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0 22:27
鄌郚总编

抗战往事:五个昌乐农民,端掉了一个鬼子据点

  抗战往事:五个昌乐农民,端掉了一个鬼子据点
  营陵风物志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7周年纪念日。
  1931年的这一天,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这成为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序幕。
  在很多地区,广大农民也直接参与到杀敌卫国的反侵略战争中。不同于“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抗日神剧的轻松戏谑,老百姓的抗战,有着不亚于两军对垒的惨烈与悲壮,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9年秋,昌乐县乔官镇龙泉院村的五位平民壮士,奇袭了盘踞在鞋山子顶上的日军据点,杀死了六名日军,为昌乐人民在抗战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1938年1月9日(农历腊月初八),日军占领了昌乐县城,地处昌乐中部的乔官街,因为交通方便,成了日军的重要目标。
  春节刚过,少尉三花小队长便带领30名日军,在乔官设立了据点,强迫周围各村每天派专人到据点汇报情况,进而按土地亩数交粮、纳税,稍有违抗就遭烧杀。
  为了监视和威慑日军,1939年2月下旬,昌乐县国民党地方部队五连连长魏大存,率部队进驻龙泉院村。
  2月24日拂晓,驻乔官据点的日伪军倾巢出动袭击五连,但魏部早已得到情报,连夜撤出了龙泉院。
  日伪军在村北架起小钢炮、重机枪向村内扫射轰击,村民慌忙外逃,慌乱中村民田怀礼、陈曰泉、高渐九、赵云海、赵福海、张世修等人被枪炮击中身亡。
  日伪军进村后,挨户翻箱倒柜地搜查,打着找人的幌子进行抢劫,各家财物被洗劫一空。临走,还放火烧了学校6间房屋。
  龙泉院村遭此大难,全村人个个义愤填膺,对日寇的暴行无不恨之入骨。死难者家属,更是时刻怀着此仇不报,誓不罢休的念头。
  同年初夏,驻乔官日军为了加强防御,又在龙泉院村南500米的鞋山子山顶增设据点,驻军6人,与乔官据点遥相呼应。
  日军在鞋山子上设据点后,强令周围村庄每天早上向山上送水送柴,稍有怠慢,便吊打用刑。不仅如此,山上的日军还经常下来调戏污辱妇女。不论是村民下地干活,还是过路行人,走到山下总是提心吊胆。
  龙泉院村的田根源、陈中海、田发源等村民,在鬼子洗村时都有亲人被害,于是他们秘密联系了本村的张国杰、田道庆,五人经常议论如何消灭鞋山子上的鬼子,为死难的乡亲们报仇。
  乔东村青年宋文星,身高力大,做事果断,胆量过人。田根源等人与宋文星因是邻村,挨墒种地,彼此都很熟悉。干活之余,几个人谈论起鞋山子上日军的暴行,宋文星口快心直地说:“你们若有胆量,咱就一块干掉他们!”
  然而大家手中无枪,不敢贸然上山。宋文星思考片刻,说:“我家兄宋文奎给张天佐(国民党昌乐治安部队负责人)当传令兵,可与他协商解决”。田根源也说,他跟驻防庙子官庄的五团三营营长谢堃之认识,可以通过他来解决。最后,经他二人秘密活动,从三营借到两支匣枪和20发子弹。
  1939年10月中旬,六个人秘密聚会,研究行动的时间、方式和措施,最后决定10月22日早晨行动。
  这天天刚亮,除田道庆因事没赶到外,其他五人各挑一担水,排成一字型登山,宋文星和张国杰各带一支短枪,走在队伍后头。
  鞋山子据点里的鬼子,平日里欺压百姓惯了,并不觉得会有人敢打他们的主意,所以防备也不严密。
  五人进入据点时,只见一个鬼子木雕似地站在哨位上,另一人徒手进了厕所,枪竖在门外。宋文星把水倒进缸里,趁机走近房前,从门缝里看到其余四个鬼子都在卧床熟睡。
  五人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田根源、田发源在外面对付岗哨,宋文星掏出匣枪,招呼张国杰、陈中海推门而入。
  宋文星进门后,首先对准一个鬼子头部开了枪,因没用过枪,手指没离开扳机,几发子弹一股脑儿全打光了。
  枪声一响,其他三个鬼子惊跳起来,张国杰随即开枪击毙了一个,其余两个猛扑向宋文星、陈中海,四个人扭作一团,在地上翻来滚去。
  张国杰虽有枪弹,但怕误伤了自己人,不敢开枪,就抡起匣枪向鬼子头上猛砸。经过惊心动魄的一场搏斗,两个鬼子被击毙,两个鬼子被砸死。
  室外的田根源怒目斜视着岗哨,室内枪声一响,他猛扑过去,将鬼子岗哨摔倒在地,骑在鬼子身上,两手死死地掐住鬼子的脖子,不一会儿功夫,鬼子便断了气。入厕方便的鬼子,听见枪声不敢出来,隐蔽在厕所里,田发源冲进厕所,将他抓了出来,砸死在院子里。
  这一闪电般的袭击,前后不到20分钟便结束了。
  这次袭击共杀死鬼子6名,缴获三八式步枪6支和部分子弹手雷。事毕,因怕驻乔官的鬼子发觉,他们迅速下山,直奔谢营驻地庙子官庄。他们到达谢营驻地后,还上了借的两支匣枪,并把缴获的6支三八式步枪和子弹手雷全部交给了谢营。
  五壮士鞋山子顶歼敌,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迫使日军不得不撤掉鞋山子据点。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鞋山子也被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远古火山口旅游景区。但当年五壮士为国为民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却依然被广泛地传颂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