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26 18:12
鄌郚总编

马庆洲丨明本《澹轩文集》研究三题

  明本《澹轩文集》研究三题
  马庆洲
  摘 要:马愉系明宣德二年状元,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两次结集刊刻,以《澹轩文集》之名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存目”之中。成化本早已无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存世刻本,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用作影印底本,并于2013年4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极为稀见。本文就《澹轩文集》书名异名、刊刻过程、有关抄本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证。
  关键词:明代 马愉 澹轩文集 嘉靖本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明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人。宣德二年(1427)一甲一名进士,正统五年(1440),入阁预机务。正统十年,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侍讲学士。正统十二年卒,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赐谥“襄敏”。
  关于《澹轩文集》,笔者有《马愉与〈澹轩文集〉》一文(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3期),已作初步论述。但限于篇幅,还有几个相关问题,未能做更深入细致的讨论。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在留意世界各地图书馆有关的馆藏信息,但一无所获,因而进一步认为,华东师范大学藏本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馆藏本,深感其珍贵,故对这两种明刻本刊刻及流传中的有关史实,再作进一步考证。
  一、《澹轩文集》书名辨析
  马愉文集的名称,在不同时期的著录中,或称《澹轩文集》,或称《马学士文集》,稍有差异。
  《澹轩文集》两次刊刻,分别在成化十四年和嘉靖四十一年(文中分别简称“成化本”和“嘉靖本”)。成化本已佚,但刘珝为该本所作《序》为嘉靖本沿用,名为《马学士澹轩文集序》;迟凤翔为嘉靖本所作《序》,题名只多“续刻”二字。这个名称中的“马学士”,应该作定语看,中心词当是“澹轩文集”。嘉靖本版心题作“马学士文集”,当视为省称。
  明清时期的各种史志在言及马愉著述时,基本上都称“澹轩文集”。嘉靖《临朐县志》成书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其中记马愉“有《澹轩文集》行世”[1]。嘉靖《临朐县志》成书早于嘉靖本《澹轩文集》十几年,其所指自然是成化本。之后续修的光绪、民国版县志,皆沿用此说法。嘉靖《青州府志》成书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艺文志》著录的“国朝”文集,第一部便是“马愉著《澹轩文集”[2],但未注明卷数。《青州府志》的主要纂修者冯惟讷,系临朐人,与马愉后裔交好,迟凤翔刻《澹轩文集》竣事后,冯氏应该能很快见到该书,《青州府志》所录大概率是嘉靖本。
  方志之外,其他公私书目,如张廷玉等修《明史·艺文志》(作“《淡轩文集》八卷”)[3]、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作“《淡轩文集》七卷”)[4]等,以作《澹轩文集》为多。乾隆间所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载:“马愉《澹轩集》七卷。……今本乃成化间邢居正等裒集遗篇,编次无序。又《别本澹轩集》八卷,则其乡人迟凤翔补辑刻之,故题曰‘续刻’。”[5]《四库全书总目》将成化本和嘉靖本分别著录,一为《澹轩集》七卷,一为《别本澹轩集》八卷,仍是以马愉之号澹轩为名[6]。
  考察明清史志,只有焦竑《国史经籍志》未用“澹轩”之名,而作“马愉《学士集》,八卷”[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纂辑于20世纪90年代,马愉文集收于集部(第32册),称为《马学士文集》。杜泽逊先生《四库存目简明标注》,则沿用《四库全书总目》的做法,分“《澹轩集》七卷”和“《别本澹轩集》八卷”[8]。《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影印底本,即华师大图书馆所藏嘉靖本,该馆馆藏目录作“《马学士文集》八卷”。此外,《明别集丛刊》亦据嘉靖本影印,称“《马学士文集》”。该丛书未交代底本馆藏,但在《明别集版本志》中云“上海师大”[9]。上海师大未见有藏,此说明显误植。
  古人文集多有异名,或以官位称,或以字号称,或以籍贯称,或以斋名称,等等不一,本不是问题。但对后人而言,难免有些混乱,稍作辨析,便于名正而言顺。从前述分析可知,马愉诗文集以称《澹轩文集》为主流。只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出版后,其影响日广,所用名称自然更为人所知。有学者认为迟凤翔“改书名为《马学士文集》”[10],这是不准确的。在笔者看来,马愉文集之名还是按传统主流说法为宜,也能避免无谓的歧解。这一点,笔者在《澹轩文集校注》中曾表达过:“文集之名,笔者以为仍遵《四库全书》所用《澹轩集》为妥。……准此,此整理本一仍其旧,称《澹轩文集校注》。”[11]也正因如此,本文行文中称《澹轩文集》,而不称《马学士文集》。
