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08 22:35
鄌郚总编

潍坊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潍坊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寿光县委在省委和鲁东工委的领导下,迅速行动,积极筹备,于1937年12月29日在寿光县牛头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奋战昌潍,东进胶东,西征邹长,南下鲁中,同日伪军及破坏抗战的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创立了光辉业绩。
  积极筹备 酝酿起义
  1937年7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实行全面抗战。潍坊地区党组织和广大民众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的号召,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8月,寿光县委指派张文通为代表参加全县抗日救亡的领导工作。张文通积极活动,与国民党代表杨士增等人在县立中学成立了“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并以后援会的名义创办了《大众报》,及时报道各地抗日救亡组织的活动情况,为发动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8月中旬,共产党员马保三、侯荫南、郑子惠等以担任乡长的合法身份,在湖东乡、凤台乡、古坨乡等地开办了“抗日民众训练班”。中共崔家庄支部以“国术馆”“同乐会”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抗日青年训练班。通过举办训练班,为开展抗日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筹集到了一批闲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
  马保三
  10月,省委在博山成立了中共鲁东工委,张文通当选为组织委员。会后,张文通在寿光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传达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和鲁东工委关于迅速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11月上旬,寿光县委在牛头镇村马保三家中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具体部署和安排如何发动武装起义。决定各地要以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为骨干,大力发动爱国青年参加抗日,秘密组建抗日队伍,大力筹集武器装备,并将武装起义的活动中心和集结地点确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牛头镇。根据上级指示,将全县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各地起义军定为中队。会议推选马保三为起义总指挥。同时,会议对起义集结的时间、军旗、联络暗号等事宜商定出初步方案。
  揭竿而起 迅速壮大
  县委扩大会议后,寿光各地党组织立即开展了创建抗日武装的活动。在中部,以崔家庄党支部领导的“国术馆”“同乐会”成员和牛头镇抗日民众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组成八支队特务中队。王高一带,建立了八支队一中队。在西部,以南台头抗日救亡青年宣传队为骨干,建立八支队三中队。在北部和弥河一带,建立了八支队五中队。在南部,王文轩在后王村一带领导建立了八支队七中队。
  各中队相继建立后,张文通在牛头镇召集党员骨干分子会议,宣告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由张文通任主席,马保三、王云生、李文、王培汉、王文轩为委员。军政委员会成立后,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基干队伍,作为军政委员会的机动部队。
  八支队行军
  12月29日,八支队正式在牛头镇举行武装起义。中午,牛头镇乡公所门前升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宣誓大会上,总指挥马保三宣读了《八支队成立宣言》,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了《告全国同胞书》,王云生等领导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随后,八支队进行编队,全支队共700人,编为一、三、五、七和特务队5个中队,并将正式成立人民抗日队伍的有关情况通知了国民党寿光县政府。
  起义后不久,山东省委派红军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到八支队分别担任支队副指挥和政治部主任,加强了八支队的军事、政治领导力量。根据韩明柱的提议,部队沿用红军的编制和政治工作制度,初步开展了军政训练。此后经过三里庄伏击战、三合庄强编伪军“韩营”一部,军威日渐远扬,不仅寿光境内的抗日力量向其靠拢,就是附近县的抗日武装也前往集结,力量迅速壮大。1938年3月,由于部队规模越来越大,于是在傅家庄进行了整编,支队设指挥部,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政治部、参谋处、供给部,支队下辖3个大队及特务中队、骑兵队、文艺宣传队等,部队共计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整编结束后,八支队根据上级指示准备东援七支队。
  昌北会师 合编东进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主要是由潍北蔡家栏子起义部队和昌邑瓦城起义的部队组成。由于缺乏经验,武器装备较弱,七支队无法在昌潍打开局面,鲁东工委书记、七支队政委鹿省三决定调八支队援助七支队。
  1938年3月24日,八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在鹿省三、马保三、张文通、韩明柱率领下从寿光出发,26日到达昌邑北部的马渠村,与七支队一部会师,然后携手北进到七支队的发源地之一瓦城。
  会师后,鲁东工委研究决定七、八支队先协同作战,拔掉柳疃日伪据点,以壮军威,扩大影响。然后再到潍河以东继续筹集枪支,发展抗日力量。由于掌握敌情不准,柳疃据点的日伪军数量和武器装备强大,七、八支队缺乏攻坚经验,武器装备较差,被迫撤出战斗。
  1938年4月2日七八支队攻打柳疃时在此设指挥部
  4月5日,在鹿省三主持下,鲁东工委召集两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合编和去胶东发展问题。会议决定一是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由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兼任政委,张文通任副政委(后鹿省三牺牲,张文通接任政委)。二是根据胶东特委的邀请,立即东进平度、掖县、黄县等地区。10日,部队离开昌邑,向东进发。
  东征西战 屡建奇功
  4月10日,七、八支队东进,在掖县沙河镇与胶东特委取得联系,并应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邀请,进驻掖县城。之后,七、八支队迅速开展对敌斗争,智取黄县城,收编国民党王景宋部;通过反正工作,在龙口镇收编了国民党公安武装和英国人的海关水上警察队。这些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的抗战情绪,许多胶东和昌潍的青年纷纷报名参军。部队很快发展到6000多人、5000多支枪。部队在黄县整编整训,政治部出版了《前进报》,后勤部开办被服厂、兵工厂,开创了山东人民抗战史上的先例。
  1938年9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七、八支队离开了征战3个多月的胶东战场,挥师清河,与中共清河特委领导下的清河三支队携手作战,开辟清河根据地。奔袭焦家桥,击溃八股土顽部队;夜袭周村镇,重创周村日军,震慑了胶济铁路沿线日伪军;但在蒙家庄战斗中,七、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不幸壮烈牺牲;刘田坞反包围战,开创了清河地区与日军阵地作战的悲壮先例。此外,还配合清河三支队在益都城北水渠村、临淄城北岳家庄、长山城北司家庄等地与日军进行了激烈战斗,胜利地粉碎了当地日伪军对清河地区的扫荡。
  1938年底,为了加强对山东抗战的领导,党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分局指示,七、八支队速过铁路南下,参加创建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斗争。12月中旬,部队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整顿后,告别了清河地区的父老乡亲,从淄河一带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沿淄河急速南下。下旬,部队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从此,这支迎着抗日烽火揭竿而起,在齐鲁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