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7-27 08:03
鄌郚总编

青州法庆寺编年之二

  法庆寺编年之二
  丁岱宗编 金石誌
  -
  编者按
  法庆寺,初名“大觉禅院”,俗呼“丛林寺”,旧址位于青州市区西郊营子村西首。明末清初达法和尚倡建,顺治六年(1649)竣工。“顺治中,弘觉禅师开堂其地,天岸禅师继主法席”(康熙《益都县志》)。顺治十七年(1660)清世祖御赐寺额“法庆禅寺”并赐金,寺院得到进一步扩建。康熙六年(1667)查抄衡王府,时人称“画栋朱梁,半归禅刹”。马豫云:“每值佳节,烧香者云集,随喜者亦复鱼贯而至,比古刹寂寞者不同,亦我邑最胜境也。”
  -
  1634年  明思宗崇祯七年甲戌
  ⊙是年前后,达法因病回青州,病愈后为求登菩萨戒品,再入天童寺,受密云圆悟亲炙。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因疾出山,还益都,继而求登菩萨戒品,复再上天童,亲炙逾年。”
  1635年  明思宗崇祯八年乙亥
  ⊙达法欲回青州建寺,请密云圆悟到山东弘法。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为请天童,韪之,且致重诫焉。”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一日,向密老和尚曰:‘弟子山东人,山东佛法不兴,自辨和尚后,数百余年矣。请归而建立丛林,使淮北知有向上事,是弟子南来意也。’密老和尚曰:‘尔发广大心,如诸菩萨,胜在兹安禅也。’”
  ⊙达法回青州,独自入深山岩居,草衣木食,苦修五年。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归即潜住平山,单己岩居,草衣木食,卉无甘苦,一尝之殆徧。有访者曰:‘境僻人荒,如此得无蛇虎戒心与?’师曰:‘你欲见否?’回眎,即一虎在旁,其人怖惧,则挥之令去。住凡五稔,僧俗四远钦风亲依唯恐后,师知可以有行也。乃自陈夙愿,由是天人协赞,一举而成大宝。”
  伏虎故事常见于高僧传,以之标榜佛法高深。《青州府志》载明季虎事二则:其一“成化中,诸城一瞽目男子曳杖独行于野,遇虎搏之”;其二“隆庆三年,乐安,正月朔,于新镇场获白虎一”。青州府各县均有以“虎”命名之地。
  -
  1640年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庚辰
  ⊙是年,蝗灾旱灾接踵,民大饥,哀鸿遍野,死者枕籍,群盗蜂起。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崇祯十三年,岁饥,民大疫,死者相枕籍,城鬼号焉,宵嗁不止。居人求师荐拔,师以一纸宣示,使贴其处,则当夜无声。”
  是年大灾即使在祸患频仍的明末也属百年一遇。《益都县图志·大事记》:“十三年夏,蝗,旱;秋,大饥,群盗蜂起。”康熙《益都县志》:“崇祯十三年二月丙辰,日赤如血,自六月不雨,至八月大蝗。十月,麦米菽斗各二千有奇,群盗起,人父子相食,草根木皮俱尽。”张敦仁《临朐编年录》卷六:“粥厂饿殍如山,市有公鬻人肉者。”地方士绅对灾民多所援手。《益都县图志·仇维桢》:“庚辰,岁大饥,遗骸敝野,维桢出橐金掩之。至佐以称贷,又出粟以赈。饥者有弃婴儿于道者,辄收育之。”《益都县图志·冯士标》:“庚辰大饥,公出资赈救,全活不啻万余人云。”大灾之前,鬻人肉、人相食,人已入鬼道。所谓佛法神异,实为达法在灾民、信众中的崇隆地位,以一纸宣示,唤醒良知,未可知也。
  ⊙达法见衡王朱由棷,募化衡藩土地建寺。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寺基王产也,化王,衡国不允。是夜王感异梦,即亲定封疆,舍归三宝,适构禅丛。”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称“归,求谢国主地西门外。令之入,国主见之,大惊曰:‘此曩昔折管阶下者也!’延之入座,嘉叹不已。与之二十亩作寺基,二百亩供僧众。”此文撰于康熙二十一年,距募寺基之事已过四十二年,李尚在乐安,非亲历之人,达法亲炙弟子多凋零,故李焕章将供自化戒师之衡王朱常?与化寺基之衡王朱由棷混为一人。木陈于天童寺识达法,顺治十一年据达法弟子行述撰《道行碑》,可信度更高。
