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0-15 16:55
鄌郚总编

潍坊再展金石之美

  潍坊再展金石之美
  传承与弘扬首届临创大展高手云集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赵尧龙
  赵尧龙作品《西山霁雪》
  关辉
  关辉作品《孤山夕照》边款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9月25日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幕。作为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主题展览,“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一经征稿,就得到了国内外金石篆刻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和作者们的积极参与,收到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投稿2296件。经过严格评选,最终9人获“陈介祺奖”,42人获优秀奖,547人入展,进一步扩大了金石篆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把潍坊真正建设成为国际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交流中心。
  有效投稿2296件
  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
  8月8日,“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工作在陈介祺故里——“金石之都”潍坊举行。本次大展自2022年3月1日向国内外发出征稿启事,至6月30日截稿,得到了国内外金石篆刻界和广大篆刻家、篆刻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投稿踊跃。共收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投稿2296件。
  林坦、张新、孙建明、王士乾、赵尧龙、王培博、陈伯舸、管树强、嵯峨敏弘(日本)9人获“陈介祺奖”,杨华东、张子超、崔艺杰等42人获优秀奖,张金龙、莫淑梅、陶冶等547人入展,辽宁碣石印社、山西石莲印社、辽宁尚古堂印社、南京胡毓篆刻培训工作室、青岛青年印社5个单位获组织荣誉奖。
  本次评审由李刚田任艺术指导,王丹、骆芃芃任评委会主任,徐正濂、崔志强、朱培尔、徐海、许雄志、范正红任评委,刘洪洋任评委会秘书长。
  研习篆刻多年
  以《十钟山房印举》为师
  本次“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是2022年潍坊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主题展览。此展览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临摹水平,又检验其篆刻创作能力。“陈介祺奖”获得者赵尧龙表示,古今印坛皆提倡“印宗秦汉”,而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无疑是篆刻家们最好的学习资料之一。对于篆刻来说,临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临摹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创作是临摹的目的和归宿。
  赵尧龙在《十钟山房印举》中选择秦汉印的经典之作,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和创作,在数十方印中挑选了八方印,制成印屏参展。“临摹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心得在临摹中去发挥,而不等同于复制,我努力追求临摹与创作的统一。篆刻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愿与热爱篆刻的师友们相约,锐意进取,携手同行。”赵尧龙说。
  “陈介祺奖”获得者陈伯舸表示,他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陈介祺奖”评选,在多年的投稿中,他对篆刻的兴趣提高了,研习篆刻多年,《十钟山房印举》时刻陪伴身边,是日常临摹的重要范本;在临习过程中他也悟到了篆刻艺术的真正魅力。“陈介祺先生是我们的楷模,他的金石收藏和他的金石学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篆刻界,我从他留下的金石拓片及印谱中,悟出了很多东西,这种学习也让我在篆刻创作中得以升华。”陈伯舸说。
  多项活动得到业界认可 当今印坛活力澎湃
  本次入展,关辉感触良多。2018年开始,关辉跟随赵立新先生学习篆刻,至今四年有余。她始终谨记先生教诲——印宗秦汉,临印是必修课,如同书法临帖一般,常临常新,临不同的古印,吸取不同的营养。在秦汉印临习中,她潜心研究,一丝不苟,求形同神似。从不思考下笨功夫,到勤思考渐入堂奥,寻找印中规律,学习古人智慧。
