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4-21 06:37
鄌郚总编

辽夏金元时期的儒学

  
  经过两宋时期理学化的发展,儒学完成了一次新的转折,重建了儒学的新体系,此即人们常说的新儒学。不过,新儒学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北宋和南宋的统治区域,而当时与两宋先后处于分裂状态的辽夏金等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区域并没有受到新儒学的及时影响。他们所接受的儒学影响基本上还是儒学的那些传统内容,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情况才有些微改变,两宋的新儒学即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不仅开始在元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而且儒学本身也有了新的发展。

  一、辽朝儒学
  辽朝自916年立国,到1218年西辽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此期间,辽朝的统治者虽然也信奉佛教和道教,但儒学在辽朝依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似乎是儒家学说。 在辽朝立国之始,统治者就注意吸取汉族统治者利用儒学进行统治的成功经验,极力提倡儒学。尤其是辽朝的贵族群体,更加对儒学崇拜与信奉,尊孔子为"大圣",并不断向汉族统治区域派遣人员学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开主张祭祀孔子,以为孔子大圣,宜为万世所尊。
  与此同时,辽朝的统治者还注意吸收尊奉儒学的汉族知识分子加入他们的统治队伍,较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举考试体系,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巩固统治。976年,辽景宗时下令恢复南京礼部试院,计划实行科举考试。至辽圣宗时,正式实行开科取士。各地也纷纷建州学和孔子庙,举国上下一片尊儒之声,一派儒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到了辽朝的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已有相当大的提高,基本上占据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各地的孔庙一般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儒家学说也随之提升为施政的指导思想,开始具有一种法典的意义,在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辽朝统治者的汉化过程。

  二、金朝儒学
  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立国。由于女真族素来具有崇尚汉文化的精神传统,因而建国之后便相当自然地尊信儒家学说,并自觉地以儒家学说作为官方的统治学说。这主要表现在:
  l.重视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使用。金朝历代统治者都相当重视儒家经典,他们不仅自己精心研读,而且于1164年下令将一些重要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译成女真文字。他们还强调学与行的结合,要求学者既能诵之,必须行之,将儒学视为进行统治的有效工具。特别是随着金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理学开始在金朝的统治区域里流行,像周敦颐、程颐、程颢、邵雍、朱熹等人的学说,差不多在北方金朝的统治区域都能找到学术传人,只是学术水平没有宋代理学家的水平那么高而已。 2.实行科举制度以选聘人才。在金朝的统治区域里,建立了许多学校,有女真府学、汉儿府学等。1151年,建国子监;1166年,建立国子太学;1173年,建立女真国子学。由于这些学校以儒家经典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因而自然尊重孔子和儒学。另外,在各地还建立许多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金朝的儒学与辽朝的儒学稍有不同的是,由于金朝的文化素质相对高些,因而不像辽朝没有值得一提的儒家学者。在金朝,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者是赵秉文。他毕生提倡儒学,自称"韩愈第二",精研儒家经典,其学较为纯正,故被誉?quot;儒之正理之主"。其实,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二程的理学和韩愈的道统说,除了祖述先前儒学大师的一些见解外,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是继承了儒学民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孟子所说过的所谓民贵看轻的思想。

  三、西夏儒学
  西夏王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曾长时期与北宋、南宋及金朝对立。正是由于这一背景,因而西夏王朝便较早、较自觉地吸收汉文化的思想和传统,崇尚儒术,尊孔子以帝号,称"文宣帝",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称帝之始。礼事孔子,极其尊亲;又仿行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采纳儒家思想以治国。早在酉夏立国之初,其统治者就极为注意儒家经典的翻译,尤其是儒学的启蒙读物《孝经》,不仅译成西夏文字,而且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一律要作为主要的教材来使用,并借此强调以孝治天下。他如《论语》、《孟子》、《尚书》、〈左传》、《贞观政要》等,也都先后译成西夏文字,并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读书。 西夏建国之初,就在其境内广置学校,并在蓄学之外,建立国学,使之成为专门传授汉文化的高等学府。国学设教授,选弟子员三百人入学。1145年,创设大汉太学。1160年,设立翰林学士院迸一步确立了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前后又令各州、县设立学校,增子弟员三干余人。1147年,设立唱名取士法复立童子科。 西夏儒学的另一特色是儒士云集,人才辈出。像创立西夏文字的野利仁荣,以及翰道冲等,都对儒家经典有极深的造诣,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面,均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