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1-04 12:15
鄌郚总编

明朝两代皇帝封赠邱橓父母之诰敕碑及考补

  明朝两代皇帝封赠邱橓父母之诰敕碑及考补(寒馨庐札记)

  在高密市柴沟镇政府驻地,平日公路与龙河街交叉路口东侧的一个僻静处,建有邱氏碑林。在碑林内明、清、民国时期的众多石碑中,有“双幢碑”之称的石碑最为珍贵,因此碑刻有嘉靖、隆庆父子两代皇帝封赠邱橓父母的诰敕,且刻制时间当最早,约在450年前。
  邱橓籍贯及生平
  清康熙《诸城县志》“科目”篇载,邱橓,字懋实,诸城县柴沟社(今属高密市柴沟镇)人,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年)以《礼记》中山东举人第二名,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登进士第,初授行人司行人,选刑科给事中,历升兵科都给事中,以蓟辽边事,被杖除名。后起礼科,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又转大理寺少卿,又授右通政,升刑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简肃”,从祀乡贤祠。
  另据“诸城名人传记”丛书之《邱橓》称,邱橓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享年70岁(虚岁)。其“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弹劾内外重臣23人,得罪17人,“操履端方,素持风节,耿介无私”(万历皇帝褒奖语),其冰雪之节堪与名臣海瑞比肩,有“南海北邱”之称。
  (邱橓雕像。现存高密历史名人馆)
  “双幢碑”所刻嘉靖皇帝诰敕
  柴沟邱氏碑林之“双幢碑”石体坚固,雕工精良,原有碑头、碑体和底座,今只存碑体。石碑的正面最上方和四周线刻修饰纹,所刻碑文为工整、端正、舒展的小楷,文字典雅,繁体,无标点符号;背面无碑文。
  碑体上部刻有嘉靖皇帝封赠邱橓父母的诰敕,竖排16行,现保存较为完好。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笔者将“双幢碑”上的两篇碑文试着加了标点符号,且除个别字外,均改为简体。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因清雍正年间,为避孔子讳,朝廷下诏,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一律改为“邱”,而该碑为明代所立,故碑文中的“丘”与“邱”通用。
  嘉靖皇帝的诰敕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观修行之士,必能教子义方,故褒宠臣贤,貤(1)恩其父,以彰教也。尔丘让(2),乃户科右给事中橓之父,性朴行端,信孚闾里(3),乐施尚义,惠传困穷,嘉遯(4)丘园,不迩(5)荣利,庶几古逸民之高风矣。今有子驰誉谏垣(6),非尔善教成之哉?兹特赠为徵仕郎(7)、户科右给事中(8),用旌素履,永慰孝思。”
  敕曰:“自昔闺壸(9)之淑,不得所托不表于世,惟孝子竭忠尽职,以成亲之名,推恩光显,始克有闻耳。尔张氏,乃户科右给事中丘橓之母,饬(10)身整洁,内范穆然,勤俭以相其夫,严敬以成其子,虽违⑾禄养,淑德滋彰。是用赠尔为孺人⑿,祗⒀承华典,益庇来昆⒁。”
  敕命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之宝
  (“双幢碑”正面上部)
  注释:
  (1)貤[yí],移。
  (2)丘让,邱橓之父,据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丘让墓碑”碑文载,其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初二日,卒于嘉靖三十五年(1555年)二月。
  (3)闾里,即乡里、乡村,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一百家为一里(一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信孚闾里,即信誉为乡里所服庸。
  (4)遯[dùn],即遁,《周易》第三十三卦,《康熙字典》释其“逃也,从辵从豚”,此为隐遁之意。
  (5)迩,近。
  (6)谏垣,指御史、给事中所在的官署。
  (7)徵 [ zhēng ]仕郎,文官之散阶,为从七品。
  (8)户科右给事中,户科副负责人,为从七品。
  (9)闺壸[guī kǔn] ,内宫,泛指女子所处的内室,亦借指女子。(10)
  (10)饬[chì],此指谨慎、守规矩。
  (11)违,不遵照、不依从、离别,此或为没有的意思。
  (12)孺人,古代朝廷对女子的封号。
  (13)祗[zhī],敬。
  (14)昆,此指子孙、后嗣。
  (该碑文“奉”单占一行,“天承运……”“皇帝敕曰……”顶两格,“敕曰……”“嘉靖……”顶一格。)

