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7-29 00:17
鄌郚总编

李伯京丨昌乐一中树的记忆

  昌乐一中树的记忆
  李伯京
  70年代初期,我在昌乐一中读书,至今仍能背诵《纪念白求恩》,当年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却不知悬挂着校钟巨大白杨树来自白求恩大夫的故乡——加拿大。
  昌乐一中八十周年校庆征文《白杨钟声》中,老校友郭建华先生撰文《母校的树》中写道:“1946年8月,昌乐一中的前身昌乐中学定址吴家池子,四百余间青砖青砖的校舍,将万松山西麓装点-新。新校舍竣工的当年或次年,即1947年,昌乐中学的创始者便在校园内广植树木。两棵加拿大杨树,不远万里,乘坐轮船,漂洋过海抵达青岛,然后转乘飞机,在坊子机场着陆,再坐上汽车,走进昌乐中学新校园。它们是昌乐-中加杨的鼻祖,甚至昌乐县加拿大杨的鼻祖。那些遍布於校园的大大小小的加杨,则是它们的子辈和孙辈了。”“与这两棵加杨同辈的,应该还有洋槐树、芙蓉树(马尾松)。更令人感叹不已的,是它们传奇般的身世。”
  台湾《山东文献》中昌乐部分记载,昌乐人朱刘坡庄赵子贞(国民党曾任益都、临朐县长)在文中回忆叙述:民国36年(1947年),国共和谈停战协议破裂。农历二月初,赵子贞於张天佐奉命去济南参加王耀武(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召集的全省军政会议。会议进行到第4天下午三四时,因济南周边战局突变,宣布停止会议。张天佐敏锐感觉事变危急,决定连夜立刻返回潍县。因当天返潍县飞机已飞走,张天佐马上电话直接联络青島美軍航空队飞机场航班调度,正好六点有班机飞回青島。“我们立刻摒当行囊,赶往机场。飞机升空时,天已昏黑,不到八点, 我们已在沧囗机场下机······我们在青島住了-天两夜,第三天的-早就搭机回到潍县。不知道什么单位还送了一大堆的马尾松树苗,带了回来,以备美化昌乐的自然环境。由此可以证明负责人对於当前紧张情势,仍然具有坚强的信心。······张专员回到潍县以后,由於局面的迅速恶化,就完全变成军事第一,城防至上,很快的进入了战备状态。”文中“以备美化昌乐的自然环境”显然是指昌乐中学校园的环境。
  “欲栽大木柱长天”赵子贞的关於昌乐中学创始人张天佐从青島专机运树苗回昌乐中学种植回忆确凿可信,据昌乐中学老一代(40年代后期),老校友曾任昌乐一中书记于覌辰(昌乐一中)而和滕学忠(昌乐二中退休教师)回忆昌乐中学竣工初始,县财政紧张,校园四周沒有建造围墙。(数学大师霍校长计算过:当时建造校园围墙,所需财力如换算成市价购买黄豆数量之巨(专盛粮食布袋,每袋为一块粮食大约60—80斤)盛黄豆布袋体积长度,可垒成校园一圈)校长霍树楠亲自带领师生,在校园四周种植下矮树,东边栽种较稀疏,己备扩校之用。所植树苗来源大都由张天佐亲自操办,从青島专机运回。
  当时昌乐中学校南邻为新建昌乐民安医院,建筑房屋於昌中相似,医院门诊部房屋於校部大门-样尺寸、相同建筑设计格式。也同时种植了树木,多以加拿大杨、马尾松、洋槐树为主,都有-抱粗之巨。2000年后被伐拆除。抗战胜利建成的昌乐方山果园,苹果树苗同时也种植在昌中校园中。昌中创始人建方山果园的初衷,是将其全部收入尽供昌中建设及学生奖学金之用,保存的校档案记载属昌乐中学校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昌乐一中的老树是一种生命,也是一种历史记忆。树是有灵魂、有记忆、有感情的。尊重-棵树吧,为昌乐中学这片校园上的人和树致敬。学校创办者从青岛专机运来栽在这里,30—40年代一群优秀的民国旧知识者在树下守土抗战,教育救国。加拿大杨树与昌乐中学师生携手栉風沐雨、于沧桑岁月中……今天校园加杨高大形象体现出昌乐-中人尊重生命、张扬个性、铸造和谐、百年树人的新时代精神永存!