  今年恰逢“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投展创作更能促进学习和提高。关辉准备了十几方印制作印屏,其中包含两方命题印“孤山夕照、玉清烟晓”,以古玺印风创作。此次临创展主张临印、临创结合,是正篆刻之道,弘扬正大气象的篆刻之风。万印楼已然成为篆刻爱好者心中的丰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览中精彩的佳作,更在于展览之外,集结广大篆刻爱好者,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吸纳更多篆刻爱好者,推动篆刻事业蓬勃发展。“方寸之石,承载天地万物,人间万象。此生做印人,钤一抹最美的中国红,记一世最真的民族情。”关辉说。
  近几年陈介祺研究会举办的金石文化活动,本次入展作者李梅一直关注并积极参与。在几次投稿中,她以古玺印的创作为主,对边款的多样性进行了些许尝试。“我觉得边款是印面的拓展,是重要的一部分,运用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形式创作,朱白结合,做到与印面、整体印屏风格统一。”
  先秦时期,因时间、地域、文字的不同,玺印的风格也存在着差异。由此李梅认为,古玺印的多元化发展是大有前景的。陈介祺研究会举办的多项金石文化活动得到国内外金石篆刻界广泛的参与和认可,也体现了当今印坛的鲜活生命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传承与弘扬首届临创大展高手云集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现场。 孙海兴 摄
  李梅
  李梅作品《麓台秋月》
  陈伯舸
  陈伯舸作品《句阳令印》(临)
  陈伯舸作品《石桥漱玉》(创)
  评审现场。 孙海兴 摄
  专注评审。 孙海兴 摄
  从爱好走向专业 整体水平大有提高
  王丹表示,《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毕生研究古玺印的心血结晶,是金石篆刻史上一座里程碑式著作,是广大金石篆刻家和篆刻作者学习研究的必学资料。潍坊市举办“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对于继承弘扬篆刻艺术具有追本溯源、推陈出新的代表性意义,必将引领推动全国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
  从第一届“陈介祺奖”的评审到现在,骆芃芃连续8年作为评委参与,亲历并见证了陈介祺研究会组织该活动的艰辛。骆芃芃说,正因如此,陈介祺艺术节才越办越好,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的参赛作品亮点精彩纷呈,参与的女性作者较多,印屏设计丰富多彩,整幅原拓印屏较多。另外,刻古玺、秦汉印的较多。这说明近几年篆刻作者逐渐从爱好者走向了专业的道路,参与的人群多元化,篆刻的整体水平提高了。
  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表示,在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举办百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秦汉印临创大展,其目的是追本溯源,守正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金石篆刻艺术上作一些尝试和推动。此次国际临创大展评审,公证人员全程参与监督,评审中坚持以投稿作品质量为唯一标准,经过专家层层投票评选,最终选出“陈介祺奖”、优秀奖及入展作品。
  下一步,潍坊将进一步扩大“陈介祺奖”在金石篆刻领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潍坊建设成国际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交流中心和海内外金石篆刻家心驰神往之地。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评审结果
  (部分名单)
  “陈介祺奖”(9人)
  林坦(湖北)、张新(辽宁)、孙建明(江苏)、王士乾(天津)、赵尧龙(山东)、王培博(北京)、陈伯舸(江苏)、管树强(山东)、嵯峨敏弘(日本)
  优秀奖(42人)
  杨华东(福建)、张子超(辽宁)、崔艺杰(北京)、屠陈陀(山东)、王宗辰(山东)、张佳(内蒙古)、邢朝珑(浙江)、张立军(辽宁)、苗延明(辽宁)、陈明春(辽宁)、顾梅秀(湖北)、薛钦文(北京)、徐鹏(广西)、蒋芳顺(湖南)、黄梦(河南)、吴晓光(吉林)、马昭斌(山东)、符勇琴(湖南)、李远江(湖北)、王吉鸿(辽宁)、杨恩泉(云南)、赵安(陕西)、马亚国(山东)、廖林浩(湖南)、林伟劲(广东)、吴宏敏(安徽)、刘生东(辽宁)、陈家毅(广西)、引网佐苗(日本)、古野英子(日本)、武田贵子(日本)、藤泽浩佳(日本)、藤井郁子(日本)、李东熙(韩国)、赵忠迁(新加坡)、姚宛萍(马来西亚)梁洁芬(中国香港)、林赋天(中国香港)、叶杰豪(中国澳门)、陈佳呈(中国台湾)、林妙蓉(中国台湾)、简荣枥(中国台湾)
  -
  青春方阵集结 500名高校学生作品参展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温子建印屏
