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4 12:22
鄌郚总编

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藏唐志书家丛考

  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藏唐志书家丛考
  王楠  史睿
  唐代书家名字见於文献者甚夥,然有真迹或者刻石传世者不多,以致于我们讨论唐代书法史时往往无所依凭。出土墓志爲我们研究唐代书法史,尤其是普通士人书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既有大量的书迹可资临写、研究,又有许多书家的事迹得以与史籍互相比勘、释证。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所藏唐代墓志多有名迹,其中多位书家见诸史籍,或有其他出土石刻文献可佐证,本文主要就其中三位书家的本事、世系、交游加以探究,并略及相关墓志的刻工。
  一、刘秦书《严复墓志》
  《严复墓志》宣义郎守中书舍人襄陵县开国男赵骅撰,朝议郎守太子左赞善大夫彭城县开国男刘秦书,丁玩、李諠等刻字,安禄山圣武二年(757)葬。此志书体类似徐浩、顔真卿,方正严整,略有行楷意味。最早刊布於《唐严复墓志》和《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先期研究有齐渊、缪韵的出版説明,以及陈尚君和仇鹿鸣的论文。
  刘秦所书碑铭,北宋田概《京兆金石录》及赵明诚《金石录》着录,有三通,其一是玄宗天宝九载(750)《唐内常侍陈文叔碑》,李邕撰,刘秦行书,碑在京兆府,其二是天宝十二载《唐内常侍王智预修塔铭》,赵侍宾撰,刘秦书,其三是天宝十三载《唐太华观女冠李尊师塔铭》,韩法撰,刘秦行书,这三通碑铭均已不存,今天尚能见到的刘秦书迹仅有数种,旧拓有二,其一是《皇第五孙女墓志铭》(行书),时当天宝十三载,刘秦署衔爲朝议郎行太子宫门郎翰林院供奉,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等藏有拓本,其二是《刘奉芝墓志》(行书),肃宗上元二年(761),宣义郎行左金吾卫胄曹参军翰林院学士赐赐绯鱼袋赵昂撰,从侄朝议郎行尉卫寺丞翰林院待诏刘秦书,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拓片。新近出土者有两种,其一即今藏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的《严复墓志》(楷书),时爲燕圣武二年;其二是严复之子《严希庄墓志》(楷书),与《严复墓志》同时下葬,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房休撰,朝议郎守太子左赞善大夫刘秦书。刘秦事迹史传记载殊少,活跃於中唐时代的窦臮称之爲“翰林书人”。根据墓志所见的衔名,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三载刘琴任朝议郎行太子宫门郎翰林院供奉,朝议郎是散官,正六品上阶,太子宫门郎爲职事官,属东宫宫门局,从六品下阶,散官高於职事官,故曰“行”。在刘秦的官衔中,最具实质意义的其实是翰林院供奉,他虽有太子宫门郎的职事官,但是不需履职,而是在翰林院随时听候差遣。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之後,翰林院分爲学士院和旧翰林院,学士院的翰林学士爲皇帝起草诏令,编校典籍,以备顾问,而在旧翰林院的翰林供奉则并无明确的职守,主要以书画、巫医、数术等专长爲皇帝服务,刘秦就是旧翰林院的书法供奉。