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6 12:09
鄌郚总编

徐力与重庆号巡洋舰

  徐力与重庆号巡洋舰
  时间:2022年11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1949年2月25日黎明时分,停泊在上海吴淞口外海面上的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悄然起锚,高速驶向东北解放区,宣布起义。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作为国民党手中的王牌,“重庆号”宣布起义这一事件无疑给当时已是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以猛然一击。
  在益都生活了59年的徐力是河北省霸县人,他1946年被派往英国海校学习,接收英国赠舰——重庆号巡洋舰。1949年2月25日,徐力参加了重庆舰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初期的海军建设。徐力曾以一个普通军需官的身份回顾了“重庆号”起义的前后以及新中国初期海军建设的相关情况。时光荏苒,本期通过梳理徐力的回忆录,重温先辈建设海军的赤诚热情。
  本期撰稿:赵元建
  -
  赴英接受英国海军训练
  1946年12月15日,徐力一行600余人登上巨型战舰“荣誉号”,开始接受英国海军训练。经过两个多月的实习,徐力被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军需秘书学校学习。休假时,他游览英伦三岛风光,收获了异国他乡的淳朴友情。
  -
  英语欠佳互助学习
  宿舍仿照军舰住舱
  “重庆号”,原名AURORA(译为“震旦号”或“曙光号”),1936年9月在英国建成下水,是英国海军当时在装备和性能方面堪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巡洋舰。二战期间,中国招商局在香港订制六艘舰艇,被港英当局征用并转用于欧洲战场。作为补偿,英国政府把“曙光号”交给国民党政府。为了接收英美舰艇,国民党政府先后在重庆成立了赴英接舰参战学兵教导总队,在南京成立了海军潜艇士兵训练班,在上海复兴岛成立了海军第一练兵营,并招考学生,进行重点培训,然后从中挑选人员。此外,还从香港、上海聘请了一些有轮机专长的海员,分别派往美国和英国学习,接收赠舰。
  1946年7月,经友人帮助,徐力补考进入上海复兴岛海军第一练兵营,他想借此机会出国。由于选拔出国海军的体检和考试均告结束,他心灰意冷。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力知晓了当时练兵营长克扣练兵伙食费的情况,营长心有忌惮,让徐力以文书的名义通过体检,进入赴英接舰的学员行列。11月9日,徐力一行600余人,登上停泊在上海的英国运输舰“澳洲皇后号”,奔赴英伦三岛。经过35天航程,最终在12月15日顺利到达英国普利茅斯港,登上了停泊在港口中的退役巨型战舰“荣誉号”,开始接受英国海军训练。
  普利茅斯港是英国著名港口,港口内停泊着各式各样的军舰。第一次目睹现代化海军的宏伟阵容,徐力等人感到非常震撼。同时,相比较积贫积弱的中国,徐力等人有一股深切的耻辱感,建设新海军的信念和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官兵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舰上实习,又按各人职位,分派到各地对口的海军学校学习。有人前往英国皇家航海雷达学校,有的前往距离伦敦30公里的皇家海军枪炮学校。徐力则被派往英国中部的利兹维茨贝镇的英国皇家海军军需秘书学校学习。由于时间短、学业繁重,加之学员们英语水平偏低,徐力等人就用课后交流笔记的方法互助学习,完成学业。两个月的学习中,英国海军军需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严密的组织分工以及处处从实战出发,一切为实战服务的指导思想给徐力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海军学校的宿舍是仿照军舰的钢铁住舱建造的,使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舰艇生活的习惯。
  1947年2月,英国天降大雪,学校举办雪地越野比赛,全程20公里,参加的英国海军有100多人,中国海军只有三人仓促报名。积雪厚重,加之缺乏锻炼又无思想准备,没跑到一半里程,有两人退出比赛,只有徐力一人苦苦支撑。围观的英国人看到唯一一位中国海军学员,纷纷呐喊加油,在民族自尊心的鼓舞下,徐力坚持到了最后。
  -
  游览三岛风光 了解风土人情
  学校生活陆续结束后,分散到各校学习的官兵都返回荣誉号。通过实习,学员学习了各种基础技术和生活知识。如擦餐具、系吊铺、洗甲板、刷油漆、上下系艇吊杆、爬桅、游泳等。徐力在荣誉号的实习工作,是和英国军需兵负责全舰千余人的军需供应。当时对伙食的管理,具体到每日主、副食谱的制订,从质到量都做了科学的安排。为了照顾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中还增加了大米、猪肉的供应。
  舰船上的假期比较多,春秋季每次假期10天,夏、冬每次14天,再加上周六周日。这些假期给了徐力游览英伦三岛风光和了解英国风土人情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来自异国他乡的淳朴友情。
  一日,徐力在小镇游览时,因天晚无处投宿,求助于警察。警察将他安排在警察局中住了一晚,并对住宿条件有限表示歉意。尽管二战后的英国物资匮乏,政府实行定量配给制度,但英国人民却十分慷慨,每逢假期,有一些英国人邀请中国海军官兵前去做客。一日,徐力一行四人应邀前往英国北部苏格拉的格拉斯哥一户普通人家中做客,主人亲自前往车站迎接,还邀请了十多位亲友和一位报社记者。男主人陪同他们游览当地名胜古迹,表达了对中国的亲切关怀之情。这令徐力等人非常感动。
