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6-28 21:38
鄌郚总编

高传广丨回望弥水

  回望弥水
  高传广
  (高传广,青州人,潍坊鲁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弥水文化学会发起人,为第一届、第二届会长,现任弥水文化学会总顾问,《弥水》杂志名誉主编,著有《龙塘村志》《青州左卫高氏史略》等)光阴荏苒,转眼之间,“弥水”已是十岁。
  此时此刻,喜看“弥水”,老树犹苍劲,新枝壮且繁。回望“弥水”,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昨日, 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弥东学社”成立前,弥东地区民间文化活动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从贫困中解脱出来的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也日益迫切。这一时期,弥东乡镇,农村文艺发烧友日渐增多,文艺创作活动日趋活跃,涌现出了一大批乡土文艺爱好者。
  黄楼镇仙庄村退休教师张景文,爱好文史,交际广泛,曾参与《青州市志》资料收集工作,屡有事绩见报;仙庄村退休干部郭麟书性情活泼随和, 热衷公益事业,尤擅演讲和朗诵表演,是政企文化单位不可多得优秀人才;卢坊村冯伟山是《青州文学》骨干编辑与作者、青年才俊,作品多多,前程无量;黄楼镇文化站长刘洪森刚刚退休,攻习书法, 作品俊逸,别具特色;曾任过卢坊村支部书记的王洪明不光擅长奇石盆景研究,书画领域也颇有造诣; 仙庄村张秀英的作品《我的母亲》文笔细腻感人, 在市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南霍陵村诗人杨景智和夏洛店女诗人王延云常有诗作在《青州报》和《青州文学》发表;康河村作者孙琪山是黄楼镇教委干部, 在青州市“地名故事”征文时,写的《蛤蟆湾的传说》一鸣惊世,令人侧目,在乡间文友们中引起巨大反响。岭上村王兴昌亦有作品在报刊上发表。那时,我已写完《军旅记忆》《青州左卫高氏史略》, 与弟弟高传岗刚刚完成《青州左卫高氏族谱》编修, 期间,深感抢救地方文史资料的紧迫性,又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编写《龙塘村志》,日耕夜书,历九载而成。龙塘村高树林自幼爱好画画,他的水墨画《葡萄》和《梅花》颇为出色,屡屡获奖。卢李村李荆、庄子村张旺春山水花鸟画的创作,功底深厚, 高端大气,名声远播。
  青州市谭坊镇郑母村是两朝状元王曾、赵秉忠的故乡,状元文化遗风浓厚,尚文崇德。谭坊镇文化站长房永江精心钻研业务,潜心创作,接连出版了《状元赵秉忠》《丞相王曾》等一系列文史著作, 影响广泛而深远;庄庙村退休干部庄传富先后创作了《康浪河之歌》《康浪河诗词》等一系列充满乡土情怀的作品,情真意切,朴实感人;郑母村冀恒春收集编纂了《冀氏族谱》,正在编写一些地方文史资料;冀步元秉承先贤“冀家雁”风格,创作出了不少“冀家雁”水墨佳品;老鸦窝村赵玉章在《风筝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诗歌作品;一些种地农民, 田作之隙默默笔耕,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者也是屡见不鲜。
  临朐县东城区、龙岗产业园的文艺爱好者更是群英荟萃,不乏其人。东城区吴家庙村退休教师吴绍哲,曾任乡镇通讯报道员,喜爱文学创作,屡有佳作见诸报刊,作品颇多;龙岗产业园退休文化站长秦广业,兴趣广泛,无所不能,舞文弄墨,俯拾皆是;龙岗中学退休教师张永贵刚刚完成《张氏族谱》编纂,仍笔耕不辍,相继写出了《衡王府的故事》《没角子碑的传说》等多部民间故事,文学创作风头正劲;武家夏庄退休教师吴曰强,散文和诗作尤其出色,阅读他的作品如品佳茗陈酿,令人回味悠长;蒿科村退休教师王玉仑诗作精炼,翰墨留香;河疃村退休教师孙兰田偏爱诗歌,每出佳作, 文友传阅,令人叫绝。两县村退休干部居思兴性情豁达,诗意迸发,擅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诗作大气, 脍炙人口。龙岗村张贵臣,文史作品《龙岗惨案》真实感人,激励爱国爱乡之情。
  进入21 世纪后,文友之间作品交流学习增多, 创作热情也空前高涨。期间,我和张景文与临朐龙岗文友张永贵、武曰强、孙兰亭、王于伦等十几位同好曾组织过对青州作家刘继孔的《紫鹃花》和刘沂生的《犟牛本色》的阅读研讨活动,大家相互传阅这两部作品,以至把这两部作品看成了“翻毛鸡”。都写出了读后感等评论文章,打印出来传阅交流。并几次相商邀请两书作者莅临乡舍座谈创作经验, 指导文友写作。但世事多变,终未能成,留下遗憾。
  2012 年春节前,青州城里唐树栋老师来黄楼镇龙塘村找高传岗谈心,他们是在黄楼镇政府工作时的同事,现已各自离岗。唐树栋老师正在家中撰写有关方言土语的书稿,听说我们写了本《龙塘村志》,特来采访交流和搜集有关方言土语的资料。这是我初次接触唐树栋老师,不由得心头为之一振: 这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举止文雅,热情开朗,风度翩翩,谈吐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且朴实无华, 与人亲和,令人刮目相看,印象深刻。言谈间,弟弟提到在青州图书馆见到《北洋头村志》装帧精美,内容丰富,还有刘序勤会长参与的记载,实为志书之上乘。我随意插言:等有机会我们托刘序勤会长和寿光方面联系,去交换一本《北洋头村志》学习学习。不想唐老师当即就说:春节后我送你们去交换《北洋头村志》。这使无车辆出行的我俩深为感动。
  新春佳节,接刘序勤老总电话拜年之际,请他做个引荐,与北洋头村支书侯伟烈联系一下,与他们交换几本《北洋头村志》,向他们学习。刘总爽快的说:好办,到时我陪你们去!
  2012 年 2 月 12 日,春节刚过, 天气晴好。唐树栋老师开车早早来到弟弟家。我与弟弟带好《龙塘村志》立马登车, 唐老师驾车跑上高速,向寿光北洋头方向疾驰。路上接刘序勤老总来电说:你们从阳河路口下高速后, 我在公司门口等候。
  车子拐下高速路口,远远就看到刘序勤老总站在“东方钢构公司”红色大楼前的大门口。唐树栋老师开车疾驰过去,未及寒暄,刘总一步跨到车上: 边走边谈吧!《北洋头村志》编写期间,刘总曾多次提供资料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交谊很深。
  通往北洋头的道路坑洼不平,且又漫长。我有晕车毛病,加之颠簸厉害,头晕脑胀,肠胃翻腾, 忍不住呕吐起来,几次停车,终于到达北洋头村侯伟烈老总的“坤源防水材料厂”。
  在侯伟烈老总的办公室里,我们受到了侯总热情接待。最为幸运的是认识了寿光市的诸位精英名师:胖胖的侯总谈吐幽默,诙谐热情,一看就是个重情义的人。其弟侯伟武,寡言少语,待人接物眼疾手快,处事沉稳而热诚。寿光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葛怀圣老师中等身材,着装得体,面目俊秀,举止温文尔雅,谈吐幽默不俗,一看就是饱学之士。武律师高个白皙,言谈有度,处事端庄,是法学界的精英。在大家交谈中,我们完成了《龙塘村志》和《北洋头村志》的交换。
  时近中午,侯总请大家去村东一家酒店座谈, 相互交流写志心得和体会。刘序勤老师和葛怀圣老师是史志界的专家,做了让人受益匪浅、记忆深刻的发言。午餐过后,大家互留电话号码,在院中合影留念。
  真是老天有缘。谁曾想到,这次文学作品的交流,抛砖引玉,竟聚合了一批精英人物,成为以后“弥水”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栋梁之材,为“大弥水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和刘序勤老师最后一次会面,唯一一次合影。半年后的 8 月底,即得知刘序勤老师去世的消息。)那时,社会上文学刊物不多,文友们创作热情高涨,迫切渴望提高创作技艺,使作品能在报刊上发表。但毕竟乡间闭塞,各方才子,囿于一隅,独领风骚,如散星满地,大型交流活动没有。鉴于此情, 根据自己组织族人续修族谱和编写村志的经历和体会,我萌生出一个“抱团取暖”的想法,把这批文艺发烧友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民间草根文学社,, 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创作交流平台,方便文友们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文艺创作技艺,展示创作成果,鼓舞创作热情。
  思忖再三,我鼓足勇气正要去找张景文老师商议,可巧,就在花都水厂花园里碰见吴绍哲老师(他家属住花园楼),他刚刚从青岛回来,交谈之间, 我把成立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的想法说给他,请他分析是否可行?吴绍哲老师笑吟吟地说:这个想法很好啊!我参加,我支持你!联络好了文友咱就成立个文学社。
  告别吴老师,我兴冲冲地来到张景文老师家。把成立学社的想法和吴老师支持的话说完后,张老师倏地站起来,走到我面前,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好主意!我也支持你!明天咱们去和张永贵老师说说,听听他的意见,他保准也同意。
  2012年5月23日,我和张景文老师各骑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赶赴龙岗镇张家辛兴村,拜会龙岗中学退休教师张永贵老师。商讨把临朐龙岗地区和青州黄楼、郑母地区的文艺爱好者聚拢在一起,共同组建一个“文学社”,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创建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学杂志,使发烧友们的作品能得以发表和交流学习。张永贵老师听罢,十分赞同和支持,并表示他负责宣传联系龙岗地区的文学爱好者,积极参加组建“文学社”的工作。
  2012年6月12日,我与郑母冀恒春通电话, 请他把组建一个文学社的想法和文友动态告知刚退休的文化站长房永江老师和退休干部庄传富老师。请房永江老师出山参与组建一个文学社并担任文学社领导人。
  在这个群情激昂的文化氛围影响下,乡间文学发烧友也日益凝聚增多,大家都赞同成立一个草根文化社团。那时,弥河以西属于青州城区文化圈, 名师荟萃,文友云集,《青州文学》名扬四方。弥河以东地处乡野,这批草根文友困于环境,孤陋寡闻,默默坚守。此时唤起文学之梦,热情高涨。张景文、吴绍哲、张永贵等老师催促我写个“关于成立文学社告文友书”。但总得有个名字吧,有人提出叫“弥香学社”,把地域定位在弥河香山这片乡土。我觉得有些局限,太过保守,而拟名“弥东学社”,视野就广阔了,但仍以孤峙香山为坐标。
  2012年8月1日,在与邻居闲聊间隙,我拟成“关于成立‘弥东学社’告文友书”草稿,交诸位老师修改传阅。商定近期择日召开成立《弥东学社》筹备会。
  2012年8月27日下午3点,黄楼镇卢坊村冯伟山、王洪明二位老师驱车前来寒舍造访,切磋村志编写事宜。我对冯伟山这位青年才俊,心仪已久, 却未谋面。那是一次在《青州文学》上看到一篇署名冯伟山的美文,文末注明:黄楼镇卢坊村。相隔数里,几次起意拜访,都因事未成。后又见到他作为栏目编辑为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的照片,更加重了仰慕之情。这是我们首次相见,冯伟山老师中等身材,身体健硕,性情豪爽,言谈朴实平和。早有编写《卢坊村志》想法,因家事文事缠身,尚未动笔。言语契合,相见恨晚,交谈渐次开阔。我便向他们介绍了近几年来,临朐县东城区、龙山产业园的文友们和青州市黄楼街道、谭坊镇郑母的一些文友通过创作文艺作品学习交流,已经达成共识,商定近日就要成立一个“弥东学社”,共同交流文学创作。并当场邀请冯伟山和王洪明参加, 待佳期择定,电话通知。他们欣然接受邀请。
  我与冀恒春电话相商,就召开筹备会时间地点及人选等事项请他与房永江老师和庄传富老师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那时,房永江老师刚从文化站长岗位退休,且有《状元赵秉忠》和《丞相王曾》佳作问世,大名鼎鼎,影响巨大。我们私下相商推举以他为首,领着我们开创草根文学新天地。
  很快,冀恒春就回复说,房永江、庄传富二位老师很同意召开筹备会议并届时参加,只等开会通知。
  于是,我与冀恒春相商把开会时间定在9月4 日上午9点,地点就在郑母村康浪河畔冀恒春家。
  时间地点既定,我俩分别通知黄楼和郑母的文友届时参加筹备会。
  
