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6 10:28
鄌郚总编

刘春山丨春风秋雨话留山

  春风秋雨话留山
  刘春山

  刘山,古称九龙山,现名留山。在齐鲁大地,留山是潍坊市境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一道自然山脉,绿树林海,山泉众多,景色宜人。据考,留山更是一座底蕴丰富的历史名山和文化名山。该山地处安丘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海拔441.9米,面积30多平方公里。据《安丘县志》记载:“刘山,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相传东晋大将刘裕讨伐南燕时驻军此山之上,故名刘山”。
  留山,是潍坊市区南部隆起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距潍坊城区距离最近的知名山脉。沿206国道南行进入安丘市区,到青云山风景区五里河路口转省道下小路,西行至省级中心镇凌河境内,举目南望,一道凸起的山脉耸立在眼前,目距省道下小路不过5公里地,青山绿树与蓝天白云相映互抱,那就是我们心中向往的——留山。
  留山旺,是我魂绕梦牵的故乡,留山上那一个个山头就是我童年的乐园,那一个个山泉子也是每次游山的必到之处。山青林碧,泉流成溪。记得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上山剜野菜,扑蚂蚱,捞鱼摸虾。有时候,饿了,顺手采摘品类繁多的山果充饥,桑葚、吐吐盘、酸枣、山杏等。渴了,随时都能喝到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有时一个葱叶就是最好的吸管。淘气的伙伴还经常比试“生吃蟹子活吃虾”的胆量。每次游山归来,伙伴们都有不同的收获。
  据考证,留山,古称九龙山,源自山脉“峰峦九出”。从留山山脉的地势来看,它似一条盘踞端坐在齐鲁大地上的巨龙,人们对九个山头都称之为龙头。翻看历史,东晋大将刘裕刘裕征讨南燕凯旋回到九龙山之后,人们开始称九龙山为“调兵山”“将军山”,也称“刘家山”。后来,刘裕率军南征北战,在征服各诸侯国之后,实现了祖国统一,建立了新的皇朝政权,成为南宋开国皇帝,时称“南宋武帝”。九九归一,九龙山周边的人们视大将刘裕为真龙天子,遂以皇帝姓氏重新为山命名,正式称“刘山”。从公元420年到清同治末年,在长达14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刘山”一直未改变其称呼,“刘山”一词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之后,发生了有人想给刘山易名的传言,相传,好事者把官司从县衙、州府一直打到京城。再到后来,就出现了“留山”一词,虽然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一点变化,但字意、读音和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始终未改。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的留山先后多次成为兵家争夺要地。据载,留山的兴衰也与三次大的战役相联系,即刘裕屯兵征讨南燕、李湘棻固守抗捻军和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前两次战役都给留山带来发展、繁荣和兴旺,后一次战役却给留山周边村庄带来灾难和衰落。最后,留山上的一些残留古迹及古树名木皆毁于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留山,印证了历史上几次战争场面,演绎了一对对乡村恋情,流传着一个个讲不完听不够的故事。

  刘裕征讨南燕凯旋 百姓建庙永久纪念
  在一千六百年前,中国有十六个诸侯国组成。在公元399年农历三月,燕王慕容德率兵攻占广固城(今山东青州西北),第二年农历腊月称帝,国号南燕,定都广固,时拥有步兵37万,铁骑5.3万。公元405年,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病逝,其侄慕容超继位后,荒淫昏庸,缺智少谋,士气低落,最后导致众叛亲离。