  ⊙阐提者暗中唆使官吏阻挠建寺,因天气异象而作罢。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值时大旱,三月不雨。有阐提者嗾诸当事,议撤毁矣。夜则雷电晦冥,河水湓涌,平淹子城数尺。嗾者悔祸,议遂不行。”
  -
  1642年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壬午
  ⊙十二月,清兵攻青州,守备李士元、总兵黄恒守城,恒战死。
  安致远《李将军全青纪事》中详述李士元全城之功。清兵未来之时,安致远描述青州士绅百姓的惶惶不安,“明崇祯己卯,予年十一岁。大兵略地,山左济南陷落。越三年,壬午复略地而东至。冬十一月,青郡人言藉藉,且旦夕至。时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或云某标下噪丁行且即就抚,或云曹滕间土寇转掠而东,疑信相半。”清兵大举围攻城池,郡城靠坚城利炮、守军英勇获全。而城外村镇则受到小队游勇之劫掠。安致远困守土楼两月,亲历游骑之残忍。“每黄昏后,登楼西望,烽火连绵,南北亘四十余里”。大兵过后“村落皆颓垣坏壁”,详见安致远《壬癸冬春纪事》。(《玉嵦集》)
  -
  1643年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未
  ⊙三月,明军护卫衡藩,李士元粉碎刘泽清阴谋。
  安致远《李将军全青纪事》:“明年癸未三月,满兵大众西返,去郡城六十里,下砦于瀰水之涯,四十余日。而明怀宗遣重兵护卫衡藩,督师范志完顿兵王城埠,钟将军晓东门,经略王永吉、赵敬塘军车辕门,总兵刘泽清驻师古西关,相联络为犄角之势,众凡数万人。日视敌兵焚僇,毁庐舍,牵持子女以去,莫敢谁何。而泽清一部尤横恣狡谲,反首鼠两端为袭城之计,乘夜假冒满兵攻城。士元亦备预甚严,燃‘万人敌’,焚杀百余人,遂缘夜遁去。”(《玉嵦集》)
  山东总兵刘泽清驻军之地古西关与大觉院寺基之地相去不过一里。万余明军在青州城外“焚僇、毁庐舍、牵持子女以去”,荼毒不亚清军。安致远对刘泽清、范志完之辈多不齿,“壬午之变,大兵东掠。明怀宗遣督帅范志完尾其后,凡山岩隐伏之处,焚戮甚于敌兵。后雷演祚证其事,竟死西市,其何能赎数十万生灵之惨哉!”(《青社遗闻》)是时,江南尚一片承平,江北则布祸日久。凋敝之际,北方士绅对华夷之防反不如平安来得现实,满清官员前来安抚,恰能顺应民意。“壬午兵燹”后,诸城土贼蜂起,士子张惟吉慷慨任事,献策于清廷知县程淓,“收义勇,严里甲”,“知县用之,一方赖以安”(《诸城县志·列传第十四》)。张惟吉是清初遗民张侗之父,他首先希望地方安宁,而不是满清的正统性问题。
  -
  1644年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甲申(顺治元年)
  ⊙三月,李士元欲挟持衡王朱由棷起事,由棷不允,遂弃官而去。秋七月,由棷献降书。
  详见安致远《李将军全青纪事》。
  《益都县图志》:“李自成遣伪官姚某以五百人镇青,青人杀之。五月,我大清定鼎京师。六月,遣户部右侍郎王鳌永招抚山东。秋七月,王鳌永抚定青州郡县,赍故明衡王朱由棷降书,以闻。请蠲免山东钱粮如河北例,从之。冬,流贼余党诈降,杀侍郎王鳌永。梅勒章京和托等率师至,讨平之。”
  《清史稿·王鳌永列传》:“八月,疏报济南东昌、泰安、兖州、青州诸属邑俱归顺;复遣官由广平、大名招降彰德、卫辉、怀庆、开封、归德五府,赍明德王朱由弼、衡王朱由棷降表以闻。””
  ⊙九月二十九日,发生“青州之变”,赵应元杀王鳌永。
  详见安致远《李将军全青纪事》、顾诚《南明史》。
  ⊙十月初六日,李士元粉碎赵应元变乱,保全一城百姓。
