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10:54
鄌郚总编

魏敬群丨大明湖钓矶之谜

  大明湖钓矶之谜
  魏敬群

  清代乾隆皇帝有《大明湖》一诗:“历城周廓十二里,大明湖乃居其半。平吞济泺众泉流,远带齐鲁诸郡县。泛舟初入鹊华堤,烟水苍茫迷远岸。鸢鱼上下各逍遥,花木周遭相明绚。演漾绿蒲隐钓矶,缥缈白云临古观。应接无暇有余乐,水亭清雅陈笔砚。便教乘兴一挥毫,苕华记予初所见。”诗中写到的钓矶在大明湖东北隅,先后有两处。
  鱼乐园与小淇园的钓矶
  第一处钓矶先是在明代陕西按察副使刘宗岱的鱼乐园,后归入明代户部尚书赵世卿的小淇园中。明代文士杨梦衮《游小淇园记》对此有详细记载。杨梦衮,字岱宗,济南府青城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遭奸佞诬告,被思宗削职为民。遂屏迹邹平山林,自号“长白山人”,著书立说,以乐天年。其《岱宗藏稿》前署:“济南 杨梦衮”。
  小淇园在“今北极阁以东,会波门以西,临湖之处”。(参见侯琪、侯林《江北独胜小淇园》一文,其依据为明末薛冈《游大明湖记》)明崇祯《历城县志》载:“赵世卿小淇园,在湖上,内有问水亭、冷香亭。”明代文士王象春《齐音》载:“凡宦济南者,每耽山水讌游,或至废政,小淇园、烟雨楼、水面亭、千佛山,排当殆无虚日。”就是说,小淇园是来济官宦必游之地。小淇园的主人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户部尚书雅称司农,他又被敬称为赵司农。赵世卿为人正直干练,为朝野所重。当时官场风气非常腐朽,党派林立。赵世卿独立独行,自受别人排挤,他去志已决。在连上十几本辞职奏章,在神宗不理睬的情况下,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挂冠封印而去,在北京城外破庙里暂住候命。可是等了一年多,也没等来神宗的批示,只得乘一柴车径自弃官归家。其家在济南城隍庙街,他又在大明湖畔筑小淇园。园中名景“竹港清风”,跻身历下十六景之列。明崇祯间刘勑《历乘》载:“明湖之干,园名‘小淇’,昔大司徒赵公以忤江陵(指万历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一一笔者注)削籍,乃种竹湖上,咏啸自怡。厥后起家,其公子伯玉雅度萧萧,有山林之致,乃诛茅结屋,始勤垣墉。又数年,竹皆盈把,初谢箨,色莹如玉,清阴踰里。设有阮籍诸人再出,当醉倒其中矣。竹径逶迤而东,增以亭榭,名花错绣,榆柳夹杂,景趣幽绝。且截木为舟,采石为山,一觞一咏,可登可临,故贵人豪客皆游于斯,遂称湖干之胜概云。”