  “双幢碑”所刻隆庆皇帝诰敕
  “双幢碑”碑体下部刻有隆庆皇帝封赠邱橓父母的诰敕。
  “双幢碑”和邱氏祖茔所立其他多块石碑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大跃进”之时,为修马旺水库,被拆运到大坝用于加固放水洞。2006年冬至2007年初旱情较重,库内水位大为下降,露出碑体,邱氏族人发现后,与水库管理局商妥,于2007年3月将此碑和多块古碑移出,替换以新石,再经镇政府批准,将诸古碑立于现处。惜“双幢碑”中部偏下曾折断,且右下部缺一角,故断处及缺处的刻字有所缺失或难于辨认。此碑文亦竖排,18行,与碑体上部嘉靖皇帝的诰敕为同时所刻。但未发现刻制时间,推测当刻于隆庆年间。
  隆庆皇帝的诰敕如下(□示缺失或漫漶难辨的字):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为父者,以忠教子,而后成显扬之名;为□□(疑为‘母者’),□□□□,□□励□□之节,故锡(1)推封之典,实司表率之机。尔□□□□□□□(疑为‘赠徵仕郎户科右’)给事中丘让,乃南京太常寺少卿橓之父,宅心醇□(疑为‘厚’),□□□□,□志承□□子,素称于宗族,捐资济众善士,允盖于□□,□□□□而□□□。今子□为时用,琐闱(2)奏绩,褒恤已沾,卿贰□□□□□□及眷□章之□厚□(似为‘聿’)懿行之足徵。兹特加赠尔中宪大夫、南京太常寺□(少)卿,匪徒慰幽灵于九泉,亦以示遗范于奕世(3)。
  制曰:“考德□中,观其子可知其母;颁恩阙下(4),锡于身必及于亲。肆□(似为‘缘’)□(似为‘欲’)报之□诞示追崇之典。尔赠孺人张氏,乃南京太常寺少卿丘橓之□(母),□贞含德,严毅持身,结发从夫,敬事无违于终始,断机教子,□(似为‘慈’)□有□(似为‘裨’)于义方,诞启胤(5)贤,卓为时用,洊(6)更敭历(7),懋(8)着勋庸,既显□(似为‘穆’)之加崇,宜宠名之增锡。兹特加赠尔为恭人(9),再庸(10)巽命(11)之申,□庇□(似为‘鼎’)来之裔。”
  制诰
  (隆)庆二年六月初一日
  之宝
  (“双幢碑”正面下部)
  注释:
  (1)锡,此为赏赐之意。
  (2)琐闱,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旁门,常指代宫廷。
  (3)奕[yì]世,盛世;奕,盛大。
  (4)阙下,宫阙之下,借指京城;阙,本指建在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后转指帝王的住所,即宫殿。
  (5)胤[yìn],后代、后嗣。
  (6)洊 [jiàn],古同“荐”,推荐或屡次、接连。
  (7)敭 [ yáng] 历,意为经历;敭同扬。
  (8)懋 [mào],此为盛大之意。
  (9)恭人,古代朝廷对女子的封号,级别比孺人高。
  (10)庸,此为承受、当之意。
  (11)巽[xùn]命,此指皇帝的诏令。
  (该碑文“奉”单占一行,“天承运……”“皇帝制曰……”顶两格,“制曰……”“隆庆……”顶一格。)