  “弥东学社”筹备会议
  2012年9月4日,风清气爽,秋阳高照。上午8点半,冯伟山、王洪明(开车)、高传广、高传岗同车抵达郑母康浪河畔冀恒春门前,停车驻足,略作停留。观望河畔美景,引发无限情思:就是这平静流淌的康浪之水,千百年来,默默地滋润着这方热土,孕育出了两位状元郎和历代良臣名将,以及多如繁星的文化人物……冀恒春迎出门外招呼进家,房永江、庄传富也相继到达。原本参会的张秀英、郭林书因事请假未到。大家就坐,寒暄茶叙一会,成立《弥东学社》筹备会议就在这所朴素的农家小院拉开帷幕。
  出席这次筹备会议的人员有高传广、高传岗、冯伟山、王洪明、房永江、庄传富、冀恒春7人。虽是共同开会,大家并不很熟悉,有的是首次见面。但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大家走到了一起。会议就成立《弥东学社》各抒意见,大家兴致很高,发言热烈,一致同意暂拟《弥东学社》这个名字,待以后提交成立大会表决通过。
  我提议由多年主管文化工作经历和创作经验的房永江担任《弥东学社》社长,举旗担纲带领大家闯出一片文学新天地。房永江坚决不干,大家事先达成的共识不能实现,会议一度冷场,气氛僵持。后来,大家按照房老师的意见,推举我为《弥东学社》社长、冯伟山为名誉社长、房永江、张秀英为副社长;郭麟书为秘书长、庄传富为副秘书长; 冀恒春、高传岗为理事。报请成立大会组委会审查,经过大会民主选举通过后确认。会议一致决定 9 月 10 日召开“弥东学社”成立大会,地点选在黄楼镇仙庄村西牡丹路旁的“丽豪大酒店”。这里是临朐龙岗、青州、黄楼、郑母交通方便之处。因离10 号开会仅有6 天,时间紧迫,大家商定并对成立大会之前的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细致的分工:由高传广起草《弥东学社》章程和《会员通讯录》及会议相关文件;郭麟书联系“丽豪大酒店”、起草会议议程;由冯伟山去青州拜会耿春元老师,申请《弥东学社》挂靠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旗下;联系刻制“弥东学社”印章、购买纪念册并题字盖章;由房永江联系购买一批手提兜,开会时发放;同时,通知有关作者准备书刊杂志等,大会签到时一并发放交流。
  通知部分文友提前到达酒店,做好酒店内外接待工作。因大部分文友素不相识,须熟识的文友相互引荐和介绍。筹备会议结束,大家来到康浪河畔合影留念。时在 2012年9月4日 15点 03 分。
  关于召开《弥东学社》成立大会的时间和地点通知各位文友后,大家响应热烈,老鸦窝村赵玉璋邀约张家羊村王新生、领上村王清昌、黄楼供销社王延云(女)、南霍陵杨景智积极参与。各地文友也相互宣传转告,良机莫失,届时参会。
  2012年9月8日 为开好《弥东学社》成立大会, 筹委会人员在黄楼街道龙塘村高传岗家再次召开预备会,参加人员有房永江、冯伟山、张景文、张永贵、居思兴、庄传富、郭麟书、张秀英、高传广、高传岗。我宣读成立大会的计划和安排,请大家讨论修改。我提议拟聘请《青州文学》主编耿春元先生、青岛三利集团工会主席吴绍哲先生、青州著名书画家风信子先生为《弥东学社》顾问。全体举手通过。
  在这次会议上,张永贵老师老师提出:把原拟定他为《弥东学社》副社长职位一事,推荐给退休文化站长秦广业先生,以利于学社的发展。张永贵老师这种坦诚无私的宽阔胸怀,得到与会者的赞扬。
  2012年9月9日星期天,中午1:20分张永贵老师给我发来龙山文友参会信息:
  秦广业:退休文化站长,秦家庄人。电话:略
  居思兴:公务员退休,两县村人。 电话:略武曰强:退休教师,武家夏庄人。电话:略王玉伦:退休教师,双埠村人。电话:略
  孙兰亭:退休教师,河疃村人。电话:略
  张永贵:退休教师,张兴村人。电话:略
  刘志信:公务员退休,龙岗村。(不参加集会)张贵臣:龙东村主任,电话:略(不参加集会)龙山产业园:共 8 人。6 人参加成立大会。
  
  “弥东学社”成立大会
  2012年9月10日(教师节)。
  “弥东学社”成立大会。
  地点:黄楼街办牡丹路“丽豪大酒店”西房间。
  签到处服务人员:张秀英、高树林,冀恒春、庄传富等。冯伟山、高传广、郭麟书开车去青州接耿春元顾问。接耿老师回来后,参会人员大都到齐了,只有风信子顾问未到,又等到11点多,风信子与他的朋友才来到。签名薄上写满了到会者的名字:
  郭麟书、高传广、高传岗、高树林、张景文、张秀英(女)、刘洪森、李荆、庄传富、冀恒春、冀步元、房永江、吴绍哲、王延云(女)冯伟山、杨景智、王洪明、王清昌、张永贵、赵玉章、王于仑、秦广业、孙兰亭、武曰强、耿春元、居思兴、风信子、王树忠、张华伦共29人。
  会前报到时,发放手提兜40个,笔40支,纪念册40本,学会章程,会员通讯录等各种会议文件各35份。房永江、庄传富、耿春元、风信子等赠送各种书刊、书画200余册(幅)。共收到捐款3860 元。
  入座就绪,成立大会开始。首先由郭麟书主持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成立弥东学社的筹备工作和重大意义做了简要介绍。宣读大会程序,对推举的弥东学社负责人逐一做了介绍,然后全体举手表决,获得一致通过。组建起了《弥东学社》领导班子:
  名誉社长冯伟山,社长高传广,副社长有房永江(郑母)、张秀英(黄楼)、秦广业(临朐龙岗);秘书长是郭麟书,副秘书长庄传富。理事有张永贵、冀恒春、高传岗、高树林、张景文。顾问是耿春元、吴绍哲和风信子。
  接着,由耿春元顾问致辞: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上午好!
  我首先代表“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和
  《青州文学》杂志社向“弥东学社”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掌声)也非常同意“弥东学社”能够成为“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的分会。看到这么多的老少朋友能在浮躁的社会中还保持一颗善待文学艺术、固守精神家园的纯洁之心,很是欣慰。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同心协力,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里互相探讨、互相学习、都能够有所提高,让自己的人生之旅更加精彩。
  最后,衷心祝愿“弥东学社”在高传广社长的带领下越办越好,茁壮成长!
  吴绍哲顾问即席、社长高传广、副社长房永江、副社长秦广业、会员居思兴先后致词。
  副社长张秀英宣读“弥东学社”章程。大会一致举手通过“弥东学社”章程。
  讨论、交流, 共商今后发展大计。会后合影留念。宴会分三桌,大家互相祝酒,祝愿,热烈激昂,感情奔放。依依惜别,相约再见!
  
