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0-15 17:05
鄌郚总编

革命先驱王翔千

  革命先驱王翔千
  
  王翔千,诸城相州七村人,出生于名望大族“相州王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在京师译学馆学习德文,他接触到德语版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后到《齐鲁民报》做编辑。他努力探寻革命道路,回乡办学宣传新文化运动。1920年,他积极协助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创立“励新学会”,推动成立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春,同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9月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11月,王翔千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底,他辗转各地,以教书为生,继续宣传进步思想,为党做了许多工作。
  本期撰稿:宋兆梅
  主编:马道远 副主编:李海滨 编辑:台可 美编:许茗蕾
  校对:曾艳(01-02)代进(03-04)王明才(05-06)封敏(07-08)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新闻线索并提出宝贵意见,本周刊邮箱为56352618@qq.com
  本报周一至周六出版
  -
  出身世家受到良好教育
  
  王翔千夫妇合影
  王宫氏
  王翔千排行老六,人称“小六爷”,儿时聪慧顽皮,直让大人头疼。但王家兄弟均轻财好义,对穷人总是出手相助。19世纪末,全国各地开始兴办学堂,王家也办起新式学堂,不守旧、重革新的风气影响了王家子弟。
  王家兄弟顽皮聪慧
  轻财好义善待穷人
  王蕴朴是诸城相州王三支第十四世,育有两子:王翔千、王振千。王翔千生于1888年,在堂兄弟中大排行行六,镇上的人称他“小六爷”。
  1895年,7岁的王翔千入家塾读书。他先跟塾师刘星甫学习三年,又跟刘筱轩学习两年,12岁时又跟惠镜塘学写四六文。
  王翔千和王振千(行八)、王鸣韶(行五,王意坚嗣父)、堂兄弟王鸣珂(行七,王意坚父亲)一起读书。四个小兄弟都聪慧,一学就会。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几人赶紧快速浏览几遍,竟无一人出错。每次都是王翔千打头阵,他挺胸抬头,流利顺畅。老师总是叹一口气:“可惜你们不肯真念,不然个个有出息。”
  放学后,四个男孩“玩”样繁多,多数玩法都是王翔千想出来的。王翔千和五哥王鸣韶相差四岁,最投脾气。大人经常背后议论,这两个孩子都是惹祸精,得好生看管着。两个孩子除了吃睡玩,其余时间都躲在书房里看书。王家书房里的书从地上一直摞到屋顶,中间只能走进个人去。看书多的结果是,大人们批评一句,他们有十句在理的等着,时常令人无可奈何。
  但王家的四个男孩从小就轻财好义,从不欺负穷人家的孩子。特别是王翔千,遇到穷孩子遭欺负,他总是仗义执言,出手相助。
  王翔千家的堂号叫“吉星堂”,父亲王蕴朴是捐取的廪生,人称“四秀才”。据说他因为心口痛抽鸦片上瘾,每月至少一两烟土,值十个银元。他喜欢花草虫鱼,大鱼缸和荷花缸有十来个,小天井里里外外都是花,有两个牡丹台。种有枣树、石榴树、黄杨树、松树,还有南方的青梅和竹子。吉星堂的墙上爬着凌霄花、藤萝、金银花等,栽在地上的有天竺、百日红、玉兰、腊梅等。大饭屋后窗下栽着玫瑰,小饭屋前有一年只开一季花的大月季,凡是不走人的地方都支着大石条,放着各种盆景:茉莉花、月季花、柳叶桃和桂花等。草本的花有芍药、扁竹,还有荷花、牡丹、洋粉莲、玉簪花、石竹花等。普通花草数不胜数,往往被下人当野草拔了丢出墙去。秋天,王蕴朴自种的菊花在大厅摆成花山,还有十几盆桔子、佛手、金枣等大型盆景,都很珍贵。
  家里雇着挑水的孙老头,除了人吃、饮驴和生活用水以外,孙老头每天还要挑水浇灌所有花木,到泥沟里捞鱼虫,给金鱼换水。老头的肩膀压肿了,压烂了,王蕴朴都不肯放松,只不过有时会给他一小壶烧酒,算是奖赏。若王翔千碰到孙老头挑水,就让他停下来休息,有时王翔千也帮着挑水。
  妻子宫氏贤良淑德 每日从早忙到半夜
  王翔千14岁时,受父母之命娶比他年长5岁的宫氏为妻。宫氏长相端庄,顺从忍让,不识字,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她有一手好针线活,来到吉星堂就为丈夫、17岁的大姑姐、12岁的小叔子(王振千),8岁的二姑妹、5岁的三姑妹缝做全部穿戴。
  等大姑姐结婚时,宫氏为其缝制了一大套嫁妆,得了“王家第一个好媳妇”的称号。
  宫氏白天要给公爹梳头,还要按照婆婆的吩咐,安排家中女工要做的饭菜;她每日去面房里开锁,看着女工取出面的数量,和好擀饼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她查清数目再禀报给婆婆;宫氏时不时要到厨房监工,看着女工下面条和盛小豆腐,逢年过节要把蒸的干粮查实数目存放起来。
  宫氏每天从早忙到半夜,还要照顾从外面玩够归来的公爹吃宵夜。
  捐田献地办新学堂 大胆改革呈新气象