  最令徐力难以忘怀的,是他结交的一位英国笔友,这位来自曼彻斯特的年轻活泼的女中学生,名叫帕蒂·戴维斯,年方十五。她对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向徐力提出各种问题,徐力不厌其烦,一一解答。她还热情邀请他前去度假,陪他游览市内的公园、博物馆等。帕蒂·戴维斯还将徐力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一天,徐力与戴维斯一家一起包水饺,相谈甚欢,最后徐力也赠送给他们一些食物配给券和一些小礼物。与这些普通英国人的交往,让他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尽管肤色不同,但是和平幸福的生活却是彼此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在英国期间,徐力还利用假日,游览了各处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南端的普利茅斯港到北部的阿伯丁,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遇上公主大婚盛事 驱散精神上的忧伤
  在英国期间,徐力等人还遇上了历史性时刻——伊丽莎白公主大婚,欧洲各国的君主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大都远渡重洋,参加了此次婚礼。而徐力自然也不愿错失良机,于是便请假从朴茨茅斯赶往伦敦。
  婚礼当天,偌大的伦敦被装扮一新,万人空巷,举国欢庆。徐力也拥挤在欢腾的人群之中,争睹这一盛况。
  隆重的婚典终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完成了,在威严的皇家侍卫马队的前后簇拥下,新婚的公主夫妇坐在一辆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古典马车上,从观众面前驰过。两人频频向两旁的人群微笑招手。人们欢呼着把各种花束、彩带、五色纸屑撒向礼车,为未来的女王祝福。车队过后,人们跟随着拥往白金汉宫,走过的道路变成了一条五彩路。不少老年人都珍重地拾取撒满在路上的花朵、彩纸屑,以留作永久的纪念。公主婚典这一事件就如同平静中激起来的涟漪,驱散了徐力精神上的忧伤。
  -
  遭受不公国内消息被封
  游览和学习途中,一股国耻感挥之不去。博物馆中有许多被掠夺的中国文物,最令徐力感到愤怒的是“国旗受辱”事件,还有一些英国士兵也因蔑视中国士兵双方发生打斗。1947年9月16日,徐力作为军需人员先行登上“曙光号”。1948年5月19日,在朴茨茅斯港的码头上,中英双方举行赠舰交接仪式。
  博物馆陈列众多祖国文物
  尽管在英国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但在游览和学习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令徐力等人感到了刺痛,一股国耻感如同海洋中的幽灵一般,挥之不去。
  在普利茅斯港的英国皇家海军训练营中,徐力等人多次进行阅兵式的操练,在高大的操练大厅中,徐力看到了被英国军队掠夺来的战利品:清朝制作的铜炮、铁炮和清军军旗。在大不列颠博物馆中,每层楼梯的拐角处都矗立着中国历代制造的高逾人身的铜钟。一整层楼都展览着用不同手段从中国掠夺的数不胜数、价值连城的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包括古老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牙雕、名家字画等精品,还有部分历代帝王的玉玺。这些原属于祖国的文物,堂而皇之地陈列在此供人观赏,每逢游览至此,徐力内心悲愤不已。
  此外,在英国学习期间,令徐力等人极为愤怒的就是“国旗受辱”事件。英国皇家海军训练营举行年度拳击比赛时,中国水兵陈鸿源、王继挺、陈柏敏等发现赛场上挂满各国的国旗,唯独没有中国国旗。他们不解之时,意外地看到有面中国国旗,正被一名英国校级军官裁判蹂躏在脚下。三名水兵怒火填胸,当着贵宾席上一些高级军官的面,群起质问裁判为何侮辱中国国旗,迫使英国人把国旗拣起叠好。在众目注视之下三名水兵持旗走出拳击场。这一行动立刻在留英的国民党海军学员中激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国旗受辱”的罢课浪潮,有人提出全体回国,甚至还拒绝在舰上升起英国国旗,迫使英国不得不迅速派出基地的准将司令,登上荣誉号,向全体中国海军郑重道歉。中国士兵遭受不公正处罚在徐力看来,二战后的中国虽然位列五强之一,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中国人仍被瞧不起。在英国有社会地位的人是不愿到“唐人街”华侨聚居地去的,更由于当时英国人民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缺乏了解,徐力等人上岸时经常遇到一些询问“你是日本人吗”“你为什么没有辫子”“中国妇女都是缠足的吗”,在不少英国人心里,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形象。
  即便在“荣誉号”上也出现了一些英国士兵因蔑视中国士兵而发生争执甚至打斗的事件,最后败诉的往往是中国士兵。而败诉士兵都要按照英国皇家海军法规处罚。处罚花样很多,如:苦役、罚薪、停假、禁闭等等。以“苦役”为例,也颇别出心裁,包括冲洗甲板、除铁锈、刷油泥、打扫厕所、持枪在舰上跑步等。还有“摆地摊”,方法是在执法军官的监督下,被罚士兵把个人四季军服全部拿到甲板上铺开,再一件一件叠好摆放整齐。打开再叠好,叠好再打开,无休止地重复操作,直到执法军官叫停为止。有不少对现实不满、敢于反抗的中国水兵受到上述处罚。目睹这一切的徐力愤恨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舰上实习生活虽很紧张,但是精神上的空虚仍折磨着每个有中国心的青年。特别是有关国内局势的消息一直受到官方严密封锁,加上众说纷纭,更令人心绪烦乱。偶尔有人从“唐人街”捎回几张过期的中文报纸,大家都争相传阅,从字里行间推测国内形势的变化。徐力寄给国内亲友的信件,有的石沉大海,有的辗转数月又原件退回,这更使人心情焦躁。