  详见安致远《李将军全青纪事》,“青州之变”在顾诚《南明史》中亦有详述。顺治元年七月,宁远兵备道副使韩昭宣降清后被委任为山东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青州道副使(《清世祖实录》卷六)。九月,“青州之变”,韩氏全程参与。安致远谓士元独得全城之功,清廷未将此功归之,“部牒新选一参戎至”。事出蹊跷,或另有缘由。《淄川县志》韩允嘉传略称其献策于山东巡抚方大猷之幕府,“简徒选将,次第厚与之金,潜师渡北水门”。将全城之功悉归韩氏,“越十日而凯音至,允嘉秘谋之力也”。以孰为是,尚俟考详。
  -
  1645年  清世祖顺治二年乙酉
  ⊙秋,朱由棷入觐。次年五月,衡王及世子以谋反罪在北京伏诛。
  《益都县图志》:“二年秋,故明衡王朱由棷入觐。”“三年夏五月,衡王世子与其宗鲁王、荆王谋反,皆伏诛。”
  《清史稿》载,韩昭宣受贿释叛贼十四人。王宪明先生称此十四人为衡宗室。法庆僧德含、法庆僧成脉之父、嵩山僧适庵、朱宸元当均在此列。韩昭宣革职归乡,不久与虞胤在山西起义。其释放衡宗室或有别情吧。
  -
  1646年  清世祖顺治三年丙戌
  ⊙大觉禅院开始动工。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自顺治三年肇工,至六年颇就……”崇祯末期,正值青州百事之秋。寺基在城外西关,明军守城之要地,亦西来清兵略境之要冲。明军、清兵犹如虎狼,四处劫掠,甲申年之前建寺绝无可能。顺治三年吏民已然就绪,故能肇工。
  ⊙豪吏唐铎受达法感化,日走山乡化诸椽梠。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鸠工缔造,得大木焉。工师曰:栋梁材也。丁丁伐之,断而不仆,增数百人牵挽莫如何也。中宵,居民忽闻甲胄有声,啴啴炖炖,宛若三军赴敌而来者,惊起视之,则大木倾矣。殿之千椽万梠皆信人唐铎所募。铎故郡豪吏,闻师一言示诲,则弃吏为鬻香长者,日走山乡化诸椽梠。有人为鬼摄至深林使投环焉,铎过之,鬼惊曰:‘唐某来!’迅逸而去,人故念铎不置而不知铎为何如人也。一日,有遇铎于途而呼唐某者,人闻之,则涕泣拜跪于前,具述所以活命之恩,审之月日良然。后铎死,其夜数百处空中高叫,咸闻铎催送椽木声,故殿工易就,而师之感人有如此者。”
  -
  1649年  清世祖顺治六年己丑
  ⊙寺院竣工,名“大觉禅寺”。建置规模依天童寺而稍逊,壮丽过之。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大殿、后殿、毗卢阁、伽蓝殿,缀诸寮舍数十百间,置梵本金藏,立戒坛。每世尊浴日、成道日受毗尼戒。四方衲众多归之。额其门曰:大觉禅院。”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坊寺距郡城一里,当西北之偏,青峰翠岫,绿瓦朱楹。时或旭日初升,夕阳斜照,则山光楼阁互相蔽亏,规制差小天童,而壮丽实过之。”“师询方问道受益天童,既深依之亦最久。故凡建置规模,山门格则,以至立身行己之大纲,与人接物之细目,虽道有污隆、风有南北,大都取法乎其大者为多。法其海纳山容之量,则丰俭随缘,方来翕受;法其巍巍堂堂之伟度,则静若山峙,动若龙跜;法其壁立万仞之孤风,则声利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王侯罄折,不以负贩倨侮,则天童之一目簪绂舆儓也。杜甲乙相传之渐,竭尽衣资,置石桥、伯牙两庄场以安插其徒子,则天童之金酬服从不以一厪小,师有也。”
  1920年《山东写真大观》三船秋香摄法庆寺大门(选自“潍县老事儿”公众号)
  ⊙莱州张忻将家祠改为“福庆禅院”,请达法住持。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东莱张相国尤深敬信,复别刱禅院居师。故师为青之大觉、莱之福庆两寺住持。”
  -
  1651年  清世祖顺治八年辛卯