  部分职官、官署的设置及诰与敕的区别
  “双幢碑”所刻诰敕与清康熙《诸城县志》提到了一些官职、品级以及官署,若干读者对此可能感到比较陌生,笔者阅读时也觉不甚了然,在撰写本文过程中,遂查考了《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编,为前本的简约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下称《历代职官表》后本)、《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等书进行脑补,现对其略作介绍。
  1.徵仕郎与中宪大夫。《历代职官表》后本之附录“历代职官简释”(瞿蜕园撰)载,徵仕郎,唐、宋文阶官之制,正八品下曰徵仕郎,金、元曰徵事郎,明以徵仕郎为从七品升授之阶;中宪大夫,明代为正四品升授之阶。另据《历代职官表》(纪昀等撰)载,从七品,初授将仕郎,升授徵仕郎;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也就是说,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到隆庆二年(1568年),经过七年时间,因为邱橓自从七品的户科右给事中提升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其父邱让也跟着沾光,被皇帝特别加赠的品级由从七品直接跃到了正四品。
  2.六科与六科给事中。“历代职官简释”载,明制,按六部分为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吏科、工科四人,户科、刑科八人,兵科十人。均为正、从七品官(据纪昀等撰《历代职官表》,六科都给事中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其职务部分仍沿唐、宋之旧,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则又与御史互为出入。给事中衙署即在午门外东、西朝房,章奏均必经其手,故权势尤重。与御史合称科道,或称台垣——台指御史,垣指给事中。
  另据《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72页),给事中,官名。秦官,西汉沿置,魏复置。晋代始为正官。隋唐以后为门下省之要职,在侍中及门下侍郎之下,掌驳正政令之违失。明代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钞发章疏,稽察违误,其权颇重。清代雍正时改隶都察院。一般尊称为给谏。
  3.太常寺与太常寺卿、少卿。“历代职官简释”载,太常寺,北齐始称寺,隋、唐以后,因而相承,为卿寺之一,掌宗庙、祭祀之事。太常寺卿,阶为正三品。另据纪昀等撰《历代职官表》辑录“明史?职官志”,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赞礼郎九人,正九品,嘉靖中期增至三十三人,后革去二人。太常寺掌祭祀、礼乐之事。
  4.南京各部。“历代职官简释”载,明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南京官署均移往北京,仅留礼、刑、工部各一侍郎,仁宗以后,补设各官。吏、户、礼、兵、刑、工部均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御史每道二三人不等。惟兵部兼参赞机务,户部右侍郎兼总督粮储。其余各官署亦皆备员。大抵官员之被排挤者,即任以南京官。
  邱橓去世前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为南京吏部主要负责人,秩正二品,官名不可谓不显,品级不可谓不高,但似也在不受重用之列,毕竟南京各部管辖地盘甚小,政务清闲。万历十三年(1585年)冬十二月初八日,邱橓卒于官。万历皇帝或许是感于邱橓一生清正、廉洁、耿介的品行,或许是对于没有更好地用他担责做事而有些遗憾、惋惜,遂赠太子少保、秩从一品,赐祭葬,谥号“简肃”;并于次年两次降旨,遣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分守海右道右参政王廷诗谕祭;钦赐御葬,命着名廉吏海瑞主葬。
  5.关于诰与敕的区别,明清时期有严格规定,即五品以上官员用诰,以下用敕。故官员之全衔,必首书诰授某某大夫或敕授某某郎(文官五品以上称大夫,以下称郎)。如因子孙而得者称诰封、敕封,其已故者称诰赠、敕赠。
  另,从“双幢碑”所刻诰敕文字并结合邱橓的为官经历看,明朝官员任什么官职、享何等品级,皇帝诰敕其父时,也会特赠同样的官职和品级。