  尽管当时国民党政府高级将领卫立煌登临荣誉号,向在英学习的全体海军官兵进行慰问,却仍然不能解脱去国怀乡的忧思。
  -
  先登上曙光号工作
  临别互为和平祈愿
  1947年9月16日,徐力作为军需人员离开“荣誉号”,先行登上“曙光号”。“曙光号”于1936年9月20日建成于考尔兹茅斯船坞,1937年编入英国本土舰队。二战期间,它在挪威海面参与战斗,1940年被选为英海军部长爵士爱德华·埃文斯的旗舰。它参加追击纳粹德国主力战舰“卑斯麦号”之役。此后去地中海,以马耳他为基地,驰骋海上,与德、意法西斯作战,屡建功勋。敌人称它为“银色的幽灵”。它最值得骄傲的是参加西西里登陆战,帮助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攻取都伦,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削弱了爱琴海一带德军守备力量。在二战中它充分发挥了威力,创建了先后击沉敌巡洋舰1艘、驱逐舰10艘、扫雷艇3艘、登陆艇7艘、商船21艘,重创驱逐舰9艘的赫赫战功。至于它的性能、装备,当时也堪称一流,舰艇上的炮更是威力强大,令人震撼。置身于舰艇之上,徐力怀着急切的心情,迅速投入了工作。
  1948年5月19日,在朴茨茅斯码头上,中英双方举行赠舰交接仪式。英方军政界人士包括海军司令福拉塞上将、朴茨茅斯市市长、基地司令,中方有当时驻英大使郑天锡和海陆空军武官。英方赠舰包括一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前者被命名为“重庆号”,意在纪念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而后者被命名为“灵甫号”,意在表彰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击毙的张灵甫。
  回国之际,徐力与朝夕相处的英国军需官告别,互赠了纪念品之后,一位年长的军需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去日本人曾来英国学习海军,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却在远东向英国海军进攻,使我们受到损失。这样学生打先生的事,希望你们今后不要重演。”徐力则考虑了一下回答道:“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海军曾侵犯过中国领土,给中国人民造成很多苦难,也希望今后别再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件。”英国军需官听后,紧握徐力双手,说:“但愿中英两国永远不发生战争。”最后两人依依惜别。
  -
  归途勇抗飓风赢得敬佩
  返回途经新加坡的“重庆号”
  在英国两年的学习结束,重庆舰开启归国航程,先后经停直布罗陀港、亚丁港、科伦坡,从亚丁港到科伦坡途中遭遇飓风,众人经过五天拼搏,终于抵达目的地。随后,“重庆号”与“灵甫号”汇合,继续航行,途经新加坡、中国香港,历经近三个月的航行,终于回到祖国。
  -
  游览西班牙马耳他
  亚丁港喜遇老华侨
  为了进行内战,蒋介石要求重庆舰回国。这也就标志着在英国两年的学习宣告结束。经过一周的准备,两舰装满油、水、给养和弹药,1948年5月26日,重庆舰在舰长邓兆祥的率领下,开启归国航程。5月30日,军舰停泊在直布罗陀港。这是第一支进入英国属地的中国海军舰队,士兵们进入西班牙边境城市拉利内阿游览,并且观看著名的斗牛表演。当时众多中国人入境,在当地居民中引起了轰动,许多西班牙军人和市民纷纷要求和徐力等人合影留念,以表达对于中国的友谊。
  1948年6月7日,重庆舰进入地中海,在航行中进行海上演习。
  有一次舰炮瞄向远方驶来的一艘轮船,不料引起误会,那艘轮船吓得在桅上升起白旗,并停机发来询问信号。经过回答,该轮才放心驶去。经过三天的航行,随后军舰停泊在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的马耳他岛,官兵游览了马耳他首府瓦莱塔。在此,徐力参观了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内部装饰古雅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在岛上,徐力的另一收获便是买到了“重庆舰”“灵甫号”入港时的各种照片。原来,岸上机敏的摄影师以最快的速度拍摄冲印,水兵们纷纷购买这些照片以作纪念。
  军舰于1948年6月25日抵达亚丁港,亚丁港临近赤道,平均最高气温达41.8摄氏度,酷热难耐,当地人用笨重的单峰骆驼车从远方拉运带咸味的饮水。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徐力等人遇到了一位开餐馆的华侨,在异国他乡见到中国海军,老华侨十分高兴,像见到亲人一般,热情招待他们。老华侨激动地表示,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自己国家的军舰开进亚丁港,他深感自豪。
  五天拼搏战胜飓风 停泊科伦坡参观茶园
  经过两天短暂的停留,1948年6月27日,“重庆号”离开亚丁港,军舰横越阿拉伯海前往锡兰的科伦坡。两港相距2116里,也是归国途中最长的一段海路。
  这时军舰接到飓风警报。“灵甫号”因船小危险大,改道去印度孟买,再转往科伦坡。“重庆号”则迎风破浪,直驶科伦坡。军舰在发狂的海洋中剧烈颠簸,巨浪一个接一个地从舰首盖向舰尾,在甲板上只能抓紧绳索才能行动,不少人开始晕船,但人人坚守岗位。经过五天的拼搏,终于战胜了飓风骇浪,于7月2日安全到达目的地,接受了海上航行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当时,英国为了帮助“重庆号”顺利抵达中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特派英国舰长和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10余名官兵登舰护送。但是经历过此次飓风事件,英国人见证了“重庆号”全体官兵以严密的组织、熟练的技术,保障“重庆号”最终远涉重洋,战胜飓风,顺利抵达目的地,对中国官兵产生敬佩之情并由衷赞赏。