  《弥水》 故乡的名片和符号
  “弥东学社”成立了,大家情绪高涨,信心满满,纷纷表示要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积极搜集整理和挖掘乡土历史文化,有生之年干点有意义的事,为建设家乡贡献出绵薄之力。为支持此次大会召开,大家捐助资金3800多元。除会议必要开支外(餐饮、纪念品、办公用品)还结余1800余元。
  紧接着,大家开始讨论创办自己的交流学习的刊物。为起名字,颇费了一番心思。
  2012年10月19日,房永江老师发来信件“关于学社期刊名称问题的思考”,商讨“弥东学社”社刊起名问题。他就目前学社人员的文学修养和水平,作了剖析,对大家提出的会刊名字都做了思考,提出了几种意见和建议,诚挚而中肯,令人很受启发。
  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理事会,房老师做了指导性发言,大家讨论热烈,在拟定好的几个名字中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定名为《弥水》。因为它含义宽泛,地域广阔,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叫起来响亮文雅,更是家乡的名片和符号。愿《弥水》像弥河一样浇灌这方热土,滋润人们心田,长流不息,源源不断地汇入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
  记得那时我在市政协开文史会议,猛然间,孟庆刚主席向我发问:高老师,听说你们办了个杂志,起了个什么名字呀?众位老师扭头看着我,我有些不好意思,惶然答道:报告主席,叫《弥水》。孟主席听了,口中重复着:弥水?这个名字好!不俗。其他老师也纷纷称赞这个名字起得好!清新,响亮!
  
  樊光湘老师送来党史资料
  青州市党史办樊光湘主任,多年来从事党史研究,对发生在青州地区的革命历史事件,总是身临其地,做深入地调查研究,多方面考证,写出了详尽的革命斗争史料。这几年,他一心扑在党史调研和写作上,写出了一部部高质量的作品,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作家。
  樊光湘老师送党史资料2012.11.10
  他听说家乡成立了一个文化社团,立即送来了他创作的大量的青州市中共党史和革命斗争史料。大家通过阅读学习,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发生在青州地区的一系列先贤的革命斗争故事,极大地鼓舞了会员们的创作热情,丰富了会员们创作的素材。通过阅读学习,使我们受到很大的革命教育。
  
  唐树栋、孙琪山老师加盟“弥水”
  11月下旬的一天,学社的几位负责人正在我家议事,聚在电脑前修改着稿件。唐树栋老师来了,大家急忙起身相迎,唐老师笑嘻嘻地说:“听说你们成立了个文学社,我也来参加,向老师们学习。”大家十分高兴,忙着为他端水让座。他依然站着,伸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交给我:这是我交的会费。我接过一数500元!这么多!有些不知所措。经与大家相商,留下200元,其余退回。几经易手,唐老师才好歹收下。
  唐老师年轻英俊,相貌堂堂,富有亲和力。他的经历、学识、写作水平和组织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他的加入,给学社增加了活力。
  12月的一天,孙琪山老师来寒舍造访,他是经冯伟山老师介绍,特意来参加弥东学社的。孙老师从教多年,从镇教委退休,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在青州市地名故事征文集中拜读过他的作品,结构缜密,文笔流畅,语言干练,是写作高手。久闻而未谋面,早已期待。今日光临,一见如故,说起文学创作,侃侃而谈,鞭辟入里,见解不俗,文如其人。我为高朋良师加入学社兴奋不已。
  唐、孙二位老师的加盟,在以后的工作中展露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弥东学社的发展壮大增添了动力。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些身居各地的文学发烧友,闻讯而来,纷纷加入弥东学社。形势发展如此之快,原先设定的“弥东学社”已容纳不了如此广阔的地域和庞大的阵容,又加上杂志出版在即,我们考虑 需要更改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
  既然会刊的名字叫《弥水》顺理成章地就叫弥水学会吧。房老师说加上文化二字吧,这样更显文化方面的针对性。由此,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弥东学社”易名“弥水文化学会”。这样更显自然贴切、亲和温馨。
  为出第一期《弥水》,大家积极地创作文学作品,并分头采访收集革命先烈的斗争事迹、文化遗存、传说故事,向老作家约稿,积极筹备稿件,搜集老照片、设计刊物样式,并推举房永江老师撰写“卷首语”。为出《弥水》创刊号,大家踊跃捐资6000元。解决了印刷经费的困难。
  
  风信子先生为《弥水》题名
  《弥水》刊名已经定好,请谁题字呢?这关乎着会刊的脸面和风格,彰显学会的风貌和内涵。冯伟山老师提议风信子先生题写《弥水》刊名,大家异口同声说:好!都想到一块了。
  风信子老师,是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嫡传后裔,历代住状元府第旧宅,是大名鼎鼎的画家。他和冯伟山老师交谊深厚,与冀恒春老师是同村,从二位老师的通话中得知“弥东学社”即将成立的消息后,立马开车从青州风尘仆仆赶来龙塘,加盟“弥东学社”,并以字画相赠。
  风信子老师,长发美颜,衣冠楚楚,温文尔雅,学者风范。看见满地烟蒂纸屑,立即拿起扫帚打扫。主动端茶倒水递给大家。一位卓尔不凡的大画家,亲和近人,谦恭礼让服务大家,令人肃然起敬,深感赧然。这是初识风信子老师的印象。他的书法,刚劲有度,虬曲谐调,浓淡相宜,十分悦目。画家加入,给弥东学社增添了光彩,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2年11月下旬,一个天气晴和,暖阳高照的日子,冯伟山老师的带领我们,去拜访风信子先生,请他题写《弥水》刊名。风信子老师爽快地答应着,并请我们喝茶。他端坐案台前,凝神沉思片刻,挥毫而书:弥水文化学会。《弥水》题名就此诞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已进入2012年年尾,龙年春节快要到了。大家征集资料、赶写稿件,整理、排版,紧锣密鼓,忙的不亦乐乎。
  2012年12月16日,在龙塘村高传岗家开理事会。
  参会人员有冯伟山、唐树栋、张秀英、风信子、高传广、房永江、郭麟书、高传岗。研究《弥水》编排出刊问题。
  冯伟山老师说:创刊号很重要,它代表着弥水文化学会的面貌和风格,一定要设计好。封面用红色,寓意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并对栏目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根据冯老师的建议,参考省内外各地办的杂志,根据学会的具体情况,商定内页以80页左右为宜,除必设的小说、散文、诗歌外,针对本地域的人文风情和会员们的创作特点,分别设立文艺聊吧、弥水悠悠、翰墨丹青、文苑撷英、爱心驿站、红色记忆、史海泛舟、传说与故事、家乡骄子等栏目。设卷首语或寄语等篇目;大家可选取适合自己创作的栏目写文章、写诗作画;封二、封三、和封四可登载会议、采风活动等及赞助商的企业介绍或广告之类。封面用什么图案合适呢?还在思考之中。
  《弥水》杂志编排会议后,《弥水》创刊号组稿,得到了临朐县政协领导王宁、吕新枝及青州作家张景孔、马汝建、王永春、苏醒、剑虹等老师们大力赐稿支持,雪中送炭,编排始得圆满完成。送印刷厂打出清样,分发编辑们修改。
  腊月的一天,房永江老师早早开车拉我与传岗去印刷厂修改清样,路经弥河大桥,望着碧如镜面的弥河水,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如碎银铺地,波光粼粼。彼岸林木楼舍倒影婆娑,绿色游艇摆放水岸......传岗忙叫房老师停车,下车选取适当位置,站在桥上聚焦弥水,冬日美景尽收镜头,拍下了《弥水》封面照片。
  2013年春节前,盼望已久的《弥水》创刊号终于成功出刊了。大家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弥水》,急切地在目录里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反复地翻看着,激动地直冒眼泪。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会员们的创作信心,大家情绪高涨,都表示不管前面的路途多么艰难坎坷,都要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办下去,真是一发而不可收啊。
  
