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18 20:40
鄌郚总编

丁永志:我的五叔父丁稼民

  
  我的五叔父名叫丁锡田,字倬千,号稼民,1893年生人。我的父亲丁叔言在他的《五十年之回顾》中写到1893年时说:“次兄病卒,年八岁。五月初四日,五弟生”。父亲所说的“五弟”,就是我五叔,因为我父亲排行老三,五叔排行老五。五叔出生时,父亲只有六岁,也就是父亲比五叔大六岁。我亲祖父原有五个儿子,即锡彭、锡彤、锡纶、锡田、锡铭。其中锡纶是我的父亲,锡彤就是父亲所说的“次兄”,锡田是我的五叔,锡铭字笏丞、是我的十叔。这是按照大排行来说的。
  五叔自幼聪慧好读,家塾启蒙,曾师从谭次屏、韩善甫先生,深得启发指教。我祖父丁毓庚创办了潍县丁氏第一高等小学,即丁氏继志小学,让我父亲任校长,我五叔又在该校攻读。毕业后即留校当老师,在任教的同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后来我祖父又创办了丁氏第二高等小学,即群化小学,让五叔当校长。兄弟两人都热爱教育事业。五叔对儿童教育尤为用心,亲自编写了《小学历史笔记》和《乡土地理教科书》两种教材。1921年,跟学者陈蜚声专攻文史,取得了很大的收获。1924年,他参加了黄炎培创办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并在南京出席过该社地理教学组年会。
  父亲和五叔都爱好诗文,经常一块研究探讨,经父亲介绍,五叔和舅舅王统照也成了文友,舅舅来潍时,他们常聚集在十笏园中,谈诗论文。五叔还组织过文学诗社,编印诗文纪游文集。1925年8月,著名学者康有为由济南去青岛,途径潍县,父亲好五叔一起邀请其下榻十笏园,并请其与潍县的一些名人见面交谈。康有为诗兴大发,写下了“峻岭寒松荫薜箩,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的诗句。
  在我们丁家,父亲爱好诗词,善于国画,同时经营企业,管理家庭。而五叔则是一个最典型的学者,是一个知名的历史学家、藏书家。他以短暂的一生全力以赴投身于学术事业之中。首先搜集和整理海岱文献,从事海岱文史研究,并发布启事,征集研究著作,编辑《海岱文征》二十余册。对潍县史学名家的著作手札收集不遗余力,并进行校勘编辑成类书。其次则是下大财力收山东省地方志,采用互换、收购、传抄等方式,集成全省百余县、各个时期的志书全部,这在山东乃至国内堪称第一。再者是对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研究的贡献,他与当时著名学者王献唐、陈梦家、唐兰、顾颉刚、胡适、闻一多、傅斯年均有交往,是早期禹贡学会会员,时逢战乱,禹贡学会人员南迁,丁锡田则主动提出留守禹贡学会会址,最终卒命于此。潍县最早的明万历刘廷锡所修《潍县志》,因国内仅北京图书馆存一部,于是,五叔委托北京的好友将该志全部手抄而收藏。
  我的五叔非常热心搜罗乡邦文献,1932年,当时潍县有了一座新式和记印刷局,五叔手编了《潍县文献丛刊》,收纳乡贤著作,分辑刊行。前后出过三辑,收书目二十多种。这是五叔有功于桑梓文化传承的重大建树。也就是他的这本《潍县文献丛刊》首次刊印了郑燮的《潍县竹枝词》四十首。1931年,当时的潍县县长王华安,拟重修《潍县志》,并主持成立县志局,聘请清末进士陈蜚声,与邑内学者刘东侯为正副编纂,五叔受聘为采访主任。确定了《潍县志》的续修原则,借鉴了万历版、康熙版、乾隆版《潍县志》的优胜处,确定出续修《潍县志》的总体框架与篇章细目。五叔负责收集史料的筛选、核实、分类、立目。五叔是方志迷,收藏方志、撰修方志,他都力求真实、严谨不苟。五叔为编辑《潍县志稿》出力很多,而此书则是当时诸多县志中最为出色者。在续修《潍县志》中,其《疆域沿革表》、《人物志》、《氏族志》、《秩官志》等章节,均出自五叔之手。其资料之翔实,数据之精确,行文之辞彩,可以说无懈可击。为承印《潍县志》,我父亲担任董事长的和记印刷股份公司为承印1937年编成的《潍县志》,先后派人到武汉购进了特大16页铅印机,到上海购进了当地最先进的铜版机、照相机、制版机等。因卢沟桥事变爆发,只将成稿打成纸版,并以打纸版的铅字版印了少量样书,而未能正式出版。可惜,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局动荡。到了1938年1月10日,潍县沦陷敌手,正在进行中的《潍县志》,只能不了了之。1941年,日伪莱潍道尹公署道尹常之英,派督学刘逊聪,找到已编成的《潍县志》底稿,删去第一卷“党治”卷,代之以“叙录”,以《潍县志稿》为书名,仍由和记印刷局承印,历时一年多印成。《潍县志稿》共42卷,内附铜版照片百余幅,地图20多幅,还有大幅的潍县全境舆图。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潍县城沦陷,日寇几次强迫五叔主持编写潍县县志,五叔以民族气节为重,誓不与日寇合作。声称有病,到北平就医,不幸于1941年3月17日病逝故都,终年49岁。父亲于1938年跟随当时的潍县县长厉文礼参加抗战,在安丘、诸城一代打游击。1941年,得知五叔的死讯后、十分悲痛,写了《哭五弟稼民》一诗:“握手危城各奔驰,生逢离乱古如斯,三年阔别知何似,永夜相思不胜悲。初报残冬频卧病,忽闻连理坠琼枝,碉楼独倚对明月,断雁一声泪双垂。”
  五叔生前喜欢看书、藏书。他的大量藏书,分贮于北平与潍县。其身后藏书三千余种三万余册,在解放后由他的子女捐献给了国家。1948年4月,潍县解放。遵照五叔的遗愿,在潍县的藏书,由我的三姐丁志萱、六哥丁伟志登记造册,捐献给潍坊市图书馆,共捐书2804种、23067册。到1957年,潍坊市图书馆把这批藏书又转捐给山东省图书馆。而五叔在北京的藏书,则于1949年春,由我四姐丁志香,捐献给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共34箱。
  青岛理工大学丁永志写于魅力之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