  军舰在科伦坡停泊12天,徐力随队去佛教圣地——康提旅行。在锡兰向导带领下,他们参观了闻名世界的热带植物园和茶园,观看了“锡兰红茶”的制作过程。最后还参观了位于康提湖畔的“佛牙寺”。在古色古香的科伦坡博物馆中,徐力等人见到了我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到此留下的碑石,这是古代中锡人民友谊的见证。在500多年前,郑和曾七次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访问亚、非许多国家,并进行贸易和友好交往。游览至此,徐力内心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同时也对国民党海军的落后状况深感不满,向往有一天中华健儿重振海上雄风,驾驶着自己制造的舰船,自由地行驶在风浪险恶的大洋之上。
  -
  华人华侨登舰参观
  读报方知局势动荡
  “重庆号”和“灵甫号”汇合之后,于1948年7月14日重新起航,前往狮城——新加坡。新加坡是当时海外华侨的最大聚居地,“重庆号”前来访问的消息一时之间成为重大新闻,华人华侨纷纷登舰参观。徐力上岸后游览一番,此时的新加坡景象如同在国内一般,中国式的建筑、中国式的招牌,街巷中大都是中国人,尽管对话多用广东方言,但都给人以亲切之感。
  徐力等人在此游览了虎豹别墅,虎豹别墅是由胡文虎和胡文豹两兄弟建造。在富丽堂皇的别墅中,徐力遇到了几名青年华侨学生,他们无限感慨地介绍了华人对新加坡做出的巨大贡献,还谈及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感人事迹,也诉说了华侨受到的种种歧视。一席话让徐力深受启迪,同时也让他认识到:在这强权世界,没有国家的富强,华侨就不可能在海外受到应有的尊重。
  1948年7月22日,“重庆号”和“灵甫号”抵达航程的最后一站中国香港,当地群众热情迎接。在香港的时间较长,活动也较多。两舰官兵组成篮球队、足球队,与香港的队伍进行比赛,一些香港市民纷纷上舰参观,新当选的香港小姐司马音也来到舰船之上。舰船抵达之后,在当地报纸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同时在香港期间,徐力等人通过报刊得知了国内混乱、动荡的局势,种种一切,增加了徐力心中的忧虑和不安。虽然置身于花花世界,但是情绪却十分消沉,大有一种前途茫然、听天由命之感。
  经过近三个月的航行,绕了半个地球,“重庆号”终于回到了祖国,在上海长江口外,一艘舰艇前来接应。“重庆号”抵达上海后并未停留,而是直驶南京,抛锚下关长江江面,至此,整个航程宣告结束。此时国内形势纷繁复杂,“重庆号”也即将面临新局面。
  -
  仓皇撤退上海维修待命
  舰上的重炮日夜炮击,并未挽回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败局。“重庆号”去接应某军残部,在混乱中撤离,又奉命前往烟台掩护另一些国民党军队从海上撤退。“重庆号”于1949年2月27日驶向吴淞口外待命,官兵登岸休假时,得到的却是一连串坏消息。
  -
  被迫兑换金圆券
  蒋介石登舰开会
  “重庆号”回国的节点,正值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展开激烈争夺的时刻。东北战场岌岌可危,世界一流战舰“重庆号”的到来无疑给国民党政府注入一剂强心针。各路人马纷纷登舰参观,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参谋长周宪章,国民党高官孙科、何应钦、白崇禧、蒋经国等,纷纷携眷前往,高官云集于舰船之上。
  完成接待任务后,“重庆号”前往上海,此时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投机倒把,贪污腐败,人们生活于饥馑和黑暗之中。为控制飞涨的物价,国民党启动金圆券改革,岂料物价一日三涨,金圆券沦为一堆废纸,这让全舰官兵度日如年。他们刚从国外归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币,官方强行要求士兵兑换金圆券。舰艇上的炊事班长吴德胜将辛苦积攒的400多英镑和一些黄金兑换成了金圆券,徐力也将仅有的55英镑和400港币兑换,怎料一个月后价值全无。很多普通士兵沦落至破产境地,许多人几欲自杀。
  1948年10月,“重庆号”正停泊在吴淞口外待命,海军参谋长周宪章突然登舰,下达了紧急开航命令,并对水兵们封锁航行消息。谁也不知军舰将开往哪里,执行什么任务,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全速前进的“重庆号”驶进渤海湾向塘沾靠近,由于水浅未能停靠码头,只好停航。当天下午3时许,一艘驳船悄悄驶近,在几十名便衣武装人员前后左右护卫下,头戴黑色礼帽、身披黑色斗篷的蒋介石登上了军舰,在桂永清的陪同下进入司令住舱,随即侍卫、厨师等人也纷纷登舰。
  1948年10月6日,军舰自塘沽北上,开往葫芦岛。当晚,蒋介石在舰上召集辽沈战区高级军事会议,到会的有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副司令范汉杰和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会议开至凌晨始散,蒋介石部署了辽沈作战方针、具体战术。次日上午,蒋介石身着戎装,在“重庆号”仪仗队鼓号声中离舰去锦西、锦州一带视察,并召集当地蒋军营长以上军宫讲话。当晚,蒋介石又回“重庆号”,破格宴请驻葫芦岛各师师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领,以鼓舞士气。第二天还通过舰上广播系统对全舰官兵训话,并与全体官兵合影。
  国民党军难挽败局 各舰船逃出辽河口