  到了公元409年,也就是东晋末年,刘裕率军征讨南燕(今青州)时,途中惊见留山乃龙居宝地,且天然峻险,易守难攻,北部汶水长流,似护城之河,遂择山安营扎寨,以此屯兵作为大本营,设立总指挥部,兵员皆驻扎留山北麓汶河沿岸一带村庄,蓄精养锐。战前,刘裕又连日犒赏三军,鼓舞士气,大获全胜。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东晋兴宁元年(即公元363年),号称“如虎将军”。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中的“寄奴”就指刘裕。
  刘裕驻军留山经过:409年农历二月,南燕慕容超率兵入侵东晋淮北,挑起战事,裕上书皇上请战。刘裕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为前锋,负责侦察、埋伏和接应任务,沿今沂水、临朐接壤的穆陵关,直逼青州。另一路由刘裕亲自挂帅,沿东路北进。四月十一,裕率北上军队乘舟过淮水。五月初,抵达下邳(今江苏睢宁),将士登陆徒步行军,沿琅琊(今山东胶南)经东武(今诸城)直指广固。(古时,东武至青州府有一官道,途径雹泉、辉渠、留山北麓至郚城一线,遗迹在大沟崖村西北方向有著名的岜子桥)间至留山屯兵休整,广交民众。相传,刘裕驻军留山时发现了治疗刀伤炎症的中草药,在军中及民间得以推广应用,后人就以“刘寄奴”(唯一使用古代皇帝名字命名的一味中草药)为药名来纪念刘裕将军。六月十二晋军过大岘山,与燕军在临朐以南开战。六月十三刘裕亲临留山布防、擂鼓、督战。六月十九,攻克广固外城。410年(即义熙六年)二月初五夺取广固全城,生擒慕容超,俘送于建康(今南京)而杀之。刘裕讨伐南燕一战,为东晋立下汗马功劳,更是日后登基的开篇。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诗颂曰:“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
  相传,刘裕讨伐南燕凯旋回归留山时,途经昌乐朱汉一代,有一大户人家情愿把女儿送与刘裕将军做妻子,刘裕先行回到留山,安排部下接应女眷上山,到了留山北麓的山脚下,不巧天降倾盆大雨,一行人只好到一关公庙避雨,之后刘裕拒绝此女上山,意思是你进了关老爷的门就是人家的人了,这一烈性女子上山无望,因淋雨中风寒在关公庙里病亡。“刘山爷爷万丈高,刘山娘娘待旧庙”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后来,东旧庙、西旧庙立村,源于旧庙以东和旧庙以西之说,就是根据这一历史故事取的村名。但是,朱汉人确把这门子亲事认定了,后来年景每遇大旱,都来求刘山爷爷降雨,他们一代一代人都称刘裕为“老姑父”,“老姑父,家里遭旱了,您该安排降雨了!”人们一直都是很虔诚。据老人们讲,不是迷信,有时的确很是灵验,朱汉人来留山求雨之后,过很短时间都是注定要下一场雨。
  刘裕,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据史料记载,刘裕以汉高祖刘邦之弟汉楚王刘交二十一世孙自居。也就是说,刘裕乃帝王之后,官宦世家。其父名刘翘,母早亡(由姨母奶大),妻张氏。由于幼年家贫,靠种地、砍柴、打鱼、贩卖草鞋为生。402年击败桓玄篡晋集团,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官侍中、先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等,后升相国,封宋公,加九锡。公元420年农历六月初九,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称帝,建立南宋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年号永初。
  刘裕称帝之后,以天下为己任,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爱护士兵,体恤百姓,节俭治国,人称开明君主。在其治理下,国家出现了余粮盈仓、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史称“文嘉之治”。据史料记载:宋初30年“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社会祥和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公元422年农历五月廿一,刘裕病故,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謚号武帝,陵寝初宁陵。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开国皇帝,留山周边百姓引以为荣,把他奉为神灵是有道理的,尊其称之“刘山爷爷”,遂在留山顶阳坡建庙纪念供仰。
