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2-17 08:42
鄌郚总编

青州表海楼还是表海亭?

  表海楼还是表海亭?
  李森
  摘  要:矗立在青州城最高隅高台上的表海亭,因有既“亭”且“榭”和重檐的外在特征,曾被先贤范仲淹夸张为“表海楼。”
  青州历史上的表海亭,是为纪念齐国始祖姜太公而建的“地系全齐”的著名坐标性建筑。本人在检索有关该名胜的所有文献资料基础上,经统计知,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表海亭”名称出现达三、四十次之多,而“表海楼”仅范仲淹《登表海楼》诗一见。亭之于楼,形成了绝对性的压倒优势。那么,为何同一时代、同一地点的同一座建筑物,历朝皆称之为表海亭,唯有范仲淹谓曰表海楼呢?它究竟是楼还是亭?
  表海亭的建筑结构,虽然谁也没有见过,但可明确其亭榭属性。谨按北宋知青州曾布重修表海亭后,赋诗赞道:“青冥飞观一时新”。“飞观”,即高耸的建筑物。可注意的是,“观”有两种解释:一是台榭;二是楼类。台榭是于夯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四面敞开的厅屋,虽近似亭子,而方圆、大小有异。一言蔽之,亭、榭形制略同,通常一起连称。楼类则是两层以上的房屋。台榭、楼类除高度差别外,有无墙壁也是显著不同之点。揆诸史实,“观”在这里系台榭,而非楼类。其一,曾布“飞观”诗句前的序文云称“青社表海亭”,而非表海楼。这与“观”指“台榭”正相一致。若作“楼类”释义,不能自圆其说。其二,曾布修亭后,时人依旧称之为表海亭,未见名楼者。其三,证之以北宋青州城建筑物,情况更是一目了然。夏竦《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谓青州城:“楼观飞注,翱翔重闉之表。”此处楼、观并举,可知二者有别——楼是楼,观是观,观非楼明矣。其四,清青州人郇维烈表海亭诗句:“故榭不知传岁代,荒台今望已成空。”“故榭”“荒台”益证台榭认识不误。其五,台榭主要供眺望、宴饮之用。这又为登临表海亭的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赵抃、黄裳赋诗所印证。如此看来,曾布诗中之“观”,只能是台榭了。我们已然获知,表海亭于主体上亭、榭属性鲜明,具有亭子和台榭特征,乃既“亭”且“榭”的建筑物,这是很清楚的事实了。
  然则,表海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楼”呢?
  众所周知,楼、亭形制有着根本区别:亭子有柱无壁、不设门窗、四面迎风。如《和人登海表亭》诗显示,苏东坡立于亭中,面南背北,按照前右左后顺序四顾,最后“回首球场尤醒眼”,视线并无任何遮挡,这正符合亭子特点。而楼因有墙壁门窗,原地不动是难以全观四方的。常识告诉我们:建筑主体构造一旦是楼就绝不能叫亭子,反之却不然,主体为亭子仍可夸张称楼,毕竟往高大上里描述,是古今诗人风尚。进一步说,人们可以把亭子夸大成楼,但不能将楼缩贬为亭子,这是因为两者结构繁简程度不同的缘故。尤须看到,当亭子重檐(或多檐),上部呈现楼状的情况下,更易被人夸张为楼。但是,重檐终究并非楼层,表海亭在形制上属于亭子,只能划归亭类范畴。另外,表海亭地势高亢,传世诗文所谓“最高隅”“古台”“俯人寰”,言之甚明,它显然存在“因高称楼”的诱因。可以推知,重檐表海亭矗立于青州城最高隅的高台上,这是导致范仲淹在世人广泛称之为亭的背景中偶称为楼的根本原因。
  为何非要辨明“楼”“亭”真相不可呢?青州表海亭的核心价值是蜚声海内的历史名亭,名气不输“中国四大名亭”。表海亭建成表海楼,导致建筑本身与历史文献严重脱节,无法进行正确有效宣传,打不响中华名亭的影响力。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目前100位青州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要提升完善,注重大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尤其基于“青州是座英雄城”的新认知,笔者提议将评选活动进行到底,优中择优,再评出“影响青州五十人”英杰榜,为表海楼转化“英雄楼”做好必要准备。
  研究表海亭的最佳前提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争取见过,然后所有的资料分析都要到位。否则,不解决问题反而添乱。例如,坊间谓唐青州已有表海楼,依据是仅此一见的唐人诗句“每上海边楼”。须知,海边楼意同但不等于表海楼,孤证尚且不立,何况只是半条证据呢?其实,海边楼是个诗歌意象,就如“西楼”“长亭”一样,多见于古人诗文中。而且青州城门楼,均可称作海边楼。终唐之世,未见表海楼名。唐海边楼系宋表海楼,仅是个想当然猜测而已。再如,查文献知,表海亭还有所谓“望海楼”说法。考历史上的表海亭从来也没有被称过望海楼,此乃今人著述中的一个疏失注解,源自对欧阳修“望海高亭古堞间”诗句的误判。
  最后还要一提的是,经考证知:表海亭的兴废当在北宋至蒙元时期。
  按知青州范仲淹皇祐三年(1051年)《登表海楼》诗,是已知关于表海亭的最早文献记载。该亭之建造,不会晚于此时。实际上,青州城有两个历史契机可促使这座名亭的诞生:一是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诏命青州平卢军改名镇海军:“太公开四履之地”,“用旌表海之邦”。二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下诏:“追谥齐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庙。”此时下距范仲淹赋诗不过半世纪左右,这才是青州表海亭建造的最大机缘。而表海亭之名集中出现于北宋,更是适可为证。
  明确说到表海亭毁因的是元地理学家、青州人于钦《齐乘》:“兵后不存。”一般认为是金末兵燹所致,但从元儒郝经青州之行“斟别表海亭”诗句来看,亭子当时还是有的。可知“兵后不存”意指李璮叛乱发生,一方名亭遭到废毁。尔后,虽然《齐乘?南阳水》和《光绪益都县图志》至元十四年(1277年)《经幢记》中仍有“表海亭”记载出现,已是亭毁名存罢了。至于明清重建此亭史事,留待后论。
  2023年2月12日于济南观莲堂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