  ⊙信众请达法讲法,力辞之。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惓惓以本分者着子提撕学者,概未尝登猊座、操鎚拂为人举扬。众请之师,师曰:‘莫嘶速,俟法堂方丈就吾则为老黄龙和尚,当自有南禅师为你辈说法也。’故丛林方在天开草昧之初,即事事准以大智清规,是以规皇矩叠,礼周乐备。不赴外请,不事交结,老有养,壮有学,少有模,至今遂为大河以北法社之冠焉。尤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戒,闻鼓普请,未尝不身先率众。暇则询老疾、课童行、利导诸司以为常。初夜必跏趺危坐,中夜经行,后夜礼佛。或时漫步,朗吟达旦,盖胁不至席者终身焉。间尝有病,病虽至,殆不药饵,不困眠。即病之一字,曾不一语道及。生平视身如幻,嗜道若饥,利众如渴。当流离之候,收养遗孤,丧乱之余,掩藏暴骼,此其一斑也。所以至行感人,真慈格物,化恶则一言从善,履反则一动为平,夫岂偶然者。”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屡请师升堂说法,师曰:‘此非吾所及也,今天童木老和尚,人天规范,座下天岸诸师,得正眼藏,当请至此,了吾二十年夙愿也。’”
  ⊙达法立朱由棷牌位于别寮,朔望辰拜。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师自书谢国主讳由棷位于别寮,朔望辰拜。因泣下曰:‘此贫道棒喝师也。’”丁汉三于此处有眉批:“城西南媒(禖)氏庙内有大殿三间,内塑朱由棷父子三人之像,明朝衣冠。内有一小碑,新乐王与妃许氏降香记,嘉靖年。”《益都县图志》称“媒(禖)氏庙,在城西南隅,明嘉靖四十一年,衡藩创建”。
  -
  1652年  清世祖顺治九年壬辰
  ⊙九月二十一日中夜,达法禅师圆寂。
  木陈道忞《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壬辰九月望后四日,忽示微疾,至二十一日中夜,与僧孕灵问答,竟乃泊然而逝。讣告邻封耆旧及护法檀越之家,或相距二百里,或相距三百里,东莱远在都门,则又相距千里之外,咸言是夜梦师来诀之状。留供三日,端坐如生,依法阇维收灵骨建塔于寺之西原归窆焉。世寿五十三,僧夏四十五,前后说戒一十七坛,从得具戒者千余人,剃度弟子七十余员,僧俗皈依者不可殚纪。”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九年,师入灭。”
  ⊙莱州张忻、张端父子致书青州兵备道佥事周荃,希望能迎请天童寺木陈道忞禅师住持大觉院。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周公荃跃而起曰:‘如是!如是!木老和尚即山翁,吾附属师也。’即日耑介木老和尚所,木老和尚辞不赴。使再至,首座天和尚劝驾,谓:‘昔如来愿在娑婆,达摩绿深震旦。且欲令浊恶界,扑鼻闻香,茂戾车,拨云望日,况青齐河山故国,海岱名邦,爽鸠氏之所肇造,太公望之所经营。乃通元百问之篇,从谂有七斤之语。譬诸茀道,亟启开除。譬诸垢衣,当为洗澣。且老聃尚居曲里,孔子不弃互乡,伊尹犹云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若已推而纳之沟中,况吾教之含弘浩荡乎。今吴封越甸,已蒙金錍,鲁境齐郊,未参玉版,元奘十七载之跋涉,法显三十国之奔走,尚不惮勤渠,宁靳兹河淮一衣带水耶?乞速往。’”
  -
  1664年  清世祖顺治十一年甲午
  ⊙四月,木陈到青州,驻锡大觉禅院,开堂说法,数千人云集。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木老和尚乃命驾至大觉院。盖顺治十一年夏四月也。”
  ⊙木陈在大觉院为达法撰《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作《大觉开山达法禅师》诗。
  《布水台集》中的《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道行碑》在《百城集》中称《青州大觉院达法诀禅师塔表》,文章内容相同。木陈在青期间还撰有《翠岩古雪喆禅师语录序》《嵩乳禅师语录序》等文均见《百城集》。
  木陈道忞《大觉开山达法禅师》:“俊骨天生渥洼同,追踪直欲步天童。盲无慧目怜河北,破有法坛肇祖风。银碗雪盛真戒体,高空月上妙灵衷。语言不著闲文彩,留得清光表海东。”(《百城集》)