  随着岁月的转移,刘裕庙名气远扬,善男信女一年多次募捐善款,经过几次大规模重修,发展成为一香火鼎盛的“秀云观”。大殿(即刘裕庙)内供奉的主神是“刘山之神”。刘裕乃道观正殿中的主神。后殿设王母神位,也称王母殿。另外,还有菩萨殿,观音殿等,住观负责事务的道士们在前院居住,负责承做观内法事和迎来送往。主持道士居住道观西侧宅院,准许有家室儿女。道观门前,原有一山泉,专供主持道士一家饮用。“秀云观”东侧峰崖之下有一旺泉,泉水甘冽,因泉池正上方悬崖有仙人洞府,上下对应,人们尊称此泉为“仙人泉”或“神泉”。相传刘裕驻军时在此泉池饮过马,后人也称它“饮马池”。该山泉后来为道观所用,当地也有人称“道士泉子”。
  留山道观名气远扬,旧时附近城顶山、大安山、有子山上的道士,都敬奉留山道长,常在一起研讨经史,互有往来。就连雹泉庙、沂山东镇庙等知名道观的道士,与留山道观都互有交流和往来。
  “三月三,上留山,腰里掖把破蒲扇,走一走,扇一扇,扇得嘴里冒大烟,……”意思是说,旧时人们远道而来,路上有妇人嘴含旱烟斗、腰带蒲扇者,描述了当时登山进香之情景。如今,每到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人们驱车前来,先是在山下停车驻足,然后牵手踏青登高,游逛留山庙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每逢节假日,留山周边十里八乡的人携儿带女,呼朋唤友,来此烧香磕头,求方问疾,祈祝家人安康,或上香还愿。整个庙会内外,场面异常热闹,当地小吃,小商小贩,卖草纸的,写黄表的,兜售小工艺品的都有,销量最多的当数供香、纸钱之类和香葱;还有说书的,唱戏的,玩杂耍的,吸引着一大批观众来围观捧场……
  这样一来,“刘山”的名声不仅在留山周边叫响了,连今潍坊市辖区内的诸城、青州、临朐、昌乐等乃至更远的高官达人、黎民百姓和香客们都慕名前来朝拜,进香祈福还愿。

  李湘棻故乡休假 固守留山抗捻军
  留山,历史源远流长,大山上下,自然景观和秀丽景点有很多很多,且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或几段精彩的传说。什么望海庙、奶蓬山、钓鱼台、仙人洞、风魔掌、鸽子崖、仙女旺、碾底沟和郭二没牙洞等等。其中著名清朝战争历史遗址“石墙围子”,尚存遗迹4000余米,是近代人工景点,具有140多年的辉煌历史。
  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捻军(又称“毛子”)多次来安丘骚扰。辛酉年(即公元1861年)九月下旬,捻军进犯留山,今留山北麓的辉渠镇黑峪子村,有一壮士名唤刘泮水,率众组织奋勇反击,因使用的抬枪耗尽火药,终寡不敌众,在村西被捻军用大旗盖住,割去头颅示众,年仅38岁。如刘公泮水这样的勇士,在留山周边村庄大有人在。正当邻里老少束手无策时,休假在家的大清官员、夏坡村人士李湘棻老先生,挺身而出,与侄子李莘遇率民众登上留山,仿秦始皇修长城的样子,率众修建石墙围子,以防御捻军的滋扰。
  李湘棻(1798年--1865年),字云舫,大清官员,今辉渠镇夏坡村人。湘棻少年丧父,然家学渊源,殚精经史,二十岁乡试得副榜。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湘棻虽长于文,然好韬略,爱击技,酷爱骏马宝刀。其独创双刃刀法,出神入化,十步内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常以“芟尽人间不平事”自励。
  提起李湘棻老先生来一时话长,道光辛丑年(1841年),英夷犯粤,道光帝授靖逆将军奕山、参赞大臣隆文奉旨剿办,湘棻随营前往,以行营翼长提调七省军务。他运筹帷幄,点将布阵,了无遗策,奕山、隆文倚为肱股。不料风云突变,英夷下虎门,居乌涌,又陷四方炮台,兵临广州城。缴获清军从澳门、新加坡秘购葡萄牙造“红夷大炮”和英造生铁炮,并掉转炮口,猛轰广州。一时火光腾空,黑烟翻卷,血流成河,杀声震天。清军死守不退,炮弹从头顶飞过,李湘棻精神抖擞,毫无惧色,提刀督战,大呼杀贼。之后,奕山将军胆怯惧战,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乞和,遂以订立《广州和约》告终。
