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2-30 20:03
鄌郚总编

张国钟丨首阳之韵

  首阳之韵
  张国钟
  齐鲁腹地,昌乐县城东,有首阳山,又称孤山、凤山,是2008年批建的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文化名山。
  山不高,也不大,主峰海拔266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矗立在一马平川的广袤平原之中,是潍坊市内渤海南岸第一座高峰,虽山势舒缓,却傲然独立而蔚然深秀。此时登临,秋雨过后的山林中云蒸霞蔚,仿佛缭绕着一股神秘之气、一团祥和之光,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气象。立于山顶,极目北眺,百里之外,烟波浩渺的古之所谓北海——渤海似乎隐约可见。
  此山名扬四方,是因山顶有这座前人纪念商末周初伯夷、叔齐两位高义君子的夷齐祠,有紧靠着它的孤山神庙,和侧立西边的龙王庙,山之南坡则是潍坊市委党校。
  夷齐祠又称清圣庙。孟子当年有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的话,故后人在此山顶建祠纪念。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有明确记载的时候已经是宋代。元代王登《重修北海孤山庙碑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潍,古北海,孤山,去州西几半百。邦人思之,立祠其上。秦汉而下,不知几兴废矣。观亡宋崇宁石文,有进爵之赐。立祠之始,无自考焉。”明嘉靖版青州府昌乐县志也有记载:“夷齐庙在城东孤山……夷齐庙额宋赐曰昭贤;元文宗至顺元年冬十月赐庙额曰圣清。”这两个记载正可互相参证。
  至于这座孤山何时称为“首阳”,是不是真正的伯夷叔齐采薇的那座首阳,众说纷纭,已无可考。甘肃渭源、陕西周至、山西永济、河南偃师、河北卢龙等地都有以首阳命名的山,再就是齐鲁大地上这座了。
  此山地处旷野,登高远望,必然最先迎接东升旭日,将此山称作“首阳”,倒也妥当。况且,此山孤峰独立、舒缓平和,在中国人看来确实符合古之君子的风范,比作伯夷叔齐,也未尝不可。后世之人仰慕两位王子不贪君位、拒食周粟的高风亮节,自然也盼望这里就是他们采薇作歌的归隐之处,以便时时追慕。首阳之清,这正是民心所盼;首阳之圣,正是民心所仰。四海之内,皆争其名。湛湛青天,耿耿丹心,如之何可违也?此祠自建以来,历经千百年,虽屡经废兴,而来此拜谒者络绎不绝,每年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佳节胜日,更是盛况空前。久而久之,这香火鼎盛、人声鼎沸的山中,仿佛真是氤氲着一股君子之气,闪耀着一团高贵之光了。
  回首南望,还有一座山,与此山遥相辉映,名曰方山。山上有一座方山庙,是纪念明代进士、昌乐知县、湖北武冈于子仁的,他清正廉明、为民除害,死后被尊称为“方山爷”。昌乐以盛产蓝宝石闻名于世,国内百分之九十多的蓝宝石产于此地,而方山是最为集中的产地,被誉为“宝石之山”。据传,周朝开国元勋、齐国首封之君姜太公曾说过“此地有宝,可福及后人”的话,不知他所言之宝,是晶莹璀璨的蓝宝石还是此地的浩浩君子之风。
  两山之间,一条桂河相连。它发源于方山北麓,如一条玉带,自西南一路蜿蜒而来,至首阳山市委党校之前,在这里形成一个宽阔的湖面,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将山林、校园映照其中,继而向东北流去,经寿光而入渤海。
  市委党校的建筑群,就掩映在湖北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林海之中,红色的屋顶,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是碧树蓝天之间一颗颗闪闪的红星。这里,也是潍坊市行政学院和潍坊社会主义学院的所在地,三校一体,一校三牌。
  它北靠首阳,南临桂河,东连沃野,西邻县城,整个校园依山就势,参差错落。首阳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障,把整个校园环拥在抱;一条称作“槐花谷”的沟壑,从首阳山密密匝匝的林间下来,自西北而东南,迤逦穿过校园,注入南边的桂河,将山、河、校园连为一体。天地之间,山环水绕,又为校园平添一种疏阔与灵秀之美。桂河南岸的宝通大街,似一条长龙从中部横贯整个潍坊市的东西,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动静之间,让这座校园显得更加幽深与静谧了。
  说来也巧,党校的前身——昌潍地区农筹会青年干部训练班,于1948年成立时,即在昌乐;1949年改为“昌潍地区干部学校”,还是在昌乐;后几经变迁改称“潍坊市委党校”,2008年新校选址,又重回昌乐。其间历时60年,恰恰一个甲子,一个历史的小轮回,学校始于昌乐,终又回归昌乐,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而从当初的几间简陋平房,到如今700多亩的院校,又是偶然还是必然?