  “重庆号”送走蒋介石又返回葫芦岛。桂永清奉命坐镇,指挥包括“重庆号”“太平号”在内的海军舰艇抛锚在葫芦岛港外浅海域,利用舰上的重炮,全力向抢占塔山、高桥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轰击,巨大的炮弹呼啸着射向远方,日夜不停的炮击并没有挽回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败局,塔山、高桥终被人民解放军攻占。
  国民党军队在锦州战役失利,导致了一场从葫芦岛海上的大溃逃。从各处征调来的轮船、帆船停满海面,船只往返接运一批批残兵败将和给养装备。港口仓库里大量刚刚运到的面粉、冬服,又被搬回舰上运走,此时枪炮声渐渐逼近,港口守军早已乱成一团,“重庆号”派出的抢运组也赶紧收兵,一时舰内堆积了不少成袋的面粉。在海军掩护下,一部分败军终于撤离了葫芦岛。最后离港的重庆舰驶往营口海面,去接应某军的残部,以使他们逃脱被全歼的命运。军舰停泊在辽河口外,对营口市的情况一直不明,经过研究,派出一艘武装汽艇,试探着逆辽河而上,才与败军取得联系。随后一艘征调来的商船和几艘海军登陆艇靠上营口码头,潮水般的溃军顿时拥挤成一团,争先恐后地上船逃命,但船少人多,很快超员满载。可隆隆枪炮声逼近,催使各船舰慌忙解缆离开码头。
  未及上船的军人都慌了手脚,有的破口大骂海军见死不救,有的气急败坏地开枪示威,不让各舰船离去。登陆艇上的水兵也不示弱,将艇上的机关枪、火炮一齐瞄准岸上。此时刚搬到轮船上的一堆弹药偏又突然爆炸。声声巨响加上浓烟烈火,使挤满舱面的人群呼天号地,四下逃散。有些人不顾死活拼命往岸上跳,也有人走投无路跳到河中。在一片混乱之中,各舰船扔下岸上那些焦急的军人,丢弃了大量装备及熊熊燃烧着的轮船,逃出辽河口,仓皇撤离东北。
  -
  执行海上撤退命令
  士兵生活陷入困境
  “重庆号”奉命断后并前往烟台去执行掩护另一些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命令。此时,码头上塞满了逃难的人群,有些是达官贵人的眷属,有些是背井离乡的群众,都向船舰呼喊救命。桂永清火急火燎地调动各船艇运人,但是杯水车薪又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走了之。
  “重庆号”最后返回上海,停在高昌庙造船厂的船坞中进行小修。水兵们盼来了上岸的机会,不料充斥上海滩街头的从东北各战场溃逃来的散兵游勇和伤员,对不肯在患难之中拉上一把的水兵由憎恨变为大打出手,他们只要见到穿“水兵服”的就群起而攻之。重庆舰的水兵也自然深受其害。为了避免遭受袭击,水兵只好在上岸时换上便装。
  金圆券改革失败,纸币沦为废纸,水兵们一个月的薪金只够买两碗阳春面吃,士兵生活陷入困境,人人牢骚满腹,悲愤不已。社会的大局势也影响到“重庆号”上的士兵,大批士兵开小差一走了之,另谋出路,有的去了外国商船当了水手,有的投奔了解放区……“重庆号”很快减员近百人,海军司令部也不得不从江阴练兵营调来100余名新兵补充编制。
  经过维修的“重庆号”,于1949年2月27日出坞,驶向吴淞口外抛锚待命。全舰人员立刻忙碌起来,加油上水……英国军舰“伦敦号”还运来了大量的英制炮弹。此时关于“重庆号”的未来,舰内人员有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要北上青岛执行新的任务,也有人担心“重庆号”会逆流而上,去担当封锁长江、阻挡人民解放军南下的任务。
  待命期间,官兵仍可乘汽艇登岸休假,但是人们带回的却是一连串的坏消息,如物价飞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到处可见“路倒”,南北铁路干线多处已被切断等,徐力此时想回家的梦想破灭了。此外,舰上对士兵们往来的信件还进行严格检查,徐力接到亲友的来信,都是经过有关军官拆封过目后,再贴上盖有“重庆号”军舰蓝色大印的封条才交给他的。当然,当时副舰长牟秉钊日益嚣张的气焰,对普通士兵的猜疑日甚一日……
  此时徐力心中一团乱麻,在时局变化的1949年,他笼罩于一片迷茫和黑暗之中。
  -
  成功起义投入人民怀抱
  1949年2月,重庆舰在烟台成功起义,受到我方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这无疑给徐力带来极大的精神力量。起义后,邓兆祥接到命令,要求重庆舰开往葫芦岛。3月18日,国民党轰炸机前来轰炸,为避免无谓牺牲,全体舰船人员最后忍痛离舰,并自沉军舰。
  -
  向北疾驰宣告起义
  被委任准尉军需官
  1949年2月25日凌晨,熟睡中的徐力感觉到舰体摇动并听到了轮机在轰响,他惊醒,从舷窗外望,海天万里,“重庆号”正以高速向北方疾驶。徐力猜测军舰可能是要执行紧急出海的任务。直到他走出房门,看到不少水兵都在布告牌前围观。徐力凑近,看到了张贴在布告牌上的士兵解放委员会(以下简称“解委会”)写的《起义告全体同学书》,起义书中写道:我们在一群极端自私的军阀豪门的欺骗与压迫之下,度过了多少年悲惨的日子。当四大家族从我们老百姓的身上剥削了两百万万美元以上的财富之后,国内每年就有两千万左右的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以上海一地而论,每天就有两百左右的儿童在饥寒交迫下死亡了。他们想要把四万万人民都置于他们的暴力压迫之下,不惜掀起空前未有的惨绝人寰的内战。今天,每个有爱国心的人都不愿支持这个为豪门保持特权的战争了。
  回头再看看我们自己。在船上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的结果,得到的薪饷还不够上岸一天的用费。我们大家都是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家庭的经济需要我们负担,现在我们只能眼看着家里的亲人处于饥寒交迫中挣扎。
  我们更不能容忍在他们的欺骗、压迫之下,为他们充当炮灰,去反对那些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解放军,今天该是我们站起来的时候了,为了四万万人民的解放,为了促进幸福的新中国的迅速到来,为了下一代子孙的生存,我们必须反对四大家族,将他们交给我们的武器,把他们消灭掉……
  这份战斗檄文的起草人是解委会的领导人之一、中共党员张启钰。此时,一场事变在“重庆号”上发生了,解委会决定起义,并积极给当时的舰长邓兆祥做政治工作。最后邓兆祥也全力支持解委会,并指挥着“重庆号”开往解放区。此时,全舰士兵出于对邓兆祥的信任,猜忌和怀疑也都渐渐消散。