  ⊙天岸撰《达法禅师道行碑铭诗》。
  天岸本升撰《达法禅师道行碑铭诗》:“大国洋洋山海错,云蒸霞蔚英灵拓。道尊竺法王公孚,德重支昙神鬼愕。象法垂秋贤圣厄,好音响绝南阳席。疏星晓汉夺晨光,炎冈何地求昆璧。夸诈功利染日深,交咻众楚默齐音。祇见青莲沉火宅,谁知焦尾富佳琴。应是异人乘愿来,五浊波中一挽回。铁骨横撑东海月,证心冷地爆寒灰。卓卓气宇逸群翮,草鞋费尽浑不惜。三千里外绝淆讹,黄金再煅重生色。归扬法化意非轻,重得法王勉有成。心绝贪求草可茹,情忘爱憎虎同行。天人协赞宝坊就,杰础画梁空自绣。规模宏丽状天童,如斯功业六年奏。人情仰羡己如饥,相国张公更过之。两寺住持不说法,意中欲待南禅师。追模大智有深衷,丛林巨细可为风。如云行举生平一,收养遗孤丧乱中。至人导物在一诚,幽冥相去不多争。一纸能安伯有鬼,祇园梦感国王情。不怒而威魔胆栗,神诃鬼运候不失。唐铎何人一死生,岂固鬻香普化匹。是知不奋士不发,何地无才多沦没。龙门万仞壁嵯峨,透过自然化巨渤。因其所法益崚嶒,胸襟浩荡自清澄。毗岚风起难摇动,荣辱情如火里冰。哲人其逝梁木摧,远近皆闻动地雷。慈心一片无存没,为唤愚蒙梦眼开。光昭日月共争明,雨洗风磨光益清。我语非石石非语,师之行业金石贞。”(《天岸升禅师语录》未与刊本校对)
  何地无才多沦没?唐铎不见于史乘,于建寺实有大功,故木陈、天岸均在文、诗中着意揄扬。
  ⊙木陈晤淄川韩允嘉,题其僧装像赞,次年赠诗。
  《韩娲石画象赞序》:“……求其大愿,夙承不自忘念如娲石韩公其人者,岂易企及乎?公博学高文,于齐国为巨擘之士,虽今志尚勋业,未能即谢闲名之累,而以僧形自绘,必欲置身长林丰草之间,苟其得时则驾也,又岂属忘灵山而以吾法自外哉。因其出图索赞,喜为之题。”(《百城集》卷第十二)
  《娲石韩居士》:“不须石上话多生,鹫岭知君夙有盟。方戴华巾离少室,又携席帽出神京。即真示俗晴还雨,在欲行禅暗复明。拿得电光为火把,何妨日午打三更。”(《百城集》卷十九)诗中原注:“绘作僧相”。
  《六道集》载:“东安县令韩允嘉,康熙己酉年(1669)谓铁桥曰:余前生是泰岳山某庵僧,来求吾家寄宿,父令其蔬饭留之,出接不复见,而嘉已落地一声矣。”(释弘赞撰《六道集》卷二,第131页)韩允嘉、杨涵、李焕章等清初士人均有相似的本生故事,或是为了强调其人的与众不同。
  ⊙祖珍至青州大觉院谒木陈。
  《泰山石堂老人文集》:“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至青州谒弘觉,年二十七。”自此随侍天岸七年,直至顺治十七年(1660)始离开青州。
  -
  1655年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乙未
  ⊙李焕章入大觉院谒木陈,识天岸、祖珍、灵辔诸禅师。
  李焕章为灵辔作传,其《附跋》云:“余自顺治乙未识师(灵辔)于岸和尚侍者,今二十五年矣。”李焕章《送别奚大师序》曰:“自顺治乙未来法庆,今三十有四年,历弘觉、偶菴、今和尚凡三世矣,其三十四年之中,与奚大师游处过半。”(《织水斋集》)
  ⊙历时七个月修复完成心寺所捐《大藏经》,木陈撰《书重修梵筴大藏后》,李焕章撰《藏经阁记》。
  木陈道忞《书重修梵筴大藏后》:“此藏经为商河郡王所请,奉安城中心寺者。岁久屋老僧残,经之坏于风蒸雨湿、鼠伤鱼蠹者有半。寺僧无力修理,复不忍其狼藉,因舍归大觉院中。适东莱张相国、静香周观察挽余江南,承乏是院。乃命僧五十余辈,于中或补书者、或募赀者、或出手装潢者,自秋徂春,凡七阅月,用金三百两,复成全藏。念因缘非偶,而成功之难如此。谨书颠末,以告后来。凡居是院,阅斯经者,幸专意护持,毋外借,毋尘坌,毋为风雨鼠鱼之所蠹伤。俾是经永镇山门,常为人天法药,则余之厚望也,敬稽首合掌而说偈言:佛求半偈舍全身,百轴琅函岂小因。珍重大家生眼护,留将法药惠天人。”(《百城集》卷二十四)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乃自造释迦,藏本皆修补,外置书藏二百廿帙,登堂开法,礼者数千人,青齐父老膜拜赞叹,咸曰:‘生来所未见也!’”
