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0-31 19:59
鄌郚总编

读槐常辉、代金喜著《密水家风——高密历代名人家风集萃》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槐常辉、代金喜著《密水家风——高密历代名人家风集萃》(寒馨庐文评)

  日前,拜读了槐常辉、代金喜两位先生撰写的《密水家风——高密历代名人家风集萃》,获益良多,颇受启发。这部书精选并讲述了高密古代47家名门望族和近代以来3个诗书家庭的家风家教故事,填补了高密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家风家教研究和著述领域的空白。不仅如此,该书还因其选材广泛、脉络清晰、叙事生动,可谓时下家风家教的一本“活教材”。

  用心良苦,视角独特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传承至今的历史奇迹。中华文明得以亘古延续,有赖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之强大和血脉之深厚。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床;自然,里面最多的是各类宝物,但毋庸讳言,也混杂着一些价值不大的矿物,甚至一些渣滓、糟粕。这就需要有识之士用慧眼去识别、鉴定,用汗水去淘洗、提炼。
  家风家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和一方坚实载体。古人云:“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人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最小单元。从一定意义上说,千万个家庭的家风状况,映射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风面貌和发展软实力。正所谓“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重视优良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重视尚义、崇善、诗书、和谐家庭的建设,是我国自古以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传统共识和不懈追求,也是新时代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槐常辉、代金喜先生在多年搜集高密古代文化资料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家风家教传承这一独特视角,将有关高密地域的自古至今的若干家风家教的文献资料大胆“拿来”,并进行了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艰苦备至、执着坚韧的选矿和冶炼工作,积数年之功,终于完成了这部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讲述优秀传统文化一角并涉及社会伦理学、具有重要原创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新著,以期助力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促进社会文明水平提升,可谓用心良苦,志意深远。

  潜心研究,天道酬勤
  槐常辉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十多年来,执着于多方搜罗高密古代文献资料,热衷于倒腾这些被有的人视为“陈芝麻烂谷子”的“古董”“旧书”,并潜心加以研究和整理。一路走来,汗水洒地。春夏秋冬,甘苦自知。焚膏继晷,手不释卷中不乏怦然心动、悠然神会之体悟。兀兀穷年,淡泊宁静里时聆先贤之谆语、常遇文化之斑斓。凭着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腔挚爱情怀,凭着对公务之外另辟一方天地、珍惜每分光阴、做出标志性贡献以向先辈和时代致敬的一种文化担当,他厚积薄发,大作迭出,近几年来先后编著并出版了《高密史空拾遗》《高密历代诗词选》《密水古韵》《潍水未央》《高密历代文史集萃》《烟霞散人小稿》等书。这些著述有的填补了高密文史领域的空白,并荣获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高密市精品工程奖等。“有志者,事竟成。”因业绩突出和成果频出,他本人被评为首届“凤城文化英才”,成为高密市文史界的实力型研究大家。高密书法名家邹长春老先生称:“槐君虽无高深学历,竟以多人望之却步之古文史为其学业依归,且视畏途为赏心乐事,临危不惧,迎难而上,良复不易。事唯不易,行故可贵。”此言不虚。
  以《密水家风——高密历代名人家风集萃》观之,该书篇幅宏大,超过30万字;参考资料广泛,书后所载参考文献达60种;涉及高密历史上的名人贤达众多,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大政治家、思想家晏婴,东汉高密侯邓禹、“经神”郑玄,明代著名廉吏邱橓、兵部尚书张福臻,清代“浓墨宰相”刘墉、“高密诗派”三李先生的父亲李元直,以及近人刘景文、单庭兰、邹龙友,等等。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先贤们的崇敬,没有相当的古文底子做铺垫,没有经历一番迎难而上、将板凳坐冷的心灵定力和不懈进行搜集、辨析、考证、组合、再现的坚持之功,是决然写不出这样一部大著的。“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以如许充满哲理和感情的诗句转赠这部书的作者,或许并无不当。

  精心布局,灿然成篇
  《密水家风——高密历代名人家风集萃》在写作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方面,作者善于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进行筛选、精选;另一方面,作者善于简要地介绍入选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功业,以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三方面,也是作者着力开掘、展现的是,善于讲好入选历史人物在优良家风的创建、坚守和传承的过程中,竭力维护的、而且与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合的那些道义和礼仪,那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那些带着温度的细节。不仅如此,为了现在的读者能够更有效地阅读该书和进行借鉴,作者还善于将众多古代的文献记载翻译、转变成通俗易懂、又娓娓道来的现代白话文,同时在叙事时有机穿插了一定量的不难理解的古文和格调雅致、气韵生动的古诗词,有选择地“科普”了一定量的古代历史掌故和习俗,因而足以让读者的阅读变成一次佳境迭现的赏心悦目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旅。
  作者在该书后记中自述心路:“这本书从写作到面世,历经三年,期间甘苦,不需赘言。倘若能够通过此书,把高密历代先贤家族中的优良家风挖掘呈现出来,对当下社会的不良风气有所警诫,对当今文明新风有所促进,对社会进步有所助推,我们就会心满意足,神清气爽,至于功名利禄,置之度外可也。”这种执念和格局让在下深为感动和佩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者已经通过自己的艰辛的富有创作性的挖掘、淘洗和提炼工作,将高密历代优良家风“固化”成书,已经向今人和后人们倾心捧奉了这样一盘精美的中华传统文化拼合现代社会伦理学的大餐,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最是家风能致远,袅袅绵绵万里春。在下期盼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该书,并有所感悟,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助力家风建设、泽惠当世、霑溉后人的润物细无声般的转化之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