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4 08:59
鄌郚总编

安树芝丨诗词写作之我见

  诗词写作之我见
  作者 | 安树芝

  光阴似箭,兔来虎往,转瞬又是一年。一年来,忙里偷闲涂鸦诗词三百余首、楹联三百余副,其中,不少作品问鼎省级以上媒体。有诗友咨询创作“诀窍”,其实,哪有什么“诀窍”?今天,以诗词写作为例,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其一,学习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道出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他人包罗万象,古人、前辈、同仁……皆是。就诗词而言,向诗友们学习绝不容忽视。古人、前辈的作品,得学,诗友们的作品,更得学。毕竟,诗友们的作品更贴近咱们平凡生活,更接地气,更方便学习。
  高手在民间!只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你就会发现,诗友们的作品同样能让你眼前一亮,有的是通篇不错,有的则是一句、一词不错。
  春节期间,网上读到青年诗人郭小鹏先生的七律《守岁》,个人以为就是一首好诗。特别是首联,从特殊角色——返乡者下笔,比单纯的守岁场景描写强多了,加之,通篇也蛮好,于是,我认真学习并努力步韵和之——
  步韵郭小鹏先生《守岁》
  (新韵)
  年来倍感故乡亲,游子还家去路尘。
  笺饰门楣辞旧岁,福装影壁贺萌春。
  围炉淡写寒跟暖,煮酒轻描苦与辛。
  谋拓明朝须聚力,功成业旺岂无因。
  附郭小鹏先生原玉《守岁》
  (新韵)
  归来还是故乡亲,抖落肩头一路尘。
  鹊宿窗边人守岁,梅开墙角梦迎春。
  围炉煮淡风和雨,把酒消融苦与辛。
  也道明朝宜奋勉,为得后果种前因。
  当然,更多的是,作品通篇不太出色,但个别句、词亮眼,这类作品依然需要好好学习,不妨将亮点消化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前些日子,曾有诗友用“一树新梅万卷诗”来咏赞梅花,受之启发,自己也写了一首七绝《湖滨赏梅》——
  湖滨赏梅
  虎往兔来银粟舞,竹松亭榭弄新姿。
  冰魂蕊绽湖滨秀,几缕清香万首诗。
  其二,再酌旧作。再酌旧作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因为,在其他诗友眼里,自己便是他人,从该层面说,学习自己,也类似于学习他人,是今天的自己向以往的自己学习(再酌旧作)。在此,澄清一下,向自己学习,并非简简单单的形式主义,而是有条不紊、脚踏实地的行动,惟其如此,才会更好地发挥作品作用,进而不断提升作品质量。相反,若把作品束之高阁,不闻不问,那才不正常呢。倘如是,岂不可惜了你曾经为之付出的心血?
  我的诗词,均按时间先后自然排序保存,且一年创建一个专门文件夹。为的就是,便于以后查找、阅读、再酌。
  比如,春节前几周,曾有网媒征集迎春专题稿子,节未至就备稿、写稿,头脑难免发空,于是,我便查阅、再酌旧作,并从中得到启发,写了一首七律《癸卯新春抒怀》——
  癸卯新春抒怀
  (新韵)
  冬去春来温暖顾,山川日月瑞祥兴。
  流芳潍水织芳卷,溢彩鸢都绣彩屏。
  笺舞劲描七色画,联歌悠寄万般情。
  兔携百顺书和美,九域千行迈锦程。
  再比如,新春伊始,自然更加注意回顾、学习春天类旧作。这不,近日,读到去年春写游船的诗句“一船笑语一船歌”,就顿觉眼前一亮。我想,改日,或许就会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到今年的春景诗作中。
  其三,珍惜采风。采风,本意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也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当下,采风的内涵已更加广泛,各级各类群团组织深入基层的观摩学习活动均在其列。自身爱好广泛,加入群团组织较多,如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等,参加采风活动也多。以刚刚过去的虎年为例,参加过五彩九山镇、秀美石门坊、魅力冶源街道、华建铝业、沂山啤酒等好多次采风活动,获益匪浅,为诗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素材。
  每次采风,我都紧密联系实际,大处布局,小处着手,积极撰写三五首、七八首、甚至更多首诗词作品。
  例如,华建铝业采风,我撰写了十余首律绝,其中,《过黄山路天桥随想》等数首小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写的出来——
  过黄山路天桥随想
  (新韵)
  劈山开路俱成昨,道北街南似两国。
  华建天桥尘世降,通途溢彩任君歌。