  从宝通街北转,穿过桂河大桥,三百米的路程,就到了学校正门。进入素朴简约的公园式大门,迎面是一块120吨重的泰山巨石,两侧各有一株树龄二三百年的国槐,高大粗壮,树冠婆娑。两棵古槐,既有栋梁之相,又有心怀家国的寓意——槐者,怀也,国槐者,怀国也!泰山石除了稳如泰山之意,整石纹路若烟若云,云山间一条曲折而漫长的登山之路清晰可见,时窄时宽,时陡时平,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云遮雾绕,像极了泰山登顶的漫漫征程。
  校门右侧,是一个弧形小花圃,密植着红叶小檗和小龙柏,宛如一块红绿相间的巨幅迎宾画儿。花圃的中间,两株千年古本紫薇,各有两三米高的样子,满树繁花,红红火火,开得正盛,不仅让人想起白居易“紫薇花对紫薇郎”的诗句来。
  顺路东行,是一座宽阔雄伟的石桥。花圃南侧的石楠、兰草与竹林间,隐着一块刻有“民心桥”三个大字的白色心形卧石,桥下是一个心形的深池,三面环柳,波平如镜。民心桥正东,是一片楸树林,曰“千秋林”,四五十棵的样子,或一树独立,或二株并峙,或三株联翠,应该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了,枝繁叶茂,笔直硕壮,棵棵都是高耸入云、气度不凡,每当春末夏初时节,楸花如雪,香气馥郁,令人神清气爽。一头是家国天下,一头是千秋万代,中间是一桥连心,这样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用“心”良苦。
  整个校园成环形布局,如同一个巨大的心脏,以办公楼为中心,东南是会议中心、教学楼、图书馆、展室为主体的文化区,东北是以接待中心和宿舍楼为主的生活区,西北是运动区,东、中、西三条主路,外加一些纵横交错的林间小路,沿校园内侧贯通整个院子。千秋林是一个枢纽,东路和中路由此分开,各个景点如线串珠似地在道路左右依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或湖谷廊栈,或亭阁雕塑,或花草竹树,或鱼鸟蛙虫,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林,有千楸林、流苏林、修竹林、枫树林、法桐林、火炬林、白杨林、松柏林;园,有柿子园、菩提园、杏园、桃李园、牡丹园、银杏园、玉兰园、玫瑰园、玉簪园、蔷薇园、月季园、桂花园、腊梅园;主题雕塑群,有代表革命精神的领袖头像雕塑群,有凝聚传统文化与智慧的老子、孔子、孙子雕像群,有寓意勤学苦读的雕像群,还有象征着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拓荒牛生铁铸像……
  校园内四季常绿,长年花开,万紫千红,姿态万千,就连一堵堵墙壁,也被常春藤、野葡萄写满了纵横的诗行。
  从千秋林往南,就是菩提园。五百株金刚菩提,一排排、一行行地整齐排列着,颇有气势。西边一半的树下,是石竹花,开得正艳;东边一半的树下是三叶草,郁郁葱葱的,零星地点缀着一些小白花。菩提林的南端就是桂河宽阔明净的湖面。这里树林幽密,少有人来,正可林下沉思,面水悟道。
  从千秋林北行,则是校园的中路。路东不远处就是宽阔的求是广场,十棵柿子树整齐地分列两旁,春夏之际郁郁葱葱,秋冬时节红红火火,寄托着学校对于学员、对民族、对未来“实事求是、事事如意”美好祝愿。广场的北侧是领袖头像雕塑群,几位伟人目光深邃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人们路过此地往往驻足瞻仰。
  求是广场正前,幢立着升旗台,每次开学前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正装列队,佩戴党徽,高唱国歌,高举右手,面向国旗,重温入党誓词,集体感受作为共产党人的神圣与庄严,这是开训动员前的党性锻炼课。思想信念和对党的感情,就在这充满仪式感的宣誓中,一次次潜移默化,一步步得以加深。
  广场的正东,是会议厅和教学区。会议厅居中,北侧是报告厅,南侧是教学区。整个建筑群区,参差错落,曲径回廊,或分或合,或连或隔,竹树掩映,尽显设计之精妙。
  南侧的教学区,由三座连廊相通的“回”字型教学楼组成,教室内外、连廊两侧都是园林,内庭外园,花木扶疏,时有鸟鸣,显得分外清幽。室内设施,则将简朴实用与高端科技有机结合,实时接入、互联互通的网络教学系统,尽显智慧校园的时代气息。走过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透过明净的窗户望去,便可看到教师和年青学员们热情洋溢地学习互动,不禁怦然心动,想走进去坐后面听听他们在探讨什么。