  杨梦衮游历小淇园后,写有《历下赵司农园亭二十首》。其四曰:“亭前醒酒石,湖上钓鱼矶。月白风清夜,山公醉不归。”其十三曰:“金鳞濠上出,玉鹭镜中来。时有羊裘客,垂竿坐钓台。”诗中两写钓矶(钓台)。他在《湖居十首》中还有一首专写《钓矶》的诗:“散发弄烟波,白为一何驯。羊裘者谁氏,终日坐垂纶。得鱼即沽酒,宁复知吾贫。彼美金闺颜,图像在麒麟。岂日不显荣,而我非其人。世路绕风波,宁独木之滨。飘飘一竿丝,芳饵备为陈。忍看咫尺间,重渊出游鳞。嗟嗟千钟禄,贪者殉以身。”垂钓湖滨,安贫乐道,钓矶主人不求仕路显达。而那些拿着优厚的俸禄,还贪墨不休的人,终会身败名裂。杨梦衮在《游小淇园记》中还写到赵世卿之前的钓矶主人:“小淇园在大明湖上,历下赵司徒南渚翁所营也……园旧名‘鱼乐’,故刘鲁峰先生垂纶处也。余少时数往游焉,前有坊曰‘城市山林’,亭曰‘心远地偏’,寄意五柳先生也。柱上有对句‘锦绣万花谷,乾坤一草亭。’又曰:‘心同水白,日与天青。’有钓矶焉,刻石其旁,曰‘青莲白鹤主人’。余曾亲见鲁峰先生与客对弈,古柳婆娑,夕阳杳霭,飘飘如图画中人。是时鲁峰先生少子垂髫而嬉,手执弹弓弹鹊。鲁峰殁,此子不克箕裘,遂以园归之司农云。小淇园旧属马指挥,在鱼乐园西南数十步。司徒冢嗣以心计得之,与鲁峰园合二为一,遂成胜地。呜呼!转盻间几更主矣。鲁峰名岱。”“鲁峰名岱”,应为宗岱。刘宗岱,字伯东,号鲁峰,又号青莲白鹤主人,济南人,监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宦海浮沉十几年,曾任山西按察司佥事、浙江布政司右参议、陕西按察副使等,后退出官场,归乡隐居。“鲁峰先生高雅有逸韵,善缔构,其治第整洁可爱,林圃亭沼之观,泉石花竹之胜,甲于一郡,一觞一咏,修如也。先生震器殊荡轶不检,好与梨园子弟狎,时时涂抹面目,戏庭中,甚至出鲁峰先生进贤冠及朝服,被服之。”(杨梦衮《饮刘鲁峰先生宅记》)“缔构”,即建造。“震器”,帝王之器。“荡轶”,放纵,不受约束。“进贤冠”,又称梁冠,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刘岱居然敢戴官帽,衣朝服作戏为耍,真是对官场大不敬到了极点。
  据《小淇园游记》所说,小淇园原归马指挥所有,赵世卿之长子赵伯玉想方设法购买到手,将其与鱼乐园合在一起,组成新的小淇园。
  鱼乐园名出《庄子》,济南人却习称其为刘家亭。明崇祯《历城县志》载:“刘家亭,小淇园北。闻小淇园亦刘氏园也。后归赵氏,止余一亭。今淇园废矣,而刘亭犹在。”此亭乃“乾坤一草亭”是也。元代文士张养浩的龙凤龟麟四奇石,就有一石归入刘家亭。明代万历间文士王象春称:“郡中有灵石四,玲珑清古,极天工之巧,一在府学,一在布政司,一在孟(醇)宅,一在刘家亭。”可见,刘家亭在当时是很有名的。明代嘉靖间本邑诗人许邦才《刘使君湖上亭》句曰:“公干美才情,亭台不日成。柳荫涵竹翠,荷气袭帘清……沙溜萦琴曲,花源出弈声……醉坐能醒石,冥搜不夜城。”“使君”,对官吏的尊称。这里的刘使君,即刘宗岱。“花源出弈声”,刘宗岱曾在这里对弈。
  明代崇祯六年(1633)刊刻的《历乘》收有刘勑《大明湖》一诗:“一川清禁水,汇作百花洲。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舟横竹港外,人坐钓矶头。高客常来此,开樽对白鸥。”从诗中的“竹港”和“高客常来此”看,此处写的是小淇园之钓矶。而且,明湖主人的钓矶刻立于崇祯十年,这时还没有出现。