与刘秦时代、身分、职务相同者,还有蔡有邻、韩择木等人。安石乱起,刘秦从伪,推测是长安陷落之後不及逃离之故。安禄山圣武二年爲严复书写墓志时所署伪衔是“朝议郎守太子左赞善大夫彭城县开国男刘秦”,太子左赞善大夫是职事官,与此前所任太子宫门郎都是东宫官,正五品上阶,比朝议郎品阶高,故云“守”。唐代官职五品是重要门槛,无论散官还是职事官晋升至从五品下阶都是很不容易的,颇疑这个官职是安史叛军所授。彭城县开国男是爵位,以刘秦的身分,既非士家大族出身,无爵位可以承袭,又非高官显宦,且无军功,正常情形下断无授予爵位的道理,当爲叛军所授无疑。叛军进入长安,翰林院这样的机构大概不复存在,故刘秦在唐所任翰林供奉职务不在官衔之中。又同时下葬的《严复墓志》和《严希庄墓志》中刘秦的结衔略有不同,《严希庄墓志》没有彭城县开国男的爵位,笔者推测,这是因爲书写结衔的位置不同所致,并非官职不同。长安光复之後,肃宗上元二年《刘奉芝墓志》中,刘秦的结衔是朝议郎行尉卫寺丞翰林待诏,尉卫寺丞爲职事官,从六品上阶,较之圣武二年叛军所授伪职官阶爲低。又据建中二年(781)《刘鸿墓志》,刘秦的最後结衔是秘书监。至此我们大致勾勒出刘秦的经历,玄宗天宝中入翰林院爲供奉,曾爲玄宗孙女、宦官陈文叔、王智预等人书写碑铭,并与李邕等杰出书家合作,安史之乱中受伪职和爵位,爲安禄山谋主严庄之父之弟书写墓志,乱後未受处罚,继续担任尉卫寺丞,曾爲爲宦官刘奉芝书写墓志,最终结衔爲秘书监(或爲赠官),官至从三品。
  刘秦之妹也是唐代有名的书家,窦臮《述书赋》云:“马家刘氏,临效逼斥,《安西》、《兰亭》,貌夺真迹。如宓妃遗形於巧素,再见如在之古昔。(原注:翰林书人刘秦妹,归马氏。)”言刘秦之妹嫁给马氏,临摹古代法书水平极高,所临王羲之《安西帖》、《兰亭帖》几乎可以乱真。陕西出土张少悌撰《大唐故彭城郡君刘氏(鸿)权宁墓志铭》云:“郡君姓刘氏,讳鸿,故秘书监秦之女弟也。初笄之年而归於我。于飞好合,凡四十年。”此墓志主人刘鸿正是刘秦之妹,而爲张少悌之妻,从墓志正文看来并无改嫁经历,可能是刘秦另外一位妹妹,并非《述书赋》所云的马氏之妻。《刘鸿墓志》撰於建中二年十一月,此前四十年刘鸿年当初笄(十五岁),据此推算刘鸿生於开元十六年(728)左右,可知刘秦、张少悌的年龄大约与之相近而稍长。
  刘秦妹夫张少悌同爲着名书家,长於行书、楷书,与刘秦同样曾任翰林供奉,活跃的时代大致相当。张少悌所书碑志宋代《京兆金石录》、《金石录》、《宝刻丛编》等书着录者多已不存,今存者有玄宗天宝七载(748)《长安崇圣寺内侍王尚客等六十人造陀罗尼咒幢》(楷书、行书)、肃宗上元二年(761)《皇帝保母王氏墓志》(行书)、宝应二年(763)《高力士墓志》(行书)、代宗广德二年(765)《李光弼神道碑》(行书)、大历八年(773)《佘元仙墓志》(楷书),大历十二年《高力士神道碑》(行书),前述《刘鸿墓志》(楷书)虽未云书人,但极有可能是张少悌自书,且其书法风格与其他正书墓志相似。叶昌炽评其书法云:“行书流媚,清劲有法,可比褚河南《枯树赋》、《哀册文》。”刘秦的书法与张少悌颇爲相似,楷书受徐浩影响较多,行书则与李邕接近,开辟院体之风;远溯其源,则无疑均爲王羲之书风的余脉。刘秦妹临摹逼真,则可推知刘家曾有古法帖摹本,尤其重视王羲之法帖。这与唐太宗的喜爱和倡导有关,唐代书家、藏家都尽力搜寻二王书帖,全力模仿。以模仿二王着名的书家既有唐太宗、高宗、武后等帝后,高正臣、张从申、锺绍京等高官贵胄,怀仁、大雅等高僧,也有冯承素、赵模等宫廷搨书人。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盛唐的翰林书法供奉有着相近的书法风貌,这与帝王的喜好相关,也是翰林供奉们共同心追手摩,相互影响的结果。刘秦和张少悌既爲翰林院的同僚,也是姻亲,恰好爲我们研究翰林院书法供奉的生活、书艺、交游提供了很好的个案。
