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26 19:28
鄌郚总编

刘华玉丨远去的姥姥

  远去的姥姥
  作者|刘华玉
  日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如水般流淌,不知不觉中元节到了。
  我们这里的习俗,中元节是儿女给过世的父母上坟的日子。
  中元节前天我娘来到我家,我和娘说起给我爷(爷:方言,指父亲。)上坟的事,娘说今年她不去给我姥姥、姥爷上坟了,托人捎去了纸钱和贡品。娘说都是心理作用,死去的人能不能收到啊?我说只要有诚心就一定会收到的。娘便告诉我说:“你姥姥一辈子都没有给她爷娘去上坟,就是在家也从没有烧过纸,发过钱粮啥的,说烧多少纸钱也改变不了啥,死了死了啊!死了就占了那么一个坑。”我看见娘的眼里闪着泪花,有点语塞。每逢佳节倍思亲,血浓于水的亲情怎能阻断?我知道娘想姥姥了,娘说起姥姥的些些往事,记忆随风,往事如烟。
  姥姥是个小脚女人,个子不算高,白净的脸清秀脱俗,言语不多,喜欢清静。姥姥不管多忙,总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利落。在我的记忆中感觉姥姥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也许与她的特殊经历有关吧。
  听娘说,姥姥原本是泰安脚下大渡村一户姓宁的小姑娘。家里还有个妹妹,十五六岁那年五个伙伴上山拾柴草,被一帮不知什么身份的人,用黑布蒙上眼睛,强行带上了卡车拉走了。那是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年代。卡车一路颠簸,也不知道辗转了多少个村庄,半路上听到几个同伴当商品一样交易,才知道被人拐卖出来了,从此便是生死两茫茫,成了和家人的诀别。
  有些事也许冥冥之中上天早已注定,娘说那时日子很穷,当时地里的野菜都挖没了,树皮都让人扒了去充饥,很多人去外地乞讨生活,这时的太姥姥正带着我的姥爷在此处(潍县一带)讨饭。
  我的太姥姥共有6个儿子,姥爷排行第五,虽然当时家境贫穷,但6个儿子都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活计,吹拉弹唱上门讨饭,还能糊口过日子。那年乞讨路过,正好遇到有人交易贩卖女孩,太姥姥就用几十个铜板买了那个文静的女孩,从此以后她就成了我的姥姥了,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却不知道牵线的红娘是何人,我的姥姥从此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跟着我的太姥姥、姥爷回到了现在的王道村,一住就是一辈子。风中的思念总是薄如蝉翼,一些美好还来不及把握,已被流年的车轮碾成尘埃跌落在光阴的褶皱里。思亲之痛无以言表,只能在梦里寄相思之苦。
  太姥姥是一位心地善良很慈悲的老人,对姥姥的情况也是很同情,格外照顾。姥姥和姥爷年龄相差近20岁,姥姥有时候想家心情烦躁的时候,姥爷总是默默地不说话,任姥姥发泄情绪。姥爷明白他对姥姥的爱再多,也无法代替姥姥思念父母悲痛欲绝的心情。
  繁忙的日子让人无暇顾及那些烦心的事,生活就像静止的一潭死水一样,没有什么波澜。姥姥和姥爷一共生了十个孩子。但活下来的只有兄妹六人,四个舅舅,一个大姨。娘说原来条件不好,孩子得麻疹,无钱可治,一天就失去了两个孩子。其中三舅也是病情非常严重,用草毡子卷起来准备埋葬的时候,娘告诉姥爷说三舅眼睛还能动,鼻孔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姥爷用家里仅有的一点大豆换了两针,总算把三舅救了回来,从此三舅还落了一个“活死人”的绰号。日子再苦再累也要熬下去,没有什么奢望,有口饭吃能够活下来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舅4岁那年,姥爷得病去世了,年仅61岁。失去孩子的痛苦,家里顶梁柱塌了,姥姥的心碎了,眼泪流干了,孤儿寡母的日子难熬到了极处。后来大舅应征入伍从战场上回来,落了一个身残的毛病。大舅母在生孩子期间,产后风母女二人一月内没了生命,从此大舅孑然一身。二舅长到10来岁,因为三姥姥家没有男丁,就把二舅过继给了三姥姥。大姨嫁到了小清河北边的木桥村,当时的日子都是非常拮据。但姨夫是个很善良非常勤快的人,每年都是尽力帮助姥姥家过生活,但毕竟是隔着一条河确实很不方便。俗话说隔河一里不算近,大姨想回趟娘家过河要有摆渡的人。有时遇到大风大浪,没有摆渡人只能望河兴叹。大姨成了远嫁的女儿。
  一次次的打击,让姥姥的脾气变得有些孤僻,而且沉默寡言。自姥爷去世以后,姥姥把自己的宁姓改成了姥爷的王姓,家里的重担也几乎落在了我娘的身上。我娘身体很棒,每年挣工分不比男爷们少,挑沟挖壕的也不亚于男劳力。等秋收完成,跟着长辈们一块出去换地瓜干,下洼拾柴草,帮姥姥度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娘18岁结婚后,因为我爷也是姊妹七个,日子非常贫苦,我爷就去了淄博黑旺铁矿去给人搬运石头,以后就转成了工人,因为交通不便,离家遥远,一年回不了家几次,父亲不在家的日子,娘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帮着干活,一干就是10年。我姐姐长到到八九岁到了上学的年龄,才把户口迁到了奶奶家。
