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8 16:02
鄌郚总编

雪蓑、李开先与冯惟敏

  雪蓑、李开先与冯惟敏
  作者 | 曹立会

  在临朐一带,至今还盛传着关于雪蓑的故事。比如说,雪蓑住在冶源老龙湾边,一次,请冯惟敏吃饭,用尿壶盛酒,下酒菜炒的是一盘屎壳郎。雪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一个劲儿地劝冯惟敏吃。冯惟敏碍于情面,只用筷子蘸了一下,没想到后来戳到嘴唇边上的地方,白胡须变成了黑胡须。还传说,一次雪蓑请客,客人都到齐了,雪蓑对着老龙湾用手一指,口中一声“来”,于是一桌丰盛的酒菜飘然而至。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神话,不足为信。那么,雪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笔者几十年来,从研究冯惟敏开始,对雪蓑的身世和为人进行了大体的梳理。
  清光绪《临朐县志·杂记》记载:明嘉靖(1522—1566)间,有道人徜徉沂山、冶水间,不知何许人,亦无姓名。常雪中披蓑而行,人以“雪蓑”呼之,遂亦自名雪蓑。举止怪谲,好谈元理(元理即玄理,道家言论。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遇“玄”字一般改为“元”字,实在不宜改的地方,将“玄”字最后一点不写)。嗜酒,饮无算,或赠以钱物、衣服,遇贫者即予之。醉辄箕踞,嘲骂贵人,或取困辱,亦不为意。诗尚豪放,善作草书,沂山仙客厅、冶泉铸剑池皆存手迹。体势飞动,见者诧为仙笔。
  《青州明诗钞》卷四载:苏洲,河南杞县人,自号“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雪蓑子”。往来青齐间,自书联云:“雪里披蓑,寒动一天星斗;云间补衲,暖回大地阳春。”善草书,颓然天放,亚于张长史(张长史指唐代有名的草书大家张旭),与莱芜董空壶交。空壶死,雪蓑子题铭碑右,又为诗二首书碑之左,遂去,不知所之。诗云:
  济药怜贫夙世音,高情难类野人心。
  还思八拜天医显,一别十年岁月深。
  血泪流成江上草,茗茶化作古交吟。
  尘埋太古无人见,惟有空壶听我琴。
  独抱瑶琴傍古赢,恸思贤弟两交情。
  采芝献水为洗奠,见月招魂代石铭。
  谁料好怀归去早,独遗衰朽望长陵。
  写诗无限伤心泪,空兢兢心神太清。
  又载:“雪蓑善草书,笔墨淋漓奇宕,如老干怪松,苍古逼人,有草书千字文。”李开先所作雪蓑《千字文》序云:“近得雪蓑子,真乃今之奇人。至其笔用中锋,字兼四书,又有高出乎古人者,盖奇之又奇矣。”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云:雪蓑者,乃一狂妄简傲人。谓之道人,则非也。心实无他,而恶之者则以为有意。见人长揖不拜,即据上坐,虽王公长老亦不之让。士人以其喜施舍,疑为贵交公子;善染翰,疑为中书舍人;知音律,能蹴踘,疑为飘风子弟。问其家世,则秘不以告,而疑者转深,而讥者益重。予与之交厚,独得其实,为之传其大略,于以释疑解嘲云。雪蓑姓苏名洲,无字,号雪蓑道人。每大书及诗词后,作“冒雪披蓑”手押,奇古骇观。原河南杞县人,徙居唐县。伯父名百当,以卖酒为业。雪蓑年方十一二,随之度日。肆中偶有一人醉卧而毙,告于所司,上下使用,遂困穷逃散。雪蓑亦落落无所依。恃其颖性,学一事则精一事。而字画、弹琴、蹴踘、歌唱,皆可居海内第一流。作半笔片纸小画,亦差可人意。后极口谈内外事,津津涎唾倶出,自负有独得处,是亦狂妄之一端。但见人或病或贫者,即施药出财以救济之。尝被人连累,监禁七八月,得释则拱手别去,不出一怨言。人有侮谩之者,亦不较也。所作多生硬奇怪,或杂里中常谈,或出方外异语。以其入小学读书,止数月即弃而云游,足迹且半天下。高洁不染尘埃,疏放难拘礼法。善搭配古懂,和制药材。戏谑调笑,有足动人者。人多馈之美衣服及钱物,旋即散之。朝不复为暮计,况暖预为寒忧耶。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古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谚谓有一长则有一长之毛病,雪蓑有四长,宜其病多,往往得罪于人也。予尝断之曰:虽涉狂妄简傲,终是异人也。较多丧心病狂者,则大有间矣。年今七十又四,久不东游,未知无恙否?传之作,意欲存其人,不但释疑解嘲而已。
