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5 10:10
鄌郚总编

白浪河两岸的沧桑巨变

  白浪河两岸的沧桑巨变
  傅盛德
  (11月23日 潍坊晚报 史海沉钩并文发表)  今天的潍坊,在喧嚣繁华的背后,已很难寻找自然的宁静。透过这些老照片,看到现今已被钢筋水泥替代了的这些老房古居,对历史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眼前的这座城市,既如此陌生,又如此熟识。数十年的历史变迁,一同亲身经历见证。在无言地袒露出对韶华已逝的无怨无悔的情感,兴替变换之间折射出的这座古城的历史情愫,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着我,温情与苍凉之间,也让我感喟不已,带给了我多少深厚而复杂的感受。
  一直相信,一个城市乃至一条街道,都有它的独特的气息。从这些已泛黄的老照片中,联想起小石桥那斑驳的石头路、热闹的老潍坊大集、还有做梦都想天天吃的朝天锅……
  漫步城区的白浪河旁,所过之处,皆是炫目的光与影对过往无限的追忆。再来到这儿时走过的城门洞,徜徉在这片平凡静谧、镌刻着上溯文明历史文化的古城墙旁,依稀看到小伙伴玩耍的身影。历经风雨,而今内心愈加从容淡定,最难以割舍的还是对老建筑的眷恋……
  老城墙
  提起老潍坊的城墙,现在的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起白浪河畔、亚星桥两侧的城墙。而这几段城墙,在1987年修建市区白浪河公园时,已经对它进行了全部重修,旧貌已不复存在。而要重提往日老潍坊的城墙,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它的由来。
  现在的潍坊,建国前为潍县县治。据史料记载,汉代创建土城,时称北海郡,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始修石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建东关,1866年(清同治五年)竣工。西城和东关坞以白浪河相隔,西城城墙用石块砌成,呈龟甲状,设四处城门,东曰朝阳门,西曰迎恩门,南曰安定门,北曰望海门,城墙四隅各有角楼和炮台。后经多次修整,使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周长1235.3丈,垛口1600多个,城外护城河宽2丈、深5尺,老潍坊有形容人的脸皮厚为“城墙拐弯加三尺”之说,也说明了城墙的厚实。东南角城墙上有文昌阁和魁星楼,东北角城墙上建有北极庙,西北角、西南角城墙上有南极庙和武昌庙,庙中祀有神灵,传说颇多。民国23年(1934年)拆除东门城楼和瓮城新建四面“哥特”式标准钟,民国24年在钟楼上的这座标准钟,计时鸣钟,声传数里。
  东关城墙用三合土夯造,类似蛇皮,与西城的龟背状,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城市布局。东关坞有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之说,七楼即七个城门楼:东曰升曦门,西曰庆城门、通济门,西南曰奎文门,南曰鸣凤门,西北曰耀武门,北曰游麟门;八阁为玉皇阁、镇武阁、三官阁、王母阁、白衣阁、三元阁和两处观音阁;现仅存的三元阁门洞位于潍县东关鱼市街西端,又名鱼店阁、绿瓦阁,建于明初,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重修,阁内有许多叙述关羽生平事迹泥塑。
  先说一下老潍坊城里的城墙: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城里的西边部分和北边部分还没拆除,基本上还保留着解放潍县战役时留下的模样,墙面到处是被枪弹留下的弹坑,垛口及墙砖已全无踪影,上面长满了荒草和野生的酸枣树,只剩下光秃秃的黄土路面和被人们取土留下的一个个深坑洞穴。记得在撞钟院前街靠近城墙的地方路南侧,有一家摊煎饼的小店,加工一斤玉米面只有2分钱。据我所知那是在城里唯一的一家了,一般我隔一段时间就去一次,有两位老奶奶在不住的忙着,因来加工的人多,我只好将带来的面子过秤付钱后,便爬上高高的城墙去玩耍去了。从城墙上向西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尽收眼底,城墙脚下,月河水清澈见底,我与城墙上玩耍的孩子们嬉戏打闹着,好不开心。
  大概在1972年的时候,西月河被填平修建了现在的月河路;西城墙被拆除,在城墙根上建起了潍坊的第一批红砖(炉渣砖)四层楼房,即现在的月河楼,我家所在的坝崖北街上的街坊邻居,大概有十多家住户因东风桥重建碍事,便迁居到了这片楼上。在当时成为潍坊人最羡慕的楼房。