  “大弥水文化”构想
  翻阅着《弥水》杂志,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弥水,这条发源沂蒙山脉的河流,经临朐、青州、寿光、滨海四县市区,流长二百多公里。在那久远的逐水而居的开蒙时代,古老的弥水就把我们的祖先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了。“君住弥河头,我住弥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弥河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数千年来,养育了多少勤劳善良的子民,积淀了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历练和造就了多少名垂青史的人物,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演绎出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故事......这里是汉武帝躬耕过的土地,是帝王将相争相演出的舞台,仓颉在这里造字,尧王来这里访贤,许由曾在洗耳河洗耳,丹朱曾在丹河一带封禅。这里是曹操青州兵的故乡,这里是水浒好汉驰骋的战场,宰相王曾、状元赵秉忠的遗墨尚鲜,抗日救国的硝烟还未远去,统一全中国的号角犹在耳畔回响......
  弥东区区几个乡镇,仅仅是弥水长河岸边一片小小的绿洲。如果我们同弥水流域各县市的文友们联合起来,共同去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去挖掘整理,去赓续弘扬乡土历史文化;去结交各县市区的良师益友,切磋交流文学创作,学习提高文化修养。这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我向大家提出了共建大弥水文化的构想。这对于陶醉于草根文友结社、正在沾沾自喜的一些人一时还难以接受,我们还是边说服边继续开展工作。
  
  2013年春节团拜会
  光阴荏苒,转眼之间,2013年的春节到了。大家事先说好,节日期间不走访拜年,大家各自忙家事,等适宜时机相约见面。
  2013年3月5日,弥水文化学会春节团拜会在丽豪大酒店举行。
  新春初见,大家亲的了不得,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秦广业老师说:临朐县党史办的时会来主任还要来参加咱们的团拜会,咱们先说说话,等他一会儿。大家听了都在高兴等待着。
  时至中午,在大家的期盼中,一辆黑色轿车披着一路风尘,拐到了酒店前停下,时会来主任满头大汗地走下车来,忙不迭地和大家握手,秦老师稍作介绍后,大家围桌坐定,共同畅谈弥水发展大计。
  时老师胖墩墩的身材,圆盘大脸,皮肤白皙,满脸笑容,一看就是个面慈心善的人。时老师从政多年,阅历丰富,谦恭处事,各项工作干得都很出色。曾主持过临朐县好几种期刊的主编工作,办刊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交流间,时老师讲了他办刊时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克服的办法,说得入情入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我们办刊启示很大。时老师的加盟,犹如吹来一股春风,给学会带来了新气象。
  北上寿光——拜会葛怀圣老师
  2013年春,我们怀揣着共建大弥水文化的美好蓝图,迈出了漫漫征途的第一步——北上寿光,去联络寿光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葛怀圣先生。
  这是一个晴好的日子,天空湛蓝,艳阳高照,春山和田野也脉脉含着笑意。
  我们一行五人(房永江、郭麟书、唐树栋、孙琪山、高传广),神清气爽,笑语朗朗,由唐树栋老师开车,直奔寿光,去拜访葛怀圣老师。(葛老师是一年前在台头侯伟烈老师处交流村志时认识的,是寿光市档案馆负责人。)葛怀圣老师毕竟是学界大咖,胸襟博大,对这一面之交贸然而至的不速之客,热情接待,并约了葛孚银老师和寿光市的多位著名作家相陪,在广播电视大楼11层宴会厅设盛宴款待,使我们受宠若惊,意想不到。开宴之前,在这热情洋溢的场合,我们向葛怀圣老师说明了我们此行,是来联合寿光的老师和文友共建大弥水文化圈,共同在《弥水》平台上,学习交流开发大弥水文化。并提出聘请他为“弥水文化学会”暨《弥水》杂志顾问、向他呈递聘书。葛老师热诚地答应了我们的聘请,愉快接受了聘书。大家热烈鼓掌祝贺!(可惜那时没带相机,没有留下这历史性的画面。)这次难忘的会见,认识了林长青老师,这位朴实厚道,善解人意的知名作家,言语不多,总是嘿嘿地笑着为大家忙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寿光之行,是共建“大弥水文化”的第一站,收获满满,受教颇丰,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此后,葛老师积极开展寿光方面的工作,联系了柴文英、林长青等一些作家,组织了好些稿件,刊登在《弥水》第二期上。
  戒骄戒躁  行稳致远
  《弥水》创刊号出版后,分发域内各地,引起一片哗然。人们想不到一群默默无闻的草根文学发烧友,竟有如此能量,议论纷纷。更有一些分散于各地的文友得知《弥水》出版的信息后,面谈电询,加入弥水,共享文字之乐。如观音沟的岳亭梅女士,听过在寿光经商的长辈的介绍,通过网络加入学会,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写出了酝酿已久的诗篇刊登在《弥水》杂志上,与大家共享。
  又如在江西省宜春市工作的张理纲先生,通过家乡临朐亲人的传递,得知《弥水》是家乡人办的刊物,那是家乡的名片啊!急忙电话联系参与,并发展吉安市乡友宫继尧入会,一并发来了不少怀念家乡的文章。他们时刻关注学会的发展,每年都自发地捐助资金,助力《弥水》办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鉴于这种大好形势,4月8日,我们在传岗家召开会议,商讨学会下一步的工作。大家很是兴奋,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改进的建议。但也清楚地认识到,往后的工作面更加广阔,人事也更加繁杂。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增长见识,做好以后的工作。更要从上一阶段的工作中找出差距和不足,要戒骄戒躁,谨慎行事,请教老师行家,广纳人才,开拓弥水流域交流渠道,尽力办好《弥水》杂志。不能辜负亲人们的重托,共建大弥水文化。
  通过居思兴老师介绍,我们认识了临朐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宫德杰先生,宫先生大学毕业后从事考古、文史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并有诸多著作和研究成果面世。加入弥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聘请樊光湘先生、时会来先生、宫德杰先生为《弥水》杂志顾问。待举行年会时颁发顾问聘书。
  
  二上寿光——再次拜会葛老师
  2013年6月13日,是一个天晴日丽,清风送爽的日子,我们相约二上寿光。还是由唐树栋老师开车,唐老师与寿光商家多有交往,轻车熟路,不多时就来到了县城办公楼区。在档案局葛怀圣老师的办公室里,坐了几位老师,林长青老师抱来了个大西瓜,大家边吃边谈。葛老师把一位年轻帅气,相貌英俊的青年介绍给我们:李瑞成老师是寿光市创作室主任、寿光市网络学会会长。以后的文学、稿件方面的事情多和他联系。李瑞成老师热情和气,逐一和我们握手致意,表示很高兴加盟“弥水文化学会”。我们请他担任弥水文化学会副会长、寿光分会会长,负责寿光兼及发展滨海方面的工作。李老师年富力强,才貌双全,文笔出众,善于组织,办事干练,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交谈中,老师们介绍了寿光市近几年来的文学作者和创作情况,我们也介绍了发展大弥水文化形成一个地域性的文化创作圈子,互相交流切磋,促进和提高文友们的文学创作水平。通过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有信心把弥水文化学会的事业办好。随后,寿光老师们陪我们游览弥河湿地风光,并合影留念。
  寿光之行,收效圆满而丰盈。很快,李瑞成老师就发展寿光出类拔萃的作者燕汝泮、范冬云、刘立云等30多名作家和文友加入了弥水文化学会。壮大了《弥水》杂志的作者群,提高了《弥水》杂志的创作质量。继而,又请托葛怀圣老师和李瑞成老师,与滨海开发区毛金鹏老师联系,向他介绍弥水文化学会和《弥水》杂志。毛金鹏老师很高兴地加入了弥水文化学会并担任副会长,负责滨海区的文化活动和发展工作。
  
  《峱山文艺》来《弥水》传经送宝
  2013年8月《峱山文艺》编辑部一行6人在主编刘守强、宋显炳,赵云带领下,来《弥水》编辑部传经送宝,座谈交流。
  《峱山文艺》创刊号2012.1.
  《峱山文艺》创办于2012年1月1日,是由刘守强等几位文学爱好者以邵庄镇的历史名山峱山为坐标创建的。主编刘守强。32k本,64页,内设:大峱山下、美文一束、自由诗页、格律诗词、古体新韵、他山攻玉、综艺大观、峱山意识流、书法等栏目。暂定季刊。
  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双方进行了办刊和创作方面的交流。
  主编刘守强介绍了创办《峱山文艺》的初衷和实施过程。
  执行主编宋显炳介绍了编辑体会和诗歌创作经历。
  赵云、巴天、李艳华等老师们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座谈结束后,《弥水》编辑们陪同客人参观钢架花棚,采访花农,见识了各种高档花卉种植管理,并纷纷在花丛中留住倩影。
  然后大家一起驱车去冯伟山老师藏书楼参观座谈,受到冯老师热情接待。
  冯老师是个年轻学者,博览群书,交际广泛,文友众多。二楼西间的书橱里,各种书籍排列整齐,小说、史志类典籍尤为显眼。参观者无不惊呼赞叹。
  随后,大家在二楼合影留念。
  
  “弥水”周岁   相聚《弥水》
  2013年9月5日,是弥水文化学会建会一周年的日子,临朐、青州、寿光的部分文友来《弥水》编辑部相聚,总结办刊以来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划。大家满面红光,热情洋溢,心中无限欣慰。回想一年前,诸位老师,星散各地,互不相识,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今天,是弥水之缘,把我们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文学之梦而拼搏。
  《弥水》创刊后,起步坚实,相继发表在各期上的文章,质量都比较高,尤其是文学、文史部分,在弥水流域各个县市区引起较大反响。第一期张贵臣、张永贵发表的《龙岗惨案》又被《联合日报》2013年5月19日全文刊发。第一期冯伟山发表的小小说《和狗去山里转转》《卢大胆》,再被《羊城晚报》《北部湾》《东部文学》等报刊相继发表。第二期的短篇小说《火辣辣的乡村》也被纯文学杂志《延河》《岁月》在2013年7月同时刊发。马汝建首发《弥水》第1期短篇小说《掏井故事》也被《岁月》8期刊发。
  短时间内,就有数篇作品从《弥水》走向全国报刊,这是对《弥水》杂志文字质量的肯定和对本刊作者的莫大鼓励。
  所刊登的文章和资料,有一些被国家级的报刊杂志转载刊登,有一些被县市级的文史部门收录,尤其是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歌曲、影视作品,更是被上级报刊或是国家级大刊所采用并相继得奖,初步显示出民间文学爱好者对家乡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喜爱和赞扬。
  正像读者来信所说:读着《弥水》就像品着一杯香茗,笑在眉梢,喜在心里。又像喝着一碗八宝粥,风味十足,解饥解渴,暖遍全身......
  《弥水》已经成了家乡人们离不开的知心朋友了。
  