  白衣庵与水月禅寺的钓矶
  第二处钓矶先是在白衣庵,后移至水月禅寺之东。这处钓矶,与济南鸥社诗人有缘。鸥社有前鸥社和后鸥社之分。清嘉庆十七年(1812),范埛首倡,召集周乐、何邻泉、谢焜、徐子威、李僩、郑云龙、张文简等济南诗人创立鸥社。这些诗人主张继承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李攀龙诗风,以盛唐为宗。尤其推崇杜甫,每年四月十九日杜甫生日,都要在大明湖边举行纪念活动,且“每饮必有作,互相磨砺。望矶如鸥,遂名为鸥社。”“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望矶如鸥”,石矶形如鸥鸟,莫非说的是钓矶?此为前鸥社。由于种种原因,早期鸥社渐消沉无闻。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3),马国翰主盟,传书王德容、周乐、谢焜、朱诵泗、何邻泉、李纬等济南诗人聚在一起,“续鸥社于明湖。”这是后鸥社。鸥社诗人中最早写到钓矶的是范埛,时为前鸥社时期,其《风沦集》七十三曰:“明湖为主钓矶闲,宦海惊波半载还。似比严陵高一著,不留名字在人间。”其后有笺注云:“明湖东北涘为白衣庵,壁上嵌一石,刻‘钓矶’二字。前署‘崇祯丁丑夏五月’,后系一诗曰:‘一竿独抱水云隈,半载为官解绶来。岂是明时甘卧隐,高风不让子陵台。明湖主人自题’。不著姓氏,故老亦无知者,弥足动人慨慕矣。”明湖主人自称“半载为官”,高风卧隐。从此诗可以看出,钓矶当时在白衣庵。明崇祯《历城县志》载:“白衣庵,水月(禅)寺西。”“水月禅寺,北门内东。祀观音。”就是说,水月禅寺在北水门之东,白衣庵在其西的北水门处。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省城街巷全图》可以看到,水月(禅)寺在城墙东北角拐弯处,东临东湖,西接桥(会波桥)子东街。钓矶创设时间为明代崇祯丁丑年,即崇祯十年(1637)。创设者自号明湖主人,未留姓名。所以,范埛称赞这位济南隐士“似比严陵高一著”。“严陵”,汉代高士严光,字子陵,少有高名,与刘秀一同游学。后刘秀当了皇帝。严光即改变姓名,披着羊裘,隐居于钓泽中。刘秀思贤,聘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却淡泊名利,复隐居垂钓于富春江畔,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滩”、“严陵钓台”。
  鸥社重振后,大概是出于范埛的提议,马国翰等八名诗人搞了一次“寻钓矶旧迹”社集活动。周乐《钓矶》诗曰:“解绶缘何事?烟波理钓丝。纵同客星隐,并少故人知。蘋藻群鱼满,沧桑片石移。遗踪无处问,葭岸立多时。”“沧桑片石移”,这里说钓矶发生了迁移。马国翰《寻钓矶旧迹》诗曰:“一竿白水寄洲芦,旧址苔矶尚有无?艳说羊裘富春渚,谁知渔隐大明湖。朅来水月邻萧寺,何处烟波问钓徒?结侣欲寻濠上乐,忘机鸥鹭素心娱。”钓矶移到了水月禅寺之东(马国翰有言:“水月寺东,矶寻钓址。”)王德容《寻钓矶旧址》诗曰:“览尽明湖胜,乃作明湖主。主人知为难,一竿老风雨。子陵有钓台,无乃堪继武。未肯署姓名,恐人知出处。水月寺门前,蒹葭澹远浦。”他也说这处钓矶已移到在水月(禅)寺门前。何邻泉《寻钓矶旧迹》诗曰:“风雨披蓑垂钓丝,姓名未许世人知。富春江上羊裘叟,相较应低一著棋。蓼穗芦花半隐身,当年自赏出风尘。若非片石留题字,谁信明湖有主人。”这里说,严光与隐姓埋名的明湖主人相比,应是低了一格。而敢称“明湖主人”者,其胆魄过人,实乃狂放之士。
  清道光间文士王培荀《乡园忆旧录》称:“家银台公泛大明湖,小憩北水门,疏柳覆岸,茅屋数楹,渔网空悬,清波见底,壁间有昔人石碑,上题‘钓矶’,后附一绝句:‘一竿独抱水云隈,半载为官解绶来。岂是明时甘卧隐,高风不让子陵台。’不著姓氏。”这里所说与鸥社诗人所说相合,这处钓矶最初在北水门处,也即白衣庵处。两处钓矶,一西一东,青莲白鹤主人之钓矶在西,明湖主人之钓矶在东。西钓矶清代已不见记载,或匿迹不存。乾隆诗句“演漾绿蒲隐钓矶,缥缈白云临古观”,显见写的是古寺庙处的东钓矶。乾隆间诗人董元度“渐负七桥好风月,也应闲煞钓鱼矶”,同治间诗人王锺霖“茶瓜游舫叙,蓑笠钓矶蹲”,及光绪间诗人张之洞“荒波侵辇路,残雪断渔矶”的诗句,自然也是写东钓矶。

  钓矶主人是济南隐逸群体的代表
  说了半天,这明湖主人还是一个谜。明湖主人、青莲白鹤主人(刘宗岱)以及赵世卿、杨梦衮都属隐居者(杨梦衮还写有《隐居二十首》)。济南自古不乏隐逸高士,明崇祯《历城县志》人物卷有隐逸章,清乾隆《历城县志》列传卷亦有隐逸篇,战国黔娄子,汉白子友,西晋张忠,隋徐鸿客,唐王宏,宋田浩,元张养浩,清赵櫆(赵世卿孙),等等。历朝历代形成的这个隐逸群体,代表着中国文人的清流。他们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风骨开张,节操青云,视名利如粪土。这些人俱为饱学富才之士,大都先仕后隐,留清誉于世间。
  鸥社的诗人们为什么寻求钓矶旧迹,他们追慕的不正是先贤的高风亮节吗。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知识博览
回复 引用 顶端