  而城北边的城墙,则比较幸运了。我的中学时代,就在城墙北侧不远的潍坊五中度过,那时的北城墙上面,还竖有一个废弃的、锈迹斑斑的铁塔,我们叫城墙铁架子,好多爬梯上的把手已经缺失。这可是潍坊的最高建筑物,放学后,我们同学好友经常爬到铁塔的顶端瞭望,全城美景尽收眼底,在能见度好的时候最远处可看到南边的飞机场。在向阳路北首城墙南侧的一个院落,建国前是潍县的县治,建国后则是潍坊的公安局所在地。于1984年的时候向阳路向北延伸,开通后城墙成为了两段,现已作为潍坊城区内的历史遗迹予以保留。现在到向阳路潍城公安分局附近,还能看到。
  记忆当中,东关的南边部分城墙还有部分残垣(即现在的银座商城位置),那时因经常到体育场开运动会,曾抄近路从这里爬上爬下。再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白浪河畔的这几段古城墙了,这几段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那就是因南北下河街地势比较低洼,雨季来临,河水形成倒灌,需担当起拦水抗洪的重要作用。印象比较深的是在1974年夏天,多日的连绵阴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白浪河水量激增,河水暴涨,白浪河上的六座桥梁,除东风桥和健康桥之外,大石桥、小石桥、保安桥和胜利桥等都被洪水淹没,而通济门、奎文门因门洞的防洪闸板全部挡上,才使南北下河街上的居民免遭洪涝之灾。而河对面的南北坝崖街上的居民就损失严重,不少房屋坍塌进水,家具也被冲走。
  现在,静静的白浪河边那斑驳沧桑的潍县老城墙,已成为潍坊历史文化古城的象征。成为一张打造潍坊文化强市、经济强市的风景名片。而提及这次的洪水灾害,就不得不说一下受伤最严重的的小石桥……
  小石桥
  小石桥,也就是通济桥,俗称小石桥。是在东关古城墙上通济门外连接潍城、奎文两区的一座小桥。据史料记载,原有一小石桥,民国23年(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由当时的潍县县长厉文礼监修,那时的国家正处于国外列强入侵时期,国贫家穷,钢筋、洋灰(水泥)等所用材料全部是进口,耗费了大量的民间资金和劳力才修建而成,历尽风雨沧桑七十五载,它承载了潍坊过去苦难的经历,也承载了潍坊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而地基已经下沉、桥面明显倾斜,已成为一座危桥的小石桥,严重威胁到行人的安全。在1987年白浪河公园修建时,就停止了作为交通桥梁的使用,形同虚设。作为白浪河上的一道风景,更是与其不能相称,去年开始的白浪河治理改造才将其拆除。而对于留有我儿时梦想,寄托童年美好记忆的小石桥,对它的消失与重建,更是悲喜交加、思绪万千……
  在儿时的记忆中,小石桥曾经消失过一次,那是在1974年夏天,连续的降雨天气已持续了十天左右。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美梦中的我突然被家人叫醒,懵懵懂懂的发现舅舅、姨夫等家里的亲戚都来到了我们家,被告知现在河里发了大水,让我跟姐姐妹妹等赶紧到姥姥家躲避一下,等走到大门口一看,通济门上的城门洞已上好防水闸板,河水已没过小石桥的桥面,小石桥已完全消失了踪影;南边东风桥那高大的桥墩也不见了踪影,洪水从桥墩上的分水孔穿流而过;浑浊的河水携带着杂草树枝等,滚滚向北流去。北坝崖街小石桥以南路段也全被淹没,街面已无法通行,没办法只能将后窗户的铁窗棂拆掉,从和平路走掉。直到第二天的上午七八点钟才回到家里,这时的水位已回落到小石桥桥面以下,街面也已恢复,但已是一片狼藉,泥巴、烂草、杂物到处都是,多处沿街的河堤已经坍塌,河边的几处房屋也已被洪水吞噬。大街上的有线广播喇叭,还在不断地播放着上游水库提闸放水的通告。但见这时的小石桥依旧巍然挺立,上面熙熙攘攘地占满了打捞漂浮物的人群,场面非常壮观,好不热闹。
  经过这次的洪水考验得知,城区白浪河上的六座桥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国防桥(现健康街桥)西首桥面损毁严重,部分已坍塌;东风桥(现亚星桥)1973年7月1日重建通车刚刚一年,部分桥拱上的构造柱就出现了裂痕,之后就加上了钢箍;北面的大石桥(现福寿街桥)石块被冲的七零八落,惨不忍睹,其余暂不一一赘述。就说这小石桥,在洪水过后,已能看得出桥面明显向东倾斜,混凝土内的鹅卵石已显露在外面,甚至有几根桥墩已能看到里边的钢筋。即使这样,人流、车辆等依旧从桥上通过,继续毫无怨言地为人们提供着方便。
  儿时的小石桥,在我们老街坊心中,就是我们北坝崖街上的一个院落、一个消遣纳凉场所。夏季夜晚来临时,说书的、唱戏的,下棋的等人群坐满了桥面,好不惬意。游泳时,我们当作跳水台;放风筝时,我们当作放飞观礼台;垂钓时我们当作钓鱼台;龙舟比赛时,我们当作擂鼓助威台……令人高兴的是,市委、市政府为将世界风筝都---潍坊打造成一个生态绿色家园,借潍坊市张面河、虞河、白浪河三河治理改造的春风,决定将它拆除重建,使之成为白浪河滨水景观带上不可或缺的亮点……