  19世纪末,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崩溃的危机,宣布实行“新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诏谕全国,废科举,建学堂。从此,全国各地开始兴办私立和公立学堂。
  从旧官僚转变为新政客的相州王十五世王景檀从京城回到家乡,与举人王炜辰(王乐平的父亲)、秀才王武轩、王明霄、王郁生动员统融族人筹措办学经费。议定从王氏祭田中捐出五顷,由相州五大户(以约堂、庆阳府、扬德堂、居易堂、保和堂)和巴山前后楼王氏各负担其半,征收租金为建校和办学费用。并由地主居易堂王统熙(王统照的堂兄)献出宋家庄子(现相州一村)大草园作为校址,议定校名为“王氏私立三等学堂”(初小、高小、中学三个等级)。
  学生入学要经过严格审查。秀才、拔贡、贡生等能入中学班;在私塾读过书,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能入高小班;没念过书的入初小班。学生除大部分为王氏子弟外,还择优收了少数外姓子弟。王氏子弟在校食宿费用及制服、书籍、笔墨,皆由学校供给。外姓学生食宿、服装费用自负,唯书籍、纸笔等免费。
  学堂奉行的是洋务派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即以尊孔读经的传统教育为主体,另外学习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学班有古文、四书、格物(即物理)、数学、英文、体育等课程;高小班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英文、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初小班有国文、算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学堂延聘的教师均为有资历的“饱学之士”。如晚清举人王在宣等教授古文、四书;济南高等学堂毕业生教授格物、数学;重金聘请英、德传教士教授英文。
  学堂由王景檀任校董,王炜辰任校监,王统熙任首任校长。学堂虽从私塾脱胎而来,但从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到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呈现出新的气象。
  不守旧、重革新的“镇风”直接影响了王家子弟。
  1906年秋,王氏私立三等学堂正式开学,建有操场,有教室12间,学生宿舍两排共22间,教师办公室及教师宿舍12间,加上其他房屋,共计58间。
  开学第一年,招收了中学一个班,30余人;高小甲乙两个班,40余人;初小一个班(复式),50余人。学校一共有学生120余人。王翔千和两个弟弟是学堂的首批学生。同是相州王的校监王炜辰的儿子王乐平也来这所学校学习,按照相州王的辈分,王乐平叫王翔千“六叔”。
  -
  五哥牺牲唤起革命思考
  
  诸城老城墙
  王乐平
  王翔千在京师译学馆学习德文,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后到《齐鲁民报》做编辑。就在他寻找革命道路之时,诸城革命风起云涌,五哥王鸣韶参与了革命活动,宣布诸城独立的革命军遭到清军血腥镇压,王鸣韶也壮烈牺牲。这让王翔千开始思考五哥的“光明之路”到底是什么。
  京师译学馆学德文
  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北京同文馆为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改名为京师译学馆。北京同文馆是中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始,是中国最早的公立新式专科学校。
  王翔千在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学堂上中学一年,即到北京齐鲁中学读书,这年他19岁。
  王翔千从齐鲁中学肄业,考入京师译学馆,学习德文。译学馆虽是清廷官办培养洋务人才的学校,但也是传播西方文化的窗口。王翔千在日记中写道:“世路茫茫,人生何在?”他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问题,思考人生。王翔千曾对大女儿王辩说过,他在北京译学馆读书时,在同族王叔年的报馆里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
  王翔千在北京还认识了孙宝琦。孙宝琦日后担任山东巡抚,曾写信给王翔千,邀他做幕僚,王翔千不为所动。
  王翔千毕业前夕,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他接触到一些西洋文化和进步书刊,开始同情、向往革命。1911年,他从译学馆毕业,从思想到生活都蜕变为一个新派人物。因他通晓德文,高密一个亲戚介绍他到德国人管理的胶济铁路局工作。王翔千坚决拒绝:“我是中国人,不能当洋奴给外国人出力。”
  1912年,为了多方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王翔千毅然赴济南,去《齐鲁民报》做编辑。
  诸城成立歃血团 革命氛围浓厚
