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0-29 17:10
鄌郚总编

隋顺令丨老五路口的记忆

  老五路口的记忆
  隋顺令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直到80年代初期,在寿光县城的南部,有个地方叫“五路口”。虽然它不处于县城的中心位置,但它却是寿光县城的核心区域,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地方。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城乡居民的打卡地,网红地。到寿光不到五路口一逛,就等于没到寿光。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县城进行了大规模拆迁改造,五路口早已不复存在了,原来围在五路口周边的所有建筑一点影儿也没有了。
  五路口,顾名思义,就是有五个路口组成的一个区域,上了年纪的寿光人都知道。这五个路口分别是:向东去潍坊;向西通马店、大王、广饶,向西南经孙家集去益都;向北(即石马街)通向城里头;向西北再折北是羊益路,去古城、田柳、羊角沟(即现在的羊口)。这五个路口交汇处便是一个大广场,东西南北的长度各为百余米,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很像农村生产队的一个大场院。它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温馨购物广场(原盛隆超市)南边的一大片地域,主要被交通服务大楼和原公路局大院所占据。
  在我的印象中,70年代初期,五路口是寿光城最繁华的地带,这里也好像一个分水器,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再走向县内不同的地方。在它的北面是工农兵食堂,大门口朝向东南,门口上方砌有一段七八米长、一米多高的墙楣,用水泥抹平,周边突出,像一个立着的浅池子。池子里“工农兵食堂”5个黄色大字格外显眼,门口两边有“发展经济,保障供给”8个字,它是当时县城最大的饭店。沿通向西北的路口走一小段,左边是寿光县纺织机械厂(后更名聚宝农用车厂)的大门、大门口朝东,右边稍往北是寿光县生产资料公司的大门,门口朝南。它的西面是寿光汽车站,朝北的大厅朝向潍博公路即现在的圣城街,这个门口是进站口,大门口东侧七八间平房作候车室和售票室,售票窗口设在候车室内,购上车票转身就可以坐在木制联椅上候车;向东的大门是出站口,门外就是这个五路口形成的广场。五路口的南面是寿光县公路段(当时名称)和寿光县交通监理站(后来搬迁并更名为交警队)。它最显眼和最有看点的是东南面面向西北的大主席台,主席台长30多米,高也有近10米,上面油漆手绘“毛主席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一起”画像一幅,毛主席站在最中央,身边是56个民族的群众。据说画这个主席台的时候,集合了咱寿光好几十名画家,每人分画一个人物,用方格放大法完成,每个人物要画好几天。因为太高,工作时站在用木棒和木板扎成的脚手架上得以作业。当时在乡下各大队也都建有主席台,但都没有这个高大,所以当时这么大的主席台立在广场边上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在这个大主席台的后面,稍往南行朝北的大门便是寿光县运输公司(后更名寿光市汽车大修厂),运输公司的大门外东侧是寿光县交通旅馆,也是大门朝北,旅馆院里建有两层住宿楼,是当时周边最高的房舍了。
  五路口的东北角、石马路东侧是寿光县百货公司的第二零售门市部。简称“二零”;潍博路北侧分别是寿光县副食公司的副食门市部和寿光县蔬菜蔬菜公司的酱菜门部门两家零售商店。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这个五路口由于宽敞而自发形成一小型市场,附近菜农用手推车(或地排车)运来大白菜、大葱、苹果、梨等农副产品在广场东边摆摊销售,特别是胜利油田的路过汽车最好在此停车收购农副产品。可以不夸张地说,这里就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的雏形。
  记得,我上初中(时称联中)时,到县城参观磷肥厂,队伍走到五路口往南拐时,突然一辆解放牌卡车猛一鸣笛,把我们都吓了一跳,队伍顿时有些慌乱,有些同学吓得浑身颤抖,回到学校我们回忆起来,就自称为“五路口”战斗队。
  以上这些回忆50岁以下的人是没什么印象的,能够回忆起这里的建筑和发生的事的人却已经是古稀老人了。
  五路口早已不复存在了,这并没有什么遗憾的,说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一些不适应的东西被自然淘汰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寿光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