  二、杨筹书《郭琼墓志》
  《郭琼墓志》,前乡贡进士柳翰撰,子婿乡贡进士杨筹书,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守舒州长史上柱国赐绯鱼袋毛伯贞撰盖,镌玉册官李郢、吴郡朱弼等刻字,宣宗大中七年(853)十月十六日葬。杨筹书法絶类虞世南,在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所藏唐志中刻工最精。
  杨筹系出着名的靖恭杨家,祖父杨宁,宁生四子,有名当世,即杨汝士、虞卿、汉公、鲁士,杨筹爲汉公之子。靖恭杨家出自杨氏越公房,从杨宁开始,即以经学和科举入仕。靖恭杨氏家族特徵:阀阅之家,後科举入仕,一门多高官,称爲社会企羡的对象,兄弟子孙数代同居靖恭坊,杨氏家族声望使得所居坊里扬名天下。杨汝士、杨虞卿、杨汉公及其子弟都是进士登科,及至杨虞卿任职礼部、吏部,杨汝士知贡举时,杨家甚至一度把持科场,左右举子命运。杨家在牛李党争中属於牛党,时人撰《牛羊日历》,直指牛僧孺和杨虞卿、杨汉公兄弟。杨家的世系表虽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但不够完善,王静前引文利用石刻史料加以订补,兹不复赘,惟杨筹史传记录太简,仅在《新唐书》卷一七五《杨汉公传》中提及“仕亦显”,梳理史传及杨家墓志资料,编作杨筹生平简谱如下:
  宪宗元和六年(812),杨汉公娶郑氏夫人,後生子杨范、杨筹。因杨筹是次子,故生年当不早於元和八年(《杨汉公墓志》)。
  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郑注、李固言陷害杨虞卿,文宗震怒,欲置之死地,虞卿弟汉公率子侄挝登闻鼓诉冤,於是虞卿得以免除死刑,贬爲虔州司马,汉公也贬爲舒州刺史(《旧唐书》卷《文宗纪》、同书卷一六九《郑注传》、同书卷一七六《杨虞卿传》、《杨汉公墓志》)。
  穆宗长庆二年(823),杨筹生母郑氏夫人卒,当时次子杨筹尚不满十岁,故其异母弟杨篆所作《韦媛墓志》云“前郑夫人有余兄姊三人,皆在提幼”。根据礼制,杨汉公继娶韦媛当在郑氏夫人去世两年之後。杨筹兄妹数人由继母韦媛抚养长大,此间接受了正规的家族教育,娶郭琼第三女爲妻,成立之後以进士及第(《杨汉公墓志》、《韦媛墓志》、《郭琼墓志》)。
  宣宗大中七年(853)二月,杨筹岳父郭琼去世(《郭琼墓志》)。
  懿宗咸通元年(860)十一月杨筹纳汴州开封人歌女王卿云,卿云之姊系宰相卢钧家伎。卢钧爲晚唐法书鉴藏家,杨筹和卢钧可能有书学交往(《王卿云墓志》、李绰《尚书故实》)。
  咸通二年,杨筹此前任长安尉(《杨汉公墓志》)。
  同年,杨筹之父杨汉公卒於洛阳宣教坊,筹服丧於长安万年县裔村之库谷别墅。(《王卿云墓志》、《杨汉公墓志》)。
  咸通三年,韦氏夫人定议,迁杨筹之母郑氏夫人灵柩与杨汉公合葬於河南县金谷乡(《韦媛墓志》、《杨汉公墓志》)。
  咸通五年,杨筹所纳歌女王卿云去世,所生之子亦夭折,此前育有一女(《王卿云墓志》)。
  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陷长安,杨家避难蓝田县辋谷别墅(《韦媛墓志》)。
  广明二年五月,杨汉公继室夫人韦媛去世,权葬河中府河中县孝义乡青台村,杨筹此前任监察御史(《韦媛墓志》)。
  中和三年(883)十一月,迁韦氏夫人灵柩,与杨汉公合葬。
