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1-23 09:22
鄌郚总编

老家的请(送)家堂过年习俗的记忆

  请家堂
  -----老家的请(送)家堂过年习俗的记忆
  杨道明

  人老了,容易怀旧。新年来临之际,便想起了1966年以前请(送)家堂的过年习俗。
  每年的除夕上午,凡有家堂的族人都要请家堂。1966年代之前,我们刘家营村共有九个家堂。刘氏虽然是一个始祖,但分为叫爷的和叫爹的两支,叫爷的是南崖门和小后庄为一个家堂;叫爹的从九世后分谱,分为双盛堂户、六大门户、西门户、东门户、后林户、楼上户等六个家堂。杨氏一个家堂,牛氏一个家堂。其他赵、林、袁、张、李、史、高、王、孙、石、吴、任等姓,因徙居刘家营村的年代较晚,家族人口少,没有家堂,就各自在本家的林地里祭祖。
  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到年初夕上午,九个家堂的族人分别聚集到各自请家堂的地方。家堂一般安排在本族人中的一家较好的正房内,在正面挂上始祖的画像或本族的历代先祖名讳,称家堂轴子,轴子前设供桌。由本族中辈分较高、有威望、能出头露面、办事公道、号召力强的族人为族长。在我17岁之前,我们杨家的家堂设在上院子四老爷爷杨荫远家。四老爷爷上过几年私塾,写一手好毛笔字,其子杨成忠大爷爷也跟着本村清末邑庠生李文卿上过私塾,也写一手好毛笔字,还是个复员军人,解放后单干和合作社时期任村文书。爷俩不仅是我们杨氏家族的文人,也是村里出名的文人,谁家分家什么的,都请四老爷爷或大爷爷去代字写契书,过年写春联。
  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杨家的族长由四老爷爷传给了大爷爷,后来四老爷爷和大爷爷年纪都大了,族长就传给了大爷爷的儿子杨明升大叔。杨明升大叔一米八多的个子,身体挺棒,但因为小时候患过天花病,不仅脸上有麻子,还留下了双眼内长萝卜花视力模糊的后遗症。1948年村里大动参时,那时缺人,当兵不用体检,就去报名参军,被安排在饮事班里专职挑水,参加了解放济南和淮海战役,1949年渡江南下,到过上海,多次立功受奖,50年代初复员回家。逢年过节大叔就把功劳章戴在胸前,很令我族人尊敬,大叔当族长,当之无愧。大叔最爱唱的歌是《我是一个兵》,每次请(送)家堂时,大叔把我们小孩们组织起来,晃动双臂,打着拍子教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嘿嘿嘿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这首歌,我最早就是跟着明升大叔在家堂前学会的。
  每到年初夕下午,明升大叔双手捧着燃香,领着族人老少在街上朝东西南北作揖磕头,用粗喉咙大嗓子喊着请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的祷语。再领着族人回到家堂,将燃香插在供桌的香炉内,意即把先祖们请回家来了,族人们一块向先祖磕头。族人们再把各家备好的供品摆在供桌上,供桌上燃香凫凫,醇酒飘香,肴馔丰盛,有鸡(大吉大利)、有鱼(年年有余)、有方肉(方方正正)、有肉丸(圆圆满满)、有炸豆腐(都有福)、有包子(保子平安)、有花饽饽(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有蒸年糕(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高)。孝子贤孙们一群群,一队队来到供桌前磕头,斟酒倒茶,以表孝敬之心。
  以上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年初一上午或中午,那些公事场合不会施礼磕头的男丁们就来到家堂这里,由族长拉垫子,教他们学磕头,从懒四磕、五眼朝天、七星落地到三八二十四拜,反反复复,直至教会。
  到年初一下午就要送家堂。因年初一是个耍日子,又不出门探亲,只要是这个家族的所有男女老少都来送家堂。族长在供桌前斟酒倒茶,奠酒奠茶,族长一斟一奠,族人们就要磕头作揖。数巡过后,就送列祖列宗打道回府。族长还是双手捧燃香,族人边磕头边往外送至大街处,依然是朝东西南北四路都拜。然后所有来的族人男丁开始燃放鞭炮。为了防止震伤耳朵,小孩子把棉帽子耳朵系起来趔趄着身子挑鞭放响,大人们也把带毡毛头的耳朵抠出来捂上耳朵放爆竹,点着了就往地上一扔,鞭声噼噼啪啪,爆竹声响个不停。花技招展的女人们,有的领着孩子,有的抱着孩子,用手捂着孩子的耳朵咧嘴笑着,大闺女小媳妇们欢呼雀跃。待鞭炮停止之后,族人再各自从供桌上找回自家的供品带回家去。
  那时我们村的九个家堂不是同一时间送,有早有晚,所以这里送了之后听到哪里响,再跑向哪里去看热闹。街上欢声笑语,卖糖石榴的也乘机扛着石榴杆子站在人群里,小孩子们围着争相抢购。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请(送)家堂被列为四旧遭批判,各家堂的轴子都被交出来,以火焚之,族长也被列为牛鬼蛇神被揪斗,多亏了我们杨家族长明升大叔根子红、苗子正、自己是个老革命,没人敢揪斗。但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干,至今已作古20多年,我对明升大叔还是十分怀念。从那时起,不仅我们杨家,就是村中的其他八个家堂至今没请(送)过一次。我对请(送)家堂的过年习俗挥之不去,甚是怀念。
  作者简介
  杨道明,临朐县蒋峪镇刘家营村人,中学高级教师,临朐县乡贤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热爱乡土文学和民俗研究;积极参加乡村文化建设,主办刘家营村历史文化展馆,主编的《刘家营村志》和个人文集《汶水嬴里》《亚圣止栖处》均被县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春节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