  参观青州花博会
  2013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弥水文化学会青州总会邀请临朐、青州、寿光、滨海县市区的文友来黄楼参观青州花卉博览会。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参观,感受一下青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花卉产业方面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对当地花农的采访,使会员们接近和了解花农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更加接地气。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作品质量。
  临朐、青州、寿光、滨海文友参观花博会
  10月3日上午9点多,寿光和滨海的文友们范冬云、李福志、燕汝泮等,在葛怀圣、李瑞成、毛金鹏的带领下来到花之缘水厂的《弥水》编辑部,王公学、唐树栋、孙琪山等老师们热情的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稍作寒暄后,即去花卉展览大厅前广场,与等候在这里的临朐、青州来的文友们会合,简要说明参观程序后,即进入参展大厅参观,并对当地花农和外地花商进行了采访。
  淄博、青州、寿光文友欢聚青州长城大酒店
  2013年10月4日  风清云谈  天气晴好。今天是文友们早已约好聚会的日子。
  一个月前,《弥水》主编高传广接到身居淄博的弥水顾问李龙岗先生的电话,介绍青州有个刘焕章老师,是他的同学,利用退休后几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村志,编成了一部族谱,现正在写一部族史《忠孝魂》。他和刘老师约定10月4日这天,在青州长城大酒店文友聚会,要高传广约上“弥水”几位文友一同参加。高传广和李龙岗先生同村,李龙岗先生在学校读书时是全校有名的高材生,每次期末考试,总是稳居班级第一名。所以,升学考试对于他是顺理成章的事,他是龙塘村建国后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山东新华制药厂工作,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担当了新华药厂“中专”、“技校”和“电大”三校之长。深得领导赏识和员工、学生们的信任和拥戴,屡屡受到嘉奖,令人敬佩不已。这次聚会是李龙岗先生发起并做东。高传广立马约上张景孔、唐树栋老师和寿光葛怀圣、李瑞成、侯伟烈诸位老师,于10月4日10点前到达青州长城大酒店,参加聚会。
  淄博、青州、寿光文友欢聚长城大酒店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淄博、青州、寿光三地老师和文友,因文字结缘,在清爽的秋日相聚一起,共话人生信仰追求,感悟文学创作心得,畅所欲言,其乐融融。直至日头偏西,方依依惜别。
  
  重阳节,双喜临门
  2013年10月13日, 重阳节。
  今年的重阳节,对于弥水文化学会是个双喜临门、意义非凡的日子:
  一是临朐沂山管委会和张新民老师盛情相邀弥水文化学会组织部分会员赴沂山参加采风笔会;二是临朐县龙山产业园和吴家辛兴社区领导热情邀请弥水文化学会在重阳佳节之日,去采访、去体验吴家辛兴社区在党的领导下,由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为名闻遐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新风新貌。
  弥水文化学会兵分两路,分头去完成各自采访任务。
  一、沂山采风
  赴沂山采风的青州会员,由房永江老师开着面包车、寿光会员由侯伟武开车到达沂山后,与先期到达的临朐会员会合,受到沂山管委会和张新民老师的热情接待。
  沂山,又名“东泰山”,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之称誉。
  古人尊东为上,东乃大地日出之所,万物初生之地,紫气溯源之处,“东镇沂山”源于此。是汶河、弥河、沂河、沭河四水发源地。是大家向往已久的观光探奇之仙山。
  张新民老师当仁不让作为向导,带领我们游览了文化底蕴厚重的东镇庙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五镇之首沂山的奇特风貌和各处名胜景点,详细讲解了历代名人栽植的名木古树,以及历代帝王祭祀沂山留下的数不胜数的碑林和遗迹,引发人们对先哲的顶礼膜拜和怀古之幽思。
  张新民老师讲解东镇庙历史
  汽车在蜿蜒如蛇的盘山路上攀爬,每到一处景点、一块巨石,一道险关,抑或是远处一个形象的山头,张新民老师都会手指要处,引经据典,绘声绘色作详尽讲解。对沂山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哪些是珍稀保护树种,哪些是名贵特产药材,张老师都烂熟于胸,如数家珍,脱口道来。令大家翘指折服。
  张新民老师边导游边讲解,不顾劳累,不厌其烦,带领大家浏览了沂山著名景点,虽然身心疲惫,但却神采奕奕。游至山顶,在上书“灵气所钟”一巨石旁,我们分列两旁,合影留念。
  文友合影
  日已偏晌,我们下得山来,张新民老师和沂山管委会的领导引大家到一幽静之处的特色餐馆招待我们。大家互叙友情,纷纷表示:要加强互动,共同为古老厚重的沂山历史文化和广阔悠久的大弥水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采访吴家辛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洪斌
  2013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九),是民间传统的重阳节。弥水文化学会唐树栋、孙琪山、张永贵三位副会长赴吴家辛兴社区采访总支书记吴洪斌。
  左:张永贵 中:吴洪斌  右:孙琪山
  吴家辛兴村座落在县城东北20里的二龙山脚下,仰泉河畔。全村195户,人口665人。该村有荒山270亩,丘陵地130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大棚蔬菜,大棚蔬菜是该村的支柱产业。
  走进村委办公室,村委的文书吴金升同志说,吴书记正在庆祝九九重阳节的会场上忙着。不多时,吴书记和几个临近村的村主任来了,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位中等个头,笔直腰杆,花白头发,“国”字型脸红光满面的汉子,就是吴洪斌书记。握着他满是老茧的手,觉得他更是一位刚从田间劳作回来的老农。
  “下雨一街水,雨停满路泥;车过两道沟,老少难出门;柴草两边垛,污水路上流;邻里常纠纷,调解使人愁。”这是吴家辛兴村昔日的真实写照,也是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难题。2009年以前,该村已累计负债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
  2009年5月,吴洪彬走马上任吴家辛兴村党支部书记兼吴兴片区党总支书记。面对这个烂摊子,吴书记带领“两委”一班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发展塑料阳棚种植茄子、辣椒等蔬菜,村民收益倍增。又商讨修整街道,历时70多天,耗资118万元,修路3.8公里,面积4万多平米。又建立了标准的村卫生室。改造了电网,整修了线路,把老式电表改换成遥控表,在全村大街小巷安装了60盏路灯。
  为消除部分村民对村里账目开支的疑虑,公开村里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在村里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开支账目一天一公布,让群众一目了然。
  吴家辛兴村西有条仰泉河。村西的一段,天长日久成了村里的垃圾场。村里投资80万元,清理垃圾,整平地面,在这里建一处占地22亩的大型娱乐场。2013年8月11日动工,到9月9日“九九重阳节”这天,娱乐场已基本完工。
  唐树栋、孙琪山、张永贵老师在吴书记的指引下,顺中心大街来到村西参观刚刚建成的娱乐场。娱乐场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欢快的锣鼓点一浪高过一浪,在娱乐场上空回荡;扩音喇叭里“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响彻大街小巷,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座北朝南新建的大舞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着舞台布景。一场“情满金秋暨庆祝九九老人节”的大型文艺演出即将拉开序幕。
  衷心祝愿吴家辛兴这条大船,在舵手吴洪彬地带领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青州作家来弥水传经送宝
  2013年10月28日,青州作家刘继孔、魏在光、赵云三位贵客来“弥水”传经送宝,交流文学创作经验和体会。高传广、房永江、高传岗在乡下农家小院接待了青州来的久仰的老师们。
  左起:赵云、高传广、刘继孔、房永江、魏在光、高传岗刘继孔老师原是一位教育局的干部,穿着朴素随和,面目和善可亲,他写的《紫鹃花》《南燕春梦》等长篇小说闻名遐迩,倾倒了多少痴情读者,引起了经久不息的读者热潮。当年,我们这些乡下的文学爱好者,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地阅读和研讨,是大家心目中十分崇拜的作家明星。
  魏在光老师是广播电视系统的记者,是一名诗人,擅长说唱表演,非常活泼诙谐。他的著作《飞信诗草》《诗情艺缘》为广大文友所喜爱。
  美女作家赵云,是一名播音员,相貌清丽秀气,口音甜美嘹亮,多才多艺,与人亲和。是公共集会上,大众喜爱的主持人和演员。她的散文,抒情婉转,文辞优美,意境深邃,深受读者喜爱。
  尊贵的作家老师们不辞劳苦,前来传送创作心得和办刊经验,平易近人,亲切和悦,使我们受益匪浅,见识多多,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巨淀湖采风
  2013年11月2日,“弥水”总会应寿光分会葛怀圣、李瑞成热诚相邀,组织临朐、青州及寿光会员赴巨淀湖采风。
  是日,天气阴冷,轻度雾霾。唐树栋老师和房永江老师开车,一路奔波,来到北阳河村,受到寿光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大家先是参观了侯敏军老师的书画艺廊并合影留念,即驱车去巨淀湖游览。
  远观巨淀湖,苍苍茫茫,高塔和栈桥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枯黄的芦苇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广袤的空间呈现一种朦胧之美。
  大家三五成群,漫步在湖边的小径上,细观水边的小虾小蟹,瞪着诧异的眼睛,观望这些不速之客,湖畔这些小生灵的世界显得那么静美和祥和。
  我们沿着湖畔曲折的松木栈道,站在踏浪桥上,观赏这难得的天赐美景,顿觉神清气爽。我们爬上高高的观鸟台,俯瞰巨淀湖那一望无垠的芦苇荡,这里曾经是血与火的抗日战场,当年马保三领导的游击队,借助这雾霾的天气,神出鬼没在浩渺的芦苇荡中,一阵枪声,打得日寇鬼哭狼嚎......
  临朐、青州、寿光文友巨淀湖合影
  走出巨淀湖,我们前去牛头镇参观瞻仰革命前辈马保三故居和革命教育陈列馆,那带有古典书香静静的农家小院里,曾经是人声喧哗,红旗猎猎的革命始发地,从这里走出了好多位将军,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望着这高高矗立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思考着先烈们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义无反顾地赴汤蹈火,举着红旗,迎着弹雨,一往无前,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瞻仰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留影2013.11.2.
  