  党校师资雄厚,我是领教过的,这里简直就是个藏龙之渊、卧虎之地。百十号老师不仅各有所长,而且一专多能。我曾参加几次党校组织的培训,听过学校老师们的专题讲座,讲得翔实生动、鞭鞭辟入里,娓娓道来之际,实在是引人入胜,自觉收获颇丰、受益良多,让我这个做了三十年基础教育的人,由衷地佩服。
  而学校在整合资源、多元化办学上的举措,更是可圈可点。不仅在社会层面设立了众多的教学基地,让学员走出去观摩、培训、锻炼,而且设立了名师讲堂,把各领域、各层次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先模人物请进党校的讲堂。
  这些年走进党校的各路精英灿若星辰,真可谓人才荟萃、群贤毕至。老师和学员济济一堂,切磋琢磨,这就是党校的模样,这才是党校的模样!
  步入会议厅,迎面的照壁上镌刻着“实事求是”的校训,旁边是各省、市、自治区和一些地市、大型国企教学基地的牌匾,足有七八十块。一大群外地的参访者,有的在对着墙上的这些牌子和介绍拍照,有的正在观看大厅的大屏幕播放的学校办学情况: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培训班来过;一些地市级党校和央企、国企的培训班来过;2016年,“两学一做”期间,山东省委党校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包括离退休党员干部350多人,到校重点观摩过;卢旺达爱国阵线、非洲政党理事会的两个考察团来访问过。每年到校学习、参训者,都在五万人次以上……当听到五万这个数字的时候,参访人群里发出了一阵赞叹声。
  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在报告厅东侧,门口西侧,有一株高大的老榆树微斜而上、高过屋顶,东侧的小园里则是学校的另一处文化景点——杏园,老子、孔子和孙子三位文化哲人,三足鼎立,仿佛在交流,在探讨,又像是在给学员们指点迷津。
  沿教室的台阶拾级而上,教室之内,迎面就是党旗、党徽与潍县战役的一个现代雕塑与壁画的组合,基座是泰山群峰,基座右侧山峰有“五岳独尊”“昂首天外”的拓字;整幅壁画的右侧至天棚顶部,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红色党旗,象征着党旗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左侧是潍县战役英雄群像的铜制浅浮雕,浮雕图案延伸至党旗右侧一角;金黄色的党徽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则在整个图案的中央。整个图案,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主题鲜明,设计巧妙。
  教室四壁,展示了一部微缩版的潍坊地方百年党史。从马克思主义在潍坊的传播,到潍坊各县市早期地下党的活动,到潍坊解放到当代潍坊的重大事件;从王尽美、邓恩铭、庄龙甲、张英、张玉山等革命英烈,到建国之后涌现的王伯祥、王乐义、崔学选、杨守伟等一批潍坊英模事迹,都有展示。边走边看间,战争年代的硝烟,建设年代的激情,改革时代的浪潮,那一幅幅信仰与抗争、激情与奉献的历史画卷,仿佛重又浮现眼前,令人心潮澎湃。
  在反腐倡廉、警钟长鸣的部分,既有潍坊历史上的名贤廉吏,也有近年来违法犯罪的贪官污吏。两相对照,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作为党校和行政学院,利用这个阵地,对学员进行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正在情理之中。置身这样的氛围之中,谁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来这里参训的学员,多是潍坊党政机关的精英与骨干,他们事关潍坊的当下和未来。只有他们切身感受到那段历史,不断感受血与火的洗礼,接受经验与挫折的教育和警示,永葆初心,潍坊未来才有更大的辉煌。“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治乱兴亡之鉴,成败得失之迹,创业守成之功,继往开来之志,都呈现在这一所由阅览室改建的袖珍展室之中了。