  和议成,湘棻回京面朝。道光帝曾于一日召见七次,道光帝素知其豪迈,因问:“朕久闻爱卿豪迈英武,不知爱卿何有所好?” 湘棻昂然答曰:“臣好骏马、美人、宝刀!骏马驰骋疆场,美人红袖添香,宝刀斩妖除魔,故此好也!”道光帝抚案大笑。时一年连升三级,天语褒嘉。为此,其自撰楹联云:“帝眷特隆,破格三迁成旷典;君恩誓报,荷戈百战励初心。” 其功名志节,可概见矣。
  捻军滋扰安丘之时,适逢李湘棻休假在家。夏坡村西刘山,高百十丈,峰峦九出,多古祠,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时望乱世,李湘棻爱民心切,遂与堂侄李莘遇(字尹亭)率乡人择山移居其上,垒墙筑堡,储粮练兵。人心齐,泰山移,仅仅数月,大功告成。从远处遥望,巍巍石墙宛如长城,蜿蜒十余华里,几个山门更是威武壮观,上有严密岗哨和防御器械,御敌之策甚备。后来,捻军几次进犯安丘,都未敢接近留山,八方民众得以平安。说来话长,留山围墙还有段“坊氏围子”,系今坊子区一带民众到留山躲避捻军时所建,可见,在那兵荒马乱岁月,留山不知庇护过多少民众生灵。
  后来,李湘棻老先生又组织民众重修留山庙,更是民心所向,声振乡中。他为人清正廉洁,留下很多名言佳句:“创业维艰,忆祖宗倍劳辛苦,守城不易,望子孙务戒奢华。”和“皇恩浩荡世睹忠正,天恩高厚永受忠良。”其才华横溢。可悲的是,湘棻、莘遇叔侄俩因积劳成疾,相继病逝。日后,莘遇二哥廷遇(字虞臣)接任,湘棻长子麟遇(字小舫)协助,承先辈未竟事业。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农历六月十三那天,留山秀云观隆重举行《铭德记功》碑立碑仪式,以纪念为父老乡亲而逝去的李湘棻、李莘遇父子俩,法事异常隆重。整个道观香火缭绕,彩旗招展,善男信女散发纸钱,烧香作揖,众人肃立默哀,铭碑在鼓乐声中徐徐落成……
  留山庙自李湘棻组织重修之后,规模不断扩大,香火骤盛,人气上升,吸引八方善男信女们。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秀云观已形成具有山门、钟楼、正殿、王母殿、灵官殿、菩萨殿等30多间殿房、占地近10亩,且有七顷地的庙产。道观藏经达1300余册,道袍64套,铛、钗、鼓、钹、磬、笛、笙、琵琶、二胡等乐器齐全。道观前后,石碑林立,记载了不同时期的一段段历史……

  厉文礼从抗日到叛降 留山周边民众多遭殃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要员、亲日分子厉文礼,在安丘统治近10个年头。厉一直将留山作为前沿指挥阵地,指挥部设在秀云观西侧,与庙为邻,此地与司令部挂相同名称的牌子,纵观其历史,在留山周边村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累累罪行。
  厉文礼,字郁周,河北蓟县人。1905年生人,1928年9月参加国民党。1929年5月投蒋任第十五路军192旅少校军法主任。1930年8月改任诸城县长。1932年6月调任潍县县长。其任职潍县县长期间,抓赌禁毒,重视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举办风筝会,拍摄电影《潍县大观》,做过一些有益人民的社会工作,后背叛与人民为敌。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战争,厉文礼被委任为山东省第八区行政专员兼游击队司令,负责组建抗日游击武装。
  1938年1月8日,厉文礼与潍县名绅丁叔言率众前往安丘西南山区,凭借沂蒙山山区组织抗击日军。厉文礼先是在西崔巴峪村设立抗日游击司令部。同年2月,厉文礼改任第八区保安司令兼行政督察专员。4月,始驻军留山,设立前沿指挥部,修建碉堡、哨所等系列工事。厉部的到来,抓丁征粮,催交寄养,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留山周边民众为了避难,大多在自家地里的坝墙上修建掩体来藏身。6月,厉文礼将司令部迁至南罗圈崖村。1939年,厉文礼又将司令部迁至常家岭村,过了一段时间,又迁回西崔巴峪村。其活动范围始终以留山山脉为中心,司令部皆设在今辉渠镇辖区内。