  何颖姿作品《摘星》
  李立山作品《尊贤》
  高山清作品《但愿无事常相见》
  温子建作品《不坠青云志》
  温子建(左)和温子安(右)
  马志成作品《永受嘉福》
  温子安作品《不随俗低昂》
  温子安书法作品
  蔡耀庆作品《黄河九曲》
  陶淑慧作品《吾所好》
  程俊英作品《且放白鹿青崖间》
  高帅作品《金石之都》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特推出“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邀请国内外63所高等院校的500名研究生篆刻书法作品参展。展览共征集2500件书法篆刻作品,这是中国书法篆刻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篆刻青春方阵的完美集结,展示了书法篆刻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检阅书法篆刻生力军
  五百研究生作品参展
  陈介祺和万印楼是刻章与金石篆刻艺术的分水岭。金石学始于北宋,但清朝初年篆刻家还叫印人,直到陈介祺在潍坊建了万印楼,在学术上确立了篆刻的金石学地位,杭州的西泠印社又在实践中推波助澜,篆刻和篆刻家才在书画界变得举足轻重。陈介祺和万印楼也因此成为潍坊“金石之都”和“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符号。
  在打造潍坊“金石之都”的过程中,陈介祺研究会逐步成为全国性的金石学术机构,前三届陈介祺艺术节,有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篆刻家和篆刻作者的参与,“陈介祺奖”、万印楼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已经成为金石篆刻界的权威标志,国内外参加潍坊金石文化活动的创作者,累计达到五万余人次,潍坊在中国金石界已经做到了海纳百川。
  那么,怎么做到推陈出新呢?北京文化名人丁一鹤表示,当代大学篆刻专业硕士、博士生已经成为金石篆刻领域一支生力军,他们将是推动未来金石篆刻事业向高层次发展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尽快抢抓机遇征集他们的作品,不断丰富和提升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收藏水平和质量,十分重要。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特推出“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邀请国内外篆刻专业研究生500人篆刻书法作品参展。
  同时,将这次展览做成网络展,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行业圈子里广泛传播。这是中国书法篆刻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篆刻青春方阵的完美集结,500名书法专业的篆刻学生的2500件书法篆刻作品,展示了书法篆刻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一场青年篆刻才俊队伍大检阅。
  从五十人增加到五百人 其中不乏高水平年轻创作者
  丁一鹤表示,首次推出这样大规模的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对活动承办方陈介祺研究会来说,无疑顶着巨大的压力。
  全国二百多所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高校中,到底有多少学校开设研究生篆刻专业?有多少人专注于篆刻?他们的专业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次征集活动会得到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响应?这些都是未知数。因此在征集之初,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张开右手,叉开五指一挥说:“争取50人参加就算完成任务。”
  “搂不住了!看样子得过百。”当负责征稿的工作人员解奎刚告诉陈新,仅广州美术学院就有15名研究生参加时,陈新有些担心作品质量,他拿起广州美院研究生郑曼琪的作品一看,印风既来自传统经典,又清雅别致。
  接着,陈新又拿起河北美术学院书法教师高光辉的作品,认真看完后说:“这个高光辉获得过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高校教师书法篆刻展等多个奖项,每年都要参加七八次全国性展览,有这样高水平的年轻篆刻家参与,我们必须开窗放入大江来!”
  陈新之所以挑选河北美院的作品,是因为河北美院学习书法篆刻专业的在校生高达五千人,来稿会不会参差不齐,他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看完后,陈新放心伸出两个指头说:“够200人,再截稿!”
  征稿启事发向全国后,应者云集热线不断,来稿堆满了陈介祺研究会的办公室。最后,陈新不得不再次挥动右手五个指头说:“再多没地方展览啦,500人!必须截稿!”