  武昌起义后,山东迫于形势,有过短期独立,但在袁世凯的高压下,独立旋被取消。革命党人不得不另谋他途,遂云集青岛,计议在青州、诸城、高密、安丘等地发动独立,最后把诸城作为根据地,因诸城多山近海,可守可退。为此,外地同盟会员多次来诸城串联,决定以诸城农林学堂和东武公学学生为主,成立歃血团,作为诸城独立的中坚力量。农历十月,以臧文山为首的18人成立了歃血团。歃血团集体宣读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凡参加者定要同生死,共患难,绝不反悔变节。”宣誓完毕,每个人刺破手指,把血液滴在一起,歃血为盟。
  当时,同盟会会员隋理堂和臧著信还在诸城组织了“学习团”,以农林学堂学生和隋理堂在昌城发展的会员为主,二人分任正副团长。
  王翔千的五哥王鸣韶在高密农林学堂加入了同盟会,他回相州私立三等学堂组织了“义勇军”,以学生邱翰西、邱建西、赵蓉初等为主要成员,王鸣韶和邱翰西任正副团长。
  “炸弹”吓退顽固派 诸城独立仅七天
  1912年1月30日,由安丘来的民军司令王长庆、邓天乙等,带领民军数百人,臂缠白布,手持土枪、火炮,占领了诸城城北五里堡。诸城知县吴勋闻讯后大惊,命令紧闭城门,严防死守。当时驻在城里的清兵巡防营一个哨,约50人左右。哨官杨子维与吴勋商量,企图出兵五里堡,击退革命军,却又慑于革命军威力,未敢轻举妄动,率队西撤。
  在同盟会员王心源、王心葵、臧少梅等人的策应下,城内群众欢迎革命军入城的气氛日益高涨,吴勋如热锅上的蚂蚁。
  1912年2月2日晚,在文庙敬一亭,吴勋和五坊坊长还有乡绅聚在一起,商议击退城外的革命军。吴勋和少数乡绅拒绝革命军入城。争论不下时,开明士绅臧汉臣手捧“炸弹”,斩钉截铁地说:“谁要敢阻挡诸城独立,我就让他尝尝这炸弹的厉害!”吴勋和顽固派这才被迫同意革命军入城。其实“炸弹”不过是用红包裹着的被打掉把的茶壶。
  当天深夜,革命军从东北圩子门进城,吴勋和把总金洪奎趁机逃到德国人建的天主教堂,躲藏起来。
  1912年2月3日,诸城宣布独立,山东军政分府成立,当天打开积谷仓放粮,宣布保护教堂、学校、商绅和居民安全,号召愿剪掉发辫的人加入革命党。
  可是,诸城独立仅七天,清军便在1912年2月10日和劣绅里外勾结,攻陷诸城。
  革命军遭到镇压
  王鸣韶壮烈牺牲
  王鸣韶被派协助臧少梅(后成为王翔千四女儿王成的公爹)去青岛购买枪械,因所购枪械迟迟不来,臧少梅让王鸣韶先回。王鸣韶刚到相州就听说清兵占领了诸城,骑上快马飞奔而去,家人追都追不上。
  王鸣韶赶到时,城门正缓缓关闭,他从门缝里挤身而入,他“誓与诸城共存亡”。
  清军见到剪了辫子的就杀,一个个革命军战士倒在血泊中……
  臧汉臣被清兵抓到,绑到县署内的古槐树上,清兵营官知道他家有钱,便说:“听说你一次就拿出四千两银子给革命军买武器,现在你可以拿钱赎你的命。”
  臧汉臣挺直胸膛,怒睁双眼,大骂:“我有钱革命,无钱买命!”
  营官为了杀鸡儆猴,让哨官杨子维剖开臧汉臣的肚子,挖出他的心,割下他的头颅……
  臧汉臣的头被挂在古槐树上,尸体挂在县署大门上。
  王鸣韶在战斗中牺牲。
  清军连续烧杀抢掠,焚烧了县署及县立高等小学……直到除夕才停止杀戮。诸城独立,遭到清兵血腥镇压,360多名革命军和学生的尸体被扔到北城墙外。在城北白玉山村南200公尺的地方,清兵草草挖了两个大坑,把大部分尸体埋进去;又在城东北角墨水河东岸挖了一个小坑,埋进去11个人。
  为纪念革命党,百姓将这三个坟称为“义和坟”。
  得知王鸣韶牺牲的消息,王翔千在悲痛中思索:是什么力量可以让五哥不惧生死?他要去寻找一条光明之路,让五哥死得其所。
  王乐平誓为诸城独立死难者报仇,经过协商,由臧汉臣胞弟提供费用,公举王乐平、臧少梅等组成公诉团,向省政府提起公诉,控告王少聆、祝清芳等劣绅在诸城辛亥独立时的罪行。既已宣布共和,政府应主张公理,依法惩处残害革命党人的罪魁祸首。然而,忠于袁世凯势力的山东省政府极力推诿敷衍,封官许愿,釜底抽薪,对公诉代表团分化瓦解,让公诉变成了私人官司。山东省政府委任吴大洲为烟台警察厅厅长,王乐平为省政府秘书。对臧少梅、隋理堂则诬之为“土匪”逮捕,臧文山等人也在通缉之列。
  吴大洲和王乐平识破阴谋,弃官出走。吴大洲流亡日本,王乐平远走陕西,臧文山无路可走,只得设法潜往南京,另找出路。公诉彻底失败。
  -
  回相州宣传新文化运动
  
  相州私立小学旧址
  王翔千在育英中学档案存照
  1913年,王翔千倡办“相州国民学校”,连妻子攒的“磕头钱”都搭进去了。这所进行新文化、新思想教育的学校因太离经叛道,在长辈逼迫下暂停。王翔千不得不去济南工作。五四运动爆发后,王翔千回到家乡,通过动员师生砸神像、编演新戏、散发传单等方式宣传新文化运动。
  创办相州国民学校
  妻子拿出家当应急
  在济南和进步人士接触后,王翔千深感农村封建思想的落后,认识到兴办教育才是国家振兴的根本。1913年,他回乡倡议创办“相州国民学校”,自任校长兼教员,进行新文化、新思想教育,在青少年中播下救国救民的种子。
  妻子王宫氏结婚时得来的几个“磕头钱”,没舍得做衣裳,买来一头牛养在佃户家里,生下小牛一家分一个。卖小牛的四十吊钱,王宫氏存在账房那里,以备应急用。王翔千的学生多是穷人家的孩子,纸和笔都买不起。这四十吊钱被王翔千要来办学用了。
  相州国民学校设在“吉星堂”学屋里,分甲、乙、丙三个班。王翔千7岁的大女儿王辩分在丙班,相州封建传统根深蒂固,大户不允许女孩子上学,王翔千克服了家族的重重阻力。王辩常说:“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争取,我那时绝不可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王翔千特别关照同是山海关(相州七村)泥瓦匠的儿子——刁步云,他看出刁步云是棵好苗子,除了个别辅导,还经常找他谈话,给他讲形势、讲前途。