  学校的图书馆,则是另一番景象。偌大一个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图书报刊,被分门别类地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井井有条,还散发着一种带着沧桑感的油墨松香,让我这个自诩为爱书、惜书的人顿生敬意。图书馆里还专门开辟了电子阅览室和视频、投影阅览室,还有潍坊各县市区地方志史馆……一圈转下来,在开放的茶座式休闲阅览室里,品一杯清茶,不用细细翻阅,单是静静地凝望,就是一种深深的享受。
  一路走来,边走边想:单是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学校这些年为何取得如此众多的成果和荣誉了——省级文明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基地、省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精品课一等奖;2016年以来,连年获得省、市级各类测评“优秀”“好”的等次;在全国率先探索 “党员进党校,教育全覆盖”的教育经验,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在全国推广……一个荣誉,就是一个硕果;一块奖牌,就是一段历程;一个个坚实而闪光的脚印,写就了党校这十几年来的辉煌篇章。
  众多的成绩和荣誉,自然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党校工作通讯》、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中组部《党建研究·内参》、人民网、《山东组工信息》、《党员干部之友》等多次刊发报道,介绍、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常务副校长丁志伟还作为全国党校系统优秀学员代表在中央党校进修班毕业典礼上作了交流发言,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的接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山前的这所党校,给潍坊、给昌乐、给这座首阳山,扬了名,增了光,添了彩。
  校园东北部,是学校接待中心,学员餐厅和公寓就坐落在这里。
  接待中心正门朝南,左侧是牡丹园,园子中间有一株七十多岁树龄的牡丹王,在一圈芍药的簇拥下,众星捧月一般,虽然花期已过,但花枝上结满了五个角、六个角的青色果子,样子有点像海星,看着也别有一种趣味。右侧是精致的桂花园,桂树下面是宛若彩色花毯的石竹和芝樱。
  门前的“蒙园迎客”园林小品,如同一座大盆景。一株蟠曲夭矫、树冠如云的迎客松,一株逐层高起的多杆对节白蜡树,偎依相伴,相映成趣;树下是一块龙首状的白石,与东边不远处的一块龙尾状白石相呼应,若隐若现,似断似连,大有见首不见尾的神韵,而龙头石从背面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像一只巨龟,不知道是不是暗含了曹操《龟虽寿》的诗意。小品东侧,依次是三棵火红的石楠球,在一圈苍翠的小龙柏的环围中,像三颗蓬勃跳动的年青的心;西侧,则是三丛被冬青和红叶小檗围了两层的连翘,早春时节,竞相怒放,迎接着八方来客。
  穿过接待中心大厅,沿木栈道继续北行,学员公寓区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槐花谷两侧。这是一条幽密而深邃的天然山谷,树木种类不少,却以槐树居多,有开红花的,有开白花的,春来槐香四溢,秋日黄叶飘飞,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平日里蝶飞蜂舞、鸟啼虫鸣,四时佳兴,一派天然。学员们学习之余,徜徉此处,或卧或坐,仰观俯察,一身的轻松与惬意。
  站在回环曲折的木栈道上,满坡满谷的花草香,混着泥土和雨水的气息,仿佛把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浸透了,一时间竟有些迷失的恍惚之感。这还是在初秋时节,倘若在槐花盛开之时——一树树沁人心脾的槐香,一树树嗡嗡嘤嘤的蜂鸣,那时候置身此地,又会是另外一种感受,一种令人如痴如醉的感受了。
  沉思许久,我忽然有所感悟:“留一点荒芜,留一点禁区,留一点余地,多好!那才是对原生态的大自然的爱护,对天道的一份尊重、一份敬畏。做人、做事,包括为政,都是如此,都得如此。留下这不事雕琢的槐花谷,这大概就是学校留给学员的一道思考题吧!”
