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29 17:06
鄌郚总编

山东省图书馆鲁图史略

  鲁图史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湖南罗正钧任山东提学使,特详请巡使者奏立案,详述在山东创办图书馆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宣统元年(1909)正月25日,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摺》。2月20日,批“学部知道”。3月20日,由罗正钧亲自主持开工兴建图书馆。秋九月,工成。荣成孙葆田撰《山东创建图书馆记》。“十二月十三日,颁行《山东图书馆章程》,十二月十六日落成,抚宪题写馆名‘山东图书馆’”。
  本馆地址在大明湖西南隅,背湖(即大明湖)面山(指千佛山),门朝东,在今大明湖“遐园”碑处。初创伊始即传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美誉。资深政治家于右任观后感慨万千,挥毫写下“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的佳句,悬挂于院内竹篱门上。
  创建之初,实行坐办制,定员15人。第一任坐办(即馆长)为安徽歙县人张百诚。
  宣统二年(1910),昆明人陈荣昌继罗正钧任山东学使,聘任保厘东任坐办,建博物馆。1911年,编纂山东省图书馆建馆后的第一部书本式目录--《山东图书馆辛亥年藏书目录》。
  1913年9月,改为馆长制。由光绪癸卯状元、时任省教育厅长的王寿彭兼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是年,岱北观察使夏继泉(字溥斋)将沾化古刹经典1872册送馆保存。次年3月,安徽歙县人刘宝泰接任馆长一职。8月,接受山东高等学堂图书110箱及山东通志局征求之本省县志府志若干,加之历年捐购添置,至1916年山东省图书馆藏书已达13万卷。
  1916年4月,编制成《山东图书馆重编书目》由江苏南通人袁绍昂主编,历时一年有余,1917年1月由本馆印行,共收书13万卷。
  1917年10月,刘氏去职。此后十一、二年间,政府“积欠教育经费,动辄数月“。加之1928年又迭遭“五三“惨案。省府移驻泰安。山东省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1928年3月,在济南办工商银行的马惠阶由于亏欠公款12万无力偿还,只得以家藏书籍抵偿归公,政府随后将其悉数运至图书馆保存。这批书”二百八十六种六千八百七十五册,其中明刻精本颇夥,且皆整饬阔大;清刻各书,亦都精刻初印;至宋元旧椠,及抄校善本,仅三四十种。以较旧存,自分天壤,是为本馆收藏善本之始“。
  1929年8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以省立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甚重,非切实整顿改良办法不可,于是改委王献唐充任馆长,负责主持。“ “王履新后,即着手改组,重新厘定一切计划及进行方针。”
  1930年1月1日,山东省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向读者开放。由于王献唐先生的苦心经营和多方努力,山东省图书馆藏书由王先生住馆前的62770册,增至“七七”事变前的218000册。所藏善本书籍,如唐人写经、宋元旧椠、明清精刻及抄稿本合佛道藏已达36000册有奇。
  1930年初,成立“山东省名胜古迹古物保存委员会”,王献唐任委员,会址设民政厅内;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省馆所藏金石物品已达17000余件。
  1932年,王献唐与本馆编藏部同仁通力携手,共同完成了《山东省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山东省图书馆用此法分编的图书近50万册,并一直影响到解放后《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新法》(即《山东法》)的编制。
  为进一步开展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王献唐先生于1931年3月创办了《山东省图书馆季刊》。这是山东省最早的图书馆学刊物,在全国也属少见。
  1934年3月,在旧馆西邻毗连处建藏书楼。1935年一月竣工。
  “七七”抗战开始,华北危机。王献唐先生恐馆藏善本与文物精品落于敌手或毁于战乱,选善本书画及古物装为29箱,辗转存于曲阜至圣奉祀官府内。后曲阜也不安定,1937年12月27日,王献唐先生从曲阜的图书中精选装成10余巨箱,行程凡千七余里。至翌年12月24日流至四川,将图书文物存放乐山大佛寺天后宫中。1950年12月25日,保存川中的图书文物完璧归里。
  1937年12月27日,日军侵占济南后,山东省立图书馆遂遭焚劫。绝大部分书籍荡然无存。日伪政权建立后,于1938年5月24日任命伪教育厅科员程仲宏为省立图书馆管理员。据统计,经过洗劫后,山东省立图书馆残存的图书仅有7560册。1940年9月19日,山东省公署下令辛褒鼎为省立图书馆馆长,9月25日图书馆重新开放,当时仅有图书2050种,14600册,职员11名。这一时期有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应载入图书馆的历史。第一,购得海源阁明清版部分藏书,共32236册,补充了馆藏。第二,购得安刻书谱原石28方,并建碑亭存放。
  日本投降后,罗复唐奉命接受山东省立图书馆,共设总务、采编、阅览、特藏、研究辅导五个部。由于国民党政府一心打内战。国民党军队一进入济南,即把“山东挺进军前进指挥部”设在省立图书馆内。至此,省立图书馆的下坡路已走到尽头。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山东省图书馆重又回到人民的怀抱。1949年3月20日,山东省图书馆正式开放接待读者。这时馆内残存的书籍共计30余万册。1949年7月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惠吾带领大家着手编写了《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这是建国以来图书馆编制最早的分类法之一,被称为《山东法》,受到全国图书馆界的注目。自此,《山东法》不断修改。从1949年起至1976年改用《中图法》之前的27年,我馆用《山东法》类分中外文图书总数达200余万册。
  在此阶段,我馆特别突出了读者工作和服务力度。同时内部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也在逐步加强。这一时期山东省图书馆工作红红火火,成绩突出,形成了我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十年动乱期间,业务基本上停顿。由于全馆同志的努力藏书基本上得以保存。1971年以后才逐步恢复业务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山东省图书馆从此也步入了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综观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馆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调整与恢复时期(1977--1984)
  这一期间的工作主要是恢复并健全我馆的业务工作秩序。首先是馆藏建设走向正规。其次是致力于内部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正规化。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展。这期间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参加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工作。学术研究工作主要作了两项基础建设。一是于1979年6月成立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二是于1981年9月,山东省图书馆与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合作,创办了我省唯一的图书馆专业刊物《山东图书馆季刊》,我省图书馆从此有了业务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园地。
  1978年底,省图书馆上报了新建综合阅览楼的计划,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和细化设计,1981年9月,综合阅览楼正式动工,历时两年,于1983年竣工,1984年正式投入使用。
  二、巩固与发展时期(1985--1994)
  以综合阅览楼的建成使用为标志,山东省图书馆从此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时期。阅览楼建成后,首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扩充为13个中层部门,即:采编部、阅览部、报刊部、外文部、图书保管部、书目参考部、特藏部、研究辅导部、图书馆学研究室、缩微复制部、办公室、人事保卫科、印刷厂。其次是加大业务建设的力度。这一时期我馆业务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现代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一是引进缩微技术设备。二是引进声像技术设备。
  三、现代化建设时期(1994--  )
  这一时期我馆的工作重点是全力投入计算机业务自动化的应用工作,并从事新馆的建设与规划工作,标志着我馆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开放型图书馆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山东省图书馆将以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