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0 22:28
鄌郚总编

昌乐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钦封的“药王”

  昌乐这座山上,出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钦封的“药王”
  营陵风物志

  在乔官镇正南十几里,大沂路西侧,有一个山头叫邓阁埠,埠上有座古庙叫药王庙,庙里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医总管——“药王”邓青云。
  《昌乐县志》记载:“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青云。”
  相传,邓青云年轻时就立志要悬壶济世,当一名好医生,于是拜了药王孙思邈为师。十年后,邓青云尽得孙思邈真传,医术与已经师傅不相上下,恰逢朝廷征召,在孙思邈安排下,邓青云进宫当了御医。
  当时唐朝刚建立,战乱频起。公元644年,朝鲜半岛的高句丽谋反,联合百济国围攻新罗国,进而侵占大唐国土。
  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任命了邓青云担任征东大军的御医总管。
  由于唐军兵精将广,指挥有方,仅仅半年时间,就接连攻下十几座城池,不仅收复了被侵占的土地,还打到了高句丽境内,消灭了十几万敌人,而在以邓青云为首的医官团队悉心护理下,唐军只损失了两千人。
  但是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唐军衣服单薄难以御寒,唐太宗下令班师。
  唐太宗因未能完全消灭高句丽,心下烦闷,加上沙场征战劳累过度,班师途中染上了重病。邓青云亲自配方施药,太宗服了七天的药,身体终于恢复如初。为了与班师的水路征讨大军会师,李世民的大军来到了昌乐北展一带的九顶莲花山附近驻扎休整。
  皇帝的病好了,御医却病倒了。
  邓青云自班师回朝的那一天开始,就说身体不适,等到了九顶莲花山时,已经骑不了马。临近大军开拔,邓青云已经身体虚弱到无法起床。
  李世民闻知,马上来到他身边探望。邓青云告诉太宗说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时日无多,怕是无法返回长安。
  李世民看他奄奄一息,哀痛不已。三军阵前,李世民封邓青云为“药王”,还让部下在莲花山北端,找了一块平地封为“邓阁埠”,作为邓青云以后的墓地,以纪念他的功勋。
  邓青云躺在村民家里养病,等大军离开了莲花山,他的病却突然好了、
  原来邓青云早就有离开官场的念头。邓青云本想救济世人,自从进入宫廷成为御医后,就觉得一身本事无法施展。东征结束,邓青云就想找个理由辞官,深入民间,为更多百姓看病。到了九顶莲花山,邓青云发现此处有一汪泉水,用来炮制药丸效果特别好,就打定主意留在此地。
  邓青云将其中的缘由跟村民们一说,村民们自然欣喜不已。从此,邓青云便在邓阁埠住了下来,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他一边上莲花山、黄山等深山采药,一边给乡亲们治病,对于家里穷的病人更是分文不收。
  贞观23年,莲花山一带十几个村庄闹疟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病人。邓青云凭着经验,为避免传染,将这些病人集中到了一个村子里,统一开了中草药,煎熬后按一定剂量给病人服用,仅三天时间,病人全部痊愈。
  两年后,莲花山东部的一些村里闹霍乱,病人纷纷到邓青云处看病,邓青云按照《千金要方》,开了12味中药的验方,很快就给大家治好了病。一时间诸城、安丘、青州等地霍乱患者,也闻讯前来就医。有关史书上说道:前往邓阁埠求医者,如同“风起云涌”。邓青云“药王”之名,“日日盛焉”。
  邓青云在莲花山附近行医数十年,最后无疾而终。
  邓青云去世后,当地百姓怀着悲痛的心情,将他安葬在了邓阁埠上一块空地上,并在墓地的东侧,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药王庙,以纪念他的功德。
  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六月初六、十月初十药王庙庙会,都有成千上万的农人、商贾、官员、僧侣,前来焚香烧纸,顶礼膜拜,以缅怀邓青云为芸芸众生所做的善事,并求得自己安宁与幸福。一千多年来,药王庙的香火一直延续不断,且越烧越旺,寺庙也得以不断修缮或重建。
  上世纪中期,由于时代原因,药王庙遭到严重损坏。本世纪初,北展及周边村子的村民自发捐款,重建了药王庙。大庙坐北朝南,碧瓦红墙,飞檐挑翅,庙前顶沿石柱上雕龙绘凤。宽敞的大庙内,雕塑着药王邓青云等塑像。
  如今,每逢庙会,整个莲花山上人山人海,小商小贩的叫卖声,老太太们的诵经念佛声,各地广场舞队伍和戏班的锣鼓声,还有大庙内那沉闷的木鱼声,在莲花山的上空回荡。
  随着药王庙的重建,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它的文化价值。药王邓青云的传说2009年被列入昌乐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列入潍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