  弥水理事会议
  2013年12月18日,在八喜酒店召开弥水文化学会理事会议,总结上阶段学会发展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加以克服的办法和措施,树立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商讨杂志编辑出刊和今后工作安排。
  
  《弥水》杂志(第四期)编辑有关事项
  一、《弥水》的投稿专用邮箱:sdwfmishui@163.com <mailto:sdwfmishui@163.com> 山东潍坊弥水拼音缩写二、《弥水》每季第二个月15日出版。(本期除外)三、责任编辑对分工编辑的稿件从审稿到排版印刷一盯到底,有问题要勇于承担。
  四、出刊后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及时交流,发现错误标注存档,汲取教训,改进以后编排。
  五、责任编辑分工如下:
  小说者说:孙琪山 、 (请寿光再找一人  )。
  散文展台:董芳君  王公学  房永江
  诗苑放歌:范冬云  魏在光
  文艺聊吧:李玉成
  弥水悠悠:闫玉新、林长青
  文苑撷英:张永贵
  红色记忆:(缺)
  史海泛舟:张新民
  传说与故事:燕汝泮  秦广业
  企业风采:唐树栋  孙琪山
  人物风采:(根据情况安排)
  家乡骄子:(根据情况安排)
  翰墨丹青:高传岗  (再找一个内行人)
  六、有关事项:
  1、作品已经选用,责编应及时通知作者将简介和照片发来备用。
  2、本期定于12月中旬出版。
  如无特殊困难,请诸位老师接此重任,为《弥水》增光添彩!
  弥水文化学会理事会合影
  潍坊市民俗学会吸收宫德杰、高传广、燕汝泮为会员2013年12月20日,弥水文化学会顾问宫德杰、会长高传广、副会长燕汝泮被潍坊市民俗学会吸收为会员并出席了本日在潍坊举行的成立大会。
  
  作家刘沂生为《弥水》撰写卷首语
  2013年12月,青州著名作家刘沂生为《弥水》杂志2013年冬季刊题撰写卷首语:
  群山起伏,雾绕云漫,清泉涓涓流,九折十八弯。饱尝颠簸艰辛,阅尽人间寒暖。壮志不已,蜗居不恋,深壑危峰岂可阻拦。一路欢歌奔腾,流经临朐、青州、寿光三县。两岸风光旖旎,恰似画廊长卷。栖鸿曼舞,喷泉乐伴,轻舟冲浪戏飞鲤,琴声悠扬,清风拂面,佳丽披彩舞蹁跹。堪比仙境,不逊御园。孕育多少良才,灌溉几许良田,利民继世心自安。嗟乎,百折不回,万载不干,只为人寰谋福,岂图流芳誉赞。笑看帝王将相化尘烟。
  青草堂主刘沂生题赠弥水文化学会
  癸巳年冬
  
  弥水文化学会2013年下半年会员获奖讯息
  弥水文化学会副会长孙琪山潜心创作,勤奋耕耘,2013年下半年创作的小小说《习惯》《相亲》《画垂线》等多篇被印尼《国际日报》《精品短小说》《金山》《小小说大世界》等报刊采用转载。
  2013年12月,弥水文化学会临朐分会长秦广业的书法作品在2013“星尚杯”中国民间书画大赛中荣获铜牌并获奖金200元。
  2013年12月,弥水文化学会临朐分会长秦广业的书法作品在2013“星尚杯”中国民间书画大赛中荣获铜牌并获奖金200元。
  参观松林书院、青州博物馆
  2014年元旦,弥水文化学会组织临朐、青州、寿光三地文友18人游览了松林书院,偶园、青州博物馆。
  在青州一中大门前,闫玉新老师热情的迎接着我们,引领我们走进青州一中校园,他拿着松林书院大门的钥匙,是负责松林书院的保管员。边走边介绍源自宋代的松林书院是青州一中的前身,历代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原名矮松园的那些松树,已经长成饱经沧桑的参天大树了......
  松林书院位于青州一中校园一隅,是一个独立院落,数株古松苍劲高耸,昭示着岁月的沧桑。一代名相王曾的雕像端坐于读书台前,使人浮想联翩,面前浮现出莘莘学子,励志苦读的生动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在敬道崇德的石坊前,闫玉新老师为大家合影留念。
  
  弥水采风团松林书院合影
  青州博物馆,是全国有名的“小大博物馆”。虽是市级博物馆,却收藏着全国有名的“状元卷”等稀世珍品,规模之大,级别之高,令人侧目叫绝。文友们依次参观了楼下、楼上各历史时期出土文物和各朝各代的文化积淀,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弥水文友在青州博物馆前留影(2014年元旦)
  
  写春联、送春联到农户联谊活动
  2014年春节之前(1月17日),弥水文化学会、龙山书画协会、龙山产业园举办送春联到农户联谊活动。会长高传广在送春联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画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们:
  大家上午好!银蛇飞舞辞旧岁,金马奔腾迎新年。值此2014马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弥水文化学会、龙山书画协会、龙山产业园区共同举办的文化下乡暨写春联、送春联到农户联谊活动,今天,在这古今闻名的二龙山下,仰泉河畔的吴家辛兴村隆重举行启动仪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弥水文化学会”和《弥水》杂志社,向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这次活动的书画艺术家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给予此次活动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龙山产业园区及吴家辛兴村村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墨香烘托和谐社会,喜气萦绕幸福新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同时,我们也不要摒弃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加强民族传统节日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这次送春联下乡联谊活动,旨在营造一个文明、祥和、温馨的春节氛围。借此机会,希望书画艺术家们,不辞劳苦,用自己的笔,书写时代风采,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用自己的墨,泼出当今画卷,渲染祖国大好河山。
  预祝这次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父老乡亲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14.1.17.于吴家辛兴村
  
  龙山书画协会春节送春联活动
  弥水文化学会《新春祝词》
  2014年1月24日,弥水文化学会会长高传广,在“弥水杂志QQ群”和有电子邮箱的会员,发出甲午马年新春祝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亲爱的会员们、朋友们: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仅代表弥水文化学会暨《弥水》杂志社,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弥水》发展的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老师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春的祝福!
  光阴似箭,流年如水。弹指间,我们携手相伴已走过了令人难以忘怀的2013年。回望一年前,弥水之畔,一群憧憬着文学梦的发烧友,意气风发,聚沙成塔,自愿结成了弥水文化学会,并创刊了引人瞩目的《弥水》杂志这个抒发情怀、实现文学梦的平台。自此,我们相识相知,伴着欣喜,伴着感动,伴着酸甜苦辣,在《弥水》里徜徉,感受了春花秋月的美好,经历了夏阳冬雪的炎寒,体会了文艺创作的苦与乐。至今《弥水》已成功出版了4期。影响力不断提高,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父老乡亲和广大文友离不开地知心朋友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园。举目远望,前程似锦,风光无限。路漫漫兮,待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甲午马年(2014),将是新机遇、新挑战并存的一年。道远需策马,风济当扬帆。我们要精诚团结,彼此珍重,以全新的理念,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去迎接,去创建新的业绩。弥水文化学会暨《弥水》杂志今后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14年1月22日)唐树栋老师建“弥水杂志博客”
  2014年1月25日,星期六,晴天。
  唐树栋老师建了个“弥水杂志博客”,对内外展开交流、学习。好多会员都登录上了,反响很大。
  甲午清明,为故友刘序勤先生扫墓植松
  2014年3月30日清明节前,弥水文化学会组织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文友,赴北阳河村历史名相刘栩墓园为良师益友刘序勤先生扫墓植松悼念活动。
  清明悼念刘序勤先生三县市文友于东方钢构公司合影刘序勤先生,名门之后,一身正气。生前是青州政协常委,青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东方钢构老总。热爱文史,碑碣拓片、文史著作颇丰,不幸于2012年因病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昌乐、寿光文友光临《弥水》编辑部加入学会
  2014年4月9日,晴。 昌乐宝城中学工会主席杨呈云,白耀杰、张新华三位老师在魏在光老师带领下,于9点半来到弥水编辑部,申请加入弥水文化学会。10点多,寿光女子诗词社社长柴翠香率刘立云、刘芳、李霞诸位老师来弥水编辑部,由刘立云老师介绍加入弥水文化学会。大家欢乐的坐在一起,首先办理入会手续然后喝茶座谈。中午在丽豪大酒店就餐,饭后,各县市会员在丽豪大堂舞台联欢,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引来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尤其是柴翠香和刘芳二位老师的表演,配合默契,表演奔放,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后,由魏在光老师带领昌乐、寿光文友赴青州参观古街、宋城,观看民俗表演,直到傍晚才各自返程。
  诚聘崔永胜先生为《弥水》顾问兼“史海泛舟”栏目责编2014年5月2日,《弥水》编委会诚聘崔永胜先生为《弥水》顾问兼“史海泛舟”栏目责任编辑。崔永胜老师欣然接受了聘任,并在每期的文史篇目里进行了详细的审阅和修改,工作认真,学风严谨,对于作品质量的提高和杂志对外的影响,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崔永胜先生,山东青州人,1980年出生,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寒亭区文管所副所长、馆员。研究方向为潍坊地方历史、山东金石文化等,发表了多篇关于潍坊地方历史和山东金石文化的学术文章。是一位博学多才,处事低调,谦虚亲和受人崇敬的学者。
  