  校园最北,是一条环山路,路的外侧是一排参天的白杨,白杨下面是一丛丛的火炬树和一些杂色的灌木,把学校与首阳山森林公园隔开来。这些白杨是建校之初栽种的小树苗,如今已然成了栋梁之材,伟岸笔直的身躯,透露出山东汉子的憨厚与直率。而这一溜儿火炬树,恰似一条火红的缎带,在秋风中飘动着,为整个校园增添了一股灵动。
  环山路西行南转,就是学校西边的大路。运动场就在路的西侧。这里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有乒乓球室,有健身房……每当清晨和傍晚,哨声阵阵,喊声震天,学员们整队出操,挥洒汗水,呼出浊气,提振士气,学生时代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军旅生涯的斗志情怀得以体验。在运动场北侧的一块林地中间,还有一个现代化的拓展训练中心,学员们敢拼敢打的精神、团队协同的意识和战友之间的信任,在这种训练活动中,会得到很大提升,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这种寓教于乐、与时俱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不由得令人暗自赞叹。
  办公楼北侧,校园的中心地带,是一处地形舒缓、绿草如茵的小高地,地势开阔,四围平旷,呈现出一种大开大合的气象。整个学校建筑的点睛之笔——首阳阁,就建在它的核心区和最高处,透着一股巍峨耸峙的气势。这是一座金顶红柱五彩斗拱重檐十字阁,纯木榫卯结构建筑,都是用三四百年的老旧部件组装而成。十六根饱经沧桑的古木圆柱屹立在十六个风雨雕琢的旧石墩之上,古砖古础,古椽古柱,古香古色,古朴典雅。阁内安放着的一块用巨大的钟乳石根切割而成的茶桌,平滑的桌面之下,如树根似冰凌的钟乳,依然能让人感受得到它自远古而来的洪荒之气。
  首阳阁正面朝东而偏南15°,在这个纬度的北方地区,这是收纳阳光的最佳角度。阁上的匾额,是集颜真卿大楷竖排“首陽”二字,蓝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于此阁中,或一人独坐,一壶清茶,一卷在手,北望首阳山,南眺方山,迎旭日,送夕月,可赏云卷云舒,可赏烟雨苍茫,古今兴衰得失俱涌心头,四时风霜雨雪尽来襟怀。或三五好友环围,纵论天下大事,共谈家国情怀,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此阁之景,当能与诸城之超然台、青州之范公亭相媲美。想必来此阁者,定有西北望射天狼者,也定有忧乐关天下者。
  阁西北,是首阳湖,约有十几亩地的样子。湖水明澈,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日星隐耀,可观鱼,可赏荷,春来繁花灼灼,夏日蝉噪蛙鸣,秋时荻花瑟瑟,冬天冰雪莹莹,四围怪石佳木,湖面水鸟翩飞。如果说首阳阁重在阳刚之气,这一湖碧波则蕴蓄着一股明心见性的灵秀之美。这朱阁一栋,这碧水一池,似碧血,如丹心,真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沿湖一周,或小桥石板,或塑胶小路,时而垂杨拂肩,时而绿萝牵衣,与槐花谷的密林深草,正好相映成趣。池边有一警示牌,文字竟也与众不同,上写:“湖光山色美,水深宜止步。”好一个“水深宜止步”!一语双关,语言含蓄而意味深长,不免使人会心一笑。湖北侧又有一牌,上写“建设美丽中国,从建设美丽校园开始”,看罢又是一叹:湖光山色与文化教育的完美结合,才是对人潜移默化的浸润与启迪。
  湖东延出一道小溪,至首阳阁绿地东北角,小溪尽处,矗立一株来自陕西秦岭的600多岁的古柳。前几年一场罕见的台风,掏空了古柳一米多粗的主干树心,只剩半圈儿树皮,中间枯朽之处,竟然自上而下生出几条拇指粗的新根,树端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向人展示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往来之人无不称奇。学校还流传着两句诗赞叹它:“先生本是关中客,根植齐鲁鉴后贤。”