  这场以青春名义发动,面向高校书法专业篆刻方向的《一起向未来》篆刻作品征集活动,最终以500人入选、参展2500件作品的数量,以最青春、最学术、最壮观的记忆,留在了中国篆刻史上。
  初登舞台的年轻人绝大多数籍籍无名,将来,他们会进入各行各业,但仍会有很多人走在金石可镂的道路上,而且有些人会走得很高很远。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这场展览时就会发现:这次展览发现甚至造就了一代书法篆刻精英,他们今天初出茅庐,三十年后终将名动天下。
  马来西亚华人双胞胎:展示自我,借机学习
  今年29岁的温子建和温子安是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双胞胎。哥哥温子建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方向,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高级进修生。弟弟温子安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创作理论研究方向的在读博士生。
  此次,兄弟俩一起受邀参加“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温子建带来了两幅书法作品,分别是行书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和行草书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两件篆刻作品为《不坠青云志》《又得浮生一日凉》,还有一幅印屏。
  温子安带来了两方印,分别是《不随俗低昂》及《流光袭人刹那芳华》。“这两方印的创作都和我在马来西亚推广书法篆刻的心路与自勉有关。”温子安说,《不随俗低昂》出自黄庭坚书论,是他在马来西亚无痕馆“古代书论导读”公益课上与马来西亚书法爱好者们共勉而作;《流光袭人刹那芳华》则是在回忆过去中感叹时光的流逝,深感岁月不待人,刻以自励及自省。
  除了篆刻外,温子安还带来了印屏和书法作品,其中一幅隶书作品文字内容为一名19世纪末从中国南赴新加坡的文人(邱菽园)的诗作,此诗记述了当时的南洋从荒芜之地发展成建设有成的移民社会,其中“侨民渐学耕”一句更是华人先辈将中华传统文化移植的写照。“作为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深知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因先辈奋斗不止才有今日的华文教育,愿我们继续灌溉与传承。”温子安说。
  温子安表示,“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不能亲身到潍坊参加展览,但他们会通过线上观看,一睹陈介祺艺术节的阵容。另外,展览结束后,他们的作品将有幸藏于当代“万印楼”,这更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初中埋下篆刻种子
  努力推广书法艺术
  温子建和温子安的祖辈在19世纪末从广东移民到马来西亚。受家庭的影响,兄弟俩从小就对中文、书法感兴趣,并从小学习书法。
  到了初中,因学习书法的需要,每个人都要刻自己的印章。而在马来西亚,刻印章的成本很高,会篆刻的老师也少,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了一个篆刻老师。看到篆刻好的印章带着红红的印泥颜色,温子安顿生好感,拿着这枚印章爱不释手。篆刻老师看到他如此喜欢,也十分大方,经常给他一些篆刻材料或者书籍,鼓励他学习。一来二去,温子安的心里悄悄地埋下了一枚篆刻的种子。
  大学时,温子安专门考取了中国台湾逢甲大学,学习中文。虽然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中文知识,但他仍意犹未尽,想到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更全面地学习中文。于是,2016年,温子安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创作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之前我觉得我的中文应该还算不错的,可是上了研究生后,才发现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温子安说,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无论专业能力还是中文水平都比他高很多,他一度跟不上学习进度,心理压力很大,为了迎头赶上,他只好私下里“充电”。白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研究生的课程,晚上再恶补本科课程,整个节假日和周末全都用在了补课上,有时从早上一直学习到半夜。
  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光给他留下了不少回忆。温子安说,2018年秋天,他学习到凌晨3时,推开窗户,一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让他十分陶醉,趁机小憩了一会儿。可再看对面的教学楼里,灯火通明——原来大家都在发奋学习,他也深深感觉到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人随随便便能成功,大家都在努力,谁也不甘心落后。”温子安说。
  2018年,在温子安的影响下,哥哥温子建也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从事书法创作研究方向,哥俩一起在中国学习书法和篆刻。两人学习成绩优异,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展览等活动,成为学校的一段佳话。
  “原本以为篆刻无非就是些雕虫小技,可经过系统学习后才发现,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我会在书法、篆刻的道路上永远地学习下去。”温子安说,此次参加陈介祺艺术节,他们感受到了潍坊人的热情和耐心,正因如此,才能连续举办多届陈介祺艺术节,且名气越来越大,规模和档次越来越高。
  “目前我正在马来西亚,也多次参加这里的书法艺术推广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人接触到书法,了解书法和爱上书法。”温子安说。
  -
  众名家为当代“万印楼”捐赠作品藏品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丁一鹤捐赠藏品
  丁一鹤捐赠藏品
  丁一鹤捐赠藏品
  段玉鹏作品《知者不惑》
  段玉鹏作品《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段玉鹏作品《真实不虚》
  精品捐赠也是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重头戏。随着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金石之都”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有识之士和金石篆刻家、收藏家纷纷慷慨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自己的精品作品和藏品。本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来自国内外的金石篆刻艺术家、收藏家纷纷参与捐赠。记者采访了其中四位捐赠者,听他们讲述与潍坊的渊源。