  王翔千“离经叛道”的行为招来家族中太爷们的不屑和排挤。父亲不得不逼他停止办学,再到济南找工作。
  相州国民学校培养了一批后来有名望的人士,如:王深林(王甡林)、赵明宇(字震寰)、藤孟远(藤耀宗)、赵必烈等。刁步云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派到黄埔军校学习的骨干之一。
  1916年,王翔千怀着愤怒和彻底推翻封建残余势力的决心,再次来到济南,经王乐平介绍,到山东法政专科学校当学监,后改为文案(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或秘书科长)。相州国民学校则并入相州王氏私立小学,学校规模随之扩大。
  1917年,王翔千接王辩来济南,进入女师附小四年级插班学习。王辩放了脚,剪了头发,是山东最早放脚、剪发的女子。到济南读书,是王辩走上新生道路的开始。
  回乡播撒革命火种 动员师生砸掉神像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王翔千将这“救世火种”带回故乡相州播撒。他为了发动群众破除封建迷信,不信鬼神,解放自己,先在师生动员大会上作了“砸掉神像,向封建迷信开战”的动员讲话。之后,他带领全校师生,手持大镢、铁镐、二齿钩子冲进宋家庄子(相州一村)大庙,把数百尊神像砸了个粉身碎骨。这一来,既惹恼了相州镇的反动士绅,也吓坏了迷信的老头老太太,一度使学校工作受阻。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未见什么报应,风浪才平息下来。无神论的思想已在群众和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
  相州大集上,王翔千站在东大庙高台子上,痛陈北洋政府对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镇压,历数丧心病狂的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在北京读书的王统照、王振千(王愿坚的父亲)、王静一陆续回到相州,加入到演讲行列。王振千在北京参加了火烧赵家楼事件,他向在场的人讲述火烧赵家、痛打章宗祥的义举震动全国。他刚讲完,会场上就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
  相州私立小学有王翔千很多学生,多数教师又是王家人,他们阅读了王翔千带来的《新青年》,又听他介绍京济学生奋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横无理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义愤填膺,学校沸腾起来。
  相州大集变成了会场,东大庙被挤得水泄不通。会场上王辩的齐耳短发成了最招眼球的风景。王辩拨开人群,跳上台子,悲愤地说:“相州的姐妹们,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几千年来我们都受裹脚的痛苦,敢怒不敢言。我就是其中的受害者,要不是我父亲的反对,我的脚早就裹坏了。可是父亲不在家时,她们还是不放过我,现在我放开了脚,尽管是个小放脚,我也解放了自己。五四运动有一条就是禁止妇女缠足,你们要敢于解放自己,不裹脚,剪掉头发,争取自由。”
  台下的女孩哭成一片,她们当场把裹脚布解开扔掉,平生第一次站起来高呼:“不裹脚,要自由!”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之一,是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提倡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王翔千编写宣传歌曲,把学生召集到家里排练新戏;他还让老师带领学生组成国货维持会、学生检查队,到大街路口检查过往物品。
  扎台演戏控诉封建 群众沸腾惹怒长辈
  王翔千还到周边的解留、老梧村、潍河东的昌城、西老庄一带去演讲。
  他安排在相州私立小学操场扎了戏台,演出新戏。他写了演戏海报,让学生四处分发。
  相州自古就是戏乡,听说演戏,又是新戏,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来了。当时没有女孩子演戏。王翔千叫侄儿王意坚扮演《回门》中的妹妹,王意坚不愿意演出,便找其他家中长辈向王翔千说情。
  《回门》讲述一位刚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对妹妹诉说在婆家遭受的种种痛苦。
  王翔千找来王笑房(王深林的弟弟)扮演戏中的妹妹。王笑房扮相认真,赢得一片掌声。
  第二部新戏是《瞎子算命》,王翔千扮演瞎子,王意坚和王笑房等几个年纪小的扮演小学生。
  戏台上,学生把瞎子领到尼姑庙门前,尼姑走出来坐定,请先生算命。算卦先生装模作样地说:“我算你明年不是抱个孙子,就是抱个外甥。”尼姑羞愧地说:“了不得先生,俺是出家人。”先生又说:“你八字不清当老僧,我算你炕沿里抱了个小臭虫。”
  新戏演完,大家起身要走,王翔千匆匆卸了妆,又从后台来到前台上,说:“你们的瞎老爷又来了!”
  王翔千口中“老爷”的“爷”字为阴平发音,这在相州含有辈分较高的意思,如爷爷、大伯。台下很多人辈分比他高,有人大声骂:“目无尊长,不知天高地厚。”
  王翔千装作没有听到,继续说:“抵制日货,从相州做起!从王家做起!一经发现没收烧毁,绝不容情!”