  二、《澹轩文集》刊刻详考
  《澹轩文集》初次刊刻成书,在成化十六年(1480)。刘珝在《序》中说:“吾藩大参邢君居正,巡临临朐,即其家,索其稿,仅得是。乃属青州太守刘君时勉校雠锓梓,以广其传。”[12]按刘珝所云,成化本的刊刻,主要归功于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邢表和青州知府刘钊二人。
  邢表,字居正,顺天府文安县(今属河北)人。天顺元年(1457)三甲八十四名进士。授获嘉知县,成化二年(1466),升彰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知府。六年,调卫辉知府。十年,升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十七年转任右布政使。弘治元年(1488),升四川左布政使。五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地方,卒于官。[13]刘钊,字时勉,直隶太平府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市)人。天顺四年(1460)三甲七十八名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任青州府知府。邢、刘皆进士出身,对“状元”的认识自然比一般人更深刻,他们景仰马愉为人,关注其遗墨,并将之付诸梨枣,不难理解。故张昇在《跋》中亦云:“二君之用心厚矣!其亦景慕先生而不能已者与。”[14]
  邢表巡视临朐是在成化十四年,《澹轩文集》于两年后刻成。邢表、刘钊皆为时任朝廷官员,马愉文集的刻印是在他们直接谋划和组织下进行的,想来其费用应该来自官帑,所以成化本可视为官刻本。遗憾的是,刘钊在青州府主“校雠锓梓”,校雠者为何人,锓梓是交由府学操作,还是委托其他书坊刻印,细节已无从考证。
  至嘉靖时,成化本之刻板已散落无存,迟凤翔欲“觅其原梓善本,俱已时远无存”[15]。有感于此,迟氏欲重镌《澹轩文集》。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借出巡之机,迟凤翔回到故乡临朐,亲访马氏家塾,重新检视马愉遗文,得手稿若干篇,捎至陕西洮岷兵备副使任上,重加校阅,并令人刻印付梓。迟刻《澹轩文集》后附有马愉曾孙、嘉靖二十五年举人马谠所作《跋》,时间为嘉靖四十二年(1563)仲春,故《澹轩文集》成书时间不会早于此。今华东师大馆藏目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及相关目录学著作,皆作嘉靖四十一年,此乃迟凤翔作《序》时间。
  迟凤翔,字德徵,号朐冈,临朐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举于乡,次年连捷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官兵部职方武选司郎中、陕西洮岷兵备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为官清正,不阿权贵。迟凤翔刻印马愉文集,是以个人薪俸出资的。我们无法起古人于地下,但万事总有迹可寻。迟凤翔所以有此举动,分析起来,大概不外两点,一是出于对马愉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其文章价值的认识,此可谓之公心。二是与马愉后裔笃厚的交情,此可谓之私谊。
  明初进士多出东南诸省,马愉状元及第,对北方士子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在邑内,马愉更是近在咫尺的榜样。影响所及,明嘉靖中期,冯惟重、冯惟讷、迟凤翔、张邦彦等相继进士及第,临朐一时文风蔚起。《临朐续志》云:“邑科第盛于明,自宣德丁未马学士抡魁天下,其后掇高科、跻显仕者,累累相望。”[16]临朐士子对马愉这位同乡先贤抱有崇敬之情,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
  迟凤翔对马愉的景仰之情,《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中多有表露,他说:“愚总角游乡校时,已知窃慕私淑,且亟欲得公之遗文而读之”[17]。在乾隆版马氏族谱卷首《世德集》中[18],保存有迟凤翔一首《墓道碑诗》,抒发的是面对马愉墓道碑时的感慨。诗云:“当年对策第一人,匡时相业重朝绅。雄碑突兀临官道,高冢茏葱隐瑞麟。诗礼犹存光世旧,冠裳惟待后人新。鲰生晚进无知识,谬续遗编事讨论。”从末句“谬续遗编事讨论”可以推知,该诗作于《澹轩文集》刻成之后,其时迟凤翔的官阶是“通议大夫进阶资治尹同侍经筵讲读兵部左侍郎”。从诗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迟氏对马愉的那份敬重之情。
  迟凤翔倾心为马愉“续遗编”,也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偏好,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对马愉作品价值的认识。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当朝显宦的家国情怀。在《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中,他对马愉的各类作品,进行了一一评析,指出其对“国运之污隆,气化之淳漓”的重要意义。因此,他认为:“我公之文,岂直为东土之秀,而关系于国家者,非小补也。”[19]
