年十月升太常寺少卿,十一月晋通政使右通政,授通议大夫,十八年四月致仕。二十年三月建四休亭于居第,二十五年二月卒,后裔于顺治六年三月报行四休亭诗集,顺治十六年入祀乡贤祠,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府志成,列事功簿。《刘氏家纪》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三进士七世祖刘正衡
  刘正衡,字元定,号思石,刘正宗兄,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以第二甲五十一名成进士,就职刑部,审录案件明允。后出任太平府知府,因治理政绩显着,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守正不阿权贵。后改任河南信阳道副使,因不屈从督师杨嗣昌,以“不长于兵”为由谪山西冀南佥事,不久升浙江温处道副使,后因祖母去世回乡服丧。清顺治癸已年得到起荐,但因目疾返乡。为人是非分明,和蔼宽厚,约束族众不因其弟位列三公而横里,尊敬邻居,受人尊敬。《安丘百名进士录》
  刘正衡,字元定,号思石,万历十七年九月初四日生,砺石长子。天启四年八月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三月授刑部主事,七年二月升刑部员外郎,八年二月升太平府知府,九年八月举廉明第一,十一年四月升浙江按察副使,同年秋授中宪大夫,十二年四月调河南信阳道副使,十三年三月调山西冀南道佥事(住潞安)十四年九月升浙江温处道副使,十五年三月三日以归自浙江(以继母妣艰返里)十七年四月福王监国金陵,改元宏光,弃家南渡。清顺治二年正月补广东按察副使,五月大兵入金陵,破之,寄籍广东罗定州,四年七月归自罗定,九年九月召赴仍以副使录用,十一月表辞不就,十年二月引目疾假归。十四年卒。诏以中宪大夫礼,赐金治丧,十六年二月入祀乡贤祠,康熙四年府志修成,列卓行传。《刘氏家纪》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四进士七世祖刘正宗
  刘正宗,号宪石,清世祖赐号中轩,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初八日生,砺石第三子。四十五年十一月补廪膳生,天启五年三月岁试第一,七年三月选拔贡,八月丁卯科举人,崇祯元年二月戊辰科进士;四月授真定府(河北正定)推官(司理),八月分围陕西,五年二月行取(由地方选调京师)翰林院编修,三月授文林郎,七年四月升翰林院侍讲,十一年二月奉使孟津,十三年二月典礼围同考官,十六年五月疏请恤安丘,十月奉使青州,便道旋里,十七年四月福王监国金陵,改元宏光,弃家南渡。清顺治二年拜南翰林院左春坊左中允,五年大兵入金陵,破之,北归,至冬归里。三年正月搜用旧臣,应招赴京师,时江北初定,以仕、止分顺逆,不得已,乃奉召北上,二月补内翰林院国馆编修,礼围同考官,八月典试浙江,六年正月晋侍讲学士,寻转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八年九月恩诏加一级,奉使滇中,册封平西王吴三桂世子,九年二月使还,便道旋里,九年四月晋秘书院掌院学士,授通奉大夫,十年三月诏旌节烈配黄夫人,五月晋吏部右侍郎,六月拜翰林宏文院大学士,九月黄夫人入节孝祠,十月加太子太保摄礼部尚书事,进一级,赐号中齐,(一书中轩)十二年五月加少保,复入内院办事,寻改秘书院大学士,八月上赐御制书画,十三年十月上特赐御制字画十幅,筑御墨楼贮之,十四年正月考一品满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授光禄大夫,二月建御墨楼,十月疏乞奔思石丧,十五年四月回京。世祖祥考典制,改院为阁,以少傅兼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十六年八月为会试大总裁,十七年四月罢相,十八年八月卒。康熙元年正月葬西直门外,康熙四十五年九月自京师归葬,四十七年府志修成,列文学传,乾隆二年复原官,诰授光禄大夫,少傅、大学士。《刘氏家纪》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五进士七世祖刘正谊
  刘正谊,字纯一,清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武进士。《安丘百名进士录》
  刘正谊,字纯一,号梦熊,明崇祯三年生,季木第五子,清顺治二年十月与兄仲修、弟右一奉母李太夫人归自金陵,顺治十一年十月甲午科武举人,十七年二月特设武会试登庚子科武进士,赐弓矢,十八年十一月徙巡抚讨贼于栖霞。康熙元年二月归自东征,终身不出,康熙二十八年卒。《刘氏家纪》
  注:季木,刘如棆之号。系刘希程之子、刘希孟之侄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六进士九世祖刘祚远