  每当听娘一遍一遍重复着这些话,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缺柴少米的日子里,娘忙碌疲惫的身影,还有姥姥的无助,各种心酸无奈,痛痛的感觉就会弥漫心海!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国家的政策有了转变。土地分配到户,经济收入也有了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俗话说“保暖生闲事,饥寒落自然”,年年祭祀的日子,姥姥就开始絮叨起自己的二老双亲,勾起姥姥的伤心事。于是大舅就拿着他的军人残疾证,因为坐车可以免费,决定替姥姥找她的娘家。姥姥往日熄灭的火焰也在心中重新燃起,浓浓深情,千山万水,无法阻隔。
  上天眷顾有心人。虽然交通不便,大舅几经周折,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姥姥的村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听大舅说明情况,这位老人论辈分给他叫姥爷,就带着我大舅去了姥姥娘家曾经的旧址。多年的风吹雨淋,房屋早已破败不堪,面目全非,院内杂草高于人头,一片狼藉。几根残垣断木倾斜于地,一个破柜的支架残喘呻吟着,孤立的站在一个露天的墙角,见证着沧桑的岁月。姥姥唯一的妹妹给两位老人送终以后,跟随着当兵的丈夫去了东北,再也没有回来过。心里空落落的大舅请求那个好心的姥爷能否带他去姥姥、姥爷的墓地看看,那个姥爷欣然答应前往。那个低矮的小土丘孤零零矗在那里,格外的孤独寂寞冷清。
  大舅把坟筑高,烧纸钱磕头叩拜以慰二老在天之灵,给那位好心的老人两盒烟,两条饼干,以示感激之情。告诉老人,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给二老上坟。垂垂老人带着失望和悲痛,带着牵挂和思念,遗憾的离开了人世间。那孤独的坟头,那坟头的疾风劲草,有谁问?有谁怜?亲人已仙去,未呈儿孙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大舅在外呆了半个月回家告诉姥姥事情的经过,姥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撕心裂肺的哭声,把压抑多年的思念用哭声得到了解脱和释放!
  大舅告诉我娘,再过两年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就带我娘去他们的姥姥家看看。顺便再打听他们的小姨的下落,娘也非常高兴,但往往事与愿违,过了几年大舅得了一场重病去世于济南,也是61岁。娘的希望从此化成了泡影,直到姥姥88岁去世,由于家庭琐事太多,这个愿望始终成了娘的一个心结。
  我们常说来日方长,其实生命中并没有太多的来日方长,更多的是生命无常。还有我四十六岁那年,父亲的去世,更让我体会到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深切含义。
  如今我娘年八十岁,大姨也九十了,唯有当初从死亡线挣扎过来的三舅,还算硬朗。时光总是无情的带走太多的东西,唯有思念,每每想起,总让人难以释怀。
  还好在去年的五一小长假,淄博的二姐提议我们姐弟一起去泰山旅游,我娘也极力赞成。说走一路见一景,如今生活好了富裕了,她却走不动了。娘还每人赞助200块钱表代她的心意,结果弟弟因要事在身没能去,我们姐妹三人毅然前行。姐姐也六十岁了,我们也是第一次结伴出去玩,孩子们提前从网上订好门票旅馆,保持电话联系。我也很高兴为俩姐姐当了一次贴身保镖。
  都说泰山是一座很有灵性的山,二姐说古代皇帝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去封禅泰山。我们姐妹三人也来到了泰山,不为别的,就为圆了当年娘的心愿。站在泰山脚下,我们朝姥姥娘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三个躬。因为泰山是不允许烧纸钱的,我想如果姥姥在天有灵,一定会明白,这是我娘当初的心愿,希望我的姥姥和她的父母能够在另一个美丽的国度相见。我打电话回家告诉娘,娘一个劲的说很好!很好!电话那头的娘高兴极了,话语有点凝噎!
  其实人活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来来往往,去去留留,犹如不断演绎着季节的四重奏。留不住的时间,挽不回的遗憾,唯有珍惜相遇的日子,感恩当下。没有谁的人生完美无缺,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人生一种凄美的遗憾吧!
  岁月如水流淌,一去不回头,往事如风飘散。再回首,往事如梦!再回首,记忆依旧!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