  公心之外,迟氏与马愉后裔私交颇深。在《续刻澹轩文集序》中,他自道:“愚于公之贤裔诸孙曰邑博仲衡、国子生亚衡,暨邑庠生宗儒、宗商者相为友善。”[20]仲衡、亚衡,指马愉曾孙马玑(字仲衡,号月亭)和马珩(字亚衡,号合川);宗儒、宗商,指马愉玄孙,马训(字宗儒,号一斋)和马诰(字宗商,号二斋)。马愉曾孙、马晕四子(璇、玑、瑶、珩)[21],皆有贤名,迟凤翔曾为之作《马氏四贤赞》,其中说道:“昔予为诸生时,雅与月亭、合川二公相友善,而沂樵、前川君,亦有眷属之好,以故知其行为甚悉。”[22]可见,迟凤翔与马氏绝非泛泛之交,不仅仅是学友、文友,而且还有一层亲戚关系。马氏家谱记载显示,几代之后,马氏与迟氏仍有两姓之好。
  正因如此,迟凤翔对《澹轩文集》之刊刻,虔诚以待。其用心之精、用力之深,从马谠所述中可略见一二:“恭惟我朐冈迟老先生雅爱斯文,壬戌之秋,奉命廵抚南藩,亲造愚家塾,力索其未刻者,续刻焉。其所参入,各归于类。至于校正之际,读之凡再三四。其板比旧刻博寸许,其字更端大便观。及夫梓人廪饩之需,称事之赏,一推其俸给之。先生之用心可想见矣!”[23]
  《澹轩文集》的刊行过程,迟凤翔有所交代:“令郧阳府学训导林震、生员秦守卿者重加校阅,合先后所得,厘为八卷,分为四册,付太守张君循,募工刻之以传。”[24]这里提到了校对者林震、秦守卿,负责刻印事务的张循。他们的生平,或详或略,都可在方志中考见。张循,号鹭岩,河南固始县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嘉靖三十三年,擢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嘉靖三十八年,任郧阳府知府。《郧阳志》称其“待人平恕,而政令严明,有犯不少纵”[25]。林震,广东广州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人,贡生。隆庆元年(1567),任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今湛江廉江市)教谕。秦守卿,郧阳府学贡生,仕否不详。这些为《澹轩文集》做出贡献者,虽名位不显,但也不应该被遗忘。
  迟凤翔以一己之力,重刻《澹轩文集》,使之免于失传,洵为澹轩之功臣。然今日从文集编纂的角度看,嘉靖本也还有些美中不足。其一,收文尚有遗漏。失收的主要有:宣德二年殿试对策;保存于府县志中的《修城隍庙记》一文;淮安市新出土的《淮安增修学舍记》(残);其后人保存的手迹中,尚有佚诗两首、佚文一篇(残);家谱中有佚文一篇。这些佚文,笔者在校注《澹轩文集》时,均已作为附录收入其中。其二,文章分类稍显粗疏。嘉靖本为八卷,体裁上分“经筵讲章”“诗”“赞”“铭”“赋”“记”“跋”“序”“墓志铭”“挽诗”“哀词”,计十一大类。其中,“诗”似可细分为五言、七言之类;“序”亦可考虑分为书序、送序,等等。各门类在编排上,也未能区分时间前后,稍显无序。当然,嘉靖本能够付梓刊行,并流传至今,已属不易,这些微瑕无损其光芒。
  三、《澹轩文集》抄本考
  古书得之不易,想拥有一部心仪的书,“抄”是古人常用的办法。嘉靖本在湖北郧阳刻印,刷印了多少部,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仅凭迟凤翔一人之财力,印数一定不会太多。马谠也提到迟凤翔离开郧阳时:“行李萧然,惟此刻凡数箧。”[26]珍贵如此,马愉后裔能得到此书的,想必亦无几人。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找寻自然更加困难,后世子孙想拜读先人遗墨,大概也唯有抄写一途。
  据方志载,清道光年间,马愉十三世孙马尔森曾抄写《澹轩文集》。《临朐县志》云:“马尔森,字叔木,晚号槐卿。道光间邑庠生,愉之裔也。性沈默,书工欧阳,所至之处,求书者踵接于门,尔森亦乐书不倦。零缣片楮,人皆宝之。士大夫购求之者,恒不惜重金。今所见多为行书,铁钩银画,笔笔精透入神。草书颇逊,然亦超轶绝俗。旧志称其毕生精力瘁于毫楮,规则率更,时闯其藩。尝手写《澹轩集》二函,藏于家,精妙无匹,盖实录也。今其抄集犹存朱位马氏家。”[27]马尔森抄本,后再未见任何信息,不知下落。
  马愉十二世孙马瑞芝,也抄写了一部《澹轩文集》。马瑞芝为邑内城关卢家庄人,生平无考。抄本在马谠《跋》落款后,补写有“道光八年十二孙马瑞芝沐手敬书”一行字,说明抄成时间在道光八年(1828)。马瑞芝系据嘉靖迟刻本抄写,一遵原书格式、行款,书名用《马学士文集》。该抄本今藏马愉十七世孙马学修家中,虽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笔者曾前后两次踵门寻访此书,蒙主人慨允,得以从头至尾与刻本(影印本)对校一遍,补齐缺页缺字,使整理本成为完璧。
  让人心生疑问的还有一点,即抄本所据的底本后归于何处,又消失于何时?笔者确知的一点是,马愉故居、祠堂及墓园,一直完好地保存到“文革”之前。经过“文革”破“四旧”,及随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村规划等,原有建筑遭毁灭性破坏。据村中年长者回忆,马氏老宅中原来藏有一大批古书,直到70年代末才莫名其妙地被人卖掉,这其中不排除有《澹轩文集》的存在。但这只能是一种推测,已经无从证实了。此虽为野史,但也可见历史的影子,故书录于此。
  马瑞芝抄本的最大价值,是它可以用作参校本,补足华师大藏本的阙页、阙字。华东大藏本有三个缺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在影印时,都作了标注。这三个缺页分别是,第一卷第27页、第二卷第4页、第二卷第4页。所缺文字,《澹轩文集校注》中均已补足,此处不再赘述。