  受邀参加沂山祀山大典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阴霾,小风。
  应沂山管委会和张新民老师邀请,弥水文化学会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部分文友赴沂山参加祀山大典。 早七点,寿光燕汝泮副会长开车拉着范冬云副会长,直奔沂山。青州高传广、房永江、唐树栋、张秀英、孙琪山、张永贵一行六人坐房永江的面包车随后赶赴沂山,与寿光、临朐文友会合,参加规模盛大的祀山大典。
  张新民老师带我们进入装扮节日盛装高大宏伟的山门,偌大的广场里铺满了红地毯,各个文化团体和表演团队在周边场地紧张地排练着,会场正面的椅子上坐满了人,摄影师站在高架上调试着长枪短炮,摇臂机来回摆动,人声鼎沸,盛况空前。张老师给我们配好绶带,把我们领到台前中央位置坐好,祀山大典就要开始了。
  张新民老师是祀山大典管理人员,满场子检查和布置工作,忙的不亦乐乎,忽见他一招手,范冬云、房永江赶忙过去,张老师正与草帽姐交谈,他们凑在一起,高传广抓机上前,从攒动的人头空隙抢下了这个镜头。
  庄严而盛大的祀山大典在万众欢庆地锣鼓声中渐渐落下帷幕。我们一行受邀参祀人员,受到了沂山管委会和张新民老师的热侵接待和宴请,接受了沂山民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神清气爽。
  返程的路上,透过车窗回望沂山,巍峨高耸,矗立蓝天白云之间,壮美极了!再见,沂山!
  
  寿光女子诗社社长访问《弥水》编辑部
  2014年5月10日,星期日,晴。寿光市女子诗词社社长柴翠香带领李霞、刘立云老师和弥水文化学会会员孙士德老师(开车)从桓台马踏湖来青州旅游访友。到达青州后,由副会长唐树栋、张永贵接待游览了龙兴寺等景点后,又赶赴黄楼花卉园区《弥水》杂志编辑部。高传广会长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柴翠香社长一行,陪同她们参观了花卉园区钢架大棚精品花卉的栽培管理,游览了园区室外栽植的姹紫嫣红的花卉后,在《弥水》编辑部茶叙弥水发展现状,座谈交流创作心得,以及杂志的编排风格,句句在心,声声入耳。日已西矣,兴犹未尽。只好打道回府,上高速公路返回寿光。
  
  《弥水》编辑与临朐作家辛寨采风
  2014年6月12日,应辛寨镇政府和高梓洲老师之邀,《弥水》主要编辑人员与临朐分会主要成员同临朐县作协的作家们一起赴辛寨镇采风,受到了辛寨镇政府领导的热诚欢迎和接待。高梓洲老师介绍了辛寨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以及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勇于拼搏奋斗,把一个落后的山区小镇跻身于全国百强镇的奋斗史和发展的近貌,使采访者大受教育。
  在会议室里,临朐作协的作家们与《弥水》编辑们围桌而坐,畅叙友情,交流创作心得。张克奇、胡明宝、郭宝学、王克义等作家们介绍了各自的创作经验和感受,交流充满融融友情,真挚而诚恳,使我们很受感动和启发。临朐作家们的深厚情谊和博大襟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14.6.12.与临朐作家们在辛寨留影
  午餐在镇政府小食堂,大家围桌而坐,举杯互祝友情,边吃边谈,畅叙文字之乐。时间虽短,却很尽兴。饭后,临朐的作家们领我们去辛寨湖畔游玩,大家漫步在碧草青青的小径上,高梓洲老师招呼大家来凉亭小憩,大家坐在亭中连椅上,望着鲜花和芦苇簇拥着的湖面,被微风吹起阵阵涟漪,蓝天白云在水中晃动。这一情景触动了王克义老师的创作灵感,他随口吟出了几句乐谱,王老师是位音乐作家,创作了很多歌曲,有几首刊登在《弥水》杂志上,深受大家的喜爱。
  日头偏西,路程遥远,我们向诸位老师告辞,依依不舍,驱车回程。
  辛寨湖留影
  
  拜会王耀东先生
  2014年6月18日,弥水文化学会高传广、唐树栋、孙琪山与临朐王耀东旗下的刊物主编张世国、杜崇友等老师同去潍坊拜访王耀东先生。
  王耀东先生是全国著名诗人,是《弥水》杂志特邀顾问。我们来到他住的东城小区,叩开先生之门,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就我们关心的问题请教了王老师,并对如何办好刊物进行了互动和探讨,使我们受教多多,感悟深刻。在书房里,王老师与我们合影留念,更使人感觉到大家风范的王老师,亲和处世,平易近人的亲密无间和宽阔胸怀。
  
  申办民非注册手续
  2014年6月19日,高传广、唐树栋、孙琪山三人由唐老师开车去潍坊市民政局申请办理弥水文化学会民非注册手续。在东风大街办事中心一搂,办事员受理了我们的申请,要求我们必须在弥水文化学会前加上两个字,让我们考虑一下。
  我们走出大厅,苦思冥想加两个什么字?唐老师说:咱先去昌乐我同学那里吃饭吧,边考虑着,下午再回来办理。
  于是驱车来到昌乐,唐老师与同学联系后,约定在一家饭店前会面。来到饭店前,等在这里的是唐老师的同学和昌乐作协的作家们,个个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有幸相会,非常拘谨而兴奋。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议论话题皆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
  
  与昌乐的作家们合影
  下午,我们返回潍坊,还未办理完手续,即到下班时间。考虑来一趟不易,决定留下住一晚,第二天继续办完手续。我们开始就近找旅店住下,找遍了附近旅店都是客满。唐老师开车向东而去,在一南北街东侧找到一处旅店,刚好剩下一个三人间。我们停好车,找好床位,即去就餐,跑了一天,人困马乏,每人一碗清汤面,连啤酒也没喝一口(现在想起来,我好后悔,对不起二位老师,怎么这么抠呢!)。饭后,我们在马路边歇凉,谈论着学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都信心满满,文学是大家共同的人生追求,对办好《弥水》充满了希望。一直谈到夜深人静,才回旅店睡下。
  第二天我们按时去办事大厅办理手续,把事先想好的“鲁风”二字加在弥水文化学会前面,才完成了对民非组织名称的审核,唐老师和孙老师一搂、三楼反复跑了好几趟,通过了若干道程序,最终完成了申请登记手续。何时领证,听候通知。
  中午,唐树栋老师的同学(潍坊体育局局长)和潍坊日报社的几位朋友来办事大厅外等候唐老师,邀我们一起聚餐。席间,唐老师介绍了高传广用九年时间写村志,并与大家一起创办弥水文化学会和《弥水》杂志,引起了潍坊日报社采访部领导的注意。回去后不久,就有记者登门采访高传广。
  2014年7月21日,接到潍坊市民政局通知,申请登记手续审核完成,前来办事大厅领证。高传广、唐树栋、孙琪山三人仍由唐老师开车再去潍坊市民政局,把领取的一大摊子证件按顺序一一整理好,装入提兜,驱车回程。
  
  领取证件                                        登记证书弥水排版(修改2014夏季刊清样)2014年6月21日,夏季刊出刊迫在眉睫,《弥水》编辑部主要编辑人员赶赴印刷厂,对《弥水》夏季刊清样进行仔细审阅和修改。天气炎热,编辑们拿出凳子,在印刷厂门前树荫下商讨修改意见,以求按时出刊。
  2014年6月21日印刷厂门前修改《弥水》清样
  
  济宁高建华老师访问弥水编辑部
  高建华老师,济宁人,是唐树栋老师的大学同学,济宁师范学院教师。是早期的弥水文化学会会员,经常在网上和大家进行文学交流和探讨,并在《弥水》杂志发表文章,对《弥水》很有感情。2014年夏天,高建华老师在唐树栋老师陪同下来《弥水》编辑部座谈,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十分中肯和坦诚,并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严谨的文风、朴素的作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高建华老师访问《弥水》编辑部
  