  刘祚远,字子延,号石水,别号鹤林,安泰里(金属黄旗堡镇)人,风姿玉立,一表人才。清顺治十二年乙末(1655)年以第二甲五十六名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以优异成绩择为吏部给事中。他以其从祖刘正宗方居政府、子孙不宜在言路为理由,自己请求避嫌,改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戊戌年典试陕西时,有奸吏作弊,被他立案治之,皇上闻之龙颜大悦,大加奖赏和称赞,提任文选主事、历稽勋郎中,因清慎称职,又升职为太常少卿,迁大理寺卿,不久晋为副都御使、巡抚保定,后因受到刘正宗案累而罢官。回乡后他看到汶水经常泛滥,南岸有四十九村成灾,遂倡导当地官员和民众,自韩吉村以东筑堤四十里,人呼为“刘公堤”《安丘百名进士录》
  刘祚远,字鹤林,号子延,万历卅九年三月初十日生,鹏翥三子,崇祯十三年三月随思石公(冀南道佥事)往潞安,顺治八年八月辛卯科举人,十二年二月乙未科进士,选庶吉士,十三年正月上命赋万寿诗,二月特授吏科给事中,以族祖宪石官大学士,旋里回避候补,十四年五月补吏部考功司主事,八月典试陕西,九月移吏部文选司郎中,授奉政大夫,十五年七月改吏部稽勋司郎中,十六年十月升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十七年四月十一日升大理寺正卿,同年十二月升直隶巡抚,提督军务,总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十八年二月归自京师。康熙四年九月设义仓于城隍庙内,七年九月倡议修城,十一年三月作怡怡图示子侄四人,十二年六月廿一日卒。四十七年府志成,列事功传。《刘氏家纪》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七进士十三世祖刘其旋
  刘其旋,字履夫,清乾隆六年辛酉(1741)乡试解元,次年以第三甲二百二十二名成进士,授嘉定知县。其旋天资过人,六岁读《论语》。逾冠时首取童子试,并开始在文坛独领风骚。他说:山左文风,开于康熙戊午,盛于辛卯,迄于乾隆辛酉,六十余年,风气三变,变而弥上。为官后未尝一日不学,与胶州法坤宏,昌乐闫循观、潍县韩梦周等人互相切磋古文,他写文章落笔而成,作品多载于《山左文钞》、其它存世着作有《南巡盛典恭纪与所集》、《御路古迹及川南遗文》。《安丘百名进士录》
  刘其旋,康熙五十八年十月十四日生,汝正子,乾隆六年四月入学第一。同年八月乡试解元(辛酉科举人第一名)七年三月壬戌科进士,授泰安教授,十二年三月圣驾东巡赐爵一级,十三年十二月撰《东巡感恩》勒石泰安府学宫,十五年八月升江南嘉定县,十七年正月典江南同考试官,同年十二月卒,十八年三月自嘉定归葬,府志列文苑传。《刘氏家纪》
  万马安丘安泰刘氏一门八进士之第八进士十四世祖刘耀椿
  刘耀椿(1784——1858),字庄年,清代抗英将领,今贾戈街道刘家王封村人。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以第二甲八十七名中进士。曾任安徽颍上、阜阳知县,六安、泗洲知州,泸州、安庆、颍州知府和金厦兵备道等职。颍上地处淮河流域,境内连年水患,其与民众奋力抗灾。阜阳县内伙匪横行乡里,他任知县后消除匪患,百姓感恩,以“青天”相称,并在其饮过水的泉上建亭,名“刘泉亭”,以作纪念。因政绩突出,升为安徽六安知州。到任后公断积案,致使狱无冤民。积极兴办教育,捐俸银一千六百两修建赓阳书院。任安庆知州时,又捐俸二千两,组织民众修堤筑坝,免除水患,百姓称此堤为“刘堤”。1838年(道光十八年),他被提升为福建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又捐款数千两俸银修筑城防,招募训练水兵,协助邓廷帧、颜泊焘禁止鸦片,抗击英军,始终站在抗英第一线。他赏罚分明,群策群才,同心协力,组织地方军民外攘内侦,为守卫厦门,抵抗英军侵略做出了贡献。1840年(道光二十年)六七月间英舰两次进攻厦门,他与水师提督陈介平率厦门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均告失败。1841年8曰26日,英舰36艘闯进厦门,发动进攻。他冒着密集的炮火指挥战斗,顽强抵抗,激战数小时,终因兵力不足,厦门失守。退守同安后,协助颜泊焘整顿军队、筹备火力,征集团练、乡勇,主动袭击英军。不久升任四川按察使,到任即降为候补道,不久罢职归里。居家期间,协助地方训练地方武装有功,被赏六品官衔。其后主讲松林书院、青州云门书院。道光二十八年到济南主讲泺源书院八年并任山长(即校长),是清末山左四大名家之一。1858年(咸丰八年)病逝。主要着作有《颍上县志》、《海南归棹词》、《吹剑一吷》、《神器图说》、《庄年治兵书》、《青州府志》《续山东考古录》“序”,等。《安丘百名进士录》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安丘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