  丁一鹤:
  捐赠珍贵拓片
  普及金石之美
  诸城人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在金石学领域享有崇高地位。现居北京的文化名人丁一鹤是诸城人,其祖上丁耀亢(丁野鹤)是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与同时期的董其昌、王铎等书法名家吟风弄月,醉心翰墨。除了诗词歌赋,丁耀亢还是一位书法功底颇深的收藏家。基于这种文脉传承,到了丁一鹤这一辈,仍倾心金石书法。
  丁一鹤曾在潍坊当过兵,年轻气盛,渴求知识。逢假期,他必骑着自行车到当地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转悠,感受古人的文化底蕴。一来二去,他对潍坊就熟悉起来。
  后来因工作原因,丁一鹤到北京发展。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书法名家,受此影响,他重拾书法爱好。
  2014年,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常如凿井一般进行学术研究,多次外出考察和学习,他接触到摩崖刻经,为之震撼并深陷其中,如痴如醉。之后,丁一鹤沿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僧安道一的足迹,对摩崖刻经进行了无数次田野调查,写了一些学术论文,还通过各种方式收藏了若干摩崖刻经拓片,以便临写和研究之用。
  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是丁一鹤在部队时的老领导,因两人都喜欢书法,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还经常相约访碑。有一次,陈新与丁一鹤闲聊,提到他收藏的摩崖刻经的拓片。“老领导说,你把收藏的拓片捐了吧,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丁一鹤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收藏这些拓片是他的爱好,爱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他不舍得卖掉拓片,但如果通过捐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拓片的艺术价值,他觉得很有意义。
  于是,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丁一鹤将自己收藏的北齐摩崖刻经珍贵拓片共计360多平方米,捐赠给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金石之美。
  “从魏晋南北朝的北齐时代开始,摩崖刻经在1450年的风雨磨砺中,有的已经漫漶不清,有的已经消失,令人扼腕叹息。我愿意通过这场捐赠,让历经千年的摩崖刻经留下这个时代的记忆。”丁一鹤说。
  段玉鹏:
  与潍坊缘分深 有很多好友和得意门生
  当代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大师朱复戡弟子、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此次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精品书法、绘画、精品印章201件。
  段玉鹏今年74岁,是济宁人,但与潍坊的缘分很深。他从1964年开始篆刻印章,手头的第一本学习资料就是《十钟山房印举》,临摹上面的作品,让自己的篆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这本书籍至今仍摆在案前,他时不时翻开,这也是他学习篆刻的最好资料。
  段玉鹏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与潍坊市书协名誉主席、万印楼印社社长蒯宪一起在省书协共事,二人不仅是同事还是要好的朋友。段玉鹏与潍坊市书协主席纪君也很熟悉,在潍坊还有很多关系亲密的战友,所以他对潍坊并不陌生。
  他对潍坊感情深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是他的学生。多年来,陈新竭尽全力推广金石学。在他的带领下,潍坊连续举办了不少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活动,特别是陈介祺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潍坊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陈介祺和他的金石文化成就。看到学生全力以赴地在做一件事情,而且做得风生水起,作为老师,段玉鹏发自内心地欣慰和佩服,同时也给予大力支持。多年来,段玉鹏多次来潍坊参加展览活动。
  听闻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如期举办,段玉鹏专门创作了201件比较满意的作品,无偿捐赠给当代“万印楼”,为重现“万印楼”的昔日辉煌做出一份贡献。
  段玉鹏认为,陈介祺的“万印楼”不仅是潍坊的,它的影响力在世界首屈一指,全世界学习篆刻的人都知道“万印楼”的分量,而且都是看着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成长起来的,陈介祺的金石学是篆刻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十钟山房印举》很值得学习篆刻的同行收藏。
  -
  众名家为当代“万印楼”捐赠作品藏品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丁一鹤与他捐赠的藏品
  李明昊篆刻印章
  李明昊作品《延寿》
  李明昊作品《南溪垂钓》
  曲学朋篆刻的部分印章
  曲学朋作品《涤除玄览》
  曲学朋作品《怀玉》款
  曲学朋作品《怀玉》
  曲学朋:
  潍坊女婿捐赠作品 为再造一座“万印楼”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交流部副主任曲学朋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精品印章、书法作品120件。
  2020年元旦,曲学朋曾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举办过个人展览,曾得到陈介祺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会长陈新多次与他沟通、交流,对接展览事项,潍坊人的热情以及“做事的魄力”让他很感慨。“那次展览举办得非常成功,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前去参观,潍坊不仅写书法的人多,爱好和欣赏的人也很多。”曲学朋说。这次展览结束后,他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0件《道德经》印章捐赠给潍坊。