  大集
  说到小石桥,就不得不提一下桥西头的老潍坊大集,在潍坊的坝崖北街与北大街路口附近(现今的白浪河福寿桥西首南侧),小石桥西首一个叫老驴市的地方,老潍坊人也称为裤裆,是一个三叉路口,那是我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每当农历的逢五派十,从四乡八邻赶来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蜂拥而至,与过往车辆混在一起,挤的大街水泄不通。当时就有“买不着、上潍县,卖不了、上潍县”之说。每当这天,我只好提前从家里走出去上学,以免迟到。当时的顺口溜,就证明了人们来自路途的遥远:“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大集,买了个萝卜当了个梨,咬一口、是辣的,回去换了个带把的……”。经营炉灶钩铲的、钉驴掌的、开朝天锅的、卖烟叶、蔬菜水果、粮食食品的等等各式的摊位,与夹杂其中一些操着各种口音叫卖声的部分流动商贩,如算命的、修伞的、卖猪胰子的以及还有口似悬河、打场子卖艺的杂耍艺人等,叫喊声与各种气味掺杂在一起,使整个集市到处是人潮涌动、嘈杂不堪、热闹非凡。
  那时候,在大集上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练武功、耍杂耍的卖艺人了。记得当时在潍坊有个叫赵二愣的师傅,此人无正当职业,常年以卖艺为生,为人风趣幽默,言谈妙语连珠,武功甚是了得。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能将缠绕在他身上的五圈铁丝挣断,我经常见他在集市上所练的功夫那就是绳镖了。将一个钢制镖头用三米多长的绳子拴住,在身上缠绕飞舞几圈后,准确无误地打在了一个离其二、三米开外、放在一个酒瓶子上面的苹果上,顺手一带,便将苹果拿在手中,酒瓶子却纹丝不动。惊呆的围观者突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惊嘘声赞赞不绝。紧接着,便拿出了一些包着自制的薄荷糖块的纸包,分发给大家。此糖我也吃过,乃是用地瓜油加薄荷制成。有钱的人可随意拿上几角或几分钱表示谢意,无钱的人也会叫一声好来捧个人场。随后,赵二愣师傅便拿起大刀片,先说一通练大刀时的注意要领:耍刀时要刀背朝里、刀刃靠外,不然就会将自己的脑袋割下来了等等,说得大家哄堂大笑。虽然是一些大实话,其后想一想不无道理,假若孩子们模仿,那是很危险的。最后再表演一通长拳短打,以示对人们表示感谢。收摊散去时,大家意犹未尽,好多人还跟出去老远,以示敬仰之心。
  我最喜欢吃的那算是朝天锅了,那时的朝天锅,还只是潍坊大集的一个摊档,不像是现在在正规的店铺里经营。在集市上支起一口大锅,人们围锅而坐,锅里边煮着猪的各种下水、杂碎、肺、肠、肝、猪头肉等等,在锅里翻腾着,锅边上是宽锅沿,放着盐、胡椒、葱末和香菜,如果要吃,都是论几卷收钱。好多来吃的人们都自己带着干粮,或者是大饼、煎饼。你交上五分钱便可坐下吃上一卷大饼卷肉,汤是不要钱的,可尽情喝个够,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你不能离开座位,若离开表示你已吃饭结束。好多外地来赶集的人,交上一卷大饼的钱后,便拿出自己带的干粮泡在汤里,连吃带喝没够,甚至有人尿了裤子都不起来……没办法,那时候人们因生活困难,常年吃不上一点油水,吃上一顿朝天锅,就算是最大的享受了。
  潍坊的大集,仿佛是昨天的事,回想起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现在人们购物,早已被现代化的超级市场和便利店所替代;地摊式的朝天锅,现今也已成为了饭店的一道特色小吃,部分星级酒店还作为招牌经营;而街头的武术表演,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在孩子们电脑中的游戏里寻觅它了……
  一座城市最迷人之处,在于它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古老的城墙、像一串亮丽的珍珠镶嵌在白浪河滨水景观带上,它又像一位饱经风霜又沉默无语的老者,时时刻刻在感受着美丽风筝城---潍坊日新月异的变化,昂首期待周围与其争辉、钟鼎显赫的现代建筑杰作的涌现。时光穿梭,纷繁斑斓,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巨大的对历史、对过去的遗忘。在老照片深处,看到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更能彰显出的是老潍坊历史文化的诱惑和风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