  看到檄文后,徐力如鲠在喉的情绪终于迸发出来,决定和起义者同舟共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前他被任命为准尉军需官,后又受解委会张启钰委派,接管舰船上的合作社。委派令虽是一张小纸条,却令徐力十分激动,他将这张纸条保存了一生。
  受到军民热烈欢迎 烟台送来必备物资
  “重庆号”经过26个小时的航行到达烟台,停航之后,解委会立即派出代表登岸与解放军进行联系。为避免误会,“重庆号”上的全部火炮炮口都仰向天空,并用灯光信号与岸上守备部队联系,同时在桅顶升起了一面由解委会成员预先缝制的白底红星的起义旗帜。
  在派兵上岸联系的同时,解委会作出决定,将国民党中央银行寄存在舰上仓库中的银元,拿出小部分,分给舰上的官兵,军官和老兵每人450枚,新兵每人250枚,以答谢大家的辛劳。并宣布:“海员技工到解放区后,愿否在本舰服务均听诸君之便。”以上经济措施和对海员技工来去自由的宣告,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中午,代表们返舰,向舰上人员讲了上岸与当地解放军驻军、市府联络的情况。当天傍晚,舰长邓兆祥等主要军官,被邀请上岸,受到烟台市委副书记徐中夫和军分区首长的热情接待。广大军民热烈欢迎“重庆号”全体官兵回到人民的怀抱。27日,烟台市委派船送来一批猪肉和蔬菜,还用双橹木船运来淡水。
  “重庆号”的成功起义,无疑给徐力带来极大的精神力量。他在2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建设中国新海军要从头做起,‘重庆号’就是第一块基石,而自己就是这基石中的一粒泥沙。”
  “重庆号”起义后,国民党政府叫嚣要惩罚叛舰,宣布要派50架飞机,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炸沉,消息传来,全舰迅速投入了备战工作,所有对空武器进行调试,以防敌机来袭,并和岸上解放军联络,以互相支援。胶东军区派来60余名干部战士,登舰协助工作。入夜,舰上实行灯火管制,以加强戒备。面对国民党军飞机的袭扰和轰炸,“重庆号”全体将士积极应对,此时,邓兆祥接到命令,要求“重庆号”开往葫芦岛。
  1949年3月4日黎明,“重庆号”回到葫芦岛,很快停靠在码头上。岸上成排的仓库空无一人,港内也没有一只船影。当日,东北军区派辽西军区副司令员朱军来舰工作。
  3月5日,以邓兆祥舰长为首,全舰官兵向中共中央、毛主席、朱德发出致敬电,其中写道:“全国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计日可待。鉴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重庆号’全体官兵,不甘再助纣为虐,咸愿秉诚赎罪,报效人民,乃于二月二十五日在国民党腹心地区内吴淞口外,毅然首举海军义旗,北驶开入解放区港口,今后誓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为彻底摧毁美蒋勾结对中国人民的统治,完成全国人民解放大业而奋斗,为彻底改造自己,根除一切不利于人民事业的思想作风,建立一支强大的新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
  -
  遭受轰炸机轰炸
  重庆号忍痛自沉
  国民党飞机在烟台找不到“重庆号”,在葫芦岛的“重庆号”官兵有了几天闲暇。此时,锦西人民代表团登舰慰问,儿童文工团演出精彩节目。解放军四野部队调来一个高射炮队,以志愿和护卫“重庆号”。
  3月10日,国民党侦察机前来袭扰,晚上“重庆号”官兵观看《白毛女》舞剧,大家看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严酷的阶级压迫,不少官兵流下了同情和内疚的泪水。
  3月13日,又有四门高射炮运到,并立即进入阵地。3月14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东北军区派人送来大批慰问品。3月15日,东北军区任命邓兆祥为“重庆号”舰长,同时派段苏权代表军区首长上舰慰问。3月16日,国民党飞机再次前来袭扰,岸上高射炮立即向其开炮,一时之间,炮声隆隆。3月17日,辽西军区副司令朱军向“重庆号”官兵讲话,谈及“重庆号”的两大任务,一是护舰,一是组织300人去各地参观学习。
  3月18日,国民党B-29轰炸机前来轰炸,一时之间,码头上响起一片轰隆的爆炸声。“重庆号”官兵英勇战斗,不惧牺牲。面对我军高空应战的劣势,为避免无谓牺牲,全体舰船人员最后忍痛离开军舰,并自沉军舰。
  3月19日,徐力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办理死难烈士的入葬事宜。红棺四口,停放在院中,为死难者更换血衣之后,大家含泪将四烈士入殓,下午举行安葬仪式。在午饭前,徐力怀着悲壮的心情登上附近的小山,看到“重庆号”,它倾斜在海面,不禁心情黯然,悲伤郁闷。
  就在“重庆号”发出致敬电不久,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复电全体官兵,赞扬爱国的起义士兵,并提出殷切希冀:“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的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虽然此时舰船已沉没,但舰船士兵并未消沉,他们受到了贺龙将军的慰问,深受鼓舞,并被安排前往沈阳参观学习。此时东北已解放,新生的革命政权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昔日一片荒凉颓废的形势有天壤之别,令起义官兵深深震撼。徐力在参观途中,十分感慨,写下这样一段话:“的确,我们这群年轻的水兵,已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感谢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为建设人民的海军做出贡献!”