  曲学朋是聊城人,是个潍坊女婿,“我爱人是诸城人,潍坊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曲学朋说,他每年都会陪妻子回诸城探亲,经常路过潍坊城区,对潍坊这座文化名城并不陌生。
  在曲学朋眼中,潍坊喜欢书法和篆刻的人似乎比比皆是,走在潍坊的大街小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特别是陈介祺等老一辈艺术家在金石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为这座文化名城增光添彩。他怀着对陈介祺的敬仰之情,在潍坊举办个人展览。“从事书法篆刻的人都与陈介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十钟山房印举》是篆刻爱好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陈介祺老先生花费几十年的心血编纂而成,为后人留下了金石篆刻的瑰宝,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学朋说。
  此次曲学朋捐赠的作品是他这几年创作的精品,即将在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集中展示。“潍坊的文化人太多了,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或者批评指正,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曲学朋说。
  此次曲学朋捐赠的作品将全部收藏入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他深感荣幸,希望今后有机会再到潍坊举办个展,推广书法艺术的同时也更好地展示所学成果。另外,他表示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陈介祺研究会,争取以后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捐赠给潍坊,为潍坊再造一座“万印楼”贡献一份力量。
  李明昊:
  因一人爱上一座城 捐赠最满意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明昊向“万印楼”捐赠精品印章60方。
  李明昊从20岁起开始制印,篆刻经验丰富。很多年前,他就知道潍坊有个篆刻大家陈介祺,郑板桥在潍县做过官,还知道潍坊是有名的世界风筝之都,但对潍坊的历史文脉并不了解,对陈介祺也只是略知一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昊结识了陈新,才知潍坊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厚,并对陈介祺的金石学成就有了详细的了解。“陈介祺辞官回到家乡潍县,专心研究金石文化,并将这一中华文脉流传下来,我很敬重他,不管是学问还是所付出的,他都站在了行业顶端,可以说没有陈介祺就没有现在金石文化的传承。”李明昊说,丢了传承便是丢了民族的文化和自信。清末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陈介祺还投出人力、物力和财力将中华文脉的结晶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金石收藏家,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以接下陈介祺的担子为己任,陈新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但在潍坊工作、生活几十年,早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他退休后拿出时间,豁上精力,号召一群书法爱好者组建了陈介祺研究会,并多次举办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他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坚持举办陈介祺艺术节,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他的这种执着让众多金石爱好者敬佩。
  “我没有赶上陈介祺那个时代,但我有幸结识了陈新,接触了陈介祺研究会,也让我爱上了潍坊这座城市。”李明昊说。没有任何资源,陈新便东奔西走,搜集各种金石资料,为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到陈新这么努力,我十分感动,在他的感召下,我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捐给潍坊,表达我的心意和对陈新的敬佩。”李明昊说。这几年他一直关注着陈介祺艺术节,下一步,他将继续为潍坊捐赠作品,争取早日看到当代“万印楼”的辉煌。
  其他名家精品捐赠
  著名金石篆刻家、收藏家、日本篆刻家协会会长尾崎苍石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秦汉古玺印100方;
  著名金石收藏家、中国澳门著名学者、濠江印社社长萧春源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文物《簠斋古印集》(一函四册);
  上海当代著名金石篆刻家徐云叔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精品印章一方;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著名青年书法篆刻家陈伯舸先生,向“万印楼”捐赠著名篆刻家童大年印章一方;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获得“陈介祺奖”的9位作者,集体向“万印楼”捐赠投稿临创印章72方;
  河南收藏家郭运红先生,向“万印楼”捐赠著名“封万年”完整汉砖一块;
  陈介祺金石传拓传承人、上海金辉拓创始人陈磊先生,向“万印楼”捐赠金辉拓作品10件;
  著名收藏人士屈庆国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西汉莱子侯刻石拓片一件;
  著名收藏家、金石传拓师吕夫永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秦汉著名砖刻拓片120件;
  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青海陶印社名誉社长付贵宁等10位陶印篆刻家,向“万印楼”捐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印作品23方。
  -
  陈介祺艺术节明日开幕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2021年7月,“百年印证”——万印楼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评审会在潍坊举行。
  每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潍坊三中都会邀请篆刻名家现场指导学生篆刻。
  2017年,潍坊接收“金石之都”牌匾。