  道光《章丘县志·流寓》云:“苏洲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依开先而居,为其门客,前后约两年许。”
  综上所述,大体可知雪蓑身世。
  雪蓑,姓苏名洲,原籍河南杞县人,后徙居唐县(今河南省唐河县),大约于1490年左右生于今河南唐河县。小时读过几年书,十一二岁时,父母皆逝,依伯父苏百当开饭店为生。大约在雪蓑20岁左右时,因有一食客醉死于此店中,官吏敲诈勒索,饭店破产倒闭,雪蓑便云游度日。后入山东,先在济南一带游食(今济南东南羊头峪一带尚有雪蓑所书的一碑),后至莱芜,与医家董空壶友善。雪蓑极聪明,学一样精一样,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踢球杂耍,吹拉弹唱,样样皆能,尤其会编、会导、会演,还会诊病开方,还会辨识古董,是个杂家全才。董空壶去世后,至章丘一带活动,大约在1546年至1548年期间,曾在李开先家住过二年,为其门客,主要为其家庭戏班子编剧及演出。在此期间,与造访李开先的冯惟敏相识,结为至交。1548年春,至青州衡王府小住,又至临朐冶源访冯惟敏。
  雪蓑客青州时,曾遍游周围诸山水,在云门山周全所书刻的“寿”字旁,题刻“神在”二字,游陈抟洞,题诗云:“野宿石床类洞天,蓑衣脱放海东边。夜深睡熟白云起,不管龙来榻下眠。”游胡山,题诗云:“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主与谁宾。猛然谷里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七绝二首》云:“跨鹤归来不记年,洞中秋水绿依然。紫箫吹彻无人见,万里西风月满川。”“半百黄牛五十玄,登山对月晓风寒。儿童与我浑相识,摘得梅桃代酒酸。”
  铸剑池雪蓑在冶源,未住冯惟敏家,而住庙中。1548年农历四月,应冯惟敏之请,在冶泉(今老龙湾)西边磐石之侧写“铸剑池”三大字,字径尺余,左有题款:“天丁呵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为海浮山人索,雪蓑渔者并题,戊申岁寿月日也。”此刻石现仍存。冶源据传曾为春秋末期欧冶子铸剑处。越王勾践灭吴后,曾大举伐齐,由海路北上,至日照一带登陆,西北行,至冶源,依山扎营,命冶工欧冶子铸剑并打造箭镞兵器,故后世称此水为冶泉。雪蓑多次游沂山,在仙客亭有题刻。
  雪蓑为什么离开李开先,要到临朐专找冯惟敏呢?此事说来话长。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章丘人。其父李淳,一生读书求功名,40岁时中了举人,连续三次进京赶考,直至50岁去世,仍未中进士,也未曾得一官半职,生生将一个小康之家折腾空了。李淳临死时,一再嘱咐李开先,将自己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以求中举中进士,博取功名,光大门户。
  李开先不负父望,27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登入仕途,纵迹官场,由六品户部主事起步,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十余年间,官至四品京官,可谓是一帆风顺,飞黄腾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嘉靖二十年(1541),九庙失火。当时首辅(宰相)夏言认为,九庙失火,职管九庙的太常寺卿难辞其咎。于是,将李开先一免到底,削职为民,发回原籍。
  这是一个晴天霹雳。十二年间,李开先在官场上左右周旋,用尽心机,可谓风起水生,风光无限。一旦削职为民,顿成天壤之别。于是多方钻营求托,终未挽回败局。李开先滞留京城半年余,看看无望,只得恋恋而去。可想而知,当时李开先的心情,是何等的沮丧。
  官场失意,商场情场得意。
  李开先回乡的开始几年,还念念不忘朝廷,盼望有朝一日,皇帝一道圣旨,召其还朝复官,后来看到确实无望,便千方百计敛财置产,纵情享乐。
  李开先才华横溢,在京时,与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吕高、任瀚、陈束、熊过七人号称嘉靖八才子,回乡后,首先召集一帮文人墨客,填词度曲,诗酒唱和。