  阁前空阔的草坪,是培训班的学员和来访朋友最喜欢的游赏与摄影留念的地方。学校教室的长廊上有他们的摄影作品,网上也有他们精心制作的美篇,展示最多的,就是这里的湖光山色。就像今天这样的晴日,就像现在这三五成群的学员们。他们面向东方,迎接红日初升,沐浴在朝霞之中,满心的希望与欢喜。他们从繁杂的事物中抽出身来,在这里静静心,清清心,正正心,进修提升、养精蓄锐之后,打马扬鞭、再赴征程……今天,他们在这里培训,从这里起步,终有一天,他们会登上人生、事业的泰山极顶的。那时候,他们也一定会有人想起党校培训的这段日子,也会领悟出身后的“首阳”二字沉甸甸的寓意来的。
  首阳阁向南,从学校办公楼西路南行,是一大片宿根植物组合的花海,有格桑花,有波斯菊,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三五成群的粉蝶、蜜蜂和蜻蜓,在花海里忙碌着,偶尔还有一两只喜鹊从眼前闪过。秋虫的鸣声,山雀的叫声,林子深处还有不知什么鸟儿的啼声深一声浅一声地传来。花的气息,草的气息,树的气息,大地的气息,在和煦的风中,像阵阵清泉从身边流过。
  花海的南端,是一座凉亭,匾额名曰“养心”,是一位当地知名的书法家所题。从《大学》的“诚意正心”,一直到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心”字,它是天心、道心,是政心、民心,是南湖之心,是延安之心,是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之心。
  亭子的东侧则是一头生铁铸成的褐红色“拓荒牛”,双眼圆睁,两角前抵,四蹄蹬开,身上肌肉块块饱绽,奋力前奔,浑身透着一股初生牛犊儿的闯劲儿,哪怕前面是一片荒芜和荆棘。在一片花海之中,这一身赤红的铁牛,很容易令人想起犁牛之子的典故来,耳畔仿佛还能听到它哞哞的吼声。这可爱而勇猛的铁牛多么像刚才在首阳阁前拍照的那群生龙活虎的年青学员啊!
  一曰“养心”,一曰“拓荒”,可谓大有深意。国家之昌盛,人民之安乐,正需要我们秉持初心,以拓荒牛的精神,拼命硬干,才能最终实现。
  漫步校园,细细品味,随时随地都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让人眼前一亮,令人精神一振。十几年间,这里变成了美丽校园、文化校园、红色殿堂,成了党员干部的实践基地和练兵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亭一阁,一山一水,每一处地方都仿佛闪耀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光芒。
  学员置身校园这个巨大的能量场,丰富的人文生态涵养着,红色文化精神浸润着,思想的熔炉淬炼着,他们感受着自然和传统的教化,感受着新时代召唤,有期许,有悦纳,几多教益,几多启发,每个个体能量添加其中,各尽所能,各取所取,相互交融,互有进益。而这也正是这所特殊学校的职责与担当,它是民族精神和党的思想的融汇与凝结,是一个现代国家执政理念的印证和固化,让人想到大熔炉演练场加油站高能仓。在这里,修身养性,沉思踱步,亦可放眼世界,养我浩然之正气,感受到隐隐于胸而又扩及祖国山河的音律。
  在秋日正午明丽的阳光下,我又回到那块巨大的泰山石和两株苍翠的国槐的前面,在首阳山的怀抱里,我仿佛感听到天地之间一阵清晰的心跳的律动,一种历久弥新的律动,从首阳山巅、从首阳湖畔、从铁牛身边,从石楠、兰草与竹树间那块石头上传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