  其共实喚起我自己对这棵树的尊重,缘于一次经历。金秋10月,我们同学相约来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白求恩的故乡。去看望昌乐一中的两位老师夫妇和同学。这正是枫叶之国观赏枫树红叶的最佳季节。到处是由黄渐变火红的枫树林,层林尽染、绚丽多彩。北美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湖泊遍地、绿地如茵。美丽的蒙特利尔市区宁静的田野、绿地、路旁,河岸上,到处可以看到了高大挺拔的加拿大杨树,绿盖成荫、巨树参天。它们耐严寒干旱成片的自由生长,有30—40高,粗大的树干直指蓝天。
  日夜流淌的圣劳伦斯河加拿大的母亲从蒙特利尔,多伦多流过,河岸边空旷的绿地上碧蓝的天空,一群大雁掠过红色屋顶天主教堂尖尖的塔顶,消失在南方天际线尽头,几只灰色小松鼠在草地跃跃欲试,蹦跳中嘴里含着微红的野草莓,它们摇头晃脑惊悚望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同学师生们一周的短暂相聚,永远的欢乐,留在了那里,留在大西洋彼岸那片绿地加拿大楊树林中,清澈的河水仿佛还在流淌着那回到孩童般的笑声。要象这片绿地上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成长形状,高度,才能形成一片欣欣向荣,发出自己共同和谐的绿色声音。山东半岛昌乐孤山万松山西麓也有这样一片绿草地,我们当年象小草般在那里发育,每一株小草都象一个小孩子。想到人活着命运无法选择,要象加拿大楊树一样,无论远离故乡、还是扎根故土,栽在哪里,也有旺盛生命力,自强不息。想到了昌乐一中校园,那两棵巨大加拿大楊树,它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到这个荒芜土壤贫脊的山坡上,毅然扎下根、终于长成参天大树。东山操场上还栽有几排粗大马尾松,綠树成荫。毎年春天它们开滿浅红色伞状花,沁人肺腑的清香立刻充滿校园教室每个角落。
  七十年代,一群少年学生在大楊树下教室里朗诵《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加拿大楊树上高悬的大钟发出洪亮的声音,伴随-代代莘莘学子成长。
  50年前,记得同学们踌躇满志在母校讨论将来具体做什么?今天已经想不起来了,唯有那棵加拿大楊树的飒爽英姿依旧清晰留在记忆深处。5O年后,这群学生中的几个人相约,不远万里来到加国,看望当年学生时代亲爱的老师、寻找那加拿大楊树故乡的根。
  终究阳光谁也不能垄断,蹉跎少年岁月无法挽留。斗转星移,日月如梭。风华正茂的学生和老师都已成两鬓白发人。在白求恩故乡的大楊树下我们幸福快乐的和老师相聚,风尘仆仆地从美国赶来的孟胡二位老师夫妇依旧如当年英俊潇洒,春华秋实。老师学识更渊博,满腹才华横溢,作学问,集大成,编译中外名著、教学外文词典,正炉火纯青。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作学生感慨叹息,自愧弗如!
  美国纽约对面的尼古加拉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绿地,一对耄耋之年白发老夫老妻,挽手缓缓走过来。老人轻轻小心地踏在草坪上浅红橘黄深灰色的落叶上,象走进青春辉煌岁月如歌的人生经历。面对从英俊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师,我们内心是景仰、是感动还是沉思良久?他们一生除了努力教书、著书、作学问之外没有别的追求。好象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老师在这里就象寻求到一片乐土,年复一年地默默无闻又乐趣无穷地在耕耘收获。而在这生命的过程中留下了比生命本身更为宝贵的东西。老师那沉思的眼神,恬淡的微笑,谆淳教诲还是那么真切、和蔼可亲。
  平日在物欲喧嚣社会中,在街上看到人香车豪宅、前呼后拥,於是觉得自己很落魄、贫穷,其实是自已的虚伪和污浊,实际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基本生活必需自已并不缺少。罗梭说过,金钱所买身外之物,灵魂之道无需钱。此时,我们突然顿悟觉得人生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变成一场游戏,只有把个人微尘生命投入到大时代精神世界中去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才能用正直善良的眼睛,看到善良美好世界的真谛。人-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这就是要人具备高尚情操品质、博大心胸和较高学识。
  渥太华国会广场水火相融燃烧的圣火旁,宏大壮观古老的国会大厦建筑群、聆听百年沧桑教堂庄严肃穆的钟声,巍峨清秀的国会山,那高大的加楊、青松、枫树林、火红枫叶,广场绿地如茵鲜花丛中。北美新鲜充盈的阳光一下子簇拥着人们,人会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和从容,莫名其妙的有一种富有感。无论什么人站在美国纽约,还是加国,在壮观的世界第三大尼亚加拉大瀑布前,都会往后退几步,无不感到自已的渺小和微尘。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刀创造力折服,被急湍流水惊心动魄雷鸣声所震憾……
  我们归来打开行李箱,万里之遥捎回的一桶加拿大蜂蜜瓶子上,印着一棵树开花的样子,原来一切美好甜蜜的回忆都源於那棵树。於是,一切变的和谐神圣起来。我们渴望在剩下的漫漫岁月里,假如那时我们还不算老,一定再次相约,去拜访我们的老师,去昌乐-中去看望抚摸那棵加拿大楊树,在树下再次相聚,我们一起欢笑,让灵魂相通快乐,永不相忘!
  春华秋实的校园,-群六七旬老人,踱步来到大楊树下,他们弯腰捡起一片落叶,眯起一只眼睛,正透过灿烂的阳光看到它清晰的叶脉,那就是当年的我们!
  时间使所有美好的风景事物都在变老,老的人、老的树、老校园……古老的吴家池子山泉依旧流着老的水,流淌过老的时光。为了让记忆的旧时光倒流,为了获得更充实的人生感悟,我们在异国寻找到故乡里梦幻般的真实故事。
  齐鲁大地金秋的阳光,温暖地洒在昌乐-中校园里大加杨绿郁葱葱的树叶丛中,落在地上,留下斑驳的绿荫树影。它巨大的根高高隆起,紧紧抓住大地,好像一生只为了留在这里。
  蓝天白雲,轻风柔和,昌乐-中大楊树上高悬大钟沧桑依旧,敲钟人敦厚守时的周老伯早已作古,母校老一代创建者先生宗师们也化着东山上满天星斗,照耀校园。惊心动魄的动荡时代里一代枭雄随之也烟消云散!
  -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