  ⊙安致远到大觉院拜谒木陈。
  安致远《青社遗闻》:“予年二十八时,曾谒木陈老人于青州之法庆禅林。道风高穆,威仪齐整,浑然不露机锋。”
  ⊙是年,灵辔任西堂,好为诗。
  李焕章《柳峪诗序》:“余事天大和尚时,师在西堂,镫火荧荧,半为诗。”(《柳峪集》)
  ⊙春,天岸升大觉院首座,撰《大觉首座寮秉拂》。
  天岸《大觉首座寮秉拂》:“转北为南也,到齐鲁境,登大觉堂,向齐鲁人说江南话。鹧鸪啼处百华香,三月四月己过了。转南为北也,携江南客,入青州里。酌范公泉,饮江南客。沉痾积痞都消尽,罄快平生好自知。小米饭面馍馍一饱便休。前日割麦,今日临场。无非妙用,如或未然。君处东海,我处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青州天岸升禅师语录》卷十二)
  ⊙四月初一,天岸住持大觉院。四月八日授戒后,木陈道忞南还浙江金粟寺。
  《青州天岸升禅师语录》:“师于顺治乙未春即大觉首座寮。受请于四月朔旦,众请主院事。”(卷一)
  安致远《青社遗闻》:“继而天岸嗣法,顺治中赐紫东来,予与之游处无间岁。时岸亦蔼然多情,不类方外人。予尝评其五言近体云:‘闲淡工致,在王、孟之间。其人如病鹤清菊,对之翛然自远。’予雨中访之,有诗云:‘暑气初残秋屦轻,暂依白社见闲情。秋江芦叶随潮至,春雨桃花带笑生。门对玉峰云自丽,地开金粟日初明。摩酰法眼寻常见,愧我泥涂没屐行。’岸叹尝弥襟,以为青郡投赠之诗,无出其右者。”
  -
  1658年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戊戌
  ⊙是年,韩允嘉成顺治戊戌科二甲一百一十七名进士,天岸赠诗。
  天岸《次韵答韩娲石进士》:“蝉影薰风动夕阳,维摩对榻谭不二。何从天外赏心人,扇头幻出如珠字。玄言高致水成文,松风拂月韵堪比。我本柴林枕石翁,挹君丰度能驱睡。仪形想象已多时,玉骨拟来谪仙类。寥寥海内几人知,枯椿死守成何义。斯道昭昭亘古今,共由人莫知其意。十方廓落本无拘,麻缠纸褁自成累。攃手那边无一物,岂容描模窥其位。迷中无悟悟成迷,异中有同同有异。悟迷同异透重关,把手共行不思议。因思黄帝失玄珠,无心罔象安能致。因思朕兆未分时,承谁恩力生天地。此言人口已多年,究竟无能识其自。肯究根源眼豁开,何人不是曹溪嗣。须信居尘不染尘,何碍市廛作山寺。此事从来贵决烈,英灵旷代真难遇。此事从来贵信根,醍醐承接须佳器。凤凰飞鸟不同伦,我待其人从出类。三军帅可夺其威,匹夫不可夺其志。志坚入道我独醒,我独醒兮人共醉。真如握剑敌万人,此中豪厘不容伪。觅玄觅法岐路多,生公显异宗风坠。皮髓瓜分亦浪传,此中幽远无人至。心印从来不覆藏,觅之无处理难遂。珊瑚撑月影团团,直指己曲子深愧。苏黄逸格未风流,知君自有无师智。葛滕旧案不须拈,剑出镡津凭一试。此事奇构并奇逢,万载优昙一现瑞。茫茫匝地火生莲,如君气骨真不易。荆山抱玉人未归,簪缨历代荒郊寄。朱夏炎炎日正长,珍重予言无可记。”(《天岸升禅师语录》)
  -
  1659年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己亥
  ⊙木陈道忞携天岸本升、旅庵本月等六弟子奉诏入京,觐见顺治帝。甚受赏识,赐号“弘觉禅师”。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帝赐号弘觉大禅师。”
  《益都县图志·人物志》称木陈道忞“奉诏入京,奏对称旨,赐大觉院名为‘法庆寺’,赐道忞紫衣,加号宏(弘)觉禅师。”“顺治十六年,(天岸)又随道忞应诏北上,奏对称旨,赐紫,命开堂青州。”
  ⊙天岸入京,留祖珍摄大觉院事。
  《泰山普照禅寺祖珍和尚塔铭》:“世祖皇帝召天童宏觉老人于万善殿说法,以其主青州高足天岸禅师从。留祖珍公于青摄法庆院事。”次年,“天岸师反法庆,公始受记莂于天岸师,乃辞院事务,将衣钵西往,禁足清源久之,来往长白山之白云禅寺数载,受请住泰山之普照兰若,遂结茅终归老之计。”(《石堂集》)
  ⊙是年,王士禛游法庆寺并赋诗。与安丘张贞订交。
  王士禛《法庆寺阁上望云门山》:“祗园有珠阁,高出碧林端。落曰眺平楚,青山生暮寒。归云天际去,远树坐中看。今夕云门月,无人照戒坛。”(《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第7页)
  -
  1660年  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庚子
  ⊙五月初九,御赐寺额“法庆禅寺”,命天岸仍住青州,赐帑金五百。遂建西殿、韦大将军殿、山门、各寮宇有差。置塔院,普同塔、达法行脚碑。开堂说法,千人云集。
  木陈《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上敕,门人本升久居山东,开发四众,仍赐所居大觉院为法庆寺。命侍臣出帑金五百两,俾归住持,勖以勉之。祖风扬北海,帝敕在而躬。炳焕奎章揭,霈滂德施隆。大移齐鲁俗,深凿智愚瞳。勿谓钦承小,厥声天语讻。”卷四:“上一日语师,天岸随老和尚出京还青州,可分付他不要更伏别请,当常住山东,教化北方。盖过来黄河直抵京师无有禅门,主导四众,极可悲悯,得久久阐扬一回,使都各知有此事。”