  杨筹的最终结衔是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靖恭杨家是新兴科举家族,杨虞卿兄弟四人均至显宦,乃至登庸,姻戚之家如荥阳郑氏、京兆韦氏、太原郭氏皆爲大族,故得跻身清流。杨宁、杨汉公、杨筹数代人物都博涉经史、精通文艺,书艺自是立身之本。杨筹所书《郭琼墓志》,因其墓主人是筹之岳父,故尤爲用心;而大中七年正是靖恭杨家最爲显赫的年代,故能延请爲朝廷大事镌刻玉册的官匠李郢和名刻工朱弼爲之刻字,故杨筹书艺能够完美体现。今存段成式撰、僧无可书《寂照和尚碑》(开成六年,840)同爲刻玉册官李郢刻字,此碑书法近似柳体,刻工堪称完美。同时代的镌玉册官有强氏家族的强存、强演、强琼,邵氏家族的邵建初、邵建和,都是国手。袁桷云“唐宋制令,玉册官必通文词者始得爲”,今虽未见唐令原文,但细读史籍碑志所见玉册官的事迹和作品,可知此言不谬。另一名刻工吴郡朱弼,也是当时名刻工,所刻墓志今存者尚有魏则之撰、李约书《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渶润夫人杨珽墓志》(大和四年)。此外,吴郡朱润郡望与朱弼相同,年代相近,亦爲刻工,曾刻《王君夫人裴氏墓志》(大和三年),《徐浩神道碑》(贞元十五年,799)亦爲吴郡朱氏所刻,皆爲杰作。
  三、孙璨书《孙偓墓志》、夏侯映书《孙偓夫人郑氏墓志》
  《孙偓墓志》,撰人不详,长孙孙璨书,後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四月葬。《孙偓夫人郑氏墓志》,安乐公孙偓撰,门吏将仕郎前守右拾遗夏侯暎书,唐光化三年(900)二月葬。夏侯暎、孙璨书法类似欧阳询体,结体瘦长,三点水旁、竖弯钩画欧体特徵尤其明确,孙璨书艺较之夏侯暎更胜一筹,刻工也以《孙偓墓志》爲优。
  安乐孙氏是南北朝以来的士族,孙偓至唐末拜爲宰相,卒於後梁。史传关於唐末五代人物的记载甚少,而石刻史料恰好可以补充史料的不足。孙氏家族世系见诸《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孙逖、孙偓《唐书》有传,孙起夫妇、孙景商、孙备、孙偓夫妇、孙侀三代皆有墓志。孙逖是玄宗朝重要的词臣,科举贡士,多得俊才,杜鸿渐、顔眞卿、李华、萧颖士、赵骅都是孙逖门生。孙逖之弟遘生起,爲白马县令,孙起有子飞熊、景商,景商娶于氏,生子七人,偓爲第五子。孙偓娶姑臧李氏,继娶荥阳郑氏,生溥、汉衡,长孙璨,次孙珝。《孙偓墓志》的书者是长孙孙璨。
  孙氏於景商一代位至节度使,所生七子皆至显宦,《孙偓墓志》云“亲兄储咸通十五年及第,七任丞郎、尚书,三移重镇,是以季仲同时将相,朱紫相映。登朝籍者七人,鲜矣,自国初盛词科之後,手足迭昇五牓者,又鲜矣。由是棣萼之盛,友爱之分,首出士族。”可知孙偓兄弟多由科举出身,长兄孙备咸通七年(866)进士及第,五弟孙偓乾符五年(878)进士科状元及第。孙氏兄弟的科举之途可以长兄孙备爲代表,其《墓志》云:“始郓州府君(孙景商)与太夫人诸子中特所锺爱,而君卓然自立,唯刻苦於笔砚。其爲文率高深遒拔,意欲自健于一时。始举,袖出巨轴拜公卿,郁然有文人誉。重然诺,顾交谊,预君游者皆当时名人,常洁白分别,迹未尝辄杂。累昇歌於春官氏,连战连北,每黜归,必愉愉而喜,以解太夫人之愠。今赵华州主宗伯,挹君而喜曰:我得俊矣,果书君於籍中。”期间寒窗苦读,投献文卷於公卿,交游名人以博誉,科举落第之郁郁,一朝及第之得意,均在其中,想孙氏七兄弟皆与之相同。惟孙偓之子孙溥的科举之路则颇有曲折,昭宗《旧唐书·哀帝纪》云:“〔苏〕楷,礼部尚书(正三品)循之子,凡劣无艺。乾宁二年(895)〔八月〕应进士登第,後物论以爲滥,昭宗命翰林学士陆扆、秘书监冯渥覆试黜落,永不许入举场。”当年进士登科二十五人,经覆试黜落十五人,苏楷之外就有孙溥。孙偓自给事中(正五品上阶)改任京兆尹(从三品)大约在乾宁二年八月前後,由中层官员跻身高层官员之列,孙溥与苏楷同爲高官子弟,知贡举或有徇私之情,覆试遭黜落。唐中晚期科场上主要是寒士与权贵子弟指正,若有人告讦科场不公,覆试者往往黜落权贵子弟,以求平衡。乾宁二年科场案,大致与此相类。史传以苏楷爲言,大约是苏徇官阶最高,且苏楷学业最劣之故。《孙偓墓志》明言孙溥进士及第,其中举或在乾宁三年孙偓拜相之後。孙溥之子孙璨在後梁贞明五年尚无官衔,恐因不仕二朝而隐居。