  台下的欢呼声,像刚才那一声“爷”,久久回荡在相州上空。
  -
  反对腐败引导青年学习
  
  《山东劳动周刊》
  《济南劳动周刊》
  1919年,王翔千参与组建“齐鲁通讯社”和“齐鲁书社”,经常翻译德文书籍给进步学生阅读。在育英中学、省立一中任教期间,他带领学生闹学潮,赞助和参与励新学会活动。他和王尽美、邓恩铭是山东党组织的早期成员。
  资助学生复习考学 翻译德文进步书籍
  王翔千的侄儿王志坚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和邓恩铭同班,后为节省费用,转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园分校,和王尽美同班,住同一个宿舍。
  王翔千教的那批相州学生,后来大都到济南,成为接受和传播新思想的新青年。
  王翔千在济南住的房子是一排六个大院的北头第一家。他把学生王深林和赵明宇也带到济南,让他们住在家里复习考学,当时住在他家的还有好几个人。等这两个学生考上省立一中,王翔千又写信叫来学生滕孟远,资助他上师范讲习所。王翔千家像个车马店,陆续住进来找工作的老乡和他叫来济南学习的学生。
  王乐平是山东地区五四爱国运动组织者之一,他以省议会代表的身份,往来于上海、济南、北京,奔走呼号,积极争取国际同情与国内支持。
  1919年10月,王乐平、王翔千以及教育界、知识界的进步人士,组建了“齐鲁通讯社”和“齐鲁书社”,用新闻机构的名义联络各地文化界人士。“齐鲁通讯社”开始设在省府前街90号,主要经销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建设》《国民》《曙光》等。1920年10月1日,定名为“齐鲁书社”,王乐平任社长,地点设在天地坛街,增售《俄国革命史》《辩证法》《共产党宣言》《俄国革命纪实》等介绍苏俄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能读到的马克思著作并不多,中文版尚未翻译出版。而王翔千精通德文,他经常把这些著作翻译给进步学生阅读。
  闹学潮反腐败 赞助励新学会组织活动
  1920年秋季开学时,王翔千去了育英中学教国文课,还兼任省立一中教员。
  王翔千在育英中学的第一堂课就讲五四运动的情况,学生听后热血澎湃。
  此后,王翔千改弦更张,打破原来国文老师的“八股”教学方式,亲自刻版、翻译、油印一些国内外文学名著,如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项链》等,并把国内现代名家的新诗和小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新文学有初步的认识。
  省立一师的学生联络王翔千,在一师闹了一次学潮,要求撤换校长,废除腐败的旧教育制度……当时王尽美、王志坚都参加了学潮。王尽美被学校开除后,住进齐鲁书社。
  1920年11月21日,王尽美、邓恩铭、王志坚、王象午、李祚周、王深林、赵明宇等十多人,在济南公园南大厅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励新学会总会设在齐鲁书社,王尽美、陈汝美任编辑主任,邓恩铭任庶务。会员以省立一师和省立一中进步学生为主,学会邀请王翔千、郭绍虞等给予指导。刚开始,励新学会有会员19人,后来增加到6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学理,促进文化”,引导青年学习、研究新文化、新思想。励新学会是五四运动后期在济南出现的一个学生团体,揭露批判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以及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王翔千在1951年写的《山东共产党的发端》一文中说:“1919年五四运动勃发,给了山东的群众以最深刻的刺激。尤其是青年学生最容易接受新思潮的鼓动,所以五四运动以后不久便有励新学会的组织。”
  1920年12月,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王翔千作为育英中学的老师积极赞助并参加励新学会的活动,购买了很多进步书刊供青年学生阅读。
  主编《济南劳动周刊》
  卖新棉袍资助王尽美
  1921年春,在李大钊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帮助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三合街75号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
  1921年5月,济南津浦大厂建立工人俱乐部,这是山东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组织。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为推动济南地区的工人运动,在《大东日报》副刊上,创办《济南劳动周刊》,王翔千义务担任主编。王翔千让王辩用一块白布缝成一个挎包,挎包上斜着镶一条红布,上面写着“劳动周刊”字样,亲自到大街上宣传销售。
  《济南劳动周刊》以“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寻人的生活”为宗旨,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改善劳动者的生活”为办刊方针,登载大量济南及各地工人运动和代表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知识,在济南、淄博等地工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推动济南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被确认为党组织的早期成员,名列中共建党时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中。
  中共一大后,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将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为“王尽美”。
  1921年9月,在济南全胜街26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志坚、明少华、王辩、段子涵、赵明宇、鲁伯俊、马馥堂、方鸿俊、王用章、王复元等人。王辩是唯一的女同志。
  王尽美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为了方便他工作,王翔千把刚做的新棉袍卖掉,给王尽美买了一辆自行车。
  -
  筹措经费支持组织发展
  
  《晨钟报》
  《晨钟报》报头印章
  在山东共产党早期的活动中,诸多活动经费由王翔千筹措。1922年,随着全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王尽美等人出席大会,带回新思想、新观念,山东地区革命活动遍地开花,快速推进。
  经常资助王尽美 主持党组织活动