  -
  呕心沥血参创两所海校
  1949年五一后,“重庆号”全体成员奔赴安东,开始创建中国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所学校,安东海军学校。建校伊始困难重重,全体官兵很快使学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开国大典中,安东海校40名官兵接受了检阅。不久后,徐力又参与到青岛海校的建设中去。
  -
  参与海军军服设计
  全员奔赴安东海校
  不久,根据中央指示,以“重庆号”为骨干,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为人民海军培育骨干力量,此时江南、青岛还没有解放,旅顺大连尚且在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海校暂定校址为安东,史称安东海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东北军区从辽西军区抽调了一批机关后勤干部和70多名炊事人员。同时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批军服也在加紧设计制作。为了解决军服用料,徐力曾两次去东北军区向伍修权参谋长请示。伍修权亲笔写了介绍信,让徐力到沈阳铁西区工业部第一仓库挑选做军服的布料。经研究,最后确定了使用两种米黄色的柞丝哔叽和柞丝华达呢制做工作服和常服,另外使用漂白线华达呢制做礼服。样式是双排扣的西服,还有衬衣、领带。上衣的铜扣是凸形空心的,图案是一个铁锚,外加边饰,是沈阳一家工厂用手工冲制而成。帽徽定为“八一”红星,后衬是带链的铁锚,全部用绒布和彩色金银线绣成,十分精美。可以说,徐力亲自参与到制作海军军服的工作中来,并为此付出极大心血。
  1949年五一后,“重庆号”全体人员奔赴安东,开始了创建中国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所学校的新生涯。校址在丹东市郊镇兴区,背负青山,面临鸭绿江。朝鲜新义州历历在目,景色秀丽。此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任邓兆祥为中国人民海军学校校长,张学思为副校长,朱军为政治委员。张学思是张学良的弟弟,当时担任东北政委会副主席职务。他于5月26日到校,当晚学校召开了欢迎大会,并请他讲话,他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今后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勉励大家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勇于改造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和技术水平。
  官兵迎难而上建校 开国大典接受检阅
  安东海校建校伊始,遇到不少困难。那时东北刚刚解放,国民党留下的是个破烂摊子,校舍分散在方圆几里的郊区。上千人的吃饭、住房、教室、运动场、仓库、交通工具、被服、器材、家具等等,样样亟待安排解决。尽管后勤供给困难重重,但校领导齐心协力,身先士卒,发动全体官兵学习,迎难而上。徐力也跟随大家一齐上阵,铲除野草,修筑道路,整饰房舍,开辟操场,很快使学校的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逐步研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很快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针对当时人员复杂、思想混乱的情况,安东海校认真贯彻东北局关于动员学习的指示,把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徐力更是勤奋好学,追求真理。休假日校图书馆座无虚席,书店里经常挤满了穿白礼服的海军官兵,官兵们从书中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革命理论和知识宝库如同明灯,指引着大家奔向新的前程,官兵们理解了许多以前不可理解的问题,重新估量了人生的价值,特别是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徐力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区别。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以邓兆祥为代表的安东海军学校40名士兵,也接受了检阅,这一荣誉,使得安东海校官兵备受鼓舞。1950年1月11日,经研究决定,安东海校迁往大连,组建大连海校,徐力和供给处的工作人员一同将粮食、被服、家具等装火车运往大连。
  徐力所在的供给处和原来的管理科合并成立供管科,下设三个股:管理、财政、供给。当时的徐力被分配到葫芦岛参与执行打捞和修复“重庆号”的任务,后因打捞修复工作推迟,8月初又奉命回到安东干训队,不久后随队伍到青岛建设海军训练学校。
  -
  解决房屋不足问题
  生活训练走向正规
  初到青岛,一切尚未就绪,吃、住都很不便,不少干部、学员只能睡地铺、随地就餐,但大家情绪很高,没有人抱怨叫苦。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开始了建立海军青岛舰艇学院的新生活。新学员入校,均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文化考试,合格者则留,不合格者送回原单位,以保证学员素质。
  为解决教室、饭厅的不足的问题,徐力去飞机场交涉,将美国建造的活动房屋30余座拆运回学校安装起来,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当时,徐力担任粮秣股副股长,面临的后勤供应任务十分繁重,因住所分散,人员复杂,供应标准又多种多样,曾先后招聘了多名炊事人员,建立了十几个伙食单位,还陆续办起了乳牛场、理发室、洗衣房、豆腐房、浴池、修鞋点等。同时还挖建了菜窖,贮藏蔬菜,徐力派人到胶东各县购买生猪,尽力安排好学校人员的生活。当时的菜金标准很低。如:8月驻军大灶菜金标准,每人每天为825元,而当时小米每斤790元,实际上每人一天的菜金只是一斤多小米钱,很难安排伙食。为了保证学员的营养,顺利完成任务,徐力请示当时的肖劲光司令员,将学员伙食改为中灶待遇,其余人员都是大灶标准。徐力等人不畏困难,最终顺利实现保障目标。