  在牛李党争的分野中,孙氏家族属於牛党,《孙景商墓志》云:“时宰相李德裕专国柄,忿公不依己,黜爲温州刺史,移滁州刺史。大中五年,今西川白丞相(白敏中)爲京西北招讨,都统诸军以讨叛羌(党项),奏公爲行军司马,授左庶子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并授余招讨副使。时党羌仍岁扰边,上怒,命宰相出征,当时议者以士羸食窘,遽难收功,然其势峻严,不可争止。公佐理之外,与余从容讲画,掇取精理,恳贡其说。白丞相纳其言,奏罢讨,以恩信抚驭,不日宁格。徵拜给事中。”不附李德裕而遭排挤,与白敏中过从甚密,都是牛党的特徵。
  文化方面,孙偓悠游於释道二教,曾受籙於杜光庭。按,杜光庭字宾圣,道号东瀛子,括苍人,晚唐高道,着述颇丰,亦爲书家,《宣和书谱》有传,偓或从之受业。孙偓诗集一千余首,丞相仆射崔公爲序。丞相仆射崔公即崔远,昭宗光化元年(898)正月至三年九月,天佑元年正月至二年三月两度爲相,前度罢相守本官,後度罢相爲右仆射。检《全唐文》卷八一九收录崔远文两篇,未见《孙偓诗集序》。崔远早负文名,史传云“远,龙纪元年登进士第。……远文才清丽,风神峻整,人皆慕其爲人,当时目爲‘钉座梨’,言席上之珍也。”
  今存墓志中有孙氏三代书迹,开成五年(840)《孙起夫人李氏墓志》爲“嗣子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上柱国景商撰书”,大中六年《孙起女墓志》爲“第卅四兄守给事中赐紫金鱼袋景商书於贞石”,此两志楷书方正,前者略显稚拙,後者小严整,皆有顔体之意,两者差异或爲刻字者工拙不同所致。咸通十五年《孙澥女墓志》爲孙偓所撰,未记书人名字,大约不外孙澥、孙偓二人。此志字体端庄,书迹雄强,显然接受顔体的影响,与顔真卿《干禄字书》有近似之处。会昌元年《孙备墓志》爲孙储所书,结体瘦长,略有欧意。孙偓长孙璨与门吏夏侯暎所书《孙偓墓志》(後梁贞明五年)及《孙偓夫人氏墓志》(光化三年)则皆有明显欧体特徵,尤以孙璨书迹更爲出色,深得《九成宫醴泉铭》之温润秀拔。孙氏墓志书迹可以看出孙氏家族书法好尚的代际演变,这与晚唐欧体复兴可能有着某种联系,是我们研究新兴科举士族书法的极好个案。
  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藏唐志美不胜收,本文仅略举以上三例加以考证。其它如《论惟贞墓志》(建中三年),徐浩撰并书。论氏是归附唐朝的吐蕃贵族,安史之乱中接应肃宗到灵武即位,并率军参与收复长安,肃宗亲加赏谕。当时徐浩爲肃宗信用,掌管诏令起草,必与论氏家族关系密切。论惟贞去世,论家延请已经八十高龄的徐浩爲之撰作并书写墓志,此志爲目前所知徐浩絶笔。《李凤墓志》(开元六年),刘遵睿撰并书,书体类似徐浩、顔真卿。遵睿曾任御史,题名见於《大唐御史台精舍碑》碑阴和碑左侧。《明暹墓志》(天宝十二载),侄广文馆进士明晤微书,近徐浩。《齐酄墓志》(会昌六年),南阳项信,琅琊王鋗镌,书迹絶似虞世南,书刻俱佳,十分难得。以上种种,或其人已有研究,或文献尚不足徵,故不多及。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