  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中,王翔千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尽美经常到王翔千家中密谈,其活动经费多由王翔千筹措。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王尽美和邓恩铭赴莫斯科参会,王翔千尽管没去,但做了筹措经费等许多工作,并负责山东党的日常活动,使党的工作正常运转,这在党的初创时期并非易事。
  1922年5月,中共济南独立组成立,直属中央局领导,王尽美任组长。济南地方组织成立的时间比其他地方迟,原因是王尽美、邓恩铭等负责人在一大结束后不久即离开济南,前往莫斯科参会了。
  王乐平回国后,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情况,孙中山派他回山东主持中国国民党地方党务。王乐平成立山东“平民学会”并任会长。
  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建立,王尽美担任主任。
  为机关刊物筹措经费 加入团组织身份特殊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王用章出席会议。大会确定了青年团的任务。不久召开的中共二大又通过了《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
  回济南后,王用章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集会上,传达了大会关于建立青年团组织的有关精神,开始筹备济南青年团组织的工作。
  1922年7月9日,因经济不继而停刊的《济南劳动周刊》易名《山东劳动周刊》,作为机关刊物。王尽美任社长,王翔千任总编辑。创刊后的经费都由同志们承担,当时济南党组织成员大多是青年学生,像王翔千这样有工作的人并不多,他也是主要的经费提供者之一。因为《山东劳动周刊》专门刊载工人生活、工人运动的文章和报道,一年后被迫停刊。
  1922年8月,王尽美、王复元、王用章、贾乃甫、郝永泰作为第一批团员入团。随之,山东党组织的全部党员都加入了团的组织。年过30岁的王翔千则作为特别团员参与团组织的活动。
  1922年9月,党中央派陈为人到山东,在中共济南独立组的基础上,帮助建立了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直属中央),王尽美任书记。后来王翔千在自述中说,他是于1922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赴青州开展革命活动培育人才
  1922年9月16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山东地方团(亦称济南地方团)在大明湖畔的李公祠正式建立,选举产生了地方团执行委员会,王复元任书记部书记,张筱田任经济部主任,贾乃甫任宣传部主任。会议决定在济南各学校和工厂建立团支部。由于王尽美入团后即前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任副主任,会议主持人陈为人又召集王翔千、马克先、王复元、王用章、贾乃甫等举行了党的会议,进行了研究与分工:在王尽美调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期间,马克先暂代王尽美书记职务,王翔千负责文印和拟写稿件,贾乃甫负责青年工作,王用章负责联络与宣传,王复元负责公文与报纸杂志的传递。
  1922年底,济南地方团所属团员达到39人,其中工人、教员、职员也已占一定比重,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学生为主的局面。
  1922年10月12日,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在济南开幕。山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贾乃甫、山东劳动组合书记部代理主任王用章、《山东劳动周刊》编辑王翔千等,在会上提出“实行劳动教育建议案”,并附列注意事项六条,要求会议通过。
  1922年10月,王翔千和王振千调换,从济南去青州省立十中任教员,开展革命活动。王翔千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他选印的第一篇讲义是《阶级斗争》,课后引导学生创办读书会,向学生推荐进步书刊。1922年底,他发展青州十中学生李殿龙(李耘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发展刘俊才(刘子久)、赵文秀、王元昌等人入团。
  青州博物馆藏有赵文秀留下的一本日记本,里面记录了王翔千当年引导青年学生阅读进步书刊《觉悟》《晨钟》等相关事项。赵文秀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王翔千又介绍他加入山东平民学会青州分会。
  王翔千在青州不到半年,把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撒在青州大地,为青州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当地国民党组织,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方针。王尽美、王翔千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山东省支部的工作。
  -
  于工作中延续革命火种
  
  1925年山东济南妇女学术协进会部分成员合影,左二为王辩。
  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相关报道
  王翔千任济南版《晨钟报》主笔,1923年10月6日中共济南地执委成立,王翔千担任秘书兼组织部主任,与王尽美等人被派到各地开展工作,建立党组织。由此,王翔千介绍多名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延续着革命的火种。
  担任《晨钟报》主笔 打下女师革命基础
  1923年8月2日,由济南电话局洛口领班汝仲文筹资创办了济南版《晨钟报》。王翔千任主笔,《钟声》是该报的星期日副刊,王尽美写的许多社论和重要文章都在此发表。军阀张宗昌多次派军警寻衅,逼得报社三迁其址。
  王翔千在1950年填写的履历表中写道:“《晨钟报》系小型通俗报,但注重政治及社会问题,不采低级趣味作风,经王尽美参加领导,为本党宣传时较多。在当时山东为仅有的进步言论……经多次反动军阀的压迫及变乱后,原稿散失,事后搜集竟不能得。”
  1923年10月6日,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济南地执委)正式成立。王尽美任委员长兼宣传部主任,王翔千任秘书兼组织部主任,王用章任农工部主任。中共济南地执委先后派出王尽美、邓恩铭、王复元、王用章、王翔千、贾乃甫、宋伯行等到各地开展工作,建立党组织。
  1923年11月,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王辩、侯志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山东第一批女团员。王辩担任女师团支部宣传委员。1924年,王辩、侯志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成为山东最早的两名女党员。后来,牛淑琴、于佩贞、朱岫容、王兰英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女师骨干和核心。王辩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女师的革命基础,基本是父亲在那里打下和开辟的。”