  1950年国庆节后,徐力带领供给处统一发放了冬季服装。学员一律发蓝呢子海军服,机关人员发蓝布棉军服,从此结束了学校人员服装混杂、颜色多样的历史。在军训操法、礼节上也将不同制式作了统一的规定。这样,使大家的服装、训练等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目睹这一切,徐力内心非常高兴。
  -
  见证重庆舰打捞全过程
  1951年,徐力见证了“重庆号”的打捞全过程,他奉命上舰解答苏联专家的询问。1954年,徐力奉命前往青岛基地舰队司令部,联系部队登舰实习等工作。1966年1月,“重庆号”修复工作停止,上级研究决定将其“封存”。1955年12月23日,徐力转业到益都。
  -
  参与捞舰过程 筹办航行物资
  1950年2月初,时机成熟后,中央决定开始打捞“重庆号”沉舰,当年6月24日,徐力接到命令被调至葫芦岛,参加打捞重庆舰委员会的工作,并被分配在总务部负责管理工作。
  重返葫芦岛,徐力思绪万千,急急忙忙前去看望沉睡在码头旁的“重庆号”。它经过15个月的风吹浪打,已遍体锈斑,加上青苔和油污,使它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随后他又前去四烈士墓吊唁。
  总务部全面检查了码头上被炸毁的仓库、铁路,计划尽快修复,以供打捞“重庆号”时使用。正当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际,捞舰工作又有变化。徐力后来出差到北京海司,在海军招待所遇到邓兆祥舰长和朱军政委,谈话中得知打捞“重庆号”工作,中央决定由苏联技术人员协助进行,但将推迟到次年。朱军还给徐力看了打捞被炸沉的“长治号”军舰全过程照片,这将作为打捞“重庆号”的参考资料。因打捞工作推迟,8月7日,徐力奉命调回安东,后又随干训队前往青岛,开始了建立舰艇学校的新生活。直到1951年4月19日,朱军告知徐力,组织决定调徐力到葫芦岛,参加打捞“重庆号”的工作,并让其交待好舰校的工作,马上动身。
  1951年对徐力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他见证了“重庆号”的捞舰全过程。6月13日,“重庆号”打捞完成之后,徐力还同苏联检查组一同检查了舰队军需部门的各仓库的情况。打捞当晚,徐力参加了舰首长召集的临时会议。会议决定,徐力负责供给组,并乘坐“重庆号”前往大连。随舰人员还有苏联专家50余名,高射炮兵50余名,重庆舰人员100余名。
  于是,徐力又投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争分夺秒地筹办海上航行时200余人吃、喝、住所需物资。经过各方支援,供应社给采购了蔬菜,训练大队借调给炊事员,港司招待股负责做面包,还向苏联同志借来可装5吨淡水的三只大胶囊。6月15日,徐力把行李搬上“重庆号”,将住舱收拾出来搭上板铺。接着往胶囊装淡水,忙到半夜才完成。第二天,他又搜集了散落在各处的原舰上的炊餐具,吃喝住三大项有了着落。当重庆舰逐渐从港口驶离时,徐力不禁思绪腾涌,感慨不已。
  解答苏联专家询问 联系登舰实习工作
  当时为了加强保密工作,将修复“重庆号”军舰的工程命名为“501工程”。1954年1月5日,徐力奉命上舰,解答苏联专家提出重建军需部门的询问,并向他们提供了他收集的有关英国皇家海军军需部门组织、供应、管理等方面的许多资料。最后这些资料被苏联专家取走。
  1954年5月20日,徐力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总结“501工程暨庆功大会”。舰长邓兆祥在讲话中指出:几年来为修复“重庆号”而进行的全面勘察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下,有关部门、兄弟部队的支持下,以及参加这一工程的全体人员的努力下,胜利完成了任务。至于如何修复“重庆号”,上级将进一步根据勘察情况,进行研究,作出决策。待命期间,部队要努力搞好军训、舰艇实习。
  1954年10月18日,徐力奉命和秘书陆茸等人,前往青岛基地舰队司令部,联系部队登舰实习等工作。到10月30日,参加实习的300余名官兵,分批从大连到达青岛,登上“桐柏山号”和“四明山号”两舰,开始了海上实习。实习时各部门都有教员讲课,从理论再结合实际操作以巩固学习成果。各舰还经常出海至大公岛、槟榔岛附近海面练习编队、施放烟幕、舰炮射击打靶。有时还选择大风浪天气出航,或远航到连云港等地以加强训练。特别是训练配合雷击机或鱼雷艇、潜水艇的演习,丰富部队的海战经验。在青岛登舰实习期间,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1月14日,我军鱼雷艇队在大陈岛附近海面设伏,发射鱼雷,一举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太平号”军舰,首立战功。
  -
  受命封存重庆舰 徐力转业到益都
  11月19日,舰队司令部命令徐力所在的“桐柏山号”参加海军各兵种联合大演习。参观这次演习的有我军的600多位将军,包括陆海空军、军委、公安等部门的军级以上干部。12月24日,徐力看到了刚从苏联购买来的四艘驱逐舰投入训练。作为海军战士,他内心十分喜悦。
  1955年1月3日,政委宣布结束实习,次日,全体人员返回大连。“重庆号”修复工程停下来以后,上级几经研究,最后决定“封存”。“黄河部队”(由“重庆号”起义官兵组成的,负责“重庆号”在大连造船厂停放保养的单位)完成了历史使命,解散编制。
  1955年5月6日,邓兆祥调往大连海军学校工作。随后,一大批干部、战士复员回乡或者转业地方参加建设。徐力也于1955年12月23日转业到益都,在益都百货公司工作至退休。他多次被评为县和单位先进工作者,曾当选为青州市政协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2014年因病逝世。
  回顾徐力从赴英学习、接收重庆舰,到后来的参与起义,参加新中国海军建设,9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重庆舰在历史转折时刻发挥的独特作用。而徐力也坦承,自己经历了两个世界、两种生活,使他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经受了磨炼,受到了启迪,点燃了新的生命之火,终于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本期图片由赵元建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参考资料:青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专辑):《我与“重庆号”巡洋舰》《重庆号军舰起义的故事》《重庆号起义与葫芦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