  李开先又是位聪明人,为官时即有积蓄。归家后,经商置地,卖文鬻字,财富急剧增加。二十余年间,田产达到上万亩,别墅29处,家中有40多人的长年戏班子,妓妾成群,奴仆累百,车辆盈门,花天酒地,轻歌曼舞,日夜不绝。而当时的黎庶百姓,却是度日艰难。若遇荒年,啼饥号寒,甚者卖儿鬻女,漂零他乡。每至此时,李开先都以贱价,将贫穷人家的土地田产赚为己有。于是,李开先与当地贫民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李开先治家理财的手段,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这不但从当地传说和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即便从李开先自己的诗词歌赋中,也隐隐可现。如“赊得眼前寺,只争卖者贫。烧残枫树火,点出雪花银。买主原施主,中人即上人。云山无定价,贵在住闲身”(李开先《山南有寺名曰云山,买以避喧,作诗纪实》)。“城南河畔有楼……构者王氏子也。予尝游而奇焉。不意王亡而鬻速,予即其主也。村城旧称王家楼,今改名‘河上’……”(李开先《河上楼记》)。李开先的朋友刘次甫,有一名园,死后,家人贱价卖与李开先,李开先有诗幸灾乐祸:“能诗善射长骑马,雄饮豪游啸且歌。妾属他人园属我,生前为乐悔无多。”
  李开先还极善经商。
  李开先曾作一联云:“数口业家,数口经商,糊口何多术也;一心务本,一心逐末,是心孰使然哉。”李开先雇佣了许多佣工,开办油坊、米坊、弹棉坊,还开当铺、药铺等。雇工从羊角沟贩水产,从东北贩人参、鹿茸、木耳等,进行商业活动,以取厚利。
  李开先还有一个收入,就是为人作墓志、祭文、寿文、碑文、祠记等,以取丰厚的润笔费,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些在李开先留下的著作中多有反映,而且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稿,毫不含糊。仅举一例:燕市(今北京)煤商刘祥死,其子刘都携百金(一百两银子)冒雪送来行状(死者事迹)以求碑文,刘都辰时(7点至9点)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就拿着墓文走了,仅三四个小时,一百两银子到手了。要知道,那时一名知县一年的正式俸禄不过50两银子。那么,为什么全国各地这么多人找李开先写墓志呢?这与李的炒作有关。李开先自称是道家祖师李耳(即老子)之后,又是诗仙李白的直系后裔。既是李耳之后,那么其文便有驱鬼避邪之功效;既是李白之后,那么为墓主人写铭文,便能保死者后人中举中进士,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流传,凡能得到李开先的墓文,死者鬼魂拿着他的文字,阴间关隘、冥府衙门均能出入无阻,即使阎王爷看了,亦青眼相觑,一切从优,免除阳间所犯的罪恶。传之益盛,其名益高,文字益贵。有的不惜千金买字,万绢易文。此事现在看来荒唐,那时的人们却深信不疑。
  李开先凭借这方方面面的本事,黑白两道,无所不交,上至宰相,下至平民,仅据李开先自己记载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便不下500人,拉起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其财源滚滚而来。
  财大气粗,目空一切,骄侈淫逸,无恶不作,这是一切暴发户的通病。李开先在当时的行为,活脱脱一个《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且比西门庆本事还要大,恶行还要多。
  李开先在世时,由于写剧本演戏得罪了全县各寺庙的和尚尼姑,发生过一夜之间,李开先的多处庄园小麦被抢割糟蹋的事。1568年农历二月十五,李开先去世后,周围贫民连同李开先的近支家族对其财产来了一个大洗劫。“树倒猢狲散”“遂使桑梓田园瓜分瓦裂,门可张罗,灶或一两日不举火”(据李开先继子李春坞《明故宜人先母墓志铭》)。
  雪蓑在1546年到1548年之间,曾在李开先家戏班子里呆过两年多,对李开先的所作所为是极了解的,对李家给自己的待遇肯定是不满的,这从李开先写的《雪蓑传》中可隐隐看出。雪蓑离开李家后,无一言一信给李开先。雪蓑吹拉弹唱、编剧度曲样样精通,编写有关李开先的弹词演唱,一是抒发内心的怨忿,二是借以糊口,是极正常的事。他到临朐访冯惟敏,大与此事有关。