  1924年,经党组织批准,王辩等人筹备成立了“山东济南妇女学术协进会”,王辩担任负责人。以团的外围组织形式,团结引导女青年积极参加党、团组织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
  积极参与组织活动 撰写宣言振聋发聩
  1924年4月,国民党山东省临时党部成立,选举王尽美等9人为执行委员。
  同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成立,王振千成为一名超龄团员,而其长子王懋坚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父子俩都是王翔千引导走上革命的。1924年秋,刘子久由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辩在回忆录中写道:“党的‘一大’前后,济南的工人组织和学生运动更加发展和深入,理发业联合会和印刷业工会都有了组织和活动,反帝大联盟也活动了,我父亲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
  1924年12月2日,山东各校教职员联合会总会成立。宣言、简章和通告(第一号)都由王翔千撰写,发表在《平民日报》。王翔千在《宣言》中写道:“我们相信,各项科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在学术落后的中国,需要尤为迫切,不但反对物质文明的玄学,是倒行逆施的谬说,便是沿袭旧本,一得自限的,也是自欺欺人,自误误人的罪过,所以我们必须于科学方面尽力研究,以求合于近代的应用,免致学术上的终于落伍……”
  工人运动形成高潮 女儿于历练中成长
  1925年1月,山东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在此前后,根据中共济南地执委部署,王尽美等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分赴各地,指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在全省掀起促成国民会议运动的高潮。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此后,山东工人运动逐渐形成高潮。
  王辩等积极响应,于1925年2月成立了“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王辩担任执行委员。
  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同日,青岛党组织发动四方机厂工人举行罢工。9日,青岛四方机厂工会成立,中旬在工会基础上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推动了山东和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5年2月,济南、青岛、张店、淄川等地党组织代表在济南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中共济南地执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山东的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党组织得到更大发展,活动遍及山东大地。
  1925年6月,王辩(1924年10月起化名宫琦)接任济南团地委书记。
  1925年4月至7月,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先后举行三次同盟大罢工。5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当局联合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制造了“青岛惨案”。青岛惨案与5月30日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并称“青沪惨案”。
  1925年夏,王辩从女师毕业后,到济南竞进女校任教员。她经常与其他女同志一起深入鲁丰纱厂接近工人,开展妇女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王辩和同志们发起声讨五卅惨案的万人大会。王辩写传单、登台演讲,揭露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和青年学生的罪行,号召工人、学生和市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1925年7月11至13日,国民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济南三合街育才小学举行。选举产生了国民党山东省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和候补执行委员,王乐平、邓恩铭等被选为执行委员,王辩等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
  7月28日,济南临时总工会成立,决定筹建山东省总工会。
  革命战友牺牲 被迫离开济南
  1925年8月,张宗昌从青岛返回济南,下令通缉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国民党组织负责人,查封齐鲁书社、《晨钟报》等,济南各工会、学生联合会、市民雪耻会等团体亦先后被封。
  当时,中共中央为培养党的干部与后备力量,从各地选派年轻党员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王翔千动员马馥塘去,但马父不允;王尽美动员青州的刘子久去,但因其穷困出不起路费作罢。因各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王翔千就把大女儿王辩、15岁的侄子王懋坚、本家侄子王深林送到莫斯科留学。
  1925年8月19日,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王尽美,在青岛病逝。
  王翔千痛失革命战友,党的事业处境更加艰难。王用章(王杲)、王复元(王天生)兄弟叛变,大量革命同志被捕牺牲,苦心经营的山东党组织几尽被摧毁,王翔千精神与思想都受到沉重打击。他自然在通缉的名单中,先在育才小学住了一段时间,又从三合街搬到祥麟门外的两座小楼上,再搬到普利门外。
  1925年秋,王翔千被迫离开济南,在青州等地进行一些革命活动。1926年春,回到家乡相州。
  -
  为真理奋斗一生终不悔
  
  1950年省妇代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前排左二为王辩。
  王翔千任命书
