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7 14:12
鄌郚总编

傅绍信丨乌镇古街小记

  乌镇古街小记
  江南乌镇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不仅有着典型的水乡魅力,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江南水乡,首先是河道密布,乌镇亦不例外。静静的市河纵贯街区南北,横流古镇东西。河上船只往来,从那高高的古石拱桥下缓缓而过。驳船行至高高的双石拱桥处,有一不大的港湾,可供停泊或掉转回头。这在陆上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的时代,无疑是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上的便利,给小镇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的优势是交通闭塞的山村所没法相比的。
  镇区的古老街巷虽只有3米多宽,却有千米之长。两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店铺和居家院落。一眼望去多是平房。既少有高门阔第,也没有北方的四合院。多数靠街家庭只有一间门面房,有两间者即是较阔的了。房舍有高低殊异,却是一色的青砖黑瓦,装板街门。门面房作为商品经营门市。其卧室、书房、厨室从门面房往后一字儿排开去。每间房都是与门面房阔度相同的斗室而已。前后数间斗室或由墙壁间隔,有小门串连为一体;或相互间有一个比斗室还小的庭院,院内植一二株绿树。这就使得前后形成一个深长狭窄的宅院。
  房舍临水者,房墙全是从河沿水中砌筑垒起,墙上开窗,水上清风可直流入室内。有的住户将后墙开一小门,敞门即临河水。每三五住户之间留有一条狭窄的直通河道的小胡同,沿石阶而下,可用河水洗菜、洗衣、洗物。
  古街巷略有缓缓弯曲,路面是石铺的。各家店铺门前都洒扫得干干净净。每家店铺和作坊所经营的商品或产业各不相同。这里有传统的各种特色小吃店,有米行、粮行、棉布店、丝绸店,有流传多代的中药柜房,有流传千古仍在转动着的防线车,有仍在织布的原始织机,更有仍在染色的传统棉布印花染坊,院中高高的架杆上挂满了已经染色,正在晾晒着的自织棉布。
  从住户中可看到做工不一的架子床。阔者不仅木料珍贵,还进行了精致的雕刻,甚至在床前置有三层与床体相连的台阶式木架。据说第一阶木架为脱鞋处,第二阶为挂衣处,第三阶靠近床体,为放置便盆处。从架子床的用料、做工可看出各家生活水平的差异。在这里还展出着古镇人过去的服饰。有清代的马褂,民国的长衫,也有那时新婚夫妇的服饰,以及媒婆、主婚司仪和初为公婆的衣饰。各家摆设依如从前。原始原味的古文化,使人们看到了古镇的昨天,听到了历史的足音。难怪许多的电影和电视剧选中了在此拍摄,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出更为真实的感人效果。
  在古街巷的中间部位,有中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故居。其院落与别家基本无异,前后几间斗室由极小的院落连为一体。这里有茅盾少年读书的书房,有父亲教他写字用过的桌椅,茅盾当年手植的树木依然葱绿。就在这样平常而又平常的院落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茅盾的许多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乌镇有条大街称为子夜路,大概就是用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命名的。还有子夜大酒店,大概也是因了名人名著的效应,才如此人气鼎盛。茅盾故居的斜对面至今仍挂着林家铺子的招牌。人说那就是茅盾创作《林家铺子》的原型,人们走到这里无不驻足观看。今日店铺内所经营的已不是当年的货色了,但房舍结构依旧,店面临街,后面临河,点面仅是比别家略大一点而已。茅盾先生对故居有感情,晚年又在这里写了些作品。当人们解读茅盾居室内塑像两侧“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时,不能不想到他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不能不想到伟大出于平凡。
  乌镇没有大都市车水马龙般的繁华,但是文化的深厚是许多高楼林立的都市所不能企及的。这里的石板路上不仅留有世世代代乌镇人的脚印,更保存着先辈生产、生活、生存的痕迹。这是最真实的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乌镇的文化底蕴到底有多深厚?决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匆匆过客所能理解的,这是一部满载着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大书,需得细细咀嚼,细细品读。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