  2013年以来,潍坊站在挖掘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新起点上,多次组织举办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金石篆刻家携作品前来进行展览交流、学术研讨。潍坊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石篆刻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明日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幕。
  艺术节分四大板块、五大高端展览
  为传承和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2013年以来,万印楼所在地潍坊市及潍城区充分利用“陈介祺”“万印楼”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再造一座‘万印楼’,重振‘万印楼’在印学界的地位,重振潍县金石重镇雄风”为目标,围绕挖掘弘扬历史文化、汇集天下篆刻精英、打造“金石之都”,每年组织一次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陈介祺艺术节”,连续举办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国际性金石文化活动,吸引国内外名家踊跃参与,广集当代国内外篆刻家的精品力作。
  2017年“金石之都”宝鼎雕塑揭幕,标志着“金石之都”这张金字招牌永驻潍坊。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紧紧围绕打造千百年“金石之都”品牌,努力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的要求,突出“喜迎二十大,一起向未来”和“传承、弘扬、创新、发展”的主题。主会场设在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和潍坊市美术馆,分会场设在潍坊蓝海大饭店。
  本届陈介祺艺术节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印社担任学术主持;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潍城区委、潍城区人民政府、中共潍城区委宣传部、陈介祺研究会等承办。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幕式将采取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在日本大阪、韩国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设立9个分会场,同步直播开幕式盛况。
  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共安排四大板块、五大高端展览、两个学术活动,十四项精品捐赠、一个金石文化用品博览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位作者的3600余件作品参展。
  本届陈介祺艺术节,无论是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参与作者、参展作品的数量皆创历年来新高。
  连续9年扩大金石“朋友圈”
  潍坊打造文化交流风向标
  潍坊自古就是金石重镇,金石文化源远流长。一代金石宗师陈介祺一生以集古、藏古、释古、传古为己任,他的收藏学理念、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推动了清代以来金石学的繁荣发展,闪耀着学术理性的光芒。
  “万印楼”是金石的圣地,百余年来辉光熠熠。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重振“万印楼”雄风,不仅仅是潍坊市的责任,更是全国所有金石篆刻家和金石篆刻爱好者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潍坊连续9年坚持不懈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举办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设立“陈介祺奖”,把国内外的金石篆刻家和爱好者们吸引过来,凝聚到潍坊,在金石篆刻界影响越来越大。潍坊的金石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中日韩等东亚文化交流的样板和风向标。
  特别是2021年,潍坊举办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中国、日本、韩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位作者的6000余件金石篆刻作品参展,标志着潍坊打造“金石之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也充分说明陈介祺和万印楼在国内外金石篆刻界的广泛影响力和巨大吸引力。
  经过连续9年的努力,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国际金石篆刻年度盛会,“陈介祺奖”已成为业内公认的知名文化品牌。
  今年为新增收藏的丰收之年
  再造一座“万印楼”指日可待
  万印楼被国内外金石篆刻界视为“金石圣地”,潍坊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打造千百年“金石之都”文化品牌,始终把举办金石文化节会与丰富“万印楼”当代收藏结合起来。
  近年来,潍坊市也通过向国内外当代名家征集、设立“陈介祺奖”举办国际范围的篆刻大赛、开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向全社会发出捐赠倡议等活动,汇集天下篆刻精英精品力作。截至2021年底,通过国家级评审和向国内外名家征集,以及接纳国内外捐赠,“万印楼”当代收藏达到了12785件。
  据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介绍,2022年是新增收藏的丰收之年,收藏的精品书、画、印章、印屏和捐赠品将达到4500余件;到2022年底,“万印楼”当代收藏将达到17285件,其中精品印章将达到8718方。“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10到15年的时间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陈新说。另外,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和中日韩金石文化公园等宏大工程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
  陈新表示:“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可以说内容丰富、名家云集、精品荟萃、精彩纷呈,热忱邀请大家来参观、指导,感受金石文化之美,感受‘金石之都’的无穷魅力。”陈新说,下一步,潍坊将继续挖掘陈介祺金石文化精神,举办陈介祺艺术节、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篆刻爱好者、篆刻艺术家来潍坊交流和学习,争取早日实现再造一座“万印楼”的愿景目标。
  本期图片由陈介祺研究会提供(署名除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