  冯惟敏与李开先的交往,始于1538年。这年,李开先在京任吏部郎中,正得势。是年春,冯惟健、冯惟重、冯惟敏、冯惟讷兄弟四人同赴礼部会试,拜访李开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此前的1528年,冯惟健就与李开先同赴山东乡试,同中举人。1529年又同进京赶考,只是李开先中了进士,冯惟健未中。至1538年,同是举人的冯氏四兄弟共赴会试,结果,老二冯惟重、老五冯惟讷二人同得中,老大冯惟健、老四冯惟敏却双双落第。冯惟敏这年在京初识李开先。冯惟敏与李开先都善散曲,都是填词高手。李开先罢官后,曾作傍妆台100首,一时轰动天下,作序者一百多人。冯惟敏也效其体,作了6首。1542年,冯惟敏专门至章丘拜访李开先。此时,雪蓑在济南、章丘一带云游,不时至李开先家,大约冯惟敏于是年与雪蓑相识。后雪蓑于1546年在李开先家中戏班子谋食约两年余。其间,冯惟敏大约又曾去李开先家,与雪蓑晤谈。再后来,李开先行为越来越放荡、荒唐,冯惟敏大约与李的关系也越来越有距离了。
  前面提到,李开先去世后,家产被人抢劫一空,此事在山东以致在全国成为一桩笑谈。冯惟敏晚年作《醉太平·家训》四首,其中有:“劝哥哥自想,要仔细商量,须知凫短不能长,休再提勉强。别人肉贴不在腮颊上,爱便宜见放着傍州样,怕年年医不得眼前疮,悔当时鲁莽。”这个傍州样,即指李开先。章丘属济南府,临朐属青州府,济南又称济州,这个傍州样指李开先是无疑的。
  雪蓑将李开先的荒唐事写成弹词传唱,是极正常也极有可能的事,到临朐唱给冯惟敏听,或将弹词手稿给冯惟敏看,也是在情理之中,冯惟敏参加过修改,也有可能。要知,这时的《金瓶梅》弹词还未成型,若干年后,此书稿已成,传至诸城丁纯手中,丁纯(1501—约1570左右)曾以贡生出身任过河北省某县教谕,估计曾拜访过李开先。李开先是势利中人,对丁纯不予礼遇是正常的,至后来,丁纯将弹词改为小说,取名(或沿用原名)《金瓶梅》。至丁纯的儿子丁惟宁在万历年间将此书刻印,至丁纯的孙子丁耀亢在清代康熙年间又作《续金瓶梅》。从此,这部伟大的社会现实小说诞生了。至于作者题名为“兰陵笑笑生”是因为丁纯的家乡有一个山沟称为“兰陵峪”,峪中有丁家的山田,还有石屋存在。由此看来,《金瓶梅》一书最早还是在临朐诞生的。
  雪蓑以李开先为原型,借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人物西门庆,写了《金瓶梅》弹词;冯惟敏为第一读者及修改者;丁纯为改定及署名者;丁惟宁为刻印者;丁耀亢为续书者。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2016年载《历史名人与临朐》
  -
  曹立会,男,古历己丑年(1949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临朐冶源,高中肄业。1969年12月参军入伍,1971年2月入党,曾任战士、给养员、财务出纳员、师后勤部政治干事、师医院医疗所政治指导员。1981年12月转业,曾任临朐丝织厂副厂长、工会主席,丝织厂被临朐制丝厂兼并后任工会副主席,2002年退休,现居青岛。业余喜书法、历史。书法作品流传海外多国。2015年海峡两岸民间纪念抗战70周年胜利书法联展曾受邀代表大陆草书书法唯一代表参加台北表演展,引起台湾书法界轰动。历史研究多年,尤喜秦汉史。有《冯惟敏年谱》《临朐进士传略》《明清临朐冯氏著作汇编》行世,有《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图》、《九水斋札记》320卷等手稿存世。另有《中国古今英杰一百人排名》提纲手稿,《历史我纠》60则手稿。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主要2000年以前),学术成就深得多名大家首肯。为人耿直磊落,同情弱者。对我县购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书丛刊》(有此四种书者,我县为全国县级唯一)出力颇多,对我县文化事业有独特贡献。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