  拜会孙贵颂老师
  2014年7月4日,唐树栋老师与同学拜会了潍坊市作协副主席孙贵颂先生。孙先生原在青州市工作,与耿春元、陈沛等老师等共同创办了“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并创刊了《青州文学》杂志。他们创建的每月“20号沙龙”一直延续至今,几十年间从未间断,创造了文学界的奇迹,潍坊日报曾整版报道过它的消息。孙贵颂老师创作了好多不同风格的文章,登载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其杂文文风诙谐,鞭辟入里,尤其犀利,深得读者喜爱,在全国享有盛名。是大家崇拜的标杆和榜样。
  2014年7月4日,唐树栋与同学拜会孙贵颂老师(中)刘序景老总到访《弥水》编辑部2014年7月29日,东方钢构老总刘序景先生到访《弥水》编辑部,畅叙友情,共商发展。几年来,对弥水文化学会,帮助多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也曾多次去北阳河村老革命根据地采访,对这个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的历史古村充满了敬意。刘栩,祖籍阳河,是明朝名相,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刘栩后人赓续前贤,创办了东方钢构公司,长兄刘序勤青州市政协常委、青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正当人生事业高峰,英年早逝。三弟刘序景肩负东方钢构重担,不负众望,勇挑青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之职。令人敬佩。
  刘序景老总到访《弥水》编辑部
  
  再访吴兴社区
  2014年8月3日,应临朐县龙山产业园及吴家辛兴社区吴洪斌书记的邀请,弥水文化学会组织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部分会员赴龙岗产业园吴家辛兴社区参观采访。
  一年前,九月九老人节的时候,唐树栋、孙琪山、张永贵三位会员曾来此采访,那时吴家辛兴社区仰泉河滩垃圾场的整改刚刚完成,人们正在新建的广场舞台上兴高采烈地表演节目,一派热气腾腾地升平景象。
  今天,重访吴辛社区,是另一派新气象,田野里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公路通畅,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路过的村民向我们频频扬手打着招呼,多么亲和的乡土人情啊!广场上,有人正在运动器械上健身,广场东边的物资供应点人进人出;人造湖畔,垂钓者频扬丝纶,惊呼不断,鱼获不少;湖心亭上,对弈者,正眼观棋子,托腮沉思;有采访者爬上湖南侧假山,鸟瞰社区大院全景,拍照留念......多么幸福祥和的新农村画卷啊。
  中午,龙山产业园设宴招待我们,大家欢聚一堂,畅谈新农村发展和变化,以及对文化的需求。产业园的几位领导赵军、赵临帅等都是《弥水》的读者和作者。这次采风活动,大家意气风发,心情无比舒畅,以至于范冬云老师在大家相劝下喝得有点晕乎了。这次采访,使她大受感动,回去后和燕汝泮老师写出了“心系众乡亲,建设新社区”的文章,发表在《弥水》杂志上。
  2014年8月3日采访吴家辛兴社区于龙岗合影
  
  拜访侯伟烈老师
  2014年8月15日,应寿光汇源防水材料厂侯伟烈老师之邀,弥水部分负责人由唐树栋老师开车赴台头拜会侯伟烈老师并进行工作交流。在汇源防水材料厂办公室,受到了侯伟烈、侯伟武、侯敏军及刘立云、柴翠香诸位老师的热情接待,寒暄、茶叙,参观工厂流水作业线,不亦乐乎!寿光城里,葛怀圣、李瑞成等老师们一遍遍电话邀请去寿光午餐。我们匆匆浏览完侯老师的厂区,合影留念,即马不停蹄地奔向寿光城。
  2014年8月15日,应侯伟烈之邀,赴台头汇源防水材料厂交流在欢快愉悦的午宴上,李瑞成、燕汝泮、林长青等寿光的老师们热情地为大家沏茶、端酒、夹菜,极尽地主之谊。饭后,李瑞成老师领我们浏览了一些尚待完工的河滨大型建筑群和弥河湿地公园。葛怀圣老师完成一家方志会议宴会后也赶来会面,大家在河滨漫步,畅谈弥水发展和各县市区的交流、合作和文学创作情况,十分惬意融洽。日之夕矣,方才回程。
  
  与临朐华瑞轻钢商谈合作事宜
  2014年8月19日,张永贵副会长带我们赴龙岗产业园工业区华瑞轻钢公司商谈合作事宜。华瑞公司老总是张永贵老师的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审时度势,勇立潮头,办起了华瑞轻钢,头脑睿智,经营有方,事业办的红红火火。虽毕业经年,但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关心。今天,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愿。我们参观了厂区和车间后,老总即叫出纳开出了伍仟元赞助费交给我们,表示对张老师和弥水文化学会的支持。
  2014年8月19日,与临朐华瑞轻钢商谈合作事宜。
  
  修改秋季刊清样
  2014年8月24日,《弥水》编辑唐树栋、孙琪山老师在印刷厂门前修改《弥水》2014年秋季刊清样。二位老师非常敬业,修改稿件一丝不苟。
  2014.8.24.在印刷厂门前修改《弥水》秋季刊清样。
  
  看望耿春元老师
  2014年8月26日,弥水文化学会几位主要负责人,前往青州市文学创作者联合会暨《青州文学》创办人、《弥水》顾问望耿春元老师住处,看望耿老师。耿老师年逾七十,心宽体健,动作敏捷,精神矍铄。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室内,侃侃而谈。谈起文学,谈起创作,满脸笑容,神采飞扬,可见这位可敬的师长对文学是多么热爱、执着和痴迷!具有非凡的凝聚力,把青州的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并创办了《青州文学》杂志。写出了多部著作,最早加入了中国作协,为青州的文学爱好者树立了榜样。每一次跟耿老师接近,都从他的言谈举止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学到不少东西,令人久久回味。
  2014年8月26日看望耿春元老师
  
  弥水两周年庆典
  日子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间,溽暑盛夏悄然离开,清爽怡人的9月来到了。今年的9月10日,是弥水文化学会成立两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也是临朐、青州、寿光、滨海四县市区文友们众心所盼相聚的日子。常务副会长唐树栋老师,毕竟是一位见识广博,胸怀大局的翘楚精英,深知文友们虽然在杂志和网上经常交流,好多文友却未曾谋面,都盼互相认识交流。而举办大型聚会,学会经费紧张。正在为难之际,唐老师主动请缨:自己出资举办弥水成立两周年庆典。并身体力行,找好集会饭店、会议主持人、会场布置所需器材物品,及会前参观景点等各种事项。使大家深受感动,互相翘指赞扬。
  学会会员,很大一部分是公职人员,上班时间不好请假。学会研究决定选择在9月10日前的周日作为庆典的日期。这一天就是2014年9月6号了。
  9月6日,寿光分会一行12人,在葛怀圣、李瑞成二位老师的带领下,早早来到《弥水》编辑部,稍作休息。
  寿光文友与《弥水》编辑部人员一起去参加两周年庆典随即与高传广、孙琪山等文友一起沿南环路西行,来到原益阳公路交叉口“青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对面的恩慧饭店,与各县市先期到达的文友们会合。唐树栋老师向大家宣布这次聚会的程序:此次庆典之前,先去参观山水集团的康养中心,然后回来举行庆典。
  文友们驱车西行,来到山水集团偌大的游乐场停下车,进入康养中心参观并领取了赠送的礼品。文友们饶有兴味地观看了沙盘模型,这是一处依山傍水康疗养老的良好处所,是今后养老发展的方向。
  驱车返回,进入恩慧饭店,文友们入席,庆典大会正式开始。
  主席台上方横标写着:潍坊鲁风弥水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暨弥水文化学会成立、《弥水》杂志创刊两周年庆典。
  背景幕布中央是弥水会标。两边分别是:心怀感恩,共建弥水。
  站在主席台上的帅男靓女两位主持人是旗城学校的两位优秀教师。给大会凭添了一道青春靓丽的风采,感谢他(她)们的精彩主持!
  庆典大会上,弥水文化学会会长高传广向六位顾问先生颁发了聘书并合影,感谢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对学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会长向顾问颁发聘书并合影
  高传广会长致辞。
  顾问代表吴绍哲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学会发展的历程和对学会发展寄予的希望。
  临朐分会会长时会来老师发言。
  青州分会会长张秀英老师发言。
  寿光分会会长李瑞成老师发言。
  会员代表张新华(昌乐)老师发言。
  庆典结束后,午宴开始,这是学会成立以来文友们第一次聚会,激动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互相有说不完的话,纷纷举杯相祝,觥筹交错,笑语喧哗。各分会互相祝酒、各桌文友互相祝酒,客厅里人影晃动,热气腾腾,一片欢声笑语。
  宴会结束,大家在室外合影留念。
  合影结束,唐老师带领大家来到青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卡拉ok舞厅,文友们走上舞台,进行才艺表演,各县市的文友们放开歌喉、展转舞姿,尽情地在这里演唱和表演。潍坊来的画家们,另辟一间画室,在众人围观下,挥毫泼墨,龙飞凤舞。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跃然纸上,引的文友们啧啧赞叹......
  欢聚时光短,弥水情意长。今天的相聚,只是开头,“弥水”将欢乐地奔流不息!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23-06-29 06:39
鄌郚总编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