  附带一提的是,马瑞芝抄本也有缺页缺字,华师大藏本又恰好可以补其缺。此纯属巧合,亦属幸事。笔者现在担心的是,藏在民间的这份抄本,会不会有一天也难觅踪影?
  [1][明]王家士等修,冯惟敏等纂《临朐县志》,卷三《人物志·乡贤》,影印嘉靖三十一年刻本,《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2。
  [2][明]杜思等修,冯惟讷等纂《青州府志》,卷十七《艺文》,影印嘉靖四十四年刻本,《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5。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九十九《艺文志》,中华书局,1974年,页2466。
  [4][清]黄虞稷撰,衢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卷十九《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495。
  [5][清]嵇璜、曹仁虎等撰《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九一《经籍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1986年,史部第630册,页536~537。
  [6][清]永瑢等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五《集别·别集类存目二》,中华书局,1965年,页1556。
  [7][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1158。
  [8]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册5,页2619~2620。
  [9]崔建英辑订,贾卫民、李晓亚参订《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年,页659。
  [10]曹立会《临朐进士传略》,齐鲁书社,2002年,页10。
  [11]马庆洲《澹轩文集校注》,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页8。
  [12][明]刘珝《马学士澹轩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32。
  [13]邢表生平履历,据[明]雷礼纂辑《国朝列卿记》,《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七》,明文书局,1991年,第39册,页146。按:《国朝列卿记》云邢表“六年致仕”,而汤斌《拟明史稿列传》、民国《文安县志》皆载邢表卒于任上,今从后说。
  [14][明]张昇《澹轩文集·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600。按,张昇,字启昭,号柏崖。江西南城县人。成化五年(1469)状元。授修撰,进谕德,任东宫讲读官、左赞善、右谕德、左庶子。后因劾内阁首辅刘吉,贬南京工部员外郎。刘吉罢官后复原职。累官礼部尚书。因宦官刘瑾擅权,谢病乞归。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僖”。著有《柏崖文集》。
  [15][明]迟凤翔《续刻马学士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45。
  [16]周钧英修,刘仞千纂《临朐续志》,卷四《科贡表序》,《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1968年,页91。
  [17][明]迟凤翔《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45。
  [18]《世德集》系乾隆年间所修临朐《马氏族谱》首卷,马氏家族内部保存。下文言及《世德集》,均指此书。
  [19][明]迟凤翔《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44。
  [20][明]迟凤翔《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45。
  [21]马璇,字孟衡,号沂樵。马瑶,字季衡,号前川。
  [22]见《世德集》。
  [23][明]马谠《续刻马学士文集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601。
  [24][明]迟凤翔《续刻马学士澹轩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445。
  [25][清]吴葆仪修,王严恭纂《郧阳县志》,卷五下《宦绩》,影印清同治九年刊本,成文出版社,1970年,页234。
  [26][明]马谠《续刻马学士文集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二《马学士文集》,页601。
  [27]周钧英修,刘仞千纂《临朐续志》,卷二十二《杂记》,页1018~1019。
  -------------
  马庆洲,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出版有《澹轩文集校注》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