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8 20:24
鄌郚总编

老潍县的墙劈缝街

  老潍县的墙劈缝街
  老潍县的街名,一般都是形象的比喻一个地方。像九曲巷,巷内有迷宫般的九曲十八弯;鱼店街,旧时就是一个卖鱼的集市;还有北下河街,古时就是一条向北流淌到白浪河的水沟而已。而说起鱼店阁旁的墙劈缝街,好多老潍坊人可能还不知道它,在民国26年的《潍县城坞图》(1937年潍县街道地图)上,还能找到它的身影,但没有标注街名。再说小街上也没挂门牌和街牌,关于它的街名称呼,周围的老街坊邻居,习惯上还是称谓小过道,但也有部分老人称之谓墙劈缝街或是庙巷子,众说纷纭。    此街在去年的北下河老街区拆迁改造时已被拆除。它的原址坐落在老潍县有名的“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最聚集的东关小石桥通济门里、北下河街的北首,和九曲巷的一样,都是贯通鱼店街和北下河街的街巷,只是相对短小一些;它紧贴鱼店阁,实为鱼店阁的一条“旁门左道”。它南北走向,中间两次曲折拐弯。它还占有三最:最短,总长也不过二十几米;最窄,宽度也只有二三尺;住户最少,仅有二户人家。说是两户人家,有点牵强附会,街东首的那一家大门,在与鱼店街的交汇处,说是鱼店街上的一户人家也可。而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鱼店阁下因其地势低洼,雨雪天气容易形成水湾和冰滑,来往通行困难。这时,地势较高的墙劈缝街,便担当起了疏通行人的作用。就此而论,作为老潍县城袖珍型的小街巷,已是绝无仅有得了,又因其狭窄难行,称其为墙劈缝街并不为过。
  老人们亦称其为庙巷子,就因旧时的三元阁庙正门、是该小巷中唯一的大门。三元阁,又称为鱼店阁、绿瓦阁;属东关八阁之一。修建于明万历年三十一年(1603年),是迄今潍坊市区内仅存的明代建筑之一,现庙已拆除,已只剩基座门券。因庙顶用的是绿色琉璃瓦,所以也叫绿瓦阁;又因其在庙内供奉着关羽、关平和周仓的塑像,其山墙之上还塑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生平事迹的泥塑,俗称“山塑”。每当正月十五以前和阴历五月十三关老爷生日等庙会之日,此街便成了人们前来供奉的专用通道了。
  但称其为庙巷子也有不妥之处,就因在东关后门街与南园街之间,已有一条叫庙巷子的街巷,因增福庙在此街而得名,在《潍城区地名志》和民国26年《潍县城坞图》上都有标明和注释。它与城里芙蓉街与西马道之间的增福堂庙有一字之别。庙巷子一带的人口住户密集、巷子又长,属十八巷之一。该庙巷子于1992年时就被拆除,修建了现今的后门街小区。
  虽然多数老街坊都称之为小过道,但也有重名之处。在《潍城区地名志》和民国26年《潍县城坞图》上也有标注,位于老潍县城里东北关的长胜街西首与月河崖街之间的交通巷,就叫小过道。其东侧并行的还有一条街叫大过道,也是将长胜街和月河崖街连接,小过道是对应大过道而来的。就是长胜街上有名的赵家大门。在那时,有“大过道不大,小过道不小”之说。当时还流传着一句“大过道、小过道,打不起来不热闹”,“东街、西街,砸煞(方言:打死)活该”的顺口溜,描述的是人们对街坊邻居之间打架的嫉恨。这些街巷于1994年旧城改造时也被拆除,修建了今日的长胜小区。
  故此,此小巷也只能称之谓墙劈缝街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