  1940年5月,国民山东省政府撤销了厉文礼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及保安司令等职务。6月25日,鲁苏战区游击总司令于学忠重新任命厉文礼为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
  1942年,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第十团(团长韩寿臣,绰号韩二虎,人称韩十团)时驻扎在前崮山沟村,三个营部和9个连部分别驻守在留山周边的村子里,特务连随团部驻扎。农历五月初六,十团特务连马玉成连长与刘廷文等18人,在白芬子大集上夺取日军歪把子机枪一挺。日军试图夺回被抢的歪把子。五月初七早上,鬼子、汉奸占据了黑峪子西北山。此时,韩十团也严阵以待,在留山北麓,特务连把守黑峪子东门外,9连把守黑峪子西南旺,10连占据小黑峪子西南高地(阎王鼻子以下),等待日本鬼子的到来。在东旧庙村前,鬼子的小钢炮一字摆开,天刚亮,炮弹“吱—— 吱——”地飞向留山山旺。黑峪子村有一刘姓姑娘,被流弹弹皮击伤了屁股。两个未逃走的青年刘廷相、葛金銮,惨遭进村的日伪军毒打,刘廷相当日被害。之后,日军在汉奸的引领和配合下,曾夜袭厉部留山驻军,留山上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秀云观,也被日本鬼子焚毁。
  1943年2月22日,厉文礼在安丘城顶山战役被日军俘虏,率部投降。8月,日军委任他为“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司令部设在安丘夏坡村。主要任务是为日军作外围,对付八路军和国民党地方游击队。这个厉文礼,虽然做了汉奸司令,但其内心十分空虚,总是担心国人会惩罚他,人常住潍县城,实行遥控指挥。时驻留山的韩寿臣,与当地百姓关系较好,但在内部经常受厉部心腹的排挤,为争取厉文礼对他的信任,曾夸口扬言:“山在虎在,虎不离山,八路军如攻打留山,我韩二虎要决一死战。”之后,韩寿臣还是被调往古城子一带驻防,任东线总指挥。期间,厉伪西线总指挥胡鼎三部,伙同日寇,对安丘西南山区的留山、大安山一带多次进行扫荡。8月6日,厉文礼到夏坡南辛庄子给秦启荣(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驻鲁南办事处主任、兼苏鲁战区游击第三纵队司令)过生日,秦被击毙,厉逃脱。9月4日,厉文礼部与日军配合,出动千余人进犯留山西邻大安山,被八路军鲁中军区三纵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
  1944年1月28日,厉文礼配合日军袭击安丘解放区夏家沟村,并对安丘马家寨庄至张家陡沟一线进行了3天大扫荡,扫荡区域东西距离长达80余里,有40多个村庄遭抢劫。4月8日,黄石板坡人民武装自卫,浴血苦战,多次给厉伪胡鼎三部以沉重打击。7月,厉文礼部配合日军高岛部队,兵分三路进犯留山西部的南郚村。
  1945年6月,八路军鲁中军区集中优势兵力,以凌厉的攻势展开了讨厉战役。鲁中军区派出侦探,最初在夏坡“日聚盛”药店设立秘密联络处,积极做好街店商铺及部分开明人士的统战思想工作。这样一来,多层面形成了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之攻势。6月5日(农历四月廿五)夜,对厉文礼设在夏坡村的司令部发起总攻。经一天两夜激战,消灭了厉伪主力胡鼎三部,打退了安丘城的援敌,一举攻克了夏坡及周围16个据点,毙伤厉军400余名,俘虏2000余人。厉文礼又将司令部撤设于安丘城西关,残部龟缩在安丘城及附近继续抵抗。6月22日晚上,厉文礼东线总指挥韩寿臣率领四个营的1800余人在古城子宣布起义。韩寿臣部被山东军区编为“山东独立第四旅”,韩寿臣任旅长。此次战役,自6月5日发起,至27日结束,八路军共毙伤、俘虏日伪军7300余人,占领了安丘南部东至景芝,西至临朐县城东部的大部地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厉文礼被国民党山东省委委任为安(丘)、高(密)、昌(乐)、潍(县)警备司令。同时,戴笠以蒋介石之名委任厉文礼为诸安昌潍先遣军司令,令其维持地方治安。厉文礼的司令部设在潍县,指挥部仍设在安丘西关。胡鼎三和王子春部与日伪安丘县政府联合,组成安丘城防司令部。1946年,厉文礼在潍县加入道会门同善社。