  对照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明万历《诸城县志》卷十“诰敕文”有两段文字与邱橓的官职及其父母的封赠有关。一曰:“嘉靖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敕命户科右给事中丘橓考满,授阶文林郎,妻范氏封孺人。敕命丘橓父丘让赠文林郎、户科右给事中,母张氏赠孺人。”二曰:“隆庆二年六月初一日,覃恩诰命南京太常寺少卿丘橓授阶中宪大夫,妻范氏封恭人。诰命丘橓父丘让,赠中宪大夫、南京太常寺少卿,母张氏赠恭人。”清康熙《诸城县志》卷之六“诰敕文”关于邱橓的授职及其父母的封赠与明万历《诸城县志》大体相同,惟明隆庆二年的诰敕漏失了封赠邱橓父母的记载。
  对照“双幢碑”碑文和明万历、清康熙《诸城县志》等有关记载的异同,笔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邱橓任户科右给事中考满(三年一考)后,授阶为徵仕郎(从七品升授之阶)而非文林郎(明制,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其父邱让因而亦被封赠徵仕郎而非文林郎。
  根据如下:“双幢碑”刻制的时间当在明隆庆年间(隆庆二年再颁诰敕是个契机),早于万历时期(明万历《诸城县志》编纂于万历三十一年)。再者,笔者在“双幢碑”东侧看到一块残碑,尚存大部,其上刻有“诰赠中宪大夫  太常寺少卿  □公之墓”“万历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橓登嘉靖□□□□□□□今新起通政司右通政”等字样,考时任刑部尚书、潍县人刘应节于万历三十五年所撰《丘公墓志铭》(即《邱橓墓表》),有“今上(指万历皇帝)即位十一年,起公通政司右通政,未就道,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可知此碑为“邱让墓碑”,其碑文乃时任通政司右通政的邱橓亲撰,所撰时间为万历十一年(1583年),而碑文中尚有“嘉靖四十年赠徵仕郎、户科右给事中”等字样。“邱让墓碑”和“双幢碑”刻制时间早于明万历《诸城县志》、清康熙《诸城县志》编纂时间,而且“邱让墓碑”之碑文为当事人邱橓亲撰。退一步讲,即使“双幢碑”刻制于万历年间甚至明末,尚有刻制于万历十一年的“邱让墓碑”碑文,足以证明邱橓曾授阶、其父邱让曾敕封徵仕郎而非文林郎。再者,“双幢碑”所刻碑文为皇帝诰敕,被封赠者及其家人自会以此光宗耀祖,亲朋乡邻也会当作宝物乃至圣物前来拜观,如有妄刻之处,立碑、刻碑者则有欺君瞒上之嫌,在那个封建专制主义极化的时代,这个罪名不是他们能担待得起的。

  封建社会颁发诰敕的目的与启示
  封建时代,皇帝以亲自颁发诰敕的形式,隆重地封赠贤臣良吏的长辈以官名、品级,其目的何在?
  清乾隆《诸城县志》之二十四“明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年号)以来诰敕表第九”称:“明(朝)诰敕之典,或以覃恩,或以考满。我朝专以覃恩,近年亦以遵例议叙,而俾本身封典得貤封其分所未及至亲庶出者,得封其生母为人后者,并得封其本生之亲,所以恤百尔之私而作之忠者至矣。每遇覃恩下逮,县中邀隆锡者至数十家,龙交凤诏,交映衢陌,观者咸嗟叹以为荣。今表祖父之封于前,而序本身之封于后,览者其慨然动靖恭之思也。作诰敕表。”清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之九“诰敕表”又称:“朝廷锡类推恩,使为人子者既得禄以养其亲,复得封赠其亲,如其官典至隆也。观诰敕表,见一邑阀阅之盛,益穆然于圣天子孝治天下之至意云。”
  以孝治天下,是我国封建统治者治国的重要手段和鲜明标志之一。据明代“双幢碑”所刻诰敕及有关文献典籍的记载,可知,封建统治者通过封赠贤臣良吏的长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褒奖贤良之吏并推恩其父母的授勋表彰制度,以此有效地倡导孝亲尊亲文化,引导家风家教,鼓励各级官员修身齐家、忠君报国,企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当下,如能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如许传统文化进行辨析和扬弃,剔除其糟粕,传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亲邻济众、建功报国之精华,并作为完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借鉴,则对助力良好家风、民风建设,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促进全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当不无裨益。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参考资料:明代“双幢碑”、“邱让墓碑”,明万历《诸城县志》、清康熙《诸城县志》,《中华丘氏大宗谱?山东高密诸城分谱(上卷)》(2008年版),明刘应节撰《丘公墓志铭》(载诸城《超然台》2015年第3期),“诸城名人传记”之《邱橓》(隋源着),《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等;文中配发,有的翻拍自《中华丘氏大宗谱?山东高密诸城分谱(上卷)》。
  说明:邱广智、刘金青、曲辰先生对本文写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谢意。另,“双幢碑”碑文的点校及注释或有不当,敬请方家指正。
  (“邱让墓碑”背面上部之拓片。碑文内白线标记为笔者所加,其中右下侧“先大夫讳让”指邱橓之父亲邱让,近中间处有“嘉靖四十年赠徵仕郎、户科右给事中”等字样)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