  王翔千回相州后,一直为党工作。他为党员提供吃住并打掩护,1928年秋,诸城县委被破坏,王翔千隐居躲避追捕。虽然找不到组织,但他始终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培养、动员8名子女和侄辈参加抗战,资助贫农子弟上学,动员青年参加革命。1950年3月,他当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支持掩护党员活动
  叮嘱女儿立场坚定
  王翔千回相州后,每有党员来,他便将其藏在场院或学屋僻静处,按时送饭。
  1927年8月,在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仲衢(又名孙鹤田)和田裕旸等人回诸城开展工作,王翔千和王振千积极响应。后经王翔千介绍,孙仲衢到相州王氏私立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孙仲衢和王翔千兄弟等人常在校召开秘密会议。
  刘子久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诸城指导农民运动,得到过王翔千兄弟的掩护和支持。
  其间,王翔千发展王润存、陈文启夫妇和臧克家等人入党,建立相州党支部。
  1928年秋,诸城农民运动遭到镇压,诸城县委被破坏。王翔千只好隐居从农,躲避敌人追捕。
  盲动主义路线的过早暴露,令王翔千觉得这只能导致组织被破坏,但一时也无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王翔千的检讨》中写道:“那时‘立三路线’‘暴动政策’,我自揣我的身体有些办不到,这是掉队的主因。”关于山东党内的“左”倾问题,山东党史中有明确记载。1936年山东省委重建后的省委书记黎玉在回忆文章中总结:“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下,使一个有基础的党遭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破坏,变成七零八落、残破不堪的党。1933年一年之内,山东省委一级的组织就连续遭受三次大破坏,三届省委或临时工委负责人几乎全部被逮捕;各县党组织也多遭到破坏,少数党员干部虽然坚持工作,千方百计地找党但又找不到上级,致使山东党和中央失去联系达两三年之久。”
  王辩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和同学辗转多地才到达上海。不久,王辩被派到安徽任省委宣传干事。1928年,她在交通站被国民党逮捕,押解到安庆。王翔千得到此消息,让王振千带上钱和书信,借探监之机,叮嘱王辩要立场坚定,耐心等待组织救援。
  王翔千种菜园,还经常叫孩子们到菜园干活。他把菜园分给几家佃户,每户分几畦,让他们种菜吃。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他开过吉星堂药铺、吉星堂饭店,还挂牌代刻图章。后来又自己做烧肉到街上卖。他不修边幅,沿街吆喝:“好酒肴!喷香喷香的烧肉!”他有别号“劬髯”,又叫“顽石”,著有《髯翁食谱》,印成一本小书,分赠给亲友。
  1930年,王辩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然后被派往东北。同年,王辩和赵志刚结婚,在东北做地下工作八年。王翔千经常寄钱寄信,鼓励和支持他们。
  与组织失去联系 坚持信仰受赞扬
  尽管脱离了党组织,但王翔千依然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移。他培养、动员8名子女和侄辈参加抗战,资助贫农子弟上学,动员邻里青年参加革命,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
  王翔千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王尽美的儿子王乃征,多次给予资助并四处为他筹集学费。当时各党派组织争相发展青年学生,王乃征便征求王翔千的意见,王翔千语重心长地说:“你什么组织也不要参加,还是去参加你老子的那个党。”
  王翔千为家中孩子开补习班,自己编选教材讲课,讲阶级和阶级斗争,讲帝国主义,讲十月革命,讲马克思和列宁主义。他特别强调剥削阶级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最可耻,劳动最光荣。王翔千最后刻成的几枚图章篆文是“廿年民众老长工”“向贫雇农看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翔千到相州王氏私立小学任教,收听广播,了解时事。他刻印小报,组织学生分发给群众,激励民众奋起抗日。1934年——1936年,他先后到莒县中学、昌邑玉秀中学和济南育英中学教学。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国民党鱼肉人民的丑恶面目,他的“不轨”言行,导致短时间内就被解雇。
  1937年抗战爆发后,王辩、赵志刚,董昆一(化名刘志奇)、王文石一家,受党组织安排来山东从事抗日工作,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他们长期住在王家,由王翔千提供吃住并掩护。王翔千把王乃征引荐给王辩和赵志刚,在他们的介绍下,王乃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伪区长曾带领区丁以武力威胁王翔千变节,王翔千大义凛然,临危不惧。驻青岛的伪滨海警备军李永平派人持重礼前来聘用王翔千做参谋,他不仅不为所动,还回信痛骂李永平。王翔千的精神,受到时任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高度赞扬。
  王翔千次女王绩在《往事散记》中写道:“1938年,诸城临时县委考察了父亲王翔千脱党后的表现,认为他立场正确,虽无党组织领导,仍按党的原则为党作奉献,没有违反党纪的言行,可以恢复党的关系,交黄秀珍(王辩)办理,并决定把他划归相州支部。”
  节省开支资助学校 弥留之际谆谆叮嘱
  1943年9月,莒县北部与诸城县连接部分析置建立莒诸边县,王翔千出任莒诸边县民主政府参议员。1945年相州解放,他被任命为民主政府参议员。诸城解放后,他当了中学教员。日寇投降前夕,他到省委机关驻地任省参议员。
  1946年,王翔千随省委机关转移到沂南。1947年初,驻临沂机关搞备战疏散,他要求回老家,正碰上土改复查,被关押了一段时间。当时他在给上级马保三的信中写了一首诗,反映土改存在的偏差错误。
  1948年,王翔千在相州老家与弟弟共同生活了9个月,1949年8月移居青岛。1950年3月,王翔千当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在省政协驻会工作。
  王翔千用每月节约出的生活费,给相州小学购买图书,重建图书室;还给学校购置了一套铜鼓、洋号、腰鼓和文体用品;又赠给相州七村一些农业书籍、给民校做了五十多个小木凳。他从烟台购来一批苹果树苗,栽在松果园内;从青州买来百株蜜桃,栽在松果园东边的菜园里。
  王翔千弥留之际,马保三到医院看望。王翔千强打精神,列举了一些事实,告诫马保三要防止干部中官僚主义的滋长,尽一切力量保持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番恳挚的遗言,令马保三感动落泪。
  1956年5月29日晚10时30分,王翔千心力衰竭,在省立医院与世长辞,遗体安葬于济南千佛山东麓的一处陵园。
  2022年,经诸城市委、市政府安排,王翔千灵柩移至诸城莲花山公墓。
  本期图片由宋兆梅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