  天岸《再住青州法庆禅寺语录》:“师云:檐头不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乃云,谆奉圣谕,再住青州,赐额、赐金礼,出异数。况御笔煌煌,御珍熠熠,鲜德凉才,深惭圣眷。古人道,莫怪从前多意气,它家曾谒圣明君。大小古人自生怪诞,若是升长老,明君也曾谒过,意气却不多增,何故?本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朝在野,法无异相,若宠若辱,神旺不惊。然则因甚玉殿琼楼不肯住,茆堂僧舍苦思归。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天岸升禅师语录》)
  李焕章《法庆寺开山志》:“木陈奏达法师开山本末,顺治赐号:法庆禅寺,命天岸仍驻青州法庆寺,赐帑金五百,遂建西殿、韦大将军殿、山门、各寮宇有差。置塔院,普同塔、达法行脚碑。开堂说法,千人云集。”
  ⊙七月二十九日,悬挂御赐寺额。
  天岸《再住青州法庆禅寺语录》:“挂寺额上堂,顺治庚子五月初九日恭奉圣谕敕赐本寺为法庆禅寺。于今七月二十九日悬挂寺额。据山僧看来有十种可庆,皇图巩固一可庆,帝道遐昌二可庆,佛日增辉三可庆,法轮常转四可庆,海晏河清五可庆,年岁丰登六可庆,天龙喜悦七可庆,山门生色八可庆,僧众安宁九可庆,更有一庆家家门首透长安。”(《天岸升禅师语录》卷九)
  ⊙杨涵制艺习文之余,常于法庆寺画竹写诗读经。
  杨涵《法庆寺夜》:“渺渺禅栖入夜清,万缘息尽月孤明。露侵砌竹交横影,风动角铃偶一声。已掩残书犹独坐,偶因好句起经行。此生静忏无多业,只用焚香读净名。”(《云笠诗稿》)
  冯金伯《杨涵》:“杨涵,字水心,山东益都人。性简傲,狂放不羁。善画,尤长于墨竹,常坐卧竹下,会其偃仰欹斜之态。久之,忽然有所得,故其所作往往纵手而成,雨叶风枝,千层万叠,而寻其脉络丝毫不爽。当时以为神品。与某僧善,每作画然遇得意之笔,辄挼为纸团,匿之裈中,僧知而搜得之,乃相与大笑,其不羁如此。”(《国朝画识》)
  -
  1661年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辛丑
  ⊙杨涵、李焕章、王玙似、陈时夏等在法庆寺皈依灵辔和尚座下,杨涵名成圆,陈时夏名成印。在法庆寺与祖珍、灵辔、奚林、李焕章、王玙似等繙书史,品诗文,不啻西园雅集。
  李焕章《吊杨水心文》:“君(杨涵)乃与余同房君枢辅皈依偶大和尚,后又与余同王君鲁珍皈依辔大和尚。捐有漏,参无生。”“更繙书史,品诗文,连床并榻,夜以继日,寒钟滴漏,□□□□,意兴勃发,倡予和女,笔墨淋漓,恒终霄不辍。余喜君□□□□,君推余文,即古人亦不过,自念南皮之讌游、西园之雅集,不及吾辈之此日也。”(据孙晓斌清代抄本标点)
  --
  参考书目:
  [清]木陈道忞撰《百城集》,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
  [清]木陈道忞撰《布水台集》,《禅门逸书》初编,第10册,明文书局,1981年
  [清]李焕章撰《织水斋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08册,齐鲁书社,1997年
  [清]李焕章撰《法庆寺开山志》,丁氏百壶斋藏民国二十九年(1940)李明吾、李慎吾抄本
  [清]李焕章撰《织斋文集》,丁氏百壶斋藏清代抄本
  [清]释海霆编《五莲山志》,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
  [清]黄宗昌修《崂山志》,国家图书馆藏民國5年鉛印本
  [清]释天岸撰《天岸升禅师语录》,侍者元玉记录,嘉兴大藏经电子版
  [清]释元玉撰《石堂集》,清道光十年普照寺重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释元玉撰《泰山石堂老人文集》,赵新儒校勘,泰山书屋藏版,1932年
  [清]冯溥撰《佳山堂集》,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九年刊本
  [清]杨涵撰《云笠诗抄》,丁氏百壶斋藏民国李明吾抄本
  [清]安致远撰《玉嵦集》,丁氏百壶斋藏同治二年(1863)自锄园刊本
  [清]安致远《青社遗闻》,隋同文、江玉坤点校,文化青州大型书库·青州文献系列之九《青州史料笔记四种》,青岛出版社,2010年
  [清]安致远《青社遗闻》,丁氏百壶斋藏民国刘秉臣抄本
  [清]灵辔撰《柳峪集》,吴树强点校,《滴水丛刊》第一种
  [清]陈食花修《益都县志》,江玉坤点校,《青州文献》,2010年10月