  1948年3月,潍县战役前夕,厉文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逃回河北老家,后潜居北京。在潍县战役中,其旧部基本上被山东纵队消灭。1951年2月,厉文礼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1953年1月,厉文礼被昌潍地区公安局从北京押回潍坊。1954年1月21日,经华东行政委员会批准,厉文礼在留山脚下的夏坡村被人民政府公审后就地正法。厉部原副司令申集安也在安丘牛沐村被公审枪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山周边村庄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1953年起,坚持常年治理留山,封山育林、治山改土、兴修水利、植果栽树,使昔日的荒山焕然一新。1956年,安丘早期的夏坡林业站,率先在倪家沟村成立,各村皆派驻林业专职人员上山管护林木。同一年,留山山顶道士主持刘理河老先生,在其子、进步青年刘廷怀(原名刘正怀)的影响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庙田庙产交予政府,携子带孙到山下黑峪子庄安家落户。1978年春,留山道士之后刘正春,也陪同老母亲到南郚公社赵家沟大队安家落户。山上有一李姓护林员,本名李怀高,人送绰号“五老虎”,家住西旧庙村,耿直倔强,一心为公。黑峪子大队王一道、王一德、刘廷堂、刘德和、刘廷会、石京璞等乃看山护林有功之人,为留山的封山育林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后期,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留山周边村庄对留山之上树木砍伐严重,一些古老的棠梨树、银杏树、合欢树、平柳树和柿子等稀有树种惨遭破坏。1972年,秀云观遗址附近的九株千年古柏,被赵家沟大队革委会派人偷偷伐掉,许多石狮、石碑、石鼓、石碾等历史文物也被列为“四旧”之列,惨遭无知的人们践踏。
  留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留山,胸怀宽广,诗意绵绵。一个石老人,见证了过去的历史,孕育了一代代新人。今天,幸福的留山人,团结奋进,辛勤劳作,迎来了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1984年留山得到大规模治理,突出修建谷坊、环山公路和果树栽植。2002年时值安丘市组织百公里林果大道建设,留山治理再掀高潮。2003年10月,留山被确定为潍坊市市级森林公园。近年来,留山峪水晶梨、留山旺海棠果走进大中城市的超市,留山仙桃进京摆上庆祝建国60周年观礼台,留山小米、花生、大姜、大葱、山鸡蛋、蜂产品、山蝎子等多种山珍土特产,走出国门,漂洋出海,成了国内外人们养生保健的抢手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近几年来,精明的留山山里人,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地吸引外资,借助外力,开发建设和美化留山流域。素有“百泉之乡”美誉的辉渠镇,近年来把全镇的乡村旅游业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其中把留山综合开发纳入全镇的统一规划,举全力打造留山旅游品牌。今天的留山,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雅秀美,已成为人们踏青、赏花、摄影和假日旅游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刘春山,男,生于1963年2月,山东安丘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有诗歌,散文,新闻特写等散见于《中国散文大系》《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社会报》《农村大众》《齐鲁文学》等报刊杂志及人民网、新浪网、大众网和齐鲁网等网络媒体。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安丘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