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0 17:49
鄌郚总编

赵家埠头村

  赵家埠头村,前几年我曾去过无数次,当时主要是为农村工作,无暇顾及探其渊源。真正知道她的历史,还是从去年开始的。1998年5月,时任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政协主席的赵之友来电,称他过去只知祖籍在青州,但几十年查找没有结果,后几经周折,方知昌乐县尧沟镇的赵家埠头村是其祖籍之地。经数次书信和电话往来之后,我不仅将赵家埠头近几年变化之大、在外的人物之多告诉他,还把该村赵姓可能是蒙古族后裔的消息也透露给了他,这个在蒙古族自治县工作的游子听说后惊喜万分,表示找机会一定会来寻根问祖。去年秋天,赵先生携子专程来访,我有幸陪同前往,该村负责人赵西德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基本情况后,说赵氏本谱“文革”期间丢失了,现有一块“村碑”还埋在村前的小沟旁。我与赵主席对视了一下,会心地笑了。我说,要不咱们一块去看看那块碑怎样?好哇。老赵答应着,接着摸起一张锨,领着我们向村前走去。到了那里,他三下五除二,便将那块石碑挖了出来。由于年久受损,许多字迹已看不清楚。赵主席蛮有经验地说,最好用水冲刷一下,这样就清楚多了。勤快的赵西德马上到附近一家提来一桶水,不断舀水冲刷着碑文,大约一个小时,我们便将这块碑文抄录下来。果然。这幢清道光27年立的石碑,道出了“秘密”,此村赵氏果“系出元裔”,“始祖扎忽歹随世祖忽必烈入中国为敦武校尉,赐采地百户于埠头,后世因立村曰埠头村”,“二世伯祖塔利海为成宗右相,三世祖怀笃经父为敦武校尉”等等。尽管有些字残缺不全,但内容尽现。所以,赵之友主席如获至宝。事后,赵先生来电说,老朱啊,多亏你这个有心人,了却了我一辈子的最大心事。在路上,当我把这个过程向李学训述说时,他也惊讶地说,我还真是没听说过这件事。
  明朝末年一个叫李再新的百姓,家里很穷,只娘俩过日子,他娘双目失明,一次生病不起。忽一天,娘对李再新说,儿啊,我还不知道活几天,临死若是能吃上几个肉水饺,也算是你对我的孝顺。李再新想了想,去街上割肉没钱,变卖东西没有,怎么办呢?最后咬了咬牙,偷偷用刀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忍着疼痛,剁好馅子,给娘包了一碗水饺。他娘吃着,连说真香、真香。过了几天,他娘又说馋水饺了,儿子又在腿肚子处割下一块肉来,包了水饺。娘问,儿啊,哪来的钱割的肉?李再新这才哽咽着说了实话。他娘一听,原来两次吃的是儿身上的肉,惊得一乍,一口气上不来死了。儿子看见娘死了,披麻戴孝送娘入土为安,不几天也郁闷而死。打那,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便在当地传遍了。清初,青州知府知道了这件事后,便上报朝廷,御批为“孝子”。接着,县长亲自撰文,村民们在村西的一个空场,竖起了这块“孝子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