  [清]沙张白撰《甲子定峰山左杂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4册,齐鲁书社,1996年
  [清]李澄中撰《白云村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0册,清康熙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王士禛撰《池北偶谈》,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人民出版社,2016年
  [清]王士禛撰《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第7页,文渊阁《四库全书》,人民出版社,2016年
  [清]王士禛撰《带经堂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34册,清康熙四十九至五十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王士禛撰《居易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人民出版社,2016年
  [清]蒲松龄撰《聊斋志异》,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末刊本,一经堂藏板
  [清]陶锦修《青州府志》,江玉坤、王同海校注,《青州古城文化》,团结出版社,2020年
  [清]冯协一撰《友柏堂集》,丁氏百壶斋藏康熙刻本
  [清]何世璂撰《何端简公集》,国家图书馆藏道光甲辰刻本
  [清]张思勉修《掖县志》,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45册
  [清]盧見曾纂《国朝山左诗抄》,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刻本
  [清]宫懋让修《诸城县志》,国家图书馆藏康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清]张文瑞撰《六湖先生遗集》,乾隆九年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冯金伯撰《国朝画识》,《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杨峒撰《杨峒诗文集》,杨福利、杨中云编校,《青州历史文化丛书》,济南出版社,2020年
  [清]段松苓等编《益都先正诗丛钞》,丁氏百壶斋藏光绪刻本
  [清]杨滇撰《趋庭闻见录》,杨福利据丁氏百壶斋藏清代抄本点校
  [清]毛永柏撰《小红薇馆拾余诗抄》,咸丰七年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张承燮、李祖年修《益都县图志》,隋同文等点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民国]邱琮玉撰《青社琐记》,隋同文、江玉坤点校,文化青州大型书库·青州文献系列之九《青州史料笔记四种》,青岛出版社,2010年
  [民国]周贵德撰《青州纪游》,王瑞霞、徐清华编校,文化青州大型书库·青州文献系列之九《青州史料笔记四种》,青岛出版社,2010年
  [民国]丁汉三、贾焕章编《百壶斋拾遗》,丁昌武、丁岱宗编校,文化青州大型书库·青州文献系列之九《青州史料笔记四种》,青岛出版社,2010年
  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青州市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
  房文阁、刘浩撰《青州法庆寺》,青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州文史资料》(选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宪明著《衡王府与红楼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李森、周麟麟撰《法庆寺石碑考略》,中国文物报,2006年
  顾诚著《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孟庆刚主编《青州古城》,新华出版社,2013年9月
  有令衡编著《青州寺庙综览》,济南出版社,2017年12月
  刘爽撰《<李象先集>整理及李氏交游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20年
  部分资料由孙晓斌、鲁清源诸君提供,不一一列举,谨此致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