  再如,冶源街道半截楼王舍有机葡萄基地采风,我撰写了近十首律绝,其中《大美王舍采风感怀》获业界好评,并有幸刊发权威诗词杂志《诗词月刊》——
  大美王舍采风感怀
  (新韵)
  处暑时节爽日增,宝村王舍聚高朋。
  左闻弥水敲祥韵,右赏浮山绘彩屏。
  现代田园新景秀,家传德孝正能盈。
  阳光产业书宏远,戮力直前迈锦程。
  其四,关注生活。实践出真知!如果说采风是比较特殊的实践活动,那么,日常生活就是最平凡、最经常的实践活动。回顾以往,不难看出,自己的绝大多数诗词作品就来源于看似平凡的生活。所以,一定要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夯实“四勤”(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春来,迎春,吟春;秋至,贺秋,咏秋……让平凡生活流淌出诗意!相信,回头再看时,定会收获多多!下面,以一首反映家乡父老秋忙小诗《龙山苗木基地父老乡亲育苗赞》为例,说明“生活即诗”之深刻含义——
  龙山苗木基地父老乡亲育苗赞
  (新韵)
  柿艳枫红菊溢香,龙山父老育苗忙。
  无暇赏景无人怨,满腹馨花满目芳。
  顺便说说灵感。身为唯物主义者,我不相信神灵,但相信灵感,灵感并不神秘,灵感源自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试想,没有良好的学习,没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思考,哪会有灵感出现?
  记得去年初冬,我在老家,一天夜里,寒潮突袭,风吹打着窗户“啪啪”作响,把我惊醒了。此时,此景,加之日常诗词知识学习与积淀,灵感闪现,一首绝句萦绕脑际。唯恐灵感稍纵即逝,我立马书写下来,而后,几经雕琢,一首富有真情实感的七绝《寒潮夜袭》出炉了——
  寒潮夜袭
  (新韵)
  村舍凌晨断梦乡,似乎谁在扣门窗。
  定神侧耳精研判,原是西风扰我庄。
  其五,不厌其改。有道是,好作品是改出来的!我深以为然。以律诗为例,一首律诗,是不是好作品,往往要从平仄、词性、节奏、意境、撞韵、挤韵、重字、重音、四平头、六平头等十余方面来考量,即便你水平再高,也很难一步到位。
  事实上,刚写出来的作品仅是初稿,瑕疵难免,必须进行修改、完善。通常情况下,一首诗,拿出一天、两天、甚至更长时间修改司空见惯。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再读以前的作品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瑕疵。为何出现此情况呢?一方面,说明你的作品的确存在改进空间;另一方面,说明你的诗词鉴赏、创作水平提升了。同理,今天的作品,即便几经修改,也可能仍有改进空间。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作品的修改、修改、再修改!
  有些权威媒体收稿时,郑重声明:谢绝二次投稿!目的就是,提醒、督促那些作品打磨不够到位、投稿较为随意的诗友,务必谨慎投稿,确保作品质量!回顾自己一年来若干次诗词群投稿,欣慰的是,作品绝少出现常规性纰漏,基本实现了一次性成功投稿。这自然归功于不厌其改!
  当然,要更好地发挥不厌其改的作用,就得多动笔。尤其刚入诗词圈、水平亟待提升的诗友,更得多写、多练、多反思学习!该阶段,固然“毛坯”居多,但得确保有充足作品可改啊!试想,连最基本的“毛坯”都缺乏,又怎么自如进行鉴别、雕琢,进而打造优秀作品、乃至精品呢?
  相信,伴随时间推移,“新手”会成为“老手”,还可能成为“大家”,届时,下笔如有神,优秀作品、精品频现,是否还需多动笔,就另当别论了。
  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得关心时政,把准时代脉搏,做新生事物促进派,摆正守正创新关系。正如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所说:“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传承诗词,要学习它的艺术内涵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我们不能停留在唐诗宋词那个时代的内容上,而要反映当代生活,也不能用古代诗词语言为标准来衡量当代诗词的语言。”
  学无止境!我们每一位诗词爱好者,都应坚持不懈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以上所言,系个人观点